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永嘉禅宗集》達照法師講解▪P42

  ..續本文上一頁

  十、妙契玄源

  第十妙契玄源者。夫悟心之士,甯執觀而迷旨?達教之人,豈滯言而惑理?玄是妙有真空的意思。源是源頭之義。契入了實相的人,境界真是妙不可言。悟到真心的人,怎麼可能執著修行的方法不放,卻迷失了佛法的真意——空性呢?比如騎驢找驢的人,根據驢子的氣味和叫聲終于找到驢了,那還用每次都再去聞味、聽聲地尋找一遍才知道驢的下落嗎?當然就不用了。教理通達的人,怎麼會被文字所左右,迷惑了佛法的真意呢?所謂“依文解意,叁世佛冤。”通達教理的人已經透過語言文字見到了佛法的真意,所以就能“依旨行文,代佛宣法”了。

  理明則言語道斷,何言之能議?旨會則心行處滅,何觀之能思?明白了佛法的真理,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因爲真理是離語言相、離文字相、離一切相的,什麼語言都說不到這裏;真理並不因言語而生,也不因無言而滅,而是本來現成、不生不滅的。

  體會到宗旨,也就是證悟了真心本體時,心行就是心的一切功能,比如能觀、所觀,妄想、思量,一切識、一切智,山河、大地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此時的境界就是《證道歌》裏寫的“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這樣的一顆心是任何觀法都無法觀察思維到的,所以說何觀之能思。

  證到了實相,就根本不用再去觀,隨處都可見。蘇東坡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華嚴經》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重重無盡,無盡重重,處處都是佛的叁身。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光明無盡,無盡光明,時時不離真如佛性,其境界真是難以言說,不可思議。

  所以永嘉大師說,心言不能思議者,可謂妙契寰中矣!到了這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是契入萬法的本源了,達到大乘佛法修行的最高境界了。寰中就是宇宙的中心,比喻極其重要、美妙的地方,因爲這個中心是不可得的,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地方,也沒有一個確切的樣子。如何才算契入了呢?證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就是契入了,說契入也無處可入,所以這個契入就叫做妙契。

  講到這裏,觀心十門就講完了,永嘉大師把自己實證過程中的智慧結晶留給後人,就是希望我們相信佛法的真實不虛,希望佛法能在我們身上繼續反射出無相的光芒,照徹自己、照亮他人,又無絲毫蹤迹可尋。這樣的光芒我們捕捉到了嗎?其實根本不用去捕捉,只要你不再去觀境,而是去觀心,總有一天你會明白境就是心,色就是空。乃至每一個人、每一個衆生、每一絲晨霧、每一株小草,都是光芒萬丈的我佛如來。

  後記

  

  妙果鍾聲明曆曆,松臺月色靜悄悄!

  在一個雨後的夏日清晨,漫步于松臺山的孝子嶺上,微風搖曳著古寺的鍾聲,薄霧輕舞著竹枝的疏影,昨夜伴隨雨滴隕落的松針,踩在腳下沙沙作響,身心透徹清涼,頓覺翻開了塵封的記憶!這是一片多麼神聖的土地?一千叁百年前聲震寰宇的永嘉禅,松臺九寺今何在,孤影依依淨光塔!這是一段多麼神奇的傳說?響徹大地的古老歌謠,叮叮當,叁腳門外孤老堂,松臺山上仙人井,妙果寺裏豬頭鍾!這是一篇多麼美妙的詩歌?《證道歌》傳遍世界,《禅宗集》代佛宣揚!這是一個多麼感人的故事?印度詩人泰戈爾曾欲來訪,日本僧侶跪倒在淨光塔下,感謝祖師的智慧恩澤時,焚香頂禮處淚流成行,無數高僧把潔淨的頭顱叩倒在泥土上!令人羞愧,令人感傷,還有多少溫州人居然不知何爲永嘉禅?令人興歎,令人回腸,現代人何曾停下匆忙的腳步給自己問個安?爲何忘記了讓自己過得自在安祥?爲何忘記了我們的智慧慈悲的祖先就在身旁?!旭日升起,人來人往,接受了一天忙忙碌碌的松臺山,又在默默地重複著訴說曾經的輝煌和曆史的滄桑。夜燈下,幾許幽深,幾許淒惶!不是現代都市不夠熱鬧,而是在熱鬧繁華的背後,空洞的眼神裏還有多少的茫然?永嘉禅恰是一劑圓明妙智的藥方,恰是一座回歸樂園的橋梁,恰是一曲人生實相的宣揚!

  應溫州青年學佛者的請求,永嘉禅初級班從二〇〇六年春天在美麗的景山正式開課。最初發起的學員爲五十人,年齡爲二十二歲到五十歲之間,其中大學以上學曆的有四十二人,中學文化的八人,可謂青年知識分子的學佛群體。後因世事無常因緣變遷,開講了八講之後即告暫停半年多時間,場地轉移到太平寺般若講堂,又繼續講了十七講。直到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永嘉禅初級入門二十五講,才圓滿完成。曆時一年半,講課地點幾經遷移,聽課學員輪番更替,前後參與人次超過二百人,期間的波折與喜悅盡在不言之中,實屬不易!在一個深秋的周末,結束了永嘉禅初級入門的學習後,班委會安排禅修班同學前往文成安福寺及其景區龍麒源等地參訪、行腳、秋遊。秋日中的安福寺古樸、甯靜,日光充裕,景區龍麒源更是秋韻無盡,徜徉在山的凝重和水的靈動中……

  初級班二十五講都同時進行攝像,刻錄成光盤,翻刻了五千多套與有緣者結緣,得到了廣泛的回應,並有人因此學習永嘉禅初級班而增長了打坐時間、增長了定力、開啓了智慧。特別是臺灣生命電視臺進行了播放,于是港臺以及海外其它國家也有人來電索取原始資料。本地的學員也經常詢問何時開辦中級班,學習興趣依然很高。爲了大家方便複習初級班,更好地學習中級班,今天初級班教材的文字稿終于交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付印了,也算是爲永嘉禅的學習奠定了一個基礎。

  二〇〇叁年溫州市政府在市區松臺山上重建永嘉大師舍利塔——淨光塔,爲一城之表。同時出土的永嘉大師舍利子,光芒萬丈。永嘉大師的著作《禅宗集》、《證道歌》,傳播宇內。可謂名副其實的“功德言論”永不朽的千古人豪。所以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說:溫州曆史上真正了不起的人就是永嘉大師。時值和諧社會,又逢創建文化大市,這位世界級的曆史巨人備受關注!在省民宗委和市民宗局的領導下,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二日,溫州市佛教協會成立了“溫州佛教永嘉禅學會”,命余爲會長,負責永嘉禅的研究、學習、交流、弘揚等工作,深感榮幸!

  永嘉禅學會的成立,標志著永嘉大師的禅學思想爲現代人所喜愛所重視!今後,我們將沿著永嘉大師的修學曆程,按照永嘉禅的內在修學體系,進行中級班和高級班的修學,不停地完善永嘉禅的實用價值,爲現代社會注入古老而常新的生命智慧。回想起永嘉大師那“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爲!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雲霞體上衣。”的潇灑境界和自在情懷,頓覺生命充滿了無限的活力和甯靜的光明。

  永嘉禅就是永嘉大師證悟的禅法,永嘉大師的禅修證悟過程是:從天臺止觀入門,著有《永嘉禅宗集》爲證,後來閱讀《維摩經》印心而開悟,繼而到曹溪南華寺六祖大師處得以印證,旋歸溫州弘揚南宗頓悟禅法及天臺法華圓理,著有《永嘉證道歌》爲憑。所以,按照其禅法修證過程而建立永嘉禅修學體系,初級班課程爲《止觀入門》和《禅宗集》,中級班課程爲《維摩經》和《六祖壇經》,高級班課程爲《證道歌》和《法華經》。按照“藉教悟宗”、“禅教相資”的原則,可謂理論與實踐相互統一,智目行足而至于道場。

  感謝北京大學樓宇烈教授在百忙之中審閱文稿,提出了寶貴的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使我對禅宗發展的曆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使我對禅宗一些概念的敘述方法也更爲准確。特別是樓老師說佛教需要僧人來認真弘揚,要契合社會發展多元文化的需求,發揚佛法的優秀精神,並欣然應允爲本書作《序》,提攜後學的婆心,振興中華的壯志,令我永銘五內,感恩不已!

  初級班學習過程中,嚴峻、木木、梅海、曉海、建燕、曉燕等班委付出了不少心血。樊世剛、彭長沂、王菀鑫、陳旭琴、劉奕、慧西、慧芬、慧印、明平等居士進行了文字整理和校對工作,則莊師做了最後總校。對他們的付出,表示深深的感謝!願佛陀的光明照耀人間充滿喜悅,願永嘉大師的法雨普潤蒼生究竟清涼!

  天臺子達照于溫州松臺山妙果寺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日

  佛前忏悔發願文

  

  【忏悔文】

  從于無始, 以至今生。  毀壞叁寶, 作一闡提。

  謗大乘經, 斷學般若。  殺害父母, 出佛身血。

  汙僧伽藍, 破他梵行。  毀壞塔寺, 盜用僧物。

  起諸邪見, 拔無因果。  狎近惡友, 違背良師。

  自作教他, 見聞隨喜。  如是等罪, 無量無邊。

  故于今日, 生大慚愧。  克誠披露, 求哀忏悔。

  惟願叁寶, 慈悲攝受。  放大光明, 照觸我心。

  諸惡消滅, 叁障蠲除。  複本心源, 究竟清淨。

  回向發願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後學—仰山印月于2010-4-21根據達照法師新浪博客文章整理。

  

《《永嘉禅宗集》達照法師講解》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