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界教主毗盧遮那佛的二脅士,是等覺菩薩的身分,但他們還要念佛,發願生西,爲什麼呢?因爲在極樂世界成佛十分迅速,其他世界不能相比啊!
總之,有了念佛法門,誰想成佛,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了!
5、普契衆機
念佛法門,自古就有“阿伽陀藥”之美譽!因阿伽陀藥能普療衆疾,而念佛法門亦能普度衆生。
它之能普度衆生,主要原因是它能普契衆機,適合一切不同程度的人修持,所謂“叁根普被,利鈍全收”。
蕅益大師是淨宗的第九代祖師,他所著的《彌陀要解》,在佛教界裏極具權威,尤其近代的印光大師對之推崇備至,曾說:即使阿彌陀佛降世爲《阿彌陀經》作注解,亦不能超出其上。老人家甚至肯定這部注解,就是阿彌陀佛的意思,沒有私毫的錯誤。蕅益大師就在這本《要解》裏這樣強調:“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故釋迦慈尊,無問自說,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他所說的“收機最廣”之“機”,指的就是根機、程度,世人的根機程度有上中下之不同,禅宗專接引上上根人,教下如華嚴、法華接引上、中根人,其他之經論亦以專度某一類之人,唯獨念佛法門,接引各種不同根機的人,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衆生,平等普度,實在不可思議。
蕅益之前有位蓮池大師,他所著的《彌陀經疏鈔》,與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及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都是研究淨土宗行人非讀不可的名著。這位蓮池大師另外有一篇“普勸念佛文”,可以作爲念佛法門“普契衆機”的最佳注腳。其文說:“蓋此念佛法門,不論男女僧俗,不論貴賤賢愚,但一心不亂,隨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間,無有一人不堪念佛。
若人富貴,受用現成,正好念佛;
若人貧窮,家小累小,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
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處閑,心無事擾,正好念佛;
若人處忙;忙裏偷閑,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聰明,通曉淨土,正好念佛;
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律是佛製,正好念佛;
若人看經,經是佛說,正好念佛;
若人參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悟須佛證,正好念佛。”
看了上面社會各階層人士都“正好念佛”的提示,您就會明白,世上無一人不可念佛,而念佛法門也適合一切的人了。
6、現生獲益
人類是現實的動物,許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現實的問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是不是要等到將來往生西方之後,才能享受到念佛的利益?答案是:今生念佛,今世就能獲得其利益。
今世就能獲得什麼利益呢?其範圍太廣泛了,不勝枚舉。茲舉十例,以概其余:
(1)佛光注照
《觀無量壽佛經》不是說佛“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嗎?只要你念佛,必爲佛光之所注照,終身安樂!
(2)諸佛護念
《阿彌陀經》的本名叫做“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凡持誦此經,或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者,皆爲一切諸佛之所護念,諸事迪吉,一切呈祥!
(3)菩薩護佑
《無量壽經》說,念佛的人,日夜都有二十五位菩薩在其左右。這樣當然逢凶化吉,消災免難了。
(4)人天愛戴
《無量壽經》還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花。”芬陀利花就是白蓮花,微妙香潔,人人愛戴。以之比喻念佛的人,就像白蓮花一樣,到處受人歡迎、愛戴。
(5)消除業障
念一句阿彌陀佛,可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重罪都能消滅,則我們日常遭遇的業障,自會重者輕受,輕者化爲無了。何以念一聲佛號,能滅多劫重罪?因爲發心念佛,即是大智慧現前,譬如一燈光明,能破千年暗室。慈雲灌頂大師說,世人業重,所有經忏不能消除者,憑一句佛號便能消除。我們若想消業障,滅罪業,不必求其他經咒,念阿彌陀佛就夠了。
(6)解怨釋結
念佛的人,心地慈祥,自然不會與人結怨作怼,即使過去已結的怨仇,也可藉佛願力威神,化戾氣爲祥和。
(7)止息惡念
凡夫的心,妄念紛飛,而所起的念頭,大都善念少而惡念多;念佛的人,因爲一心念佛,自然惡念不生,善念增長,功德無量。
(8)調伏妄心
蓮池大師說:“佛號納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可見六字洪名,是“一念治萬念”的無上妙法,也是醫治妄想的持效藥,果能一心念佛,則妄想分別執著,可以一掃而空,還你清淨本然的本來面目。
(9)福至心靈
念佛的人,心中想佛,口裏念佛,日久功深,罪滅福生,福至心靈,心想事成。
(10)叁業清淨
念佛的人,心中想佛,是意業清淨;口中念佛,是口業清淨;身不妄作,是身業清淨。一個人若能做到身口意叁業都清淨,那才是一個真正學佛的人,去佛不遠矣!
這裏再說幾個曆史故事,以資證明念佛有功夫的人,自能與佛發生感應道交。
●明代的蓮池大師,有一年他所住的地方發生亢旱,村民請他祈雨,他說我只會念佛,不會求雨,但在衆村民的堅請之下,他敲擊木魚,率領衆人,繞田念佛,未幾雨即傾盆而下,衆皆驚歎。
●隋代的南嶽慧思禅師,雖是禅師,但求生淨土,夜夢阿彌陀佛與之說法,從此聰辯過人,講經說法,度人無數。
●宋代的永明禅師,笃志西方,見觀音菩薩以甘露灌其口,由是辯才無礙,下筆萬言。
●宋時秀州有一個出家人,常念阿彌陀佛爲人治病,愈人無數,人皆稱之爲活佛。時人川西的劉淨密老居士(後來在西康出家,法名慧定),他也常以所念之阿彌陀佛法水,爲人消除病苦,異常靈驗。
其他,諸如念佛明目、念佛免死、念佛愈疾、念佛卻鬼、念佛免難、念佛薦亡等等,此類事迹,罄竹難書,若將之搜輯起來,可以編寫成許多部數寸厚的巨著呢!
佛法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能使人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使人獲得最圓滿的智慧和人格,至于神奇的感應,只不過是它的副産品而已。
雖然念佛的目的,不在于追求感應,而在于求生西方,可是只要我們虔誠地信佛念佛,必然會改變氣質、人格升華、逢凶化吉,和充滿歡喜等等。
7、帶業往生
所有一切法門都說,人要斷盡見思煩惱,才能了生死、出叁界;唯獨念佛法門卻說,不必斷見思惑,也可帶業往生。
從前有位國王,向一位法師請教:
“念佛人真的可以帶業往生嗎?”
法師反問國王:“大石頭放在水裏會沈嗎?”
“必沈!”國王答。
“要大石頭不沈,可能嗎?”
“不可能。”
“如果將大石頭放在大船之上,然後載到很遙遠的地方去,這樣能嗎?”
國王恍然大悟,點點頭。
這段問答是啓示我們:衆生造惡業,必然墮落于叁惡道,就好像大石頭放在水裏必沈一樣;但如果念佛,業雖重,但可仗著彌陀願力威神的加持,得生極樂淨土,就好像把大石頭放在大船之上,可以無遠弗屆一樣!
這裏必須指出的一點是,此法門雖說可以帶業往生,但是只帶往昔所造之業,不帶今生念佛之後所造之業。若有人以爲可以帶業往生,遂咨意造業,完全依賴于佛,自己不必修行,那就搭錯線、會錯意了,倘若如此,墮落于叁惡道都有份,更遑論往生了。
帶業往生,最典型的例子是:古時有一人,名叫張善和,一生殺牛爲業;一日病危,將欲命終,見群牛都來索命,有的以角挑其眼,有的以角刺其胸,又有的以頭撞其背,或以腳踢其身。他感到十分恐怖,即吩咐其妻請僧救度。其妻請僧到來,立刻告訴善和:“這是你今生殺業太重,才有如此現象,只有一法可以救你,就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可以爲你解冤,可以令你脫苦,現在請你隨我念佛。”僧即高聲念“南無阿彌陀佛”。善和合掌胸前,也隨僧念佛。甫念數聲,善和說:“牛已經去了!”僧勸他再念,求生西方。善和一一依僧之言,過不多久,高聲說:“佛來接我了!”最後念佛而逝。
蕅益大師告訴我們,我們多生多劫所造惡業無量無邊,其情形猶如被叁軍重重包圍,唯一的辦法就是突圍,憑念佛功夫,可以帶業往生,可以沖出重圍。
念佛之所以可以帶業往生,因爲它可以化“業力”爲“願力”,業力雖不可思議,願力更不可思議。
8、決定往生
阿彌陀佛在因地時,曾發四十八度生大願,其第十八願說: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這是說:稱其名號,雖只十念,亦能往生。
第十九及二十願說: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密,堅固不退,複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衆,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這是說:凡發願欲生其國者,臨終必來接引往生。
又第二十一願說:
“我作佛時,十方諸佛,聞我名號,系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衆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極樂。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這是說:凡作善事之後,若將功德,回向求生極樂,必得往生。
由阿彌陀佛每發一願之後皆說“若不果遂者,不取正覺”,這是向世人保證:不管您是持名念佛,或發願求生,還是修諸功德回向,必定往生。
唐時善導大師(據傳乃阿彌陀佛之化身),更直接了當的說:“萬修萬人去”。綜觀佛教曆史,真的,只要真修,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五、特色如雲的念佛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