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特色如雲的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又名淨土宗、念佛宗、蓮宗、淨宗等等,爲大乘佛教八宗之一。
此法門,乃阿彌陀佛在因地作法藏比丘時,從世自在王佛爲他而說的無量法門中,精選出來的無上法寶!同時,它也是釋迦牟尼佛普度“一生成佛之緣熟”的衆生的絕妙大法!
此法寶既爲佛所親選,可想而知,它必精微奧妙,震古爍金,別具許多特色了!
的確,念佛法門蘊含無數的特色,其特色一一皆如閃閃發亮的金字招牌,吸引無數世人的注目!又如晶瑩奪目的寶石,令人不禁擊節激賞!
于此,我們謹將它如雲般多的特色,合之爲十二,胪列于下,願與一切衆生共享。
1、易學易行
有大乘佛教八宗之祖美譽的龍樹菩薩,作《十住毗婆沙論》,將佛教的一切法門,分爲“易行道”和“難行道”二種。謂凡依經教,在此土積功累德,斷惑證真,修因得果者,皆屬“難行道”攝;若依念佛法門,往生淨土,于彼國中,成就佛果者,皆屬“易行道”攝。依此而論,則大乘佛教八宗之中,唯有念佛法門,才是易行道。
說念佛法門爲“易行道”,因爲:
(一)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無論男女老幼,一學就會,不但學富五車的學者博士能念能行,就連不識之無的愚夫愚婦也一樣能念能行。
(二)學其他的法門,要有好的師資,沒有好師資,便很難有成就;學念佛法門,無需師資,只要把一句佛號念到底,自有不可思議成就。
中國古代衡州有一個王打鐵,一家四口,以打鐵度日,一日不打,生活即無著落,時常自怨自艾,前世不修,今世受苦。很想修行,卻不知門徑。一日見有一位遊方僧,便請入鋪奉茶,請教修行之法。僧即教他念“南無阿彌陀佛”,他雖目不識丁,但彌陀聖號一學就會,從此打一下鐵,就念一聲佛,數年如一日。一天沐浴更衣,告訴其妻:“我今天要回去了。”妻問:“這不是你家嗎?你家在哪裏?”他答:“我家在西方。”其妻笑說:“那你就去吧!”過後他又依舊站在爐邊打鐵,高聲念佛,最後說了一個偈:“叮叮當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說完偈就站著往生去了!其時,異香彌漫,天樂鳴空,衆所共聞。
這個故事是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四個字,像王打鐵那樣目不識丁的人也能一學就會,而且其成就實比現代許多沒有念佛的學者博士還大得多呢!他能在此生中,了生死、出叁界、生淨土、成佛道;而許多沒有念佛的學者博士、諾貝爾獎得主,卻依然還在此五濁惡世,大搞六道輪回。
其實,念佛法門,有難有易,本來有下列四種之修法:
(一)實相念佛。即觀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亦有亦空的中道實相至理。這種修法跟禅宗沒有兩樣,是念佛法門中最難修的一種。
(二)觀想念佛。在《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的十六觀中,便有十二觀都是說觀想念佛,因其廣闊細微到難以想像,不是心粗慮雜的末法衆生,所能憶持。
(叁)觀像念佛。在《觀經》十六觀中,只有第十叁觀述及,其他佛在《般舟叁昧經》中有講到觀像念佛的修行方法,但也因境細心粗,不是我們所能做到。
(四)持名念佛。持名就是念佛名號,這是《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所說的修行方法,《觀經》到最後一觀也說持名念佛,可見叁經都宣揚此法門的。因持名念佛,不論男女老幼,識字不識字,出家在家,聰利愚鈍,“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沒有一個人不會念,所以在四種的念佛中,它是最容易、最簡單和最受歡迎的一種念佛了。
其實佛早就預知,末法時期,衆生障深慧淺,觀想不能成就,觀像也極之不易,所以才爲衆生“量身定製”了此簡單易行的持名念佛法門。古今中外,單憑一句佛號而成就者,比比皆是!
2、穩當方便
在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中,要數最穩當、最方便的法門,可以肯定的說,非念佛法門莫屬。因爲:
(一)只要一心念佛,即常爲十方諸佛之所護念,又常爲佛光之所注照,自然不會有錯入歧途,或中途著魔之事發生。故淨宗二祖善導大師說:“余門修行,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速超生死。”
(二)修學別的法門,未必一生能成,萬一修至半途,壽元已盡,則來生便有“隔陰之迷”,忘卻前世所修,等于前功盡廢;而修行念佛法門的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親來接引,往生極樂,位居不退地,果證無生忍,自可一生成佛,直趣無上菩提,自然沒有“隔世多昧前生”之事發生了。故禅宗著名的百丈禅師說:“修行以念佛爲最穩當。”宋代的永明禅師著《四料簡》,也極力勸人念佛。
(叁)在日常生活中,無論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方便之至。如行時,可以一步一彌陀,或一步念一個字;住(站)時,身體放松,正是念佛的好時節;坐時,不管雙盤或單盤,或跟平時一樣的坐在椅子上,都可以念佛,坐的時候念佛,最容易入靜、入定;臥時,亦可念佛,惟不宜出聲,因出聲不合律儀,只可在心中默念,最好與呼吸配合,呼時或吸時念,悉聽尊便。
(四)現代的人,生活緊張,不是忙著工作,就是忙于學習。念佛法門的最大方便處,就是不妨礙工作和學習,在任何不用思考的時候,都可以念佛。淨宗八祖蓮池大師便說:“拈匙放箸,口口不離;舉足動身,步步踏著。何得埋頭食飯,空過一生?玩水觀山,徒勞萬裏?”中國唐時大詩人白居易也有詩曰:“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廢阿彌陀。”還有一位古德說得好:“終日跑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皆不識,別有一天堂。”這些古德的話,在在顯示,穿衣、吃飯、旅行、娛樂、工作、學習,甚至小便、大便,都可以念佛,實在是太方便了。
穩當,可以使人在修行道上,不會出錯,高枕無憂;方便,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修行,與道須臾不離。像這樣的法門,的的確確乃末法時代障深慧淺的衆生的首選!
3、二力兼有
二力者,自力和他力。自力就是我們自己一心念佛的功力;他力就是彌陀願力的加持。
修行別的法門,純靠自力,不靠他力,故自己必須把見惑(即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共有八十八品)和思惑(即貪、嗔、癡、慢、疑,共有八十一品)統統斷得一幹二淨,才能了生死、出叁界;而念佛法門,自他二力兼有,只要一心念佛,見思惑雖未斷,亦可仗彌陀威神願力的加持,而了生死、出叁界,往生西方。
一個懂得在八萬四千法門中,選修念佛法門的人,必是一個有福有慧的人,因爲他懂得借用他力。這好比現在住在城市中人,若欲登百層高樓,聰明人必舍樓梯而搭電梯,如果有人舍電梯而走樓梯,你說此人是不是笨伯?
我們平日念佛,棲神淨域,便能與佛的清淨八識所顯現的淨土,氣分相投,而寄生其中。這種情形就好比一杯清水,它雖然沒有大海的功能,但若將之倒入大海之中,它立刻就能産生與海水一樣的作用,同一堿味。這便是以我們現前之一念,投入如來性海的便宜處。于此亦可見,他力之大,實非言語文字所能形容!
但他力雖大,尚須自力配合,才能發揮它的力量,譬如我們乘車去遠方,雖然我們是靠車子運載我們去,但是我們自己不上車,還是去不成。明乎此,則大家修念佛法門,雖說有阿彌陀佛的大願力給我們依靠,仍須自己努力念佛才是啊!
4、成就快速
念佛法門的最大特色,就是能使人于此生中,往生極樂,也于此生中,成就佛道。
于此生中往生,《觀經》裏說,下品下生,臨終十念,即得往生;《無量壽經》中,彌陀第十八願:十方衆生,十念稱名,即得往生;《阿彌陀經》中,執持名號,七日亦得往生。
宋朝有一位瑩珂法師,他自知自己是個破戒造業的和尚,死後必定墮落,于是請致同參,有何方法可以得救?同參勸他念佛,求生淨土,可免惡報。他即關起房門,叁天叁夜,不眠不休,專心念佛。終于感得阿彌陀佛現身,對他說:“你尚有陽壽十年,到時再來接你。”他說:“我業障深重,再過十年,不知又要造多少罪業,決定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就跟佛去。”佛見他意志堅決,就說:“好!叁天後我來接你。”他很高興,打開房門告訴衆人,叁天後往生,衆皆不信。時間到了,他要求僧衆爲他助念,衆僧見他神情不似有假,遂依他之所請念“阿彌陀佛”,送他往生。念不到一刻鍾,他告訴大家:“佛來接我了,我要走了!”說畢即往生去了。
瑩珂法師只念佛叁天,即能蒙佛親來接引往生,此可證明佛真的如經上所說:“攝取不舍一切念佛衆生”,亦足以證明念佛法門的確能使人很快的可以如願往生。
于此生中成佛,亦有佛經作根據,彌陀第十二願:生我國者,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
一般來說,凡夫成佛,都要經過五十二個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即佛位)。論時間,要叁大阿僧祇劫(若以萬萬爲億,萬億爲一兆計之,一阿僧祇劫等于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大劫,一大劫又等于十叁億四千叁百八十四萬年)。而且,這是從十住中之第一發心住算起,以前所修的時間還不計算在內。可見從凡夫到成佛,肯定不止叁大阿僧祇劫。
但我們讀《阿彌陀經》,知道阿彌陀佛成佛迄今只不過十劫而已,以十劫來跟叁大阿僧祇劫相比,時間實在是太短了,但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經中說在極樂世界:“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一生補處”乃指一生補處菩薩,亦即等覺菩薩。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短短的十劫當中,竟有無可計數的人已在極樂世界成爲可以繼紹佛位的等覺菩薩了。
《觀經》即清楚指出。下下品往生者,十二大劫就能花開見佛悟無生;下品中生者,六大劫花就開;下品上生者,只要十小劫就能證入初地。這是下輩的往生者,至于中輩及上輩的往生者,時間就更加的短了,像上品上生者,即生即證無生法忍,立刻就成爲法身大士。
衆所周知,文殊、普賢是華藏世…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五、特色如雲的念佛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