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铃木大拙年谱与著作目录

  铃木大拙年谱与著作目录

  内容提要 

  铃木大拙是日本现代著名的禅学思想家,也是因向西方介绍禅学而著称的世界文化名人。他早年曾在日本担任英文教师,后来又在美、英等国工作和生活长达二十五年,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他又曾在日本近代临济宗高僧今北洪川的指导下参禅,有过禅门开悟的亲身体验,而且对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具有精熟的了解。由于他自身具备的这些条件,因而既可以自如地用英文向西方介绍佛教禅学和东方文化,又可以深入地了解西方的文化和思想。他本人因介绍东方的禅学和文化而闻名于西方的人文学界,比之同时代的其他日本佛教学者更具有世界性,所以在日本被誉为“世界的禅者”。

  关键词 铃木大拙 年谱 禅学著作

  铃木大拙的著作非常之多,论及的问题相当广泛,其中大部分是关于禅学的问题,另外还有日本文化、中国文化、佛教净土思想和华严思想以及佛教大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他的禅学著作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禅宗史研究的著作,其中主要涉及禅宗文献研究和禅宗思想史研究的问题,后来被日本岩波书店编辑为《铃木大拙禅思想史研究》4册出版;另一类是禅宗介绍及思想性发挥解释的著作,后来被日本春秋社编辑为《铃木大拙选集》(包括正集和续集)26册出版。从1968年至1971年,《铃木大拙全集》32卷由岩波书店陆续出版。自1999年始,岩波书店又在重新编辑增补版《铃木大拙全集》,目前已经出版了20卷。按目前的出版进度,有可能在两三年内出齐。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铃木的名字。1916年和1934年,他先后两次来到中国,与中国禅学界和佛教界的人士(如鲁迅、胡适、太虚、圆瑛、印光等)都有过直接接触,中国僧人及学者(如太虚、胡适等)前往日本访问时也曾与他会面;他曾根据自己在中国了解的情况写成《支那佛教印象记》长文,此文后来被译成中文出版发表;他本人曾在北京图书馆发现新的敦煌写本《坛经》残卷,他在日本发表的禅宗文献研究成果(如敦煌本《坛经》的校勘等)也曾受到中国学者(如胡适等)的密切关注,但由于这些成果是从日本输入的书籍,所以影响的范围只限于少数从事禅学研究的学者。从50年代到70年代,他的名字在中国几乎不再有人知晓。铃木的著作真正在中国发生巨大的影响是在80年代以后。他的禅学著作先后在中国大陆被翻印(包括盗印)、翻译、选编、出版,如《禅与心理分析》(合著)、《禅与生活》、《禅与日本文化》、《禅学入门》、《通向禅学之路》、《一禅者的思索》等等,总数不下五、六种之多,一时间在各种谈论禅学问题的读物或会议上很少有不提到铃木大拙者,凡是研究禅学或对禅学稍有兴趣的人也几乎没有不知铃木大拙的,人们对铃木的关注成了“禅学热”中一个独特的景观。至此,铃木大拙的名字已经广为人知,他在中国的知名度既超过了他的故乡日本,也超过了他生活过20多年的欧美世界,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铃木大拙既是禅的代名词,又是世界级的思想家。可以说,铃木禅学的传入,使80年代以来的“禅学热”达到了高潮。

  迄今为止,国内虽然已有一些铃木著作的翻译以及关于铃木的介绍和研究,但是那些被翻译出来的还只是铃木著作的一小部分而已,对于铃木的了解也还远远不够充分。为了让国内朋友更多地了解铃木大拙的生平经历与著作情况,兹将他的年谱和著作目录编译发表。其中《年谱》主要是依据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办的“铃木大拙没后三十年纪念特别展”上的铃木资料中的《年谱》,《著作目录》主要是依据《铃木大拙全集》第30卷中的铃木日文本《著作目录》,两个材料都依据笔者手头掌握的其他相关资料略有增删改动,所以它们并不是纯粹的翻译,故权且称之为编译可也。

  一、铃木大拙年谱

  1870年(明治3) 1岁 10月18日出生在金泽市下本多町,本名贞太郎。父亲铃木良准,母亲铃木增。铃木夫妇共有四儿一女,贞太郎排行最末。铃木家族世代为医,即加贺藩家老本多家的侍医。

  1875年(明治8) 5岁 金泽,进入本多町小学学习。

  1876年(明治9) 6岁 11月,父亲铃木良准去世(54岁)。

  1882年(明治15) 12岁 本多町小学未毕业,进入私塾就学,随后入石川县专门学校附属初等中学科。

  1885年(明治18) 15岁 与友人藤冈作太郎等共同创办《明治余滴》,担当该刊物编辑。

  1887年(明治20) 17岁 2月,石川县专门学校附属初等中学科毕业。是年因学制改革,石川县专门学校改为第四高等中学校,铃木被编入该校预科3年级,在这里认识了西田几多郎。

  1888年(明治21) 18岁 入第四高等中学校本科一年级,不久因家庭原因而退学。

  1889年(明治22) 19岁 任石川县珠洲郡饭田小学校高等科英语教师。

  1890年(明治23) 20岁 4月,母亲去世(61岁)。取得英语科教员的临时执照。5月,被任命为石川郡高等科美川小学校训导。开始对禅感兴趣,随富山县国泰寺雪门禅师参禅。

  1891年(明治24) 21岁 辞退小学校训导的职务,赴东京。在东京结识同乡安宅弥吉。若干年后,安宅对铃木多有资助。入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的前身)。7月,因同乡前辈早川千吉郎的介绍,随镰仓圆觉寺今北洪川参禅,以后专门致力于禅的修行。

  1892年(明治25) 22岁 1月,今北洪川圆寂(77岁)。4月,释宗演继住圆觉寺。铃木从此随宗演继续参禅。从这一时期开始,广泛阅读佛典、禅籍及西方哲学著作等。因西田几多郎的推荐,9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哲学科选科(1894年结业)。

  1893年(明治26) 23岁 宗演作为日本代表之一出席芝加哥万国宗教会议。铃木将宗演的会议讲演稿译为英文。

  1896年(明治29) 26岁 宗演受访美经验的启发,写出《新宗教论》一书并出版。

  1897年(明治30) 27岁 3月,前往美国。由宗演推荐,进入伊利诺斯州拉萨尔的欧朋·柯特出版社编辑部,协助保罗·凯拉斯从事有关东洋学的论说、批评、校正工作,如将老子《道德经》及其他道教典籍翻译成英文等,另外还从事该出版社的杂志编辑工作。直到1908年2月,在伊利诺斯州的拉萨尔共住了11年。

  1900年(明治33) 30岁 出版《大乘起信论》英译本(欧朋·柯特出版社),引起学界注目。

  1905年(明治38) 35岁 宗演再次访美。担任宗演的讲演翻译,在美国各地巡游。

  1907年(明治40) 37岁 英文著作《大乘佛教概论》在伦敦出版。在缅因州的古利恩诶卡第一次举行关于佛教的讲演。

  1908年(明治41) 38岁 2月,在E.C.黑格拉(欧朋·柯特出版社的经营者)的热心支持下前往欧洲,游历英、法、德等国。7月,作为日本代表出席伦敦的斯维登堡大会(创立百年纪念)。后受英国斯维登堡协会之请,将斯维登堡(18世纪瑞典宗教思想家)的《天界与地狱》译成日语。9月,在牛津召开的万国宗教史学会上被选为东洋部副会长。

  1909年(明治42) 39岁 4月,返回阔别12年的日本。8月,由藤冈作太郎、吉田好久郎推荐,担任学习院讲师。10月,担任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讲师。

  1910年(明治43) 40岁 4月,任学习院教授(至1921年为止)。8月,《禅道》杂志创刊。该杂志由禅道会发行,宗演为该会会长,铃木为该会主干。《天界与地狱》出版,是为第一次向日本介绍斯维登堡。

  1911年(明治44) 41岁 12月,在横滨与比亚特利斯结婚。比氏出身于美国外交官家庭,二人在美国既已相识。

  1912年(明治45) 42岁 4月,应斯维登堡协会之邀再次赴英国,8月归国。

  1914年(大正3) 44岁 开始在英国的《新东方》杂志上连载禅学论文。

  1916年(大正5) 46岁 担任学习院寮长。自7月中旬始,率学习院学生前往中国、朝鲜旅行。此次旅行大约为期一个月。8月,随宗演赴日本东北地区旅行。9月辞去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讲师职务。

  1919年(大正8) 49岁 11月,释宗演圆寂(60岁)。

  1921年(大正10) 51岁 3月,由佐佐木月樵、西田几多郎推荐,辞去学习院职务,就任真宗大谷大学教授(至1960年为止)。其时南条文雄为真宗大谷大学校长。

  该校后更名为大谷大学。5月,在校内成立东方佛教徒协会,创办英文佛教杂志《东方佛教徒》。铃木夫妇共同编辑,使该杂志持续了将近20年。

  1924年(大正13) 54岁 6月,泰戈尔到日本。为泰氏在京都市内各处的讲演担当翻译。

  1926年(大正15、昭和元) 56岁 3月,佐佐木月樵逝世(51岁)。6月,任大谷大学第三(哲学)研究室主任。是时大谷大学校长为村上专精。

  1927年(昭和2) 57岁 英文《禅论集》第1卷在伦敦出版。

  1928年(昭和3) 58岁 任灵智学会京都大乘支部负责人。

  1929年(昭和4) 59岁 6月,与夫人比亚特利斯在镰仓共同开办动物爱护慈悲园。

  1930年(昭和5) 60岁 8月,赴朝鲜讲学。其间与泉芳璟进行梵文《楞伽经》的合作研究。

  1933年(昭和8) 63岁 8月,与常盘大定同赴宫城县的青根温泉。11月,在横滨港迎接胡适并会谈。是年英文《禅论集》第2卷在伦敦出版。

  1934年(昭和9) 64…

《铃木大拙年谱与著作目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