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歲 3月,以主論文《楞伽經的研究》(英文)、附篇《楞伽經》(英譯)以及《楞伽經梵漢藏對譯語彙索引》,被大谷大學授予文學博士稱號。自5月初至6月下旬,赴中國(包括當時所謂的“滿州”)和朝鮮進行佛教實地考察。此次中國之行,鈴木一行由南向北,先後到過上海、杭州、甯波、奉化、普陀山、蘇州、南京、鎮江、北京等地,訪問的佛寺道觀及文教機構有靈隱寺、淨慈寺、天童寺、阿育王寺、祐聖道觀、雪窦寺、瑞光寺、戒幢律寺、報國寺、清涼禅寺、金山寺、白雲觀、雍和宮、觀音寺、北京大學、中國學院等,會見的中國僧人居士及知名人士有王一亭(畫家兼商人)、何耀光、魯迅(時在上海)、阮鑒光(公大第二紗廠顧問)、褚民誼(行政院官員)、常惺(廈門南普陀寺住持,時在杭州靈隱寺)、太虛(時在雪窦寺)、圓瑛(天童山住持)、昌桂(峨眉山寺住持,時在阿育王寺)、興慈(蘇州戒幢律寺住持)、印光(時在蘇州報國寺閉關)、蔣夢鱗(北大校長)、祁大鵬(中國學院總務長)、安世霖(白雲觀總理)、梅雪明(白雲觀道士)、覺先(北京觀音寺住持)、寬祥(北京萬壽寺住持)、胡鳴盛(北京圖書館)、楊維新(同上)、錢稻孫(清華大學教授)、胡適(北京大學教授)、湯用彤(同上)、徐鴻寶(東方文化圖書館主任)等。8月,完成《支那佛教印象記》長文,記述此次訪華的印象。是年,英文《禅論集》第3卷在倫敦出版。
1936年(昭和11) 66歲 6月,與姊崎正治、賀川豐彥一同出席在倫敦召開的世界信仰大會。 7、8兩月,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和巴黎國家圖書館搜集敦煌文獻資料。10、11月間,作爲日本外務省委派的日英交換教授,先後在劍橋、牛津等多所大學做《禅與日本文化》等日本佛教文化的講座,並在牛津大學開設坐禅會。11月赴美,先後在美國中部和東部諸大學講演,並在洛山矶的西本願寺說法。翌年1月歸國。
1939年(昭和14) 69歲 7月,夫人比亞特利斯在東京去世(61歲)。《什麼是無心》出版。此後,直到戰後長期留美爲止的大約10年間,每年刊行五、六冊日語著作(主要爲禅方面的,但是也有《淨土系思想論》等)。
1940年(昭和15) 70歲 4月,設立禅文化國際研究會。
1942年(昭和17) 72歲 成爲大谷大學教學研究所所員。
1944年(昭和19) 74歲 3月,由于安宅彌吉的資助,建築在圓覺寺塔頭東慶寺山上的松岡文庫書庫、閱覽室、住宅落成。松岡文庫的書籍主要由鈴木夫的藏書合並而成。10月,任大谷大學教學研究所東亞教學部部長。是年,《日本的靈性》出版。
1945年(昭和20) 75歲 6月,西田幾多郎逝世(75歲)。12月,財團法人松岡文庫的設立獲得批准。
1946年(昭和21) 76歲 在友人R.H.布萊蘇的協助下,英文雜志《文化的東方》在松岡文庫創刊。12月,任大谷大學教學研究所顧問。
1947年(昭和22) 77歲 爲紀念喜壽(77大壽),《佛教的大意》出版。
1949年(昭和24) 79歲 1月,成爲日本學士院會員。6月,赴夏威夷,出席在夏威夷大學召開的第二屆東西方哲學家會議。8月,喜壽紀念論文集《禅的論考》出版(久松真一編、岩波書店出版)。從9月到翌年2月,在夏威夷大學講學。11月,獲得文化勳章。《臨濟的基本思想》亦于是年出版。
1950年(昭和25) 80歲 2月,離開夏威夷進入美國本土,在克雷亞門特大學講《日本文化與佛教》,繼而受洛克菲樂財團的委托,先後在耶魯、哈佛、康耐爾、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芝加哥等大學講《佛教哲學》。
1952年(昭和27) 82歲 2月,任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在哥大期間,先後講授《華嚴哲學》、《禅的哲學與宗教》等。
1953年(昭和28) 83歲 6月至9月,在歐洲各地旅行及講演。
1954年(昭和29) 84歲 7、8月,在歐洲各地旅行及講演。
1955年(昭和30) 85歲 1月,因《鈴木大拙選集》(由古田紹欽編輯)而獲得朝日新聞社頒發的朝日文化獎。10月,被舉爲日本宗教學會名譽會長。
1956年(昭和31) 86歲 8月,赴墨西哥,在墨西哥市大學講演。任財團法人西藏大藏經研究會會長(該研究會後改名鈴木學術財團)。
1957年(昭和32) 87歲 1月,由廓內裏亞斯·克雷因資助,成立紐約禅研究會,並任會長。7月,再赴墨西哥。其間與弗羅姆共同參加關于禅與精神分析的討論。9月,與當時正在訪美的久松真一共同在哈佛等大學講授禅學。
1958年(昭和33) 88歲 4月,赴歐洲。5月,作爲遠東代表出席在布魯塞爾召開的萬國博覽會宗教部會議,並做關于“靈性”的講演。11月,歸國。
1959年(昭和34) 89歲 6月,赴夏威夷,出席在夏威夷大學舉行的第叁屆東西方哲學家會議。8月,被夏威夷大學授予法學博士的名譽學位。同時被授予名譽學位的還有印度的拉達克裏希南和中國的胡適。
1960年(昭和35) 90歲 10月,大谷大學爲鈴木舉辦90大壽慶賀宴會,鈴木學術財團出版祝壽紀念論文集《佛教與文化》。辭去大谷大學教授職務,成爲該大學名譽教授。在大谷大學供職期間,鈴木擔當的教學門類主要爲佛教學和宗教學,以及演習(類似于原著精讀課)。先後講授的課程有:《禅宗學概論--關于中國禅宗的發生》、《禅宗哲學》、《楞伽經的研究》、《從宗教心理學所見之禅及淨土教》、《關于般若經的主要思想》、《慧能時代禅思想的諸方面》、《念佛與禅》、《禅宗思想史的初期》、《禅宗思想史》、《中國禅與淨土的交涉》、《禅與淨土》、《淨土系思想》、《禅》、《般若的理論》、《禅思想與神秘思想》、《宗教與近代思想》(以上屬佛教學系列);《宗教經驗中的“一”》、《宗教學概論》(主要根據W.K.Wright: Student's Philsophy of Religion)、《從宗教心理學所見之禅及淨土教》、《海拉的祈禱論》、《宗教本質論》、《通過維摩經所見的佛教神秘思想》、《法華經的宗教意識》、《東西方神秘論--佛教特別是禅與普羅丁》、《宗教概論》、《魯道夫·奧托的宗教觀》、《般若的宗教》(以上屬宗教學系列);魯道夫·奧托的《祈禱和信仰的宗教》(Rudolf Otto: Religion of Grace and Christianity)、魯道夫·奧托的《神秘主義,東方和西方》(Rudolf Otto: Mysticism,East and West)、亨利·伯格森的《道德與宗教》(Henri Bergson: Morality and Religion)、《佛教與基督教的宗教經驗比較研究》、威廉·詹母士的《宗教經驗種種》(William James: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威廉·詹母士的宗教論》(以上屬演習系列)等。
12月,受印度政府邀訪問印度。
1961年(昭和36) 91歲 將親鸾的《教行信證》英譯完畢(草稿)。
1963年(昭和38) 93歲 《東洋的看法》出版。
1964年(昭和39) 94歲 4月,獲得印度亞細亞協會頒發的第一屆泰戈爾誕生百年獎。7月,出席在夏威夷大學召開的第四屆東西方哲學家會議。
1965年(昭和40) 95歲 將停刊的《東方佛教徒》英文雜志複刊。
1966年(昭和41) 96歲 7月12日在東京聖路加醫院逝世。戒名“也風流庵大拙居士”。
鈴木大拙著作目錄
《佛陀的福音》 P·凱拉斯著 鈴木大拙譯 1895年 佐藤 信
《新宗教論》 鈴木大拙著 1896年 貝葉書院
《靜坐的勸告》 釋宗演、鈴木大拙編 1899年光融館
《阿彌陀佛》 P·凱拉斯著 鈴木大拙譯 1906年 丙午 出版社
《天界與地獄》 E·斯維登堡著 鈴木大拙譯 1910年 有 樂社
《禅學之大要》 鈴木大拙著 1913年 光融館
《斯維登堡》 鈴木大拙著 1913年 丙午出版社
《禅的第一義》 鈴木大拙著 1914年 丙午出版社
《新耶路撒冷及其教理》 E·斯維登堡著 鈴木大拙譯 1914年 丙午出版社
《神智與神愛》 E·斯維登堡著 鈴木大拙譯 1914年 丙午出版社
《神慮論》 E·斯維登堡著 鈴木大拙譯 1915年 丙午出版社
《向上的鐵槌》 鈴木大拙著 1915年 興成館書店
《禅的研究》 鈴木大拙著 1916年 丙午出版社
《從禅的立場出發》 鈴木大拙著 1916年 光融館
《百醜千拙》 鈴木大拙著 1925年 中外出版社
《隨筆·禅》 鈴木大拙著 1927年 大雄閣
《禅是什麼》 鈴木大拙著 1930年 大雄閣
《關于宗教經驗》 鈴木大拙著 1930年 白道社
《敦煌出土神會錄》 鈴木大拙解說 1932年 石井光雄
《禅的真髓》 鈴木大拙著 1933年 大雄閣
《興聖寺本六祖壇經》 鈴木大拙編 1933年 安宅彌吉
《楞伽經》 鈴木大拙解說 1934年 東方書院
《敦煌出土荷澤神會禅師語錄》 公田連太郎、鈴木大拙校訂 1934年 森江書店
《敦煌出土六祖壇經》 公田連太郎、鈴木大拙校訂 1934年 森江書店
《興聖寺本六…
《鈴木大拙年譜與著作目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