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國漢傳佛教禮儀--上供、普佛

  中國漢傳佛教禮儀--上 供、普佛

  聖凱

  上供

  

   上供是指在諸佛、祖師聖像前,用鮮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養,以表示虔誠禮敬。上供是寺院中經常舉行的活動,無論是初一、十五、佛菩薩聖誕,還是施主供齋,都要先供佛。尤其在大年叁十,寺院中所有殿堂都要上供,幾乎需要半天的時間,才能最後完成。

   首先,打板,大衆集合于大殿。禮佛叁拜後,維那舉腔唱“爐香贊”或“戒定真香”。如果有齋主打齋,齋主隨方丈拈香、禮佛。接著,誦持十方諸佛法僧名號,表示一心奉請莅臨道場,接受供養。其次,念誦“變食真言”、 “甘露水真言“、“普供養真言”各叁遍,通過咒語的力量使上供的物品變成各種美味佳肴,使諸佛、菩薩和諸天鬼神得以受供。此外,還要念誦供養偈:

   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聖賢,下及六道品。等施無差別,隨願皆飽滿,令今施者得,無量波羅蜜。叁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

   最後,唱“天廚妙供贊”:

   天廚妙供,禅悅酥酡,戶唵蘇噜薩哩嚩,怛他阿誐多,怛你也他,蘇噜娑嚩诃。南無禅悅藏菩薩摩诃薩,摩诃般若波羅蜜。

   如果是大法會,而且開始唱“戒定真香贊”,那麼,最後應該唱“獻供贊”:

   虔誠獻香花,智慧燈紅焰交加,淨瓶楊柳灑堪誇,橄榄共批把。蒙山雀舌茶奉獻,酥酡普供養釋迦。百寶明珠奉獻佛菩薩,衣獻法王家;百寶明珠奉獻佛菩薩,衣獻法王家。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诃薩(叁稱)。

  普佛

  

   “普佛”一詞來源于隋代信行所創立的叁階教。叁階教將佛法分爲普法和別法。所謂普法,即于法不分大小,于人不辨聖凡,普信普敬,不尊此法而斥他法,所以名爲“普”;所謂別法,是分別大小乘法和聖賢凡夫,所以名爲“別”。信行認爲在佛滅後初五百年的正法時期,衆生的根機只能學一乘法;第二個五百年的像法時期唯學叁乘法,所學各別,所以稱爲“別法”,全稱爲“別真別正法”。在佛滅後一千年的末法時期,衆生由于根機較鈍,具有空有偏見故,如果偏學大乘或小乘,就會受此憎彼,必然造成謗法之罪,所以第叁階相應的佛法,名爲“普法”,全稱爲“普真普正佛法”。

   叁階教歸依的佛有五種,即真佛、應身佛、形象佛、邪魔佛(外道諸神、佛菩薩所變應身)、普真普正佛。而普真普正佛又有四種,即如來藏佛、佛性佛、當來佛、佛想佛,就是“普法四佛”。叁階教認爲,一切迷于現實的衆生,從其本有可以爲佛的可能性,即如來藏或佛性來看都是佛,因此一切衆生即爲“如來藏佛”和“佛性佛”;如果這種可能性開發實現時便成爲佛,所以一切衆生都是“當來佛”;對一切衆生皆作佛想,所以一切衆生都是“佛想佛”。正因爲如此,世界衆生無不爲佛,所以四佛實際是一“普佛”。既然一切衆生都是如來藏佛,故對一切已成未成諸佛,應該加以尊敬,這就是普敬普禮;因爲末法衆生具有空有邪見,所以應該勸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罪,因此叁階教非常重視忏悔。所以,普禮請佛與忏悔認惡便聯系起來。

   由于叁階教重視普禮諸佛與忏悔,所以信行編有《七階佛名》作爲禮佛忏悔的儀式。根據敦煌文書發現的幾個《七階佛名》寫本,或稱爲《禮佛忏悔文》,或稱《晝夜六時發願法》,內容次序雖有不同,但都是叁階教徒持誦的課本。《七階佛名》的禮誦次序是:敬禮常住叁寶、歎佛功德、普光佛等五十叁佛、釋迦佛等叁十五佛、寶集佛等廿五佛、忏悔文、梵呗文、說偈文、叁歸依文、無常偈等。這一系列宗教儀軌,成爲後來中國佛教寺院晚課及“打普佛”的母本。

   隨著佛教忏法的流行及儀軌製度的完善,尤其是明清以來,佛教寺院的法事儀軌基本成爲定型,“普佛”也成爲一種祝願、薦亡回向的儀軌。普佛可以分爲“延生普佛”和“往生普佛”。延生普佛是祝願施主福壽康甯、離諸災厄;往生普佛則是超度亡靈、回向淨土。但是,在打普佛時先設立牌位,延生普佛則用紅紙寫上“佛光注照本命元辰XX之祿位”;往生普佛則用黃紙寫上“佛光接引XX之蓮位”,然後在左下角寫上“陽上XX薦”。現代寺院打普佛大都是隨課普佛,即是在早晚殿時至長生祿位或往生蓮位前回向,然後再加上拜願、念文疏,其實就是藥師佛聖誕祝儀和阿彌陀佛聖誕祝儀再加上牌位前回向,所以我們只介紹長生祿位前與往生蓮位前回向的方法。

   打延生普佛時,客堂先挂牌通知——明早隨課普佛。首先,唱“戒定真香”,齋主隨方丈拈香;接著,念《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然後,唱“摩河般苦波羅蜜”叁遍,維那起腔唱“藥師贊”:

   藥師佛延壽王,光臨水月道場,悲心救苦降吉祥,免難消災障。忏悔衆等叁世罪,願祈福壽綿長。吉星高照沐恩光,如意保安康;吉星高照沐恩光,如意保安康。

   在藥師贊時,齋主行“十方禮”,一般有知客師或增值師帶領,即在中間一拜,向左一拜,再向中間一拜,然後向右一拜,再向中間一拜;接著,往班首位前一拜,回到中間一拜,再到維那位前一拜,再回中間一拜;然後,到方丈位前一拜,回到中間叁拜,最後回到自己的位置。

   接著,維那起腔唱贊佛偈:

   上來現前清淨衆,諷誦楞嚴秘密咒,回向叁寶衆龍天,守護伽藍諸聖衆。叁途八難俱離苦,四恩叁有盡沾恩,國界安甯兵革銷,風調雨順民安樂。大衆熏修希勝進,十地頓超無難事,叁門清淨絕非虞,衆等歸依增福慧。藥師如來琉璃光,焰網莊嚴無等倫,無邊行願利有情,各遂所求皆不退。南無東方淨琉璃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

   然後,繞佛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至長生祿位,齋主手持香亦隨同前往。大衆全部到齊後,停念佛號,維那起腔唱“南無增福壽菩薩摩河薩”叁遍;接著,大衆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叁稱,“藥師灌頂真言”七遍;然後,唱贊:

   “佛光注照,本命無辰,災星退度福星臨。九曜保長生,運限和平,福壽永康甯。”最後,唱回向偈:“願消叁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這樣,長生祿位回向全部結束,大衆繼續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繞佛。然後,歸位,停念佛號,開始拜願,所拜的佛菩薩有“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南無日光遍照菩薩、南無月光遍照菩薩、南無藥師海會佛菩薩”各叁拜。叁歸依後,維那起腔唱“南無大乘常住叁寶”叁遍,將磬捶交給悅衆,自己前往案桌前念文疏;齋主則到中間的齋主位跪下,手持一枝香,臨聽文疏的內容。念完文疏後,唱“韋陀贊”,禮佛叁拜。這時,知客師或增值師喊:“齋主禮謝班首師父、維那師父及大衆師父叁拜”,齋主在自己的位置上頂禮叁拜,這樣一堂佛事便全部結束。

   往生普佛的程序與延生普佛相同,但是內容有所不同。首先,唱“戒定真香”贊,齋主隨方丈拈香;接著,念晚課的內容,《阿彌陀經》、“八十八佛”、放蒙山、往生咒叁遍、心經,唱“彌陀贊”:

   彌陀佛大願王,慈悲喜舍難量,眉間常放白毫光,度衆生極樂邦。八德池中蓮九品,七寶妙樹成行。如來聖號若宣揚,接引往西方;彌陀聖號若稱揚,同願往西方。

   在唱“彌陀贊”時,知客師帶領齋主行“十方禮”。然後,唱“贊佛偈”:

   四生登于寶地,叁有托化蓮池,河沙餓鬼證叁賢,萬類有情登十地。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衆亦無邊,四十八願度衆生,九品成今登彼岸。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然後,大衆念“南無阿彌陀佛”繞佛至往生蓮位,齋主至蓮位前上香。維那起腔唱“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诃薩”叁遍,齋主頂禮叁拜:接著,大衆同音念“南天般若會上佛菩薩”叁稱,《心經》一卷,《往生咒》、《變食真言》、《甘露水真言》、《普供養真言》各叁遍;然後,唱贊:“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普願離塵埃。”最後,唱回向偈:“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爲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

   往生蓮位回向後,大衆仍然念“南無阿彌陀佛”繞佛。歸位,開始拜願,所拜的佛菩薩有“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各叁拜。

   叁歸依後,維那起腔唱“南無大乘常住叁寶”叁遍,然後出位念文疏。最後,唱《伽藍贊》,禮佛叁拜,齋主禮謝大衆師父叁拜,法事結束,大衆排班退出大殿。

   由于隨課普佛時間短,簡單方便,可以每天都舉行,同時也很受佛教徒的歡迎,所以這是寺院最經常的佛事活動。

   (文/聖凱法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