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無不有關系,例如槟城極樂寺是中國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湧泉寺的下院。曆來極樂寺的主持 均受委于鼓山湧泉寺,馬來西亞著名書法家,吉隆坡八打靈之湖濱精舍住持伯圓老法師早期受委于湧泉寺,來槟城當上極樂寺的當家師。
東 馬方面的砂拉越,根據調查,以古晉福建會館理之青山岩爲最早,距離古晉市區十八公裏之青山岩,也稱爲青山寺,大殿上有一片牌匾,題上“大雄寶殿”,上款書 爲“光緒癸卯年爍月吉旦”下款則題爲“青山岩主持釋大慶,鑒院僧福振同欽” ,從這匾上看,一百多年前砂州已有佛教寺院的成立,但青山寺對砂州的佛教做出甚麼貢獻,已無法稽考,之後佛教隱沒在青山海口區之洶濤大浪中。時值砂拉越佛 教會及古晉佛教居士林,在廿世紀七十年代初成立後,正信的佛教才真正流通,之後佛教如雨後春筍發展,全砂州目前有注冊佛教團體不下四十多間,包括金剛乘組 織,佛教組織在古晉爲數最多。
沙巴佛教的傳入,大約在十九世紀 末,因香港勞工在山打根伐木而帶來了佛教信仰,後組織了山打根佛教會,但那時候的佛教也僅僅是信仰層面進行,真正的佛法並有發揮的迹象。之後于一九七O年 才有亞庇佛教居士林(普陀寺)成立,正信的佛教才在沙巴各地傳開。到目前爲止,全沙巴州已有二十多間佛教注冊團體。
馬 來西亞佛教總會在一九五五年籌備,一九五九年成立,總部設在槟城,領導著全馬四百多間在馬佛總注冊下之會員團體,團體會員內的會員總共有二十六萬人,分會 設于全馬各地卅個點。但未進入總會的佛教團體大約還有一半,根據官方一九九一年的統計,全馬華人有四百多萬人,佛教徒有叁百一拾肆萬六千人,尚有九十壹萬 九千人報以中國傳統信仰(大概是相似佛教之神道信仰者)。根據大馬人口二OO一年統計,全國人口二千叁百多萬人,華人人口有六百多萬人,是全世界除了中國 大陸和臺灣外,華人人口是大馬最多。爲護持佛教,宣揚佛法,而無私努力,獻身佛教事業的發展,在馬佛總關懷下不斷發揮作用。
馬 來西亞佛教總會的前身是馬來亞佛教總會,由金明法師、金星法師在一九五五年發起籌組,得到各地佛教組織支持,成立籌備委員會,起草章程。一九五七年,馬來 亞聯合邦脫離英國殖民地而獨立,曆經叁年籌備和爭取注冊的佛教總會,終于在一九五九年獲得批准而注冊,並在當年四月十九日,馬來亞佛教總會在槟城之極樂寺 正式成立。我國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親臨主持開幕剪彩。一九六二年政府宣布衛塞節爲馬來亞聯合邦之公共假期。一九六四年八月卅一日,馬來亞聯合邦在英國 主導下爲擴大組織,把星加坡、砂拉越、沙巴帶進,組成大馬來西亞計劃,成爲真正獨立自主的馬來西亞國。一九六五年九月八日星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自立成爲共和 國。因爲馬來西亞國的成立,爲正名故,所以把馬來亞佛教總會改名爲馬來西亞佛教總會,首任主席爲已故釋竺摩老法師,其任期爲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一年因年老 自動告休,第二任主席爲已故釋金明老法師,任期爲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九五年往生爲止,第叁任主席爲現任之釋寂晃長老,由一九九五年開始至今。
推 動正信佛教,宣揚佛法,維護佛教的地位是馬佛總的任務,文化方面,馬佛總出版了一份佛教刊物“無盡燈”。弘法方面,設有弘法團向全國各地宏揚佛法,講解佛 理,引導信衆走向正信的佛教生活和脫離迷信。慈善工作上,佛總集合信衆之資物爲本國或國外災黎救濟工作。教育方面,佛總開辦佛學院,以及幼稚園爲佛教的文 化教育負起責任,並設立佛學考試委員會,鼓勵佛教徒學習佛學。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國家,而伊斯蘭教是國教,爲了維護國家宗教的 自由政策,佛教聯合了非回教的其他宗教組織籌組了一個以佛教、基督教、天主教、興都教和錫克教的“聯合谘詢協會” ,在國家主流宗教之外與政府協商宗教事務,塑造一個真正宗教自由的國度。四十多年來,馬宋西亞佛教總會默默耕耘爲大馬佛教徒做出一件件好事,使人感到無限 的贊歎。
近一、二十年,馬來西亞的佛教對佛教文化的推動已積極進行,一改長久以來一片荒涼的佛教文化沙漠的窘境。佛教組織對佛教的教育的傳授,除了馬佛總設于槟城 之佛學院及佛教學校外,國內佛教團體辦有佛學班、周日佛學班、文娛訓練班,乃至幼稚園,近年來還有槟城檀香寺住持“唯悟法師”創立了國際佛教大學,這也是 佛教教育工作的突破。
佛 教刊物之出版方面,除了馬佛總之“無盡燈”外,馬佛青出版有“佛教文摘”英文版之佛刊”Eastern Horizon”,吉隆坡佛教組織出版有“法露緣” ,觀音亭之“慈悲” ,佛光山系之“普門”,菩提心文化事業社出版的“福報”,慈濟系“慈濟”。東馬唯有之佛教月刊是居士林出版之,“法海”及英文版之“English Edition””。同時按月出版兒童刊物“菩提天地”及“居士林會訊” 。以上刊物中除了法海是月刊之外,其他均以季刊、雙月刊出版。爲了促使馬來西亞佛教的發展,提升佛教徒的文化素質,佛教教育是重要的,爲使馬佛教文化走向 國際,介紹馬來西亞佛教之時勢,唯出版佛教刊物,才是正確之工作。
根 據一九九一年統計部的人口調查書內之報告數字顯示,在該年度裏,華人人口在馬來西亞有四百六十萬九千另四十九人,佛教徒人數有叁百一十四萬六千五百一十五 人,占全華人人口中之百分之六十八點叁,比一九八O年佛教徒人口二百二十二萬零一佰一十五人,增長了百份之四十一點七,足以證明佛教在馬來西亞的發展情 況。
馬來西亞華人信仰宗教人數由八O年至九一年的變動情況如下(政府統計局報告分析,洪祖豐居士提供)。
附表如下:
宗教 信徒人口 百分比 % 增長率 %
1980 1991 1980 1991 1980-1991
回教 9,686 17,117 0.23 0.37 76.7
基督教 241,85l 357,75l 5.84 7.76 47.9
興都教 4,548 9,142 0.1 0.2 10l
佛教 2,220,115 3,146,515 53.56 68.3 41.7
道儒傳統 1,511,643 919,854 36.47 19.9 -39
民間信仰 11,512 4,508 0.28 0.1 -61
其他 12,774 13,436 0.3 0.3 5
沒有信仰 132,277 125,846 3.19 2.7 -4.9
不詳 - 14 , 880 - 0.3 -
總數 4 , 144,607 4,609,049 100 % 100 %
摘自《無盡燈》第35期
《當代馬來西亞佛教》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