..续本文上一页说,如果按照大圆满法修行,就能摆脱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迷惑和欲望,即远离一切世俗的不健康的杂念。这样,大圆满的功法便有了成果,也就是说:“即身成佛”了。
1、从太阳里汲取能量
大圆满法有多种功法,其中大圆满心滴功法为宁玛派密宗的基本修持法,也是整个藏密的最上乘功法之一。藏语称(佐巴钦波宁提),所以又有译为“大圆满宁提”或“大圆满心髓”的。
大圆满心滴认为宇宙场能是机体场能的源泉,宇宙场能可以与人体场能进行能量交换;人可以调动宇宙场能,使机体内气保持平衡。这一功法是摄取太阳光以修炼自身,其方法是面对太阳的方向来凝神静观宇宙的明点(注:其手势、坐姿等具体修法详见本节B、C部分),同时由心力发出相应的密码信息,太阳光便能源源不断地融入人体内并贮藏起来,从而使人体生物能量场所得到强化,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使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如果修持者能常年坚持不懈,这一功法会使修持者与宇宙大自然相融无二。身心内外无差别,显现人所具有的本性和潜能,从而达到智慧充分圆满之境界。在藏族历史上有许多修待大圆满心滴功法的成功者,由于他们经过数十年以至上百年对太阳光能的丰富积蓄,生命临终时便能通过心力的调控,以信息密码激发出指令,发射出瑰丽的红光,形成虹化现象之奇迹。
正如“历史上许多修习“大圆满”有成就者,临终多现虹化奇迹。然此步功法必须在宝瓶气修习得最大成就后,并且修习彻却、脱噶有证量和成就后,在金刚上师加持下,方能修习。”(注:参见《藏密气功》)。因此,为了藏密功法的连贯性,先谈谈宝瓶气修法,即壶形气功。
后期密宗有五气之说,即上行气、下行气、遍行气、平住气和命根气。上行气与眼、耳、鼻、舌的动作有关,如果太盛就有头昏、口渴等疾病;下行气与大小便有关,如果不足,会发生便秘或两足笨重等疾病;遍行气与四肢动作有关,如缺乏,则发生手足痉挛发冷等疾病;平住气如不坚定,则有消化不良、遗精、失眠等症;命根气如不调整,就有生命的危险。
调整的方法:如上行气太盛,则注意心或脐间,使气下隆;下行气不足,可修瓶气(注:瓶气,是一种修炼气功的方法,而五气指人身中的五种气息,通过“瓶气”这种修炼方法将五气归入中脉并变现虹身,这是最终目的),观两足使气入中脉,或行拳法。把两足之气往上提升而住于脐间;遍行气发生了毛病,则观想气息充满两手指尖和两足趾尖;平住气有问题则意守丹田;调整命根气的方法是要观想甘露充满心间,据说可以巩固命根气。不过,调整五气的主要目的是使五气入中脉。要使五气入中脉,虽有各种观想和辅行的拳法,而最基本的是修“瓶气”。修好了“瓶气”,五气进入中脉,也可使全身气息和血脉的运行都能充分地服从于中枢神经的指挥,适当得到调整,一切疾病自然就冰消瓦解了。
瓶气在修炼时,或坐或站,但一定要放松裤带、领口、袖口,还不能戴帽子,如果采取坐式时,两拳可仰置在两胯之上,先入静,观想地、水、火、风四大皆空,以鼻调息,调息以左鼻孔为主,就是说左鼻孔呼吸量要大一些。
修炼瓶气,一般要修习四息,即引息、满息、均身、射息。
引息,在自己身前约十六指远处观想有灵息轮围,用两鼻孔将气轻缓吸入,吸气必须饱满,充满肺腔,以至肺部最下端。同时收缩腹部肌肉,令隔膜上提,并提肛,使上气下压,下气上提,二气会合于脐下四指处,气行如丘,又犹如瓶中水满。
满息,气满后让瓶气散遍于全身,充沛毛孔。
均息,满息延长到相当的程度,可再吸入几口短息,使左右两肺及全身紧满、均衡。
射息,息满且均,保持不外泄,尽力能持久,然后由两鼻孔先轻微和缓,随即略粗重,终乃一冲而出,如同射箭,全身毛孔也同时放出瓶气,但应留住微少气息,不要使其涓滴无存。
瓶气不论行、住、坐、卧、站皆可修行,没有严格规定。修炼时若嫌右鼻孔进气多时,可左侧卧调整。专修瓶气者应接修金刚瑜伽母拳。以使瓶气满而坚固。最初学习切不可勉强,也不应用口呼吸,另外,在有烟、空气不好的地方不能修;除子、午时及太饱太饥时不能修外,其余随时可修;人的气或左鼻孔进出气多,或右鼻孔进出气多,但以左鼻孔进出气多时修炼较相宜,若两鼻孔平均出气时最佳,但右鼻孔进出气多时不可修;此法持气刚猛,适宜于修金刚数息法成就者练,修炼时要注意把气压在下面,不能使其上冲,否则,会发生头痛、牙痛等弊病。
修炼瓶气日久后,气盛心寂,气渐入于中脉,脐下四指处(左、右、中三脉会合处)出现明点,如红色光球,腹轮内甚感气行如丘,出现的明点渐渐放大,可运用意念从腹轮经中脉,引导明点徐徐上行,通过喉轮而至顶门,量后涌出顶门,呈一红色光轮。
修炼瓶气最能使人健康长寿,修炼瓶气有了成就后却可配合修持大圆满法门了(注:以上详见《藏密气功》)。
2、攀登智慧光明之彼岸
攀登智慧光明之彼岸是大圆满心滴功法的第一步骤,藏密称之为“彻却”功法,“彻却”是指立断,也就是本净之意,属于修定之法门,是一种修持方法。修持彻却功法时,在时间的选择上,以早晨太阳刚升时(刚冒光或刚冒头)为宜;若是傍晚,以太阳西落时(太阳下山或夕阳已落,晚霞满天时)为宜,如此是为了避免日照强烈,损害眼睛。 在地点的选择上,因地制宜,若在农村、牧区宜择山崖边、树林旁、田间、地头、草地等;若在城市,宜择阳台、屋顶、操场、公园,以免除噪音及其它音响的干扰,以创造一个一心不乱的外界环境。
在修炼姿势上,可分为站立和静坐两种。站立时要两腿自然分开,呈稍息姿势,凝眸观日,忌穿紧口衣裤,以免对气的运行造成阻滞。站、坐都应放松裤带,以便行气,以免腹内存气过多,日久致疾。若同时配合以瓶气修法,可采取金刚座、象座、狮子座、仙人座等坐姿。
金刚座,即跏趺坐。跏趺坐又可分为双跏趺和单跏趺二种,双跏趺又称双盘,即两腿盘曲交叉,以左脚搭右膝,以右脚搭左膝之上,坐如己腰微俯,两手作手印,眼帘下垂,使之只见鼻尖,似坐禅之打坐。单跏趺又称单盘,即两腿盘曲而坐,使右脚搭左膝之上,或左脚搭右膝之上均可、身体姿势与双盘相同。
象座,又称法身座。此坐法如象卧,两足掌相贴,胸处挺,腰端直,两手四指与大拇指放置在两足之中,头微俯,略如踞坐之势。此坐法的功效是能使鼓动之气下压,腰端直冷正气舒适,头微俯,令妄心自断,四指与大拇指放置在两足中间,则调匀四大。
狮子座,又称报身座。其坐势犹如狮子,两膝相并跪地,胸近膝,两肘着地,两手掌相并撑腮,两足跟相并垫股,两足掌竖立,两足卷曲向后贴地。其两膝近胸者,令热气愉快舒畅,两肘着地者,调匀阴阳二气,两手掌撑腮者,令粗气自断,两足掌竖立者,足趾卷曲,是令昏沉与掉举调平。
仙人座,又称化身座。其坐势如同金仙,两膝两足掌相并蹲坐,足心踏地,胸贴两膝,小腹微凹,头微俯,身端直,两肘左右交叉,按两膝。两膝蹲坐,调匀全身气脉;两足掌踏地者,压下水火之力;腰端正,则调心之气顺适而返于本性;两膝相并顶胸者,使身中“火大”之气成为智慧燃烧(智慧火)。小腹微四者,令妄心自断;两手交叉按膝,可解除热病。
以上四种坐势,谓之调身,也是修持大圆满功法而降伏其心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修炼藏密大圆满功法首先要学习坐势。其中的金刚座法可以引左右二脉之气入中脉,可以引地、水、火、风、空五气进入中脉,可以引命根气入中脉。可除修气之病,可解诸脉结。
“彻却”功法又分三个阶段来修炼,即连续修习三个月。
简言之,“彻却”功法,主要以意领光,以白、红、蓝三种不同光色的字把宇宙能量场的光引到头部,后遍及全身增强自身能量场。第一个月的修习方法是这样的:修持前,先必须净心,使身、语、意三密达到三业清净的程度。然后修宝瓶气法,有一定定力,再凝眸观日光,但时间要短。修行者必须面向太阳出入的东方,观想那个方向的空中有很多光点光圈闪闪发光(白、红、黄、蓝、绿色,白的多,绿的少),这就是外明点。观看明点分明后,再进而观想有白色放光的藏文(唵)字,从颅顶升起飞出,用意念将其推到所观看的外明点(即宇宙明点)里去,与外明点融为一体,然后用意念将(唵)字再收回颅顶,可反复多次。
第二个月开始,仍运气凝眸观日,使空中出现圆光圈(光环),再观想盾间有放光的红色(阿)字从盾间升起,与空中所观外明点相融,然后用意念将(阿)字收回眉间。
第三个月的修习皆如同前法,在观出圆光圈后,应观想藏文(吽)字从鼻尖升起,此字为蓝色,频频放光,此字与外明点相融后,收回鼻尖。
彻却功法最好在宝瓶气、金刚诵修炼有一定效果后再开始练;练此功法时,每天最好念一千遍以上“唵、阿、吽”金刚诵;三个月的练习时间,早晚须各作一次,实际上要练满六十次,下雨、阴天不能练要扣除;练时注意加强定力,持之以恒,对所观景物不执着,明了身心内外无差别,以光明力不断前进,从而融于宇宙信息场,至此也就攀登了智慧光明之彼岸。修炼彻却功法有了成就后,可转入脱噶功法的修炼。
3、洞察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
洞察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是大圆满心滴功…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八章 藏密诸派及其理论与实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