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化心靈小叢書▪P5

  ..續本文上一頁酒量增加一倍,喝下兩百西西紹興酒,體液中的酒精濃度增到百分之○.○六,這時酒精開始發生作用了,喝酒的人會感到身體溫暖,心理松弛,而情緒輕松舒暢,有點暈陶陶的味道了,這時他對周圍小的刺激和約束不大在意,對于精細技術的操作——如操縱機器、駕駛汽車等技能,就顯得略爲降低了。如果再把酒量加多,喝下叁百西西的紹興酒|正好是半瓶,這時體內的酒精成分達到百分之○.○九,這時飲酒者的醉意明顯了,飲者感到身體輕浮,精神欣快,情緒舒暢,行爲誇大。這時話也多了,平時不便出口或不便講的,也毫無忌憚的講出來——所謂酒後吐真言,就是在這種情形下表現的。

  如果再喝下去,體液中酒精濃度達到百分之○.一二時,飲者酒醉的程度更加深了,話不投機時,或別人不同意他的意見時,他會生氣,很多人在酒後和人發生爭執,就是在這種情況造成的,這時細密協調變壞,不能操作機器,會打字的人這時打不好了,開汽車時,因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容易肇事。

  一個人血液中酒精的濃度達到百分之○.一五以上時,酒精破壞了肌肉的協調,他會站不穩,走路東倒西歪,樣子笨拙而不雅觀,還有一個特點,多數飲酒者這時都不承認他醉了——愈醉的人愈不承認醉。

  一口氣喝下一瓶紹興酒,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百分之○.一八,一般酒量的人都會酒醉,一口氣喝下兩瓶紹興酒,他會醉得不省人事;趕快送他回家睡覺;一口氣喝下叁瓶紹興酒,趕快送他上醫院急救;一口氣喝下四瓶紹興酒,體液中的酒精濃度是百分之○.七二,送他到殡儀館去吧!那是中毒致死的劑量。

  五、酒精的吸收與氧化

  人體血液中酒精濃度若達到百分之○.七二以上時,是中毒致死的劑量,但四瓶紹興酒並不能使人中毒致死——雖然理論上四瓶紹興有叁百六十西西酒精,但這叁百六十西西酒精卻不能“瞬間”同時進入人的體液內,因此,若說四瓶紹興會喝死人,一定有人抗議:“笑話,我最少有半打紹興的量,四瓶酒能喝死人?”

  他抗議得不錯,四瓶酒不能一口氣進入肚子,即是一口氣喝下去,胃腸也不能在瞬間吸收,使體液中酒精濃度達到百分之○.七二。

  飲酒入口,經喉入胃,由于酒是液體,不需要經過消化,它進入胃中後,一方面受到胃液的稀釋,一方面一部分又經過胃幽門流入小腸中,同時胃壁和腸壁的粘膜也開始吸收,酒精進入血液中,隨著血液的循環擴散到全身的組織液中,不過這是指空胃而言,如果胃中先有了食物,不但胃壁吸收酒精的速度慢下來,同時也延緩了酒流入小腸的時間,所以一般人不喝空腹酒,這是有道理的。

  通常,酒精經胃吸收的只有百分之二十,而在小腸中,尤其是在十二指腸以下的空腸中吸收的,則占了百分之七八十,至于吸收的速率,與酒的濃度成正比,烈酒吸收得快,淡酒吸收得慢。

  喝下酒五分鍾之內,就可以在血液中檢查出酒精的成分,繼續喝下去,在開始的一兩個小時之內,酒精被吸收得較快,體液中酒精的濃度也很快上升,但達到某一個高峰,吸收速度就緩慢下來。酒由胃腸壁吸收入血液,再擴散到全身體液中。酒中的水分,經腎髒過濾變成小便,排出體外;而酒中的酒精,也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分量,是隨著呼吸、小便、和汗液排出體外的;此外百分之九十的酒精,是在體內氧化燃燒,釋放出熱能,最後變成二氧化碳和水,隨著呼吸和小便排出體外。

  酒精氧化的速度很慢,普通人每小時只能氧化掉十西西左右的酒精。酒精氧化是在肝髒中進行,肝髒中有一種酒精脫氫脢alcohol dehydrogenase,將酒精氧化成乙醛acetaldehyde,再氧化成醋酸acetic最後産生出二氧化碳、水、和熱能energy。

  由于酒精氧化的速度很慢,它不能夠像一般碳水化合物似的,隨著身體的運動而增加其氧化的速度來産生熱量,所以酒精不能代替食物的功能。

  飲酒的人,多是配著菜肴慢慢的飲,菜肴延緩了酒吸收的速度,而吸收人體液中的酒精,隨著呼吸、小便和出汗散發,同時又在體內氧化消失,所以四瓶紹興酒,含有叁百六十西西的酒精,在理論上足以使一個人中毒致死。但在事實上,四瓶酒中的酒精,一部份已經氧化或散發,一部份在胃腸中尚未吸收,體液中存了一部份,還有一部份——還有一部份也許尚在酒瓶中,你還在慢慢的喝著呢!

  六、酒有別腸

  以血液中酒精的濃度來測定酒醉的程度,是最科學的方法,但世界上有許多事超出了科學定理的範圍,不是科學道理可解釋的,像“酒量”就是一個例子。

  人酒量的大小,似乎與年齡大小——全然未成年的小孩除外,高矮胖瘦無關,有人腰大叁圍、一杯即醉;有人瘦小如猴,千杯不倒。十國春秋中載:

  “閩主曦謂劉維嶽曰:“嶽身甚小,何飲之多?”左右曰:“酒有別腸,不必長大。””

  飲酒真有“別腸”嗎?明人曾棨飲酒的故事,可以爲這句成語作注腳。明人馮夢龍“古今慨談”中說:

  “曾公棨,偉儀雄幹,善飲啖,人莫測其量。張英國輔(張輔,爵封英國公)欲試之,密使人圍其腹作紙俑,置廳事後,乃邀公飲,如其飲器注俑中,竟日,俑已溢;別注甕中,又溢,公神色不動。夜半,具輿從送歸第,屬使者善待之,意公必醉;公歸,亟呼家人設酒勞輿隸,公取觞複大酌,隸皆醉,公方就寢。”

  照這樣看來,這位曾老先生真是“海量”。不過我敢說,他喝的一定是黃酒——酒精成分較低的釀造酒,絕不是蓮花白或二鍋頭之類的蒸餾酒,若是含酒精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烈酒,無論如何不能整天喝,再喝到半夜。

  再者,兩個同樣不會喝酒的人,或是酒量相同的人對飲,究竟還是胖而高大的人占光。照科學上的解釋,普通人每一公斤體重,每小時可以氧化掉○.一五西西的酒精,一個體重一百公斤的胖子,每小時可以氧化掉十五西西的酒精,而一個體重五十公斤的瘦子,每小時只能氧化掉七.五西西的酒精,前面說的那位曾棨先生,既然:“偉儀雄幹”,一定是個身材高大健壯的人,這樣人喝酒,在先天條件上已占了優勢。

  不過今日的科學家,終于找了個“酒有別腸”的原因,據臺北市立療養院和日本北海道大學醫學的合作研究的報告,發現酒量大的人,體內有一種天生性的“ALDH”,要比一般人體內的含量高出許多。

  ALDH是一種能代謝酒精的酵素,酒量大的人,體內這種酵素較多,喝了酒不會臉紅、心跳,或嘔吐;這種人,是天生能喝酒的人,如果他常常喝酒,經過長久“訓練”,必能成爲喝酒的好手——當然,他也有可能成爲一個酗酒的人,或慢性酒精中毒的病患。

  七、酒的營養價值

  常聽人說:“酒是糧食做的,喝了酒,省了飯。”

  事實上也確實有些人,在宴會的場合,喝夠了酒,就很少吃飯,他自以爲是喝酒喝飽了,所以不需要再吃飯。

  酒可以代替飯嗎?酒中有營養嗎?答案是否定的。酒不能代替飯,酒中也沒有營養,事實上,長期喝酒的人,胃壁會慢性發炎,易罹患營養不良和維生素B缺乏症。

  經科學研究的結果,酒精中沒有任何營養成分。不錯,酒精氧化時可産生熱能,但每公斤的體重,每小時只能氧化掉○.一五西西的酒精,一個體重六七十公斤的人,每小時可氧化掉十西西的酒精,而這十西西的酒精,可産生五十卡的熱量,人在靜止時間中,每小時需要七十五卡的熱量,這時人體可將由酒精所産生的五十卡熱量加以利用,不足的熱量,由體內其他碳水化合物氧化來補充。

  但在人體活動增加的時候,需要的熱量也隨之增加——如劇烈運動時,每小時消耗的熱量可達叁百卡以上,但體內的酒精,並不因人體需要熱量增加,而加快它氧化的速度。它依然每小時只氧化十西西左右,只産生五十卡的熱量,不足的熱量,仍需要體內其他營養來補充。

  一般的碳水化合物,在人體內消耗不完的時候,可以儲存在身體組織內。而酒精則不然,它照著它固定的速度繼續氧化,至完全消失爲止。由此看來,酒精不能代替食物供給人體熱量,也不能儲存在人體內,以備需要時再氧化。

  有人以爲,喝了酒會身體發熱,可以禦寒,所以生活在寒冷地區的人,在隆冬季節常喝烈酒,像東北人喝的二鍋頭,河北人喝的蓮花白,山西人的汾酒,都是酒精濃度極高的烈酒,但是,酒精真能禦寒嗎?不能,這是經科學實驗證實的。

  飲酒的人,喝到中等程度的時候,酒精影響到中樞神經的功能,全身血管擴張,尤其是皮膚層血管擴張得更明顯,由于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喝酒的人會臉紅,甚至脖子和胸部也紅起來。由于全身皮表血流量增加,使人感到全身溫暖。但這種溫暖是短暫的,由于體表血流量增加,體內熱量的散發也因之加快,尤其是喝得太多時,使調節體溫的中樞神經機能繁亂,體溫散發得更加增快,所以喝酒的人,在不停喝時會覺得身體溫暖,但在酒停下來一段時間後反而感到身體發冷,就是因爲體內熱量散發得太多,使體溫降低的緣故。

  遭遇山難的人,夜間寒冷,千萬不能喝酒禦寒,酒後體溫散發更快,反而使人更寒冷,甚因失溫而發生意外。

  總之,酒不能抵餓,也不能禦寒,酒是沒有什麼營養價值的東西。

  八、酒對生理功能的影響

  所謂酒對生理功能的影響,事實上仍是酒精的作用,而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則是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

  大腦的重量只有人體總重量的百分之二,但因其工作繁重——不斷的思考,判斷、分別、記憶,以及發號司令指揮人體工作,所以它需要大量的血液供給營養。因此人體血液總量的百分之二十,是供給大腦使用的。

  由于大腦獲得的血液特多,而中樞神經和酒精的親和力又特別高,所以飲酒的人,中樞神經首先受到酒精的影響。原來中樞神經的某一區域,本來是控製和調節大腦功能的。但當酒精的作用,壓抑了中樞神經這一部份功能時,大腦皮質脫…

《淨化心靈小叢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一代佛學家呂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