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P21

  ..續本文上一頁作佛時。假令十方衆生。皆作緣覺聲聞。皆坐禅一心。欲計我年壽幾千億萬劫。無能知者。豈亦常所見身之無量乎。是故入滅雙林。或見靈山未散。舍那千丈。或見丈六金身。佛本不移。機自異故。則謂彼佛壽命。即無量之無量。亦何不可。

   【疏】及其人民者。巧用倒語故。言人民者。佛如王故。阿僧祇。此雲無數。倍之名無量無邊。人壽有二。一佛本願力故。二自功德力故。

   【鈔】倒語者。正語當雲佛及人民。壽命無量。如波羅密。雲彼岸到。當是到彼岸耳。以意會之。無以辭害。佛如王者。彼國雖無君臣父子。然佛爲法王。有君主義。生彼國者。依佛學佛。有人民義。非如此土。版籍所統。實編氓也。僧祇者。入十大數之首。從百洛義。倍倍積累而生。又僧祇僧祇爲一無量。無量無量爲一無邊。今合言者。自有二義。一是實明其數。以僧祇計之。有無量無邊僧祇也。二是極贊其多。無複邊量。無複窮盡之僧祇也。佛力者。大本法藏願雲。我作佛時。我剎中人。壽命皆無央數劫。無有能計其數者。是承佛願力。有此壽故。自力者。一心念佛。心清淨故。蓮華化生。清虛之身。不同質礙肉身。有老病死。是自精進力。有此壽故。

   【疏】問雲。此無量亦可即無量之無量者。還有證否。答。例如華嚴中說。

   【鈔】上引觀疏雲。此無量是有量之無量。而言亦可即無量之無量者。以今文正似華嚴故。彼經十回向文雲。無量阿僧祇。釋雲。此非數中之一。但是無數之言。若定是數。便當局限。今經亦雲無量無邊阿僧祇。二經文勢。意極相類。故言彼佛壽命。亦可即是更無限量之無量也。問。華嚴壽量品。謂娑婆世界一劫。爲極樂世界一晝夜。極樂世界一劫。爲袈裟幢世界一晝夜。展轉劫日相對。乃至百萬阿僧祇世界。極于勝蓮華。則極樂僅勝娑婆。劣後殊甚。安得爲更無限量之無量乎。答。彼鈔釋雲。叁身既融。叁壽無礙。即長能短。即短恒長。無長無短。長短存焉。一一圓融。言思斯絕。其義自明。不勞更辯。

   【疏】又壽命光明者。約而言之。少攝多故。二部名題。止曰無量壽者。約之又約。體攝用故。若具說者。依報正報。悉皆無量。

   【鈔】約言者。佛具萬德。今止舉壽命光明者。如華嚴八地。言身相無量。智慧無量。方便無量。光明無量。清淨音聲無量等。則知舉二事者。以少攝多也。體攝用者。或難。既光壽雙舉。雲何大本及觀經題。皆止雲無量壽。不言光者。複是何義。良以一真如心。無去無來。亘古亘今。其壽無量。其光亦爾。金體金光。不相離故。起信雲。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周遍法界。不起。壽也。智慧。光也。言壽則光在其中。故單舉也。依正無量者。自佛一身所有功德。及如下文聲聞菩薩。乃至前之欄網行樹等。種種莊嚴。悉無量故。

   【疏】稱理。則自性常照。是光明義。自性常寂。是壽命義。自性寂照不二。是阿彌陀義。

   【鈔】靈明洞徹。光絕涯涘。湛寂常恒。壽何籌算。常恒而複洞徹。故即壽而光。洞徹而亦常恒。故即光而壽。如是。則阿彌陀佛。雖過十萬億剎之外。而實于此娑婆世界衆生心中。結跏趺坐。俨然不動。何乃佩長生之訣。枉自殇亡。負杲日之明。翻成黑暗。心本是佛。自昧自心。佛本是心。自迷自佛。

   ○二道成遠劫

   【經】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

   【疏】已知彼佛得名之義。未審彼佛成佛至今。經幾何時。劫者。具雲劫波。此雲時分。十劫者。一雲大劫。一雲小劫。今謂明遠。應是大劫。又十大劫。亦是一期赴機之說。究極而言。成佛以來。亦應無量。如法華中說。

   【鈔】一大劫者。成住壞空。各二十小劫。八十劫終。方成大劫。雲十大劫。是八百小劫也。經意爲明成佛久遠。而曰小劫。未見其遠。今依唐譯。雲十大劫。亦應無量者。如法華中。衆疑世尊成佛未久。雲何曠劫菩薩是所教化。佛言。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劫。則彌陀成佛。其可量乎。

   【疏】若考阿彌陀佛。成佛以前因地。不但法藏一因。有多種因。如諸經中說。

   【鈔】法藏因者。大本雲。定光佛前五十叁佛。名世自在王。法藏時爲國王。舍位出家。發四十八願。今阿彌陀佛。是法藏所成之佛也。多種因者。一。法華經。大通智勝如來時。十六王子。出家淨修梵行。求無上菩提。佛滅度後。常樂說是妙法華經。後悉成佛。第九王子于西方成佛。彼王子者。今阿彌陀佛是。二。悲華經雲。無量劫前。有轉輪王。名無诤念。供養寶藏如來。時王發願。願成佛時。國中種種清淨莊嚴。佛與授記。過恒河沙劫。西方世界作佛。國名安樂。彼國王者。今阿彌陀佛是。叁。大乘方等總持經雲。無垢焰稱起王如來時。有淨命比丘。總持諸經十四億部。隨衆生願樂。廣爲說法。彼比丘者。今阿彌陀佛是。四。賢劫經雲。雲雷吼如來時。有王子名淨福報衆音。供養彼佛。彼王子者。今阿彌陀佛是。五。彼經又雲。金龍決光佛時。有法師名無限量寶音行。力弘經法。彼法師者。今阿彌陀佛是。六。觀佛叁昧第九經雲。空王佛時。有四比丘。煩惱覆心。空中教令觀佛。遂得念佛叁昧。彼第叁比丘。今阿彌陀佛是。七。如幻叁摩地無量印法門經雲。獅子遊戲金光如來時。有國王名勝威。尊重供養彼佛。修禅定行。彼國王者。今阿彌陀佛是。八。一向出生菩薩經雲。阿彌陀佛。昔爲太子。聞此微妙法門。奉持精進。七千歲中。脅不至席。不念愛欲財寶。不問他事。常獨處止。意不傾動。複教化八千億萬那由他人。得不退轉。彼太子者。今阿彌陀佛是。以上略舉數端。若其多劫多因。亦應無量。

   【疏】稱理。則自性本來成佛。是十劫義。

   【鈔】華嚴舉十。是表無盡。即今自性成佛以來。何止威音那邊更那邊。塵沙劫又塵沙劫也。若定執十劫。昔人道。猶是王老師兒孫。 

   ○二化伴(二) 初見在二往生

   ○初見在(叁) 初聲聞二菩薩叁總結

   ○初聲聞

   【經】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

   【疏】主必有伴。先聲聞。次菩薩。明皆賢聖之侶也。今初聲聞。聲聞者。聞四谛聲教而得證果。阿羅漢者。揀非前叁也。不言緣覺。攝聲聞中故。非算數者。甚言其多也。

   【鈔】聞四谛者。世尊爲憍陳如等五人。轉苦集滅道*輪。初示。二勸。至叁則證。諸漏已盡。成阿羅漢。因聞聲教以得開明。故名聲聞。聲聞之號。通前叁果。今四果也。緣覺攝者。緣覺觀十二因緣而得開悟。雖十二支。而束之不出四谛。雖有利生之心。而亦未廣。故攝聲聞中也。算數者。世間算數。盡于九章。佛說算數。如阿僧祇品。則非世人心力所計。今雲算數。通世出世間而言也。以其多多無盡。超出算數之外。雖洛闳一行。無所施其巧者也。上言無量無邊。十大數中當其二叁。是有算數。而今言非是算數所知。故知無量。乃贊歎極多之語。未可以常數泥也。如大本雲。假使比丘滿億那由他百千數量。皆如目連神通。欲共計算彼佛初會聲聞。盡其神力。百分中不能知一。乃至邬波尼殺昙分。亦不能知一。又雲。佛告阿難。假使有人。出一身毛。碎爲微塵。以一一塵。投海出水。毛塵水多。海中水多。阿難答言。毛塵出水。不及半合。海水無量。佛言。彼佛剎中聲聞弟子。有知數者。如毛塵水。數未盡者。如海中水。

   【疏】論言二乘不生。今言聲聞者。以慣習小。不久證大。終無小故。如觀疏說。若據變化。小亦無礙。

   【鈔】終無小者。觀經疏謂習小之人。本不得生。由彼臨終。發大乘心。亦乃得生。以慣習小。才聞苦空無常等法。順其先習。遂證小果。而向大之心已成。況得近佛。自當不久證大。安在其爲聲聞乎。是則經舉聲聞。以暫有故。論明二乘不生者。以終無故。小亦無礙者。淨土尚容衆鳥。聲聞豈不鳥如。鳥既變化所成。聲聞甯獨實有。縱使彼國久有聲聞。亦複何礙。

   ○二菩薩

   【經】諸菩薩衆。亦複如是。

   【疏】承上不獨小乘。諸大乘菩薩無不生故。亦複者。亦無量無邊不可算數也。又複具無量無邊功德。如大本中說。

   【鈔】菩薩者。自初心以至地盡。前如教起中辯。後如補處文中所引。甚多無量。何可數計。功德者。大本佛贊彼國菩薩種種功德。爲二十叁喻。一。堅固不動。如須彌山。二。智慧明了。如明日月。叁。廣大如海。出功德寶故。四。熾盛如火。燒煩惱薪故。五。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故。六。清淨如水。洗諸塵垢故。乃至二十叁。如慈氏觀。等法界故。末複結雲。今爲汝等舉要言之。若廣說者。一劫不盡。則知菩薩之數。無量無邊。菩薩功德。亦無量無邊也。

   【疏】如華嚴雲。如來所都。諸清淨衆。于中止住。正同此義。

   【鈔】華嚴二十五經雲。一切諸佛國土莊嚴。如來所都。不可思議。同行宿緣諸清淨衆。于中止住。未來世中。當成正覺。如來所都。即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清淨衆者。即諸菩薩。未來成佛。即下文一生補處。

   【疏】稱理。則自性即空即假。是佛有聲聞菩薩義。

   【鈔】性空。則一真凝寂。性假。則萬用恒沙。凝寂。則杳莫邊涯。恒沙。則廣無際限。曾何算數可得評量者哉。是則賢聖叁乘。共宗一佛。真俗二谛。同出一心。一心了然。福足慧足。

   ○叁總結

   【經】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疏】結上聲聞菩薩弟子莊嚴。皆彼佛宿因願行功德之所成就也。論雲。如來淨華衆。正覺華化生。是也。

   【鈔】願者。大本法藏願雲。我作佛時。剎中菩薩。神通智慧辯才。相好威神。悉皆如佛。今來成佛。得遂所願也。行者。大本言爾時法藏教化衆生。修行六度。廣行教化。致無量衆生。發菩提心。行今成就。有斯莊嚴也。淨華衆者。如淨名經。七種淨華。一者戒淨。叁業淨故。二者心淨。煩惱結漏盡故。叁者見…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往生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