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P21

  ..续本文上一页作佛时。假令十方众生。皆作缘觉声闻。皆坐禅一心。欲计我年寿几千亿万劫。无能知者。岂亦常所见身之无量乎。是故入灭双林。或见灵山未散。舍那千丈。或见丈六金身。佛本不移。机自异故。则谓彼佛寿命。即无量之无量。亦何不可。

   【疏】及其人民者。巧用倒语故。言人民者。佛如王故。阿僧祇。此云无数。倍之名无量无边。人寿有二。一佛本愿力故。二自功德力故。

   【钞】倒语者。正语当云佛及人民。寿命无量。如波罗密。云彼岸到。当是到彼岸耳。以意会之。无以辞害。佛如王者。彼国虽无君臣父子。然佛为法王。有君主义。生彼国者。依佛学佛。有人民义。非如此土。版籍所统。实编氓也。僧祇者。入十大数之首。从百洛义。倍倍积累而生。又僧祇僧祇为一无量。无量无量为一无边。今合言者。自有二义。一是实明其数。以僧祇计之。有无量无边僧祇也。二是极赞其多。无复边量。无复穷尽之僧祇也。佛力者。大本法藏愿云。我作佛时。我剎中人。寿命皆无央数劫。无有能计其数者。是承佛愿力。有此寿故。自力者。一心念佛。心清净故。莲华化生。清虚之身。不同质碍肉身。有老病死。是自精进力。有此寿故。

   【疏】问云。此无量亦可即无量之无量者。还有证否。答。例如华严中说。

   【钞】上引观疏云。此无量是有量之无量。而言亦可即无量之无量者。以今文正似华严故。彼经十回向文云。无量阿僧祇。释云。此非数中之一。但是无数之言。若定是数。便当局限。今经亦云无量无边阿僧祇。二经文势。意极相类。故言彼佛寿命。亦可即是更无限量之无量也。问。华严寿量品。谓娑婆世界一劫。为极乐世界一昼夜。极乐世界一劫。为袈裟幢世界一昼夜。展转劫日相对。乃至百万阿僧祇世界。极于胜莲华。则极乐仅胜娑婆。劣后殊甚。安得为更无限量之无量乎。答。彼钞释云。三身既融。三寿无碍。即长能短。即短恒长。无长无短。长短存焉。一一圆融。言思斯绝。其义自明。不劳更辩。

   【疏】又寿命光明者。约而言之。少摄多故。二部名题。止曰无量寿者。约之又约。体摄用故。若具说者。依报正报。悉皆无量。

   【钞】约言者。佛具万德。今止举寿命光明者。如华严八地。言身相无量。智慧无量。方便无量。光明无量。清净音声无量等。则知举二事者。以少摄多也。体摄用者。或难。既光寿双举。云何大本及观经题。皆止云无量寿。不言光者。复是何义。良以一真如心。无去无来。亘古亘今。其寿无量。其光亦尔。金体金光。不相离故。起信云。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周遍法界。不起。寿也。智慧。光也。言寿则光在其中。故单举也。依正无量者。自佛一身所有功德。及如下文声闻菩萨。乃至前之栏网行树等。种种庄严。悉无量故。

   【疏】称理。则自性常照。是光明义。自性常寂。是寿命义。自性寂照不二。是阿弥陀义。

   【钞】灵明洞彻。光绝涯涘。湛寂常恒。寿何筹算。常恒而复洞彻。故即寿而光。洞彻而亦常恒。故即光而寿。如是。则阿弥陀佛。虽过十万亿剎之外。而实于此娑婆世界众生心中。结跏趺坐。俨然不动。何乃佩长生之诀。枉自殇亡。负杲日之明。翻成黑暗。心本是佛。自昧自心。佛本是心。自迷自佛。

   ○二道成远劫

   【经】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疏】已知彼佛得名之义。未审彼佛成佛至今。经几何时。劫者。具云劫波。此云时分。十劫者。一云大劫。一云小劫。今谓明远。应是大劫。又十大劫。亦是一期赴机之说。究极而言。成佛以来。亦应无量。如法华中说。

   【钞】一大劫者。成住坏空。各二十小劫。八十劫终。方成大劫。云十大劫。是八百小劫也。经意为明成佛久远。而曰小劫。未见其远。今依唐译。云十大劫。亦应无量者。如法华中。众疑世尊成佛未久。云何旷劫菩萨是所教化。佛言。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劫。则弥陀成佛。其可量乎。

   【疏】若考阿弥陀佛。成佛以前因地。不但法藏一因。有多种因。如诸经中说。

   【钞】法藏因者。大本云。定光佛前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法藏时为国王。舍位出家。发四十八愿。今阿弥陀佛。是法藏所成之佛也。多种因者。一。法华经。大通智胜如来时。十六王子。出家净修梵行。求无上菩提。佛灭度后。常乐说是妙法华经。后悉成佛。第九王子于西方成佛。彼王子者。今阿弥陀佛是。二。悲华经云。无量劫前。有转轮王。名无诤念。供养宝藏如来。时王发愿。愿成佛时。国中种种清净庄严。佛与授记。过恒河沙劫。西方世界作佛。国名安乐。彼国王者。今阿弥陀佛是。三。大乘方等总持经云。无垢焰称起王如来时。有净命比丘。总持诸经十四亿部。随众生愿乐。广为说法。彼比丘者。今阿弥陀佛是。四。贤劫经云。云雷吼如来时。有王子名净福报众音。供养彼佛。彼王子者。今阿弥陀佛是。五。彼经又云。金龙决光佛时。有法师名无限量宝音行。力弘经法。彼法师者。今阿弥陀佛是。六。观佛三昧第九经云。空王佛时。有四比丘。烦恼覆心。空中教令观佛。遂得念佛三昧。彼第三比丘。今阿弥陀佛是。七。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云。狮子游戏金光如来时。有国王名胜威。尊重供养彼佛。修禅定行。彼国王者。今阿弥陀佛是。八。一向出生菩萨经云。阿弥陀佛。昔为太子。闻此微妙法门。奉持精进。七千岁中。胁不至席。不念爱欲财宝。不问他事。常独处止。意不倾动。复教化八千亿万那由他人。得不退转。彼太子者。今阿弥陀佛是。以上略举数端。若其多劫多因。亦应无量。

   【疏】称理。则自性本来成佛。是十劫义。

   【钞】华严举十。是表无尽。即今自性成佛以来。何止威音那边更那边。尘沙劫又尘沙劫也。若定执十劫。昔人道。犹是王老师儿孙。 

   ○二化伴(二) 初见在二往生

   ○初见在(三) 初声闻二菩萨三总结

   ○初声闻

   【经】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疏】主必有伴。先声闻。次菩萨。明皆贤圣之侣也。今初声闻。声闻者。闻四谛声教而得证果。阿罗汉者。拣非前三也。不言缘觉。摄声闻中故。非算数者。甚言其多也。

   【钞】闻四谛者。世尊为憍陈如等五人。转苦集灭道*轮。初示。二劝。至三则证。诸漏已尽。成阿罗汉。因闻声教以得开明。故名声闻。声闻之号。通前三果。今四果也。缘觉摄者。缘觉观十二因缘而得开悟。虽十二支。而束之不出四谛。虽有利生之心。而亦未广。故摄声闻中也。算数者。世间算数。尽于九章。佛说算数。如阿僧祇品。则非世人心力所计。今云算数。通世出世间而言也。以其多多无尽。超出算数之外。虽洛闳一行。无所施其巧者也。上言无量无边。十大数中当其二三。是有算数。而今言非是算数所知。故知无量。乃赞叹极多之语。未可以常数泥也。如大本云。假使比丘满亿那由他百千数量。皆如目连神通。欲共计算彼佛初会声闻。尽其神力。百分中不能知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能知一。又云。佛告阿难。假使有人。出一身毛。碎为微尘。以一一尘。投海出水。毛尘水多。海中水多。阿难答言。毛尘出水。不及半合。海水无量。佛言。彼佛剎中声闻弟子。有知数者。如毛尘水。数未尽者。如海中水。

   【疏】论言二乘不生。今言声闻者。以惯习小。不久证大。终无小故。如观疏说。若据变化。小亦无碍。

   【钞】终无小者。观经疏谓习小之人。本不得生。由彼临终。发大乘心。亦乃得生。以惯习小。才闻苦空无常等法。顺其先习。遂证小果。而向大之心已成。况得近佛。自当不久证大。安在其为声闻乎。是则经举声闻。以暂有故。论明二乘不生者。以终无故。小亦无碍者。净土尚容众鸟。声闻岂不鸟如。鸟既变化所成。声闻宁独实有。纵使彼国久有声闻。亦复何碍。

   ○二菩萨

   【经】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疏】承上不独小乘。诸大乘菩萨无不生故。亦复者。亦无量无边不可算数也。又复具无量无边功德。如大本中说。

   【钞】菩萨者。自初心以至地尽。前如教起中辩。后如补处文中所引。甚多无量。何可数计。功德者。大本佛赞彼国菩萨种种功德。为二十三喻。一。坚固不动。如须弥山。二。智慧明了。如明日月。三。广大如海。出功德宝故。四。炽盛如火。烧烦恼薪故。五。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故。六。清净如水。洗诸尘垢故。乃至二十三。如慈氏观。等法界故。末复结云。今为汝等举要言之。若广说者。一劫不尽。则知菩萨之数。无量无边。菩萨功德。亦无量无边也。

   【疏】如华严云。如来所都。诸清净众。于中止住。正同此义。

   【钞】华严二十五经云。一切诸佛国土庄严。如来所都。不可思议。同行宿缘诸清净众。于中止住。未来世中。当成正觉。如来所都。即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清净众者。即诸菩萨。未来成佛。即下文一生补处。

   【疏】称理。则自性即空即假。是佛有声闻菩萨义。

   【钞】性空。则一真凝寂。性假。则万用恒沙。凝寂。则杳莫边涯。恒沙。则广无际限。曾何算数可得评量者哉。是则贤圣三乘。共宗一佛。真俗二谛。同出一心。一心了然。福足慧足。

   ○三总结

   【经】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疏】结上声闻菩萨弟子庄严。皆彼佛宿因愿行功德之所成就也。论云。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是也。

   【钞】愿者。大本法藏愿云。我作佛时。剎中菩萨。神通智慧辩才。相好威神。悉皆如佛。今来成佛。得遂所愿也。行者。大本言尔时法藏教化众生。修行六度。广行教化。致无量众生。发菩提心。行今成就。有斯庄严也。净华众者。如净名经。七种净华。一者戒净。三业净故。二者心净。烦恼结漏尽故。三者见…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往生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