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叁章 藏密四級獨立門戶之金剛大法

  第叁章 藏密四級獨立門戶之金剛大法

  

   藏傳密宗系統,可分爲四大門類,即所謂四級獨立門戶之金剛大法,這在藏傳密宗經典中稱爲四部或四續:即事續、行續、瑜伽續和無上瑜伽續。藏傳密宗之所以分爲四大類或四續,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每位修行者都能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以至于成佛。在此值得說明的是,四續在其內部又自成體系、各立門戶,故可按修習者的理論水平或根器選修其中適合自己的一門即可,勿須—一逐級全部修習。

  

   一、外境動功

  

   外境動功,是藏傳密宗中以外境修行爲主的一種法門或一種功法,在藏傳密宗經典中則稱爲“事續”,它是藏傳密宗四大金剛法門之一。就具體而言,凡是舉行藏傳密宗儀式時表現于外面的形象動作都屬于事續範疇,即包括誦持陀羅尼、印契法、觀佛、供養諸尊等密法威儀。

   實際上,事續部是一門重于事相的密法,其修行方法或步驟相當複雜、嚴格。比如事續中作爲前行的四支念誦靜慮內就分四個步驟進行:第一,先于房中所修;第二,出外沐浴入佛堂;第叁,著衣入座加持供物;第四,守護自身及其處所。

   首先談談第一先于房中所修,這是一種在房內或靜修處修行的儀軌,每日需要幾次打坐,每次打坐開始時,按選好的叁部(佛部、額部和金剛部)中之一部,先手結該部叁昧耶印,同時口誦密咒。一般而言,先將兩手平仰略屈二食指,並置于自己的頭頂之上,口誦:“嗡達塔迦達邬跋瓦耶娑诃;又合掌如蓮花開敷之狀,將雙手置于心間,口誦:“嗡貝嘛邬跋瓦耶娑诃。”;又兩手相背著,二大指二小指相鈎,將雙手置于臍間,口誦:“嗡班紮邬跋瓦耶娑诃”。這裏需要說明的是,佛部、蓮花部、金剛部,即叁部各自的印契和咒語,主要由各部的本尊神來分別,如尊勝等爲佛部,觀自在等爲蓮花部,金剛摧壞等爲金剛部。

   之後,修行者向十方一切諸佛,以誦咒表示禮敬,其咒語是“嗡薩瓦達塔迦達迦雅瓦迦即達班紮般孥梅那薩瓦達塔迦達班紮跋答奔答南迦熱彌”。修行者向十方一切諸佛誦咒表示禮敬完畢之後,緊接著向十方一切諸佛念誦供養自身的誓言。“十萬一切諸佛菩薩,我今乃至未證菩提,一切時中畢竟供養,維願諸佛諸大菩薩哀愍納受,賜我無上悉地。”其次,修行者念誦歸依和發菩提心之誓言:“乃至證菩提,歸依佛法僧,爲辦自他利,我發菩提心,謹請住十方,諸佛菩提聽,我爲大菩提,今發菩提心。”然後用忿怒無障明王之咒語和印契來守護自己,其印契是兩手諸指互握成拳,二手小指並豎,二食指端相著,二大指按其側;其咒語爲:“嗡班劄卓答摩诃跋羅诃那答诃跋劄毗朵那薩邬促沙摩卓答吽帕”。修行者無論在飲食還是在大小便,都以這種咒語和印契來守護自己。

   然後,修行者在自己的猶如月亮的心間上觀想毗盧遮那佛之自性“嘛”字,在自己的頭頂上觀想不動佛之自性“哈”字,這二字皆有火焰圍繞。同時,念誦咒語:“嗡娑跋瓦虛答薩跋答嘛薩跋瓦虛朵杭”。修行者以此清淨自性。之後,修行者可以從修行房內出來、嚼齒木等,還要清掃佛堂。至此第一階段便結束了。

   第二,出外沐浴入佛堂。首先找一條既沒衆人又無畏懼的十分平靜的河流,修行者在河中將兩手手指向外交叉鈎合,二手食指並堅,二大指置食指之前,以這種印契觸淨土。念誦“嗡尼喀那瓦蘇得娑哈”咒語的同時取土並分爲叁分:然後念誦七遍“嗡班劄哈熱吽”咒土的咒語之後取土一份,並將自己的身體入水中至沒臍處,用毛巾洗浴。取土第二份洗手的同時還要誦咒。取第叁份土右繞向日而塗身,同樣要誦咒。念誦“嗡熱得熱得布答雅娑哈”咒語的同時撒叁掬水表示供養叁寶;再誦“嗡阿彌得吽帕”咒語,同時注叁掬水自灌其頭頂,表示奉請本尊住蓮花之上。之後,在水中念誦咒語二十一遍,便入佛堂。進佛堂前,必須淨洗雙足。至佛堂就位後,以觀想禮敬本尊神,並誦入叁昧耶咒:“嗡毗熱劄毗熱劄嘛哈跋劄,薩迦薩迦薩熱達薩熱得,劄耶劄耶布答嘛呢桑巴那劄尼答熱嘛得桑達阿哲當娑哈”。

   第叁,著衣入座加持供物。修行者以香水注于掌中,同時念誦叁部心咒加持。之後將香水灑在自己的頭頂上,以表除諸汙穢。以甘露瓶真言加持,又把香水灑于茅草等座上。然後修行者在其座位上結吉祥坐或蓮花坐或金剛坐。誦咒百遍,便用紅绫或紅布作頂髻;念誦咒衣之後,將袈裟披于身上。

   第四,守護自身及其處所。修行者將兩手中指與無名指互結如環,指端相觸,小指和食指並豎,大指作橛狀觸地,這是所謂的橛印,表示忿怒金剛橛。它是用來守護自身及其處所。將橛印二大指向上豎立,成爲牆印,念誦“那摩熱那劄雅,那嘛珍劄班劄巴那耶,嘛哈雅嘎塞那巴達耶,達雅他,嗡薩熱薩熱跋劄劄嘎熱吽帕。”,同時觀想自己由金剛牆圍繞,沒有任何空隙(注:詳見宗喀巴大師(1357—1419年)所著《密宗道次第廣論》)。

   以上列舉只是事續繁雜多樣的儀軌中的一小部分,通過這一小部分的介紹,我們對事續的內容和形式有個大致的了解。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將事續中的所有儀軌都一一敘述。因此,在此根據克主傑大師(1385—1438年)所著《密宗道次第論》,對事續的整個框架或結構作簡要介紹。

   《密宗道次第論》將事續分爲差別、灌頂、受戒和修道叁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即差別中又分爲各部差別和總事續兩個部分,而各部差別包括世間部和出世間部。

   世間部又分爲叁個部分:

   A、有財部,其主尊神爲黃色藏拔羅。

   B、藥叉部,其主尊神爲梅喀雷。

   C、其余世間部,其主尊神爲劫比羅。

   以上世間部的各部及其主神都在密宗儀軌中需要供奉,以此來防禦世間諸邪魔的侵擾。

   出世間部也分爲叁個部分:

   A、佛都(或如來佛都)。各部又有部尊、部主、部妃以及明王、使者等不少神佛。如佛部中的部尊爲釋迦牟尼佛,部主爲曼殊室利,部妃有光明天女和五種天女(即摧壞大千、大孔雀、大隨求、寒林、攝受密咒天女),部頂爲尊勝佛頂、無垢佛頂及臺傘蓋,男女明王爲尊勝明王、琰魔王、准提及幢頂莊嚴,男女使者爲多子、賢門和摧伏惡人,菩薩爲八大菩薩(即文殊、普賢、觀世音、彌勒等)。

   B、蓮花部:

     部尊——無量壽佛。

     部主——觀世音、不空了骷肮垡羰ㄗ雍稹�

     部妃——一切佛母及度母。

     男女明王——馬頭明王及葉依山林母。

     男女使者——不退大力及大吉祥。

   C、金剛部:

     部尊——阿閦鞴。

     部主——金剛手。

     部妃——焰燃母。

     男女明王——甘露軍荼利。

     男女使者——大力、金剛純、金剛嘴、金剛露雳。

   以上各部及其諸多神佛則爲修行者在修煉密宗時可選擇和觀想的對象,即密宗壇城中出現的神佛。

   差別中之總事續可分爲四個續:

   A、秘密總續。此續廣泛地講說佛說一切曼陀羅,爲灌頂等修行未成熟者,給予成熟之方便。

   B、蘇悉地續。此續廣泛地講說蘇悉地明之辟魔等業,分述修明咒儀軌、修事業成就法、防護法及應守之叁昧等。

   C。妙臂問統。妙臂者,是金剛手的兒子,爲一生補處之菩薩。此續簡略地講說秘密總續未涉及到的曼陀羅和蘇悉地續未涉及到的修明咒法;較廣泛地講說修息災、增益、愛敬、降伏等四事業之成就法。

   D、後靜慮續。此續是金剛頂髻大續中的一段,內容講說十事。十事依次爲;

     (1)修行處所之相。

     (2)我之真實。

     (3)明咒之真實。

     (4)天之真實。

     (5)住火靜慮。

     (6)住聲之靜慮。

     (7)聲後授解脫之靜慮。

     (8)趣入修明咒之儀軌。

     (9)護摩儀軌。

     (10)灌頂儀軌。

   其中(2)至(4),又可稱爲“叁真實”。詳見後列四支念誦法;(5)至(7),又可稱爲“叁靜慮”。爲事、行二續修事業的正行;(8)爲明正行前的加行法以及完成時的結行法。實際上上述十事即是修行的內容,又是修行的方法,它是事續修行的主體。

   事續中的第二個方面爲灌頂,灌頂有許多種類,在事續中主要講明灌頂,列表如下:

   事續和行續在許多方面,特別在灌頂方面有不少共同之處。灌頂作爲一種特殊的密宗儀軌,在藏傳密宗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密教修行者經過上師的灌頂之後,才能進入密教的初修階段。

   事續中的第叁個方面爲受戒。明灌頂之後,次爲明受戒。受戒爲二:即共與不共戒。先將共戒列表如下:

   上列共戒中的前行和戒律二者,爲事、行兩續灌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至于不共戒,是爲五部所攝戒,即爲灌金剛阿阇黎以上叁種灌頂之時所具備的條件。

   事續中之第四個方面爲修道,其內部又分爲叁種:

   A、有念誦靜慮,即四支念誦,其內又分述加行、正行、結行叁種。

   加行,即先修四事:(1)誦總結部之咒印;(2)頂禮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供養自身;(3)皈依發心;(4)以咒印守護,次往室外清潔等畢,還入室中,著諸法衣,安住本座,加持供物,守護自身及處所等。這裏所指的先修四事已在前面作過詳細介紹。

   正行,又分爲四:(1)修自生起;(2)修前生起;(3)四支念誦;(4)念…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叁章 藏密四級獨立門戶之金剛大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