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永嘉禅宗集》達照法師講解▪P13

  ..續本文上一頁個不殺生的要求主要是針對出家人的,居士這些暫時做不完美也不要緊張起來。但至少我們在內心要有這樣的認識,就是傷害這些小生命是不應該的,要起慚愧心和忏悔心,還要回向發願使它們得以往生善處,出生便能信奉叁寶,修行解脫道,這樣的發心就是善良的,愛護生命的慈悲心自然就得到了培養。如果我們認爲這些蚊蟲可惡,都該死,心裏充滿憎恨,那就是和佛法的精神相違背了。

  蘇東坡曾寫過一句話,“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用老鼠代表人們憎惡的動物,用飛蛾代表人們討厭的飛蟲,表示對一切含識都要憐愛,都要有慈悲愛護之心,不要因爲它們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些妨礙就討厭、嗔恨。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裏面非常優秀的部分,更是一個修行大乘佛法的人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

  不殺生也就是尊重生命,有叁個層次:第一是不殺生,第二是吃素,也不隨喜別人殺生,第叁是放生。即無論在行爲上,還是在內心中,都要做到愛惜物命。

  第二、不偷盜

  于他財物,不與不取,乃至鬼神,隨有主物,一針一草,終無故犯。貧窮乞丐,隨己所有,敬心施與,令彼安隱,不求恩報。作是思惟:過去諸佛,經無量劫,行檀布施,象馬七珍,頭目髓腦,乃至身命,舍而無悋。我今亦爾,隨有施與,歡喜供養,心無悋惜。這是資糧位不偷盜的修行要點,不偷盜主要是對治貪心的,分爲不與不取、布施求回報、布施不求回報叁個層次。

  首先是不與不取,佛門裏對偷盜的解釋就是不與取,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拿了別人沒有給我們、不屬于我們的東西就叫偷盜。所以永嘉大師要求我們做到不與不取,要求我們要尊重他人的財産所有權,不是給我的,就不拿,這是不偷盜的宗旨。

  其實任何戒律都是對我們身心的一種保護,不偷盜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任意而取、去偷、去掠奪的話,輕則引起矛盾、爭執,重則會受到法律的嚴懲。如果去偷盜屬于鬼神的東西,雖然法律管不著,但因爲鬼神威力大、勢力大,還有嗔恨心,他們報複起來就會很快。

  以前我們家鄉有個十叁、四歲的小孩,上學的時候經常路過一個神廟,看到神廟裏面有很多銅的蠟燭臺,也沒有人管,他就拿出去當廢銅賣掉了,結果不到叁、四年眼睛就瞎了,現在很後悔也晚了。因爲蠟燭代表光明,是用來供養神明的,他把蠟燭臺拿去賣掉了,蠟燭沒地方點了,自己的眼睛就瞎掉了,這就是因果報應。就連孔老夫子都說,要“敬鬼神而遠之”,怎麼還敢去偷盜他們的東西呢?所以只要是有主的東西,乃至屬于鬼神的東西,不管東西是多麼微小、不值錢,比如一針一草,我們都要做到不與不取。

  做到不與不取只是第一步,就是不要侵犯別人,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戒除貪心,要修布施去利益衆生,對待貧窮乞丐,要隨己所有,敬心施與,令彼安隱,不求恩報。一般人修布施是有求的,比如很多人到廟裏來供養叁寶,是想求得更多的、更好的回報,這也是布施,也是行善法,但內心的境界還不高。如果對待貧窮乞丐也能敬心施與,不起驕慢,那內心布施的層次就提高了。因爲窮人是沒有能力回報的,而且地位比較低下,我們能布施給貧窮的人就是不求回報,而且不鄙視他們,以很尊敬的心去布施,讓對方接受得很安心、踏實,這就是更高層次的布施了。

  布施功德是很大的,體現在福慧兩個方面,我們在修布施時就會體會到。首先是智慧的提升,佛說衆生本來是佛,可我們爲什麼沒有佛的受用呢?就是因爲被無明障礙住了,無明就是我執。所以我們修行就是要去除我執,去除了我執之後,佛的各種美妙受用自然而然就有了。我執最大的表現就是貪心,而對治貪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布施,所以布施是智慧的表現。沒有出離心你能布施嗎?沒有利他的菩提心你能布施嗎?因此我們能布施多少,就能破掉多少執著,就有多少智慧,最好能把我們的生命都布施掉,供養給十方的叁寶,那我們就是一個無我的人,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就是所謂的大丈夫,可以作一切衆生之依怙;其次,布施的福報很大,這一點我們都應該知道的,佛經裏也有很多這樣的故事。

  六度是以布施爲主的,永嘉大師說過去諸佛,經無量劫,行檀布施,佛就是這樣修行成佛的。象馬七珍,頭目髓腦,乃至身命,舍而無悋。七珍是象、馬、車乘、奴婢、上妙飲食、衣服、妻兒子女,是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這還屬于外財;頭目髓腦就屬于內財了,乃至身命,人最寶貴的就是自己的生命了,連生命都能做到舍而無悋,施舍給衆生時一點也不吝惜。所以我也要做到隨有施與,歡喜供養,心無吝惜,以歡喜心去布施一切所有,這是不偷盜的最高境界。

  第叁、不邪淫

  于諸女色,心無染著。凡夫顛倒,爲欲所醉,躭荒迷亂,不知其過,如捉花莖,不悟毒蛇。智人觀之,毒蛇之口,熊豹之手,猛火熱鐵,不以爲喻,銅柱鐵床,焦背爛腸,血肉糜潰,痛徹心髓。作如是觀,唯苦無樂,革囊盛糞,膿血之聚,外假香塗,內唯臭穢,不淨流溢,蟲蛆住處,鮑肆廁孔,亦所不及。智者觀之,但見發毛爪齒,薄皮厚皮,肉血汗淚,涕唾膿脂,筋脈腦膜,黃痰白痰,肝膽骨髓,肺脾腎胃,心膏膀胱,大腸小腸,生藏熟藏,屎尿臭處,如是等物,一一非人。識風鼓擊,妄生言語,詐爲親友,其實怨妬,敗德障道,爲過至重,應當遠離,如避怨賊。是故智者觀之,如毒蛇想,甯近毒蛇,不親女色。何以故?毒蛇殺人,一死一生,女色系縛,百千萬劫,種種楚毒,苦痛無窮。谛察深思,難可附近。是以智者,切檢叁愆。改往修來,背惡從善,不殺不盜,放生布施,不行淫穢,常修梵行。日夜精勤,行道禮拜,歸憑叁寶,志求解脫。

  對于居士來講是不邪淫,對于出家人來講,這條戒爲不淫欲,要求是不一樣的。染著就是愛戀、貪戀美色,這是凡夫愚癡的表現,所以要, 于諸女色,心無染著,男人對女人、女人對男人都不能有非份之想,這是不邪淫的總綱。其它的內容都是告訴我們戒邪淫的原因,因爲淫欲是凡夫的本性,很難戒斷,永嘉大師就用了很長的篇幅來勸導我們。

  凡夫顛倒,爲欲所醉,耽荒迷亂,凡夫因爲無明顛倒,沒有智慧,所以會被淫欲、情欲所迷醉,沈湎其中,不知其過,不知道淫欲的過錯。如捉花莖,不悟毒蛇,就好像是去摘一朵非常漂亮的花,卻不知道那花莖正是毒蛇。所以有智慧的人視淫欲如同毒蛇之口,熊豹之手,猛火熱鐵,不以爲喻,這些凶險的東西都不能比喻淫欲的可怕。邪淫會感召四種地獄境界,所謂銅柱鐵床,焦背爛腸,血肉糜潰,痛徹心髓,非常慘烈。作如是觀,唯苦無樂,這麼看來,淫欲只會帶來痛苦,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呢?

  但是凡夫卻總感覺情欲和淫欲很快樂,像鮮花一樣美妙,實際上這是我們無量劫的迷失顛倒所導致的一種習氣,就像吸毒的人一樣,覺得毒品簡直比命還重要。吸到毒就感覺美妙得像到天上去一樣,身心愉悅,吸不到毒生活就沒什麼意思,尤其毒瘾一發起來身心很痛苦,和掉到地獄裏差不了多少,所以基本沒有人能抗拒得了,戒毒就非常難。

  其實我們認真想想看,吸毒人的痛苦是從哪裏來的呢?吸毒的人覺得毒品能給自己帶來舒服,沒有毒品才會痛苦,其實痛苦正是從毒品來的,如果從來不吸毒,哪會有這個痛苦呢?可吸毒的人就是看不明白,明白了也戒不掉。世間的淫欲、情欲也同樣,是輪回的罪魁禍首,我們還覺得很寶貴,貪得無厭,就越來越墮落。

  特別是非份之欲,比喻婚外戀,就屬于邪淫。這些不正當的性行爲,既導致將來生命的墮落,又使現世的身心承受精神分裂的煎熬,卻不能被世人引以爲戒,都是愚癡所導致的。

  現實中,情人現象好像很嚴重,很多人家裏一套、背後一套,做人做得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差不多,他卻認爲這樣的生活才有意思。很多社會問題都是因此而引發的,如爲情自殺的、殺人的、墮胎的,什麼紅燈區、綠燈區,都在汙染環境、傷害心靈。希望大家學佛以後,要認識到欲望的可怕,首先要做到適可而止,不要貪得無厭,以免親手毀掉自己的安定和幸福。

  永嘉大師又用了不淨觀來勸導我們,革囊盛糞,膿血之聚,外假香塗,內唯臭穢,不淨流溢,蟲蛆住處,鮑肆廁孔,亦所不及。這些文字都比較簡單,就不一一解釋了。肉體其實是很肮髒的,如同裝大糞的皮囊一樣又髒又臭,哪有一點值得愛惜的地方呢?我們自己觀察一下自己,看是不是這樣,如果觀察不到,一個月不洗澡,你就知道了。

  所以現在男男女女都喜歡用香水,就是爲了掩蓋身上難聞的氣味,再用好看的衣服包裹一下,好像很美麗高貴,其實全是假相,能把凡夫哄得顛叁倒四、很癡迷,卻瞞不過有智慧的人。因爲智者觀之,但見發毛爪齒,薄皮厚皮,肉血汗淚,涕唾膿脂,筋脈腦膜,黃痰白痰,肝膽骨髓,肺脾腎胃,心膏膀胱,大腸小腸,生藏熟藏,屎尿臭處,如是等物,一一非人。哪裏有什麼美人存在呢?都是這等東西,有什麼可迷戀的呢?

  有人說佛教很消極,明明我們都很幹淨、漂亮,非要觀成白骨,甚至和大糞一樣不淨,認爲沒有這個必要。事實上,這樣講是爲了對治我們對色相的執著和迷戀,因爲凡夫既然會對美色産生貪著,必然會對醜陋汙穢的東西産生厭惡,佛教很善巧,就讓我們看清美色之下掩蓋著的醜陋和汙穢,這樣才能把我們從迷惑顛倒中救出來,我們才有希望解脫。如果佛也告訴我們這身體就是美好的、幹淨的,那我們還如何去解脫呢?

  如果我們有了智慧,不再被假相所迷惑,不再被搞得朝思暮想、輾轉反側、難以自拔、痛不欲生的時候,那美就是美,醜就是醜,依然很分明,卻不會再産生痛苦和顛倒了,精神上也不再有壓力,生命就不再會墮落了。

  如果能做到有美色相伴時,你也能很愉悅;沒有美色也不會痛苦,不會去想方設法追求,那你就解脫了。所以美是沒有錯誤的,錯誤的是我們的貪婪。西方極樂世界…

《《永嘉禅宗集》達照法師講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