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五章 藏密人佛合一法

  第五章 藏密人佛合一法

  

   人佛合一法,在藏傳密宗中被稱爲本尊法,而本尊則是藏傳佛教衆多神佛菩薩中具有特異功能的一種神佛,也是藏傳密宗所特有的兩大類(本尊和護法)神佛之一。

   根據藏傳密宗經典,任何佛或菩薩均可成爲本尊(神),至于佛和菩薩的差別,簡單說來,佛,尤其是大乘佛教中的佛,其地位異常崇高,比如,釋迦牟尼佛已經升位到佛教天國裏的“色究竟天”,似乎只具有某些抽象的最高級的德性,而難以與世俗的信徒接近,但作爲佛教天國裏地位最高的佛,他又具備變化或化身爲菩薩的功能。菩薩是梵文Bodhisattva音譯的略稱,全稱爲“菩提薩埵”,其意思是“覺有情”“道衆生”“道心衆生”等,菩薩在佛教天國裏其地位僅次于佛,據說釋牟尼未成佛之前,也曾以菩薩爲稱號。菩薩因爲具有放棄了涅槃之樂以留在世界上幫助解脫其他衆生而使世俗信徒感到親切和對之有迫切需求。所以,人們對菩薩的信仰超過佛教中的任何神佛。

   本尊(神)就是藏傳密宗按其修煉需要,從包括菩薩在內的佛教衆多神佛中選擇出來的至尊神,他們在修煉密法的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每位修持密法的人都必須拜一尊或幾尊本尊神。換句話說,藏傳密宗信徒在修煉密法時一定要選擇一尊佛或菩薩作爲依托,這種選擇完全依憑修煉者心性和投緣而定,如此選擇出來的佛或菩薩的就被尊稱爲本尊(神)。

   藏傳密宗修持者在選出本尊之後,就可以修煉本尊法,其大概修煉方法:修持者手結本尊手印,口念本尊真言,觀想本尊于自己對面虛空,並放光罩住自己,再移到自己頭頂之上,放大光明,與自己融合爲一。如果修持者將金剛薩埵作爲自己的本尊(神),修持者在進行修煉時,首先要在金剛薩埵像前廣設供養品,之後,念誦皈依經偈。皈依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誦七遍),皈依薄伽梵金剛薩埵聖衆及諸眷屬,皈依守護正法具智眼者最勝諸怙主(誦叁遍)。其次,念誦叁遍皈依發心經偈:諸佛正法衆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修施等諸資糧,爲利衆生願成佛。其次,念誦叁遍發殊勝心經:爲饒益一切慈母有情,願行圓滿覺位,是故受持金剛薩埵世尊甚深修法。其次,修持者進入金剛薩埵本尊觀,先念咒語:唵、舒那雅達、加納、拔雜娑拔哇、阿瑪敦杭。

   然後觀想空性(如同虛空一般),在空性中産生一個阿字,阿字變爲月輪,月輪上有心白色吽字,吽字放光,使衆生有情之煩惱及一切罪障一幹二淨。當光收入時,修持者自己變成金剛薩埵,全身放光成爲白色,一面二臂,右手持金剛杵當心,左手執鈴置胯骨間,足結金剛薩埵跏趺坐,绫絹天衣,衆寶莊嚴,安坐蓮花月輪座上,後有月光背景。複由心間月輪上面,白色吽字放光,奉請智慧尊、上師佛菩薩及無量聖衆,安住面前空中。其次,盡力設供修禮並誦經偈:頂禮、供養及仟悔,隨喜、勸請與啓白,我以所修諸善根,一切回向大菩提。同時與智慧尊入叁昧耶尊無二無別。其次,修持者觀想自己心間的吽字周邊有百字咒鬘圍繞,此時心不能散亂,而要念誦百字咒:唵、拔雜薩埵、薩瑪雅、麻努巴拉雅、拔雜薩埵、得努巴都夏、支卓敏巴哇、蘇多雪敏巴哇、蘇布雪敏巴哇、阿努熱多敏巴哇、薩巴蘇得墨查雅匝、薩巴噶瑪蘇查敏、咨當西央敦日吽、哈哈哈哈湖、巴噶哇那、薩巴達塔噶達、巴雜瑪敏木匝、拔雜巴哇、瑪哈薩瑪雅、薩瑪阿吽帕。其次,修持者進行祈願:唯願本尊加持,令我所有違犯叁昧耶戒等,一切罪障,悉皆清淨。最後結束離開座位時還要念誦一段祈願詞:無始所積諸惡業,現生高舉等習氣,叁種戒行有阙犯,悉皆至誠而仟侮。惟願父母諸有情,恒常受用衆法樂,速得一切種智果,諸願如意獲成就。這是藏傳密宗衆多本尊法中金剛薩埵本尊(神)法的簡易修持儀軌。由此可見,本尊(神)在每位修持者修煉密法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因爲每個本尊(神)都有自己特殊的手印或姿勢、以及咒語,修持者可依照本尊(神)的手印或姿勢,以及咒語進入叁昧耶甚深禅定之中。換句語說,修持者要將自己的身、語、意同本尊(神)的身、語、意一致,即修持者在修煉中將自己的一切言行舉止均與本尊(神)一模一樣。如此,修持者就會獲得“本尊即我,我即本尊”的人佛合一之特異功法。

  

   一、阿彌陀佛本尊修習法

  

   藏傳佛教認爲,六道之中得人身難,既得人身而能修習佛道更難,在生死輪回中得解脫則是難中之難。因爲六道輪回中各道有各自的苦處,自天道、人道、阿修羅道,以及畜生、餓鬼、地獄等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苦),這就是獲得解脫的最大障礙,而這種障礙只有在人道修習佛法、發菩提心才能消除,故在六道輪回中人道最爲殊勝。

   佛教雖然可以分爲“叁乘(小乘、中乘、大乘)二門(顯門、密門)”,但是主要在于顯宗與密宗之上,顯宗爲外門,密宗爲內門。如從外門進入,抵達彼岸或解脫,需要走漫長的曆程,花費數代人的精力;而從內門進入,抵達彼岸或解脫,其速度十分快捷。只需花費一生時間,即所謂“即身成佛”。因此,藏傳密宗多采用從內門進入的途徑。但走這種途徑僅靠修持者自身的力量是無法獲得成就的,還必須憑借外部力量,如人佛合一法,即本尊修習法便是借助外部力量的一種重要方法。

   阿彌陀佛本尊修習法,是藏傳密宗的人佛合一法,也就是所謂本尊觀想法。修煉阿彌陀佛本尊修習法,修持者先要在清潔的佛堂中供宗喀巴法圖一幅,此圖中基本上具備藏傳密宗裏的主要佛、菩薩,以及本尊(神)和護法神,此圖下面正中供奉傳授密法的根本上師(或稱金剛上師)之像,以便瞻禮作觀,上師像之右邊供奉長壽佛,左邊供奉阿彌陀佛或供宗喀巴大師像,每個像的背面畫“唵、阿、吽”(藏文字符)。對這叁字明咒最好先請一位密宗大師或大活佛進行加持開光。隨供品主要以香花、燈、米、淨水等即可。這是設立供品階段,之後,修持者如果是一位受過灌頂的人,他先要向上師及佛教叁寶禮敬叁拜,然後手執鈴杵,搖鈴念誦加持供養咒叁遍,並用寶瓶中的甘露(淨水)向供品上輕灑,灑甘露的同時口念唵、阿、吽叁遍,還要如同前面向上師及佛教叁寶禮敬。如果修持者沒有受過灌頂測不能手持鈴杵,而要點燃叁枝淨香,在供品上搖轉叁次,念誦叁遍唵、阿、吽。然後,觀想上師及叁寶壇場(或壇域),各各放光照我,我同六道父母等,一齊禮敬作拜。先虛心合掌,置于頭頂,觀我頂上有藏文白色唵字成就,諸多佛菩薩及本尊頂上也都放白色光芒,照我及衆生,一切身業皆悉清淨。其次,合掌置于喉際,觀我喉際有藏文紅色阿字成就,諸多佛菩薩及本尊喉際也都放紅色光芒,照我及衆生,一切語業皆悉清淨。其次,合掌置于胸前,觀我胸中有藏文藍色吽字成就,諸多佛菩薩及本尊胸中也都放藍色光芒,照我及衆生一切意業皆悉清淨,這樣,隨觀隨念叁字明咒。與此同時,向諸佛菩薩及本尊(神)以五體投地地磕拜一次作爲禮敬,如可能的話,磕拜的次數愈多愈好。

   之後,修持者每日入壇,先觀想師容頂上有如白色唵字,喉際有紅色阿字;胸中有藍色吽字即叁處叁字放出不同顔色的光芒,照入修持者自己的叁處(頭頂、喉際、胸中),這時念誦納摩金剛上師(即傳法根本上師),每念一遍要向上師(像)磕拜一次,磕拜次數由磕拜者自己定。然後,修持者可以入座,開始進行正式的修煉階段,專心致志地觀想金剛上師在我對面虛空,如前放光,同時念誦四皈依經叁遍。之後,手持念珠接著念誦四皈依經若幹遍或上千遍。四皈依經爲: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念誦四皈依經的時候,修持者觀想金剛上師及佛教叁寶、諸本尊等共同放出五色光芒與甘露(一種淨水),並注入我及衆生之頂,灌滿全身,我及衆生之一切惡業重罪,悉皆化爲黑氣黑水,從毛孔中流出;一切疾病,化爲紅黃水,一切魔障,化爲蜈蚣蠍子等,從大小便流出,入于我座下六牙大紅象口中,由它吞食盡淨。至此修持者身心安輕,福慧增長。從此修持者已皈依上師及叁寶,永不退轉,其加持之力,永不散失。其次,修持者念誦五戒偈、發菩提心偈,以及菩薩戒偈等。然後,修持者進入發菩提心觀階段,即修持者觀想自己所有一切功德,都化爲白光,由我右鼻孔而出,從一切衆生左鼻孔進入,使有情衆生的一切業障垢染,都會自然消滅清淨;使有情衆生所有願望需求,都能如意、圓滿地實現或得到。有情衆生的罪業魔障及所有一切苦厄都化爲黑氣,從他們的右鼻而出,進入我左鼻孔中。無論何時何事,首先想到自己,並妄稱爲“我”,所以,長期受到生死輪回的大苦,今將功德回向衆生,衆生之業(即黑氣)都進入我身,衆生之業力,如同霹雳將我(或我心)打碎,當沒有我心,即得無我,無我則生死大苦已滅。修持者每天早晨都如此修煉,如觀想白光出,黑氣入,其次數若幹遍或二十一遍。這種彼此循環的觀想法,即是發菩提心,也可謂菩提道。

   其次,修持者念誦叁遍菩提淨戒咒,其咒爲:唵、灑哇、達塔嘎打、嘎雅哇、嘎資達、班雜紮納麥那、灑哇達塔嘎打、班雜把打、本達南、嘎若米。

   之後,念誦八百或一千遍綠度母咒,其咒爲:唵達日、都達日、都日娑哈!接著可念誦八百或一千遍阿彌陀佛心咒,其咒爲;唵、班瑪、達熱什、娑哈!修持者堅持念誦此咒,會得到往生極樂世界的福德,並可超度一切亡者。

   其次,修持者發願回向。願文一般以“上師叁寶加持力,願我速成無上道。功德回施諸衆,皆共往生極樂國”,即可誦念發願回向文完畢之後,又開始禮敬請佛、菩薩、本尊及上師,然後可退出座位。

   在專一修習阿彌陀佛本尊法時…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五章 藏密人佛合一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