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永嘉禅宗集》达照法师讲解▪P13

  ..续本文上一页个不杀生的要求主要是针对出家人的,居士这些暂时做不完美也不要紧张起来。但至少我们在内心要有这样的认识,就是伤害这些小生命是不应该的,要起惭愧心和忏悔心,还要回向发愿使它们得以往生善处,出生便能信奉三宝,修行解脱道,这样的发心就是善良的,爱护生命的慈悲心自然就得到了培养。如果我们认为这些蚊虫可恶,都该死,心里充满憎恨,那就是和佛法的精神相违背了。

  苏东坡曾写过一句话,“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用老鼠代表人们憎恶的动物,用飞蛾代表人们讨厌的飞虫,表示对一切含识都要怜爱,都要有慈悲爱护之心,不要因为它们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些妨碍就讨厌、嗔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非常优秀的部分,更是一个修行大乘佛法的人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不杀生也就是尊重生命,有三个层次:第一是不杀生,第二是吃素,也不随喜别人杀生,第三是放生。即无论在行为上,还是在内心中,都要做到爱惜物命。

  第二、不偷盗

  于他财物,不与不取,乃至鬼神,随有主物,一针一草,终无故犯。贫穷乞丐,随己所有,敬心施与,令彼安隐,不求恩报。作是思惟:过去诸佛,经无量劫,行檀布施,象马七珍,头目髓脑,乃至身命,舍而无悋。我今亦尔,随有施与,欢喜供养,心无悋惜。这是资粮位不偷盗的修行要点,不偷盗主要是对治贪心的,分为不与不取、布施求回报、布施不求回报三个层次。

  首先是不与不取,佛门里对偷盗的解释就是不与取,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拿了别人没有给我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就叫偷盗。所以永嘉大师要求我们做到不与不取,要求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所有权,不是给我的,就不拿,这是不偷盗的宗旨。

  其实任何戒律都是对我们身心的一种保护,不偷盗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任意而取、去偷、去掠夺的话,轻则引起矛盾、争执,重则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如果去偷盗属于鬼神的东西,虽然法律管不着,但因为鬼神威力大、势力大,还有嗔恨心,他们报复起来就会很快。

  以前我们家乡有个十三、四岁的小孩,上学的时候经常路过一个神庙,看到神庙里面有很多铜的蜡烛台,也没有人管,他就拿出去当废铜卖掉了,结果不到三、四年眼睛就瞎了,现在很后悔也晚了。因为蜡烛代表光明,是用来供养神明的,他把蜡烛台拿去卖掉了,蜡烛没地方点了,自己的眼睛就瞎掉了,这就是因果报应。就连孔老夫子都说,要“敬鬼神而远之”,怎么还敢去偷盗他们的东西呢?所以只要是有主的东西,乃至属于鬼神的东西,不管东西是多么微小、不值钱,比如一针一草,我们都要做到不与不取。

  做到不与不取只是第一步,就是不要侵犯别人,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戒除贪心,要修布施去利益众生,对待贫穷乞丐,要随己所有,敬心施与,令彼安隐,不求恩报。一般人修布施是有求的,比如很多人到庙里来供养三宝,是想求得更多的、更好的回报,这也是布施,也是行善法,但内心的境界还不高。如果对待贫穷乞丐也能敬心施与,不起骄慢,那内心布施的层次就提高了。因为穷人是没有能力回报的,而且地位比较低下,我们能布施给贫穷的人就是不求回报,而且不鄙视他们,以很尊敬的心去布施,让对方接受得很安心、踏实,这就是更高层次的布施了。

  布施功德是很大的,体现在福慧两个方面,我们在修布施时就会体会到。首先是智慧的提升,佛说众生本来是佛,可我们为什么没有佛的受用呢?就是因为被无明障碍住了,无明就是我执。所以我们修行就是要去除我执,去除了我执之后,佛的各种美妙受用自然而然就有了。我执最大的表现就是贪心,而对治贪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布施,所以布施是智慧的表现。没有出离心你能布施吗?没有利他的菩提心你能布施吗?因此我们能布施多少,就能破掉多少执着,就有多少智慧,最好能把我们的生命都布施掉,供养给十方的三宝,那我们就是一个无我的人,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就是所谓的大丈夫,可以作一切众生之依怙;其次,布施的福报很大,这一点我们都应该知道的,佛经里也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六度是以布施为主的,永嘉大师说过去诸佛,经无量劫,行檀布施,佛就是这样修行成佛的。象马七珍,头目髓脑,乃至身命,舍而无悋。七珍是象、马、车乘、奴婢、上妙饮食、衣服、妻儿子女,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这还属于外财;头目髓脑就属于内财了,乃至身命,人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了,连生命都能做到舍而无悋,施舍给众生时一点也不吝惜。所以我也要做到随有施与,欢喜供养,心无吝惜,以欢喜心去布施一切所有,这是不偷盗的最高境界。

  第三、不邪淫

  于诸女色,心无染着。凡夫颠倒,为欲所醉,躭荒迷乱,不知其过,如捉花茎,不悟毒蛇。智人观之,毒蛇之口,熊豹之手,猛火热铁,不以为喻,铜柱铁床,焦背烂肠,血肉糜溃,痛彻心髓。作如是观,唯苦无乐,革囊盛粪,脓血之聚,外假香涂,内唯臭秽,不净流溢,虫蛆住处,鲍肆厕孔,亦所不及。智者观之,但见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肉血汗泪,涕唾脓脂,筋脉脑膜,黄痰白痰,肝胆骨髓,肺脾肾胃,心膏膀胱,大肠小肠,生藏熟藏,屎尿臭处,如是等物,一一非人。识风鼓击,妄生言语,诈为亲友,其实怨妬,败德障道,为过至重,应当远离,如避怨贼。是故智者观之,如毒蛇想,宁近毒蛇,不亲女色。何以故?毒蛇杀人,一死一生,女色系缚,百千万劫,种种楚毒,苦痛无穷。谛察深思,难可附近。是以智者,切检三愆。改往修来,背恶从善,不杀不盗,放生布施,不行淫秽,常修梵行。日夜精勤,行道礼拜,归凭三宝,志求解脱。

  对于居士来讲是不邪淫,对于出家人来讲,这条戒为不淫欲,要求是不一样的。染着就是爱恋、贪恋美色,这是凡夫愚痴的表现,所以要, 于诸女色,心无染着,男人对女人、女人对男人都不能有非份之想,这是不邪淫的总纲。其它的内容都是告诉我们戒邪淫的原因,因为淫欲是凡夫的本性,很难戒断,永嘉大师就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劝导我们。

  凡夫颠倒,为欲所醉,耽荒迷乱,凡夫因为无明颠倒,没有智慧,所以会被淫欲、情欲所迷醉,沉湎其中,不知其过,不知道淫欲的过错。如捉花茎,不悟毒蛇,就好像是去摘一朵非常漂亮的花,却不知道那花茎正是毒蛇。所以有智慧的人视淫欲如同毒蛇之口,熊豹之手,猛火热铁,不以为喻,这些凶险的东西都不能比喻淫欲的可怕。邪淫会感召四种地狱境界,所谓铜柱铁床,焦背烂肠,血肉糜溃,痛彻心髓,非常惨烈。作如是观,唯苦无乐,这么看来,淫欲只会带来痛苦,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但是凡夫却总感觉情欲和淫欲很快乐,像鲜花一样美妙,实际上这是我们无量劫的迷失颠倒所导致的一种习气,就像吸毒的人一样,觉得毒品简直比命还重要。吸到毒就感觉美妙得像到天上去一样,身心愉悦,吸不到毒生活就没什么意思,尤其毒瘾一发起来身心很痛苦,和掉到地狱里差不了多少,所以基本没有人能抗拒得了,戒毒就非常难。

  其实我们认真想想看,吸毒人的痛苦是从哪里来的呢?吸毒的人觉得毒品能给自己带来舒服,没有毒品才会痛苦,其实痛苦正是从毒品来的,如果从来不吸毒,哪会有这个痛苦呢?可吸毒的人就是看不明白,明白了也戒不掉。世间的淫欲、情欲也同样,是轮回的罪魁祸首,我们还觉得很宝贵,贪得无厌,就越来越堕落。

  特别是非份之欲,比喻婚外恋,就属于邪淫。这些不正当的性行为,既导致将来生命的堕落,又使现世的身心承受精神分裂的煎熬,却不能被世人引以为戒,都是愚痴所导致的。

  现实中,情人现象好像很严重,很多人家里一套、背后一套,做人做得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差不多,他却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有意思。很多社会问题都是因此而引发的,如为情自杀的、杀人的、堕胎的,什么红灯区、绿灯区,都在污染环境、伤害心灵。希望大家学佛以后,要认识到欲望的可怕,首先要做到适可而止,不要贪得无厌,以免亲手毁掉自己的安定和幸福。

  永嘉大师又用了不净观来劝导我们,革囊盛粪,脓血之聚,外假香涂,内唯臭秽,不净流溢,虫蛆住处,鲍肆厕孔,亦所不及。这些文字都比较简单,就不一一解释了。肉体其实是很肮脏的,如同装大粪的皮囊一样又脏又臭,哪有一点值得爱惜的地方呢?我们自己观察一下自己,看是不是这样,如果观察不到,一个月不洗澡,你就知道了。

  所以现在男男女女都喜欢用香水,就是为了掩盖身上难闻的气味,再用好看的衣服包裹一下,好像很美丽高贵,其实全是假相,能把凡夫哄得颠三倒四、很痴迷,却瞒不过有智慧的人。因为智者观之,但见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肉血汗泪,涕唾脓脂,筋脉脑膜,黄痰白痰,肝胆骨髓,肺脾肾胃,心膏膀胱,大肠小肠,生藏熟藏,屎尿臭处,如是等物,一一非人。哪里有什么美人存在呢?都是这等东西,有什么可迷恋的呢?

  有人说佛教很消极,明明我们都很干净、漂亮,非要观成白骨,甚至和大粪一样不净,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事实上,这样讲是为了对治我们对色相的执着和迷恋,因为凡夫既然会对美色产生贪着,必然会对丑陋污秽的东西产生厌恶,佛教很善巧,就让我们看清美色之下掩盖着的丑陋和污秽,这样才能把我们从迷惑颠倒中救出来,我们才有希望解脱。如果佛也告诉我们这身体就是美好的、干净的,那我们还如何去解脱呢?

  如果我们有了智慧,不再被假相所迷惑,不再被搞得朝思暮想、辗转反侧、难以自拔、痛不欲生的时候,那美就是美,丑就是丑,依然很分明,却不会再产生痛苦和颠倒了,精神上也不再有压力,生命就不再会堕落了。

  如果能做到有美色相伴时,你也能很愉悦;没有美色也不会痛苦,不会去想方设法追求,那你就解脱了。所以美是没有错误的,错误的是我们的贪婪。西方极乐世界…

《《永嘉禅宗集》达照法师讲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