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海生紅蓮

  

佛海生紅蓮

  

張靜茹

  踏進寺廟,低眉微笑的菩薩跏趺于蓮花座上;救苦救難的觀音腳踩花,對著大千火宅灑下甘霖。道場印製的善書,在商家店面外的騎廊隨手可取,封面上一朵紅蓮伴著低垂的荷葉,少了開在湖塘的豔你,多了幾分善意。志哀的白包上也赫然一組黑色線條勺勒的蓮花蓮葉,是告慰家屬、也安慰逝者之靈?

  

淨土世界一蓮花

  《大正藏》經典說,蓮花有四德,一香、二淨、叁柔軟、四可愛。其實許多花都柔軟、乾淨、充滿香氣,只是花有一特殊的生態是其他植物沒有的,因此承擔了佛教的象徵使命,“初期佛教徒是基于植物生育的特徵而重視蓮花,”日本老一輩佛教美術研究學者林良一在《佛教美術的裝飾文樣》中寫道。

   春夏秋冬,四季輪轉,花落花開,花朵具有謝而又發的生命力,本是許多文化喜愛惜用的主題。但世間花卉先開花後結實,蓮花則在開花同時,結實的蓮蓬已具。明朝詳述各種植物的書籍《群芳譜》就特別強調蓮花“華實齊生”的特質。蓮花因此被佛家視爲能同時體現過去、現在、未來。

   佛說平等,不論過去現在未來,天地萬物時空,方位大小多少,人與人,如此如彼,窮富貴賤皆平等。極樂淨土是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具有超時空相貌的蓮花,獨享“福報”,成爲淨土世界的花朵。

   研究佛教藝術多年的陸豔冰解釋,對修淨土宗的信徒,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後皈依處。在淨土思想的代表經典《阿彌陀佛》中記載,衆生若得善報,不再墮入胎生、卵生、濕生等輪回,得以往生極樂世界,會有觀音手持蓮花迎接,往生者就在蓮花裏“化生”爲極樂世界一員,視個人業障、福報,蓮花閉合時間長短不同,福報夠的人可以提早“出關”,享受淨土世界。

   《阿彌陀經》中也記載,“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有地,……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妙法蓮花

  佛教有不同派別,也讓蓮花生出各種意義。有別于淨土,大乘佛教天臺宗的根本經典名爲《妙法蓮華經》,蓮華,即妙法。花代表接引衆生的法門。

   古老的南傳佛教聖典《經集》,也采用蓮葉上的露珠與蓮子,形容不爲諸種情欲所汙染的生命。蓮蓬上成熟的蓮實,必須剝去黑而堅硬的外殼,才是人們食用的白色蓮子,“正如人的佛性”陸豔冰說。小小的蓮房、蓮子,在佛間弟子眼中,廣闊無邊,是人所探究,也是應認識的本心、佛性。蓮蓬上供蓮子居住的一格格蓮室,曾被喻爲人體的竅門。

   佛陀講經,要人行菩薩道,渡自己,也要渡衆生,讓人人成佛。蓮花努力開花不只是爲了開花,而是開花才能顯出蓮子。一片片的蓮花瓣,正如佛陀以很多方便法門接引衆生,通過不同法門,人們得顯出藏在其中的佛性,進而成佛。

  

佛陀步步生蓮

  蓮座,乃爲佛陀結跏趺坐講經開釋而設。佛家在百花齊放中獨生出蓮花座,與荷花雲錦可觀,香遠益清,足以代表力量也有關。“又以諸華皆小,無如此華香淨大者”《大智度論》卷八記載了幾個爲何趺坐蓮花的原因,除了蓮花在衆花中最大最盛、代表莊嚴妙法,蓮花柔軟素淨,坐其上花卻不壞,更可以展現神力。蓮花其實已升華爲天上之花,與人中之花有別,“人中蓮花大不過尺,天上蓮華大如九車蓋,是可容結跏趺坐。”

   佛陀不起分別心,拈花一笑,何必一定是蓮花?因此陸豔冰認爲“起于印度的佛教也受早于它的婆羅門教(早期的印度)、印度教,甚至民間思想影響。”

  “……人臍中出千葉金色妙寶蓮花,其光大明如萬日俱照,華中有人結跏趺坐,此人複有無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梵天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大正藏》經典上記載,印度教創造神梵天王坐千瓣蓮花上誕生,受此影響,佛教諸佛也在蓮花上說六波羅密。“佛因隨世俗,不得不采用梵天的蓮華坐,”林良一在文中寫道。

   在佛教雕塑等各種圖像中可以看出,佛陀座椅有金剛座、獅子座與蓮花座叁種造型,前兩者由具威嚴的帝王寶座轉化而成,佛陀與弟子談話的非正式場合出現;但當世尊宣講重要經典如《法華經》,“一定趺坐于蓮花座上,”目前就讀華梵學的陸豔冰說。

  “佛也繼印度教光明神的性格,成爲蓮華化生創造偉業的主人公。”經典裏衆生可以藉由“蓮花化生”,乘著蓮座進入淨土,恐也由此一脈相傳而來。今天信徒都知道,根據《佛陀本生傳》記載,釋迦佛生于二千多年前印度北邊,出生時向十方各行七步,步步生蓮花,並有天女爲之散花。

  

其水清澄,衆花覆上

  蓮花成爲創生必備花朵,可以從生態上解釋。在阿育王時代收集、也就是最早期的佛教經典裏,提到世界起始的《起世經》記載:“彼諸山中。有種種河。百道流散、平順向下。漸漸要行。不緩不急。無有波浪。其岸不深。平淺易涉。其水清澄。衆華覆上。水流遍滿……”

   水澇不現,雲霧消除,有清涼風的創世紀,山與山間的河流上,覆滿蓮花。志上第一個生命起源于水,今天植物學界已經佑道出水芙蓉是最出現地球的開花植物之一。是否人類老祖先也早掌握蓮花是“活化石”的相關知識?

   印度文化中,蓮花是生的再生,但信仰上的意義之外,蓮花集合了真善美所有的象徵。

   美學教授蔣勳對佛教源起的印度,有這樣的看法:作爲一個熱帶地區國家,其文明正如繁密而多姿的植物,在潮濕而炎熱的空氣中,展現熱帶植物特有的慵懶與妩媚。修讀梵文的陸冰也在經典裏讀到,在婆羅門教,不分男女,都可能被形容爲眼睛黑白分明、手足如盛開柔軟的蓮花。源自印度的佛教故事聽起來也就極爲浪漫。

   林良一更認爲,佛教蓮花所具象徵意義,除了源自古代印度宗教思想,遠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甚或希臘都已廣泛使用蓮花象徵、出現蓮花紋飾,並與佛教互相影響、變化。“若依照時間順序,埃及蓮花意涵創造、再生的能力更早出現,”陸豔冰也研究埃及文化裏的蓮花特徵。

  

生命如睡蓮開合

  當中國大地上一朵朵的荷花謝了,蓮子成熟,水澤乾了,蓮藕可掘,人們得享蓮花帶來的可口。不産蓮花(荷花)的埃及,在泛濫的尼羅河畔開啓文明,睡蓮一朵朵漂浮于河畔與大河網系下的湖沼。在今天植物學者眼中,臺灣自非洲進口的睡蓮,仍是與落地生根一樣“好生好長”的植物。

   以睡蓮爲國花的埃反,視睡蓮的開合,爲不可思議的生命力,統治尼羅河上下遊的古埃及帝國,期望生命的不朽,將肉身製成木乃伊,幻想生命可以“如睡蓮的開合”,因此睡蓮常被用在葬禮,祈祝死者只是如睡蓮暫時閉合,仍有複活希望。

   西元前一千叁百六十一年完成的埃及但克哈門王陵墓,在一九二二年被挖掘出土,這個埃及少數未被破壞的古墓葬,彷佛睡蓮王國:蓮形的神殿柱頭;死者航行于幽冥大海的模型船,搖槳亦是支半開的睡蓮;牆壁上,做埃及豔後般打扮的美麗女子,手執含包半放的睡蓮,回頭往坐其後方的女伴鼻上遞送過去,被視爲線條僵硬嚴謹的埃及雕刻,因爲這樣的動作,彷佛傳出了柔軟的睡蓮香味。特別的是,大部份睡蓮造型都含羞半開,是在特意強調睡蓮開合的能力?

   由水中深處冒升至水面的睡蓮,像造物主潛藏的生命力,暗示著創造的本源,不僅許多神話與蓮花有關;崇拜太陽的埃及王國,也出現太陽神以童子之姿坐蓮花之上的圖案。

  

誰影響誰?

  讓人好奇的是,有人認爲蓮花座的産生,與荷花有平面的蓮蓬、方便盤坐有關。只是從生物學上看來,埃及不産有蓮荷的蓬花,因此,是原本不産荷花的埃及受到印度影響,才出現蓮座?或是埃及睡蓮創生的想法傳進睡蓮、荷花俱生的印度,豐富了人們想像,印度神只才開始盤坐荷花之上?甚或叁千年前的埃及其實是有荷花的?

   甚至今人認爲佛教受到它之前的宗教影響,又有沒有可能是佛教建立後,回過頭去影響印度教、婆羅門教?爲了凸顯與佛教的關系,婆羅門教就有釋迦牟尼佛是其主要神九次化生的說法。

   根據佛經描述的蓮花,有白有青有赤有黃,不同顔色有不同意義,如白色代表“深”;青色是“善”;赤色是“覺”。亞洲只有一種開白色系的蓮花,從事佛教藝術研究者認爲,佛經中提到的蓮花,是許多不同品種。如“衆生于七寶蓮花中自然化生”裏的七寶蓮花,是由兩種荷花、五種睡蓮組成。

   根據佛書描述,如常被比喻爲清明目光的青蓮花,就被推斷爲花瓣形狀比荷細長的睡蓮。但佛經中的黃色荷花,會是只産在北美洲的黃色荷花?那又是如何到了印度,成爲天上蓮花的一員?

   荷花爲避免被小蟲啃食,莖上長滿小刺,佛典爲與睡蓮分別,還稱荷花爲“有棘的蓮”。譬如“睡蓮、有棘的蓮,在水中、在泥中、正如在欲海裏。”

   今天佛教信徒以“蓮友”相稱、交談時“口吐蓮花”……,信仰生中提到蓮花,其實已經是睡蓮、荷花不分。對信徒,是睡蓮、是荷花,並無大礙,因爲這些“天上蓮花,能隨緣,視需要開花,讓衆心喜悅,說它們是假卻又是真,其實都在一心,所以稱之爲妙蓮華,”翻譯自佛經上的記載。

  

色雖鮮好,出處不淨

  荷花:皎潔;信用;佛;君子。曆史博物館副長黃永川的《中國插花藝術》書上簡潔的寫著。

   佛教進入中土後,原本喂養衆生的荷花漸漸確立潔淨的象徵。在魏晉出現許多《芙蓉賦》,所謂“浴靈沼之清漱,結根柢于重壤。”士大夫的蓮花超逸脫俗,潔身自處,雖與…

《佛海生紅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