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總相念處】 小乘行人修四念處時,每作一觀,即並作其余叁觀,如觀身不淨時,並觀此身是苦、無常、無我是。
【聲】 五塵之一,四大種所造,屬于色法,爲耳根所對之境。
【聲入】 十二入之一。
【聲杖】 錫杖的別名。
【聲明】 五明之一。
【聲處】 十二處之一。
【聲量】 見叁條量。
【聲聞】 聞佛說四谛法之音聲而悟道的人。
【聲聞乘】 二乘或叁乘之一,凡是聞佛音聲和修四谛法門而悟道的人,總稱爲聲聞乘。聲聞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羅漢,論時間,速者叁生,遲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即七方便),得果有四(即四果)。茲列表說明如下:
┌五停心觀┐
│別相念處├───叁 賢┐
│總相念處┘ ├─七方便┐
│暖─────┐ │ │
聲 │頂 ├─四善根┘ │
─┤忍 │ ├─叁生乃至六十劫
聞 │世第一法──┘ │ │
│預流果 ┐ │ 修四聖谛
│一來果 ├四果─────────┘
│不還果 │
└阿羅漢果┘
【聲聞僧】 二種僧之一。見二種僧條。
【聲聞藏】 二藏之一。見二藏條。
【聲聞菩提】 叁種菩提之一。見叁種菩提條。
【聲聞緣覺】 聲聞乘和緣覺乘。
【聲聞畏苦障】 聲聞乘行人因怖畏生死的痛苦,于是人人急著追求真空的涅槃,因而成爲證悟無上佛果的障礙。
【臨濟】 唐鎮州臨濟義玄,曹州南華人,姓荊氏,是禅宗五家之一的臨濟宗的祖師。
【臨濟宗】 禅宗五家之一。
【臨終正念】 謂修行人到臨終的時候,心中沒有貪嗔癡的邪念,只是一心正念菩提,這種正念是由長時間的修行而得來的。
【臨終業成】 修行人到臨終的時候,往生的事業才能成辦。
【膿爛想】 九想之一。見九想條。
【膿血地獄】 十六遊增地獄之一。
【薄迦梵】 又作婆伽婆,華譯爲世尊。
【薩埵】 1.華譯爲有情,或衆生。2.菩提薩埵的簡稱。見菩薩條。
【薩婆若】 華譯爲一切種智,就是諸佛究竟圓滿果位的大智慧。
【薩婆多部】 即說一切有部。見說一切有部條。
【薩迦耶見】 華譯爲我見,即執著五蘊假合而有的身體爲實我之見,亦即五見中之身見。
【謗】 用話攻擊他人。
【謗法闡提】 誹謗佛法而斷善根不能成佛的人。
【還相】 由淨土還來穢土以濟度一切衆生,爲回向二相之一。
【還俗】 出家人犯罪歸家叫做還俗,若是自願脫離出家人的生活,則叫做歸俗。
【還源】 轉迷成悟的意思。
【還滅】 還歸于寂滅,也就是修道證涅槃。
【還滅門】 于十二因緣法中分爲流轉門與還滅門,流轉門是造業受生死,還滅門是修道證涅槃。
【阇梨】 阿阇梨的簡稱。
【阇多伽】 見阇陀伽條。
【阇陀伽】 又作阇多伽,華譯爲本生經,即佛說自身過去所經曆的事迹的經文,爲十二部經之一。
【齋】 1.正午以前的飯食。2.蔬食。
【齋七】 人死後七七日的齋會。
【齋月】 正月、五月、九月等叁個月,諸天下降巡視人間,是最宜持齋及小心惡事的月份,謂之叁長齋月。
【齋主】 布施齋食的施主。
【齋戒】 清除心的不淨叫做齋,禁身的過非叫做戒,齋戒就是守戒以屏絕一切嗜欲的意思。
【齋法】 過午不食的行法。
【齋時】 齋食之時,即清晨至正午之間。
【齋非時】 午前之食叫做時,午後之食叫做非時。
【繁興永處那伽定】 繁興就是繁雜多起的意思,永處猶言常在,那伽義譯爲龍。吾人在行住坐臥的四威儀中,雖曆淨染多途而心源常在定中,就如龍之靜潛深淵,能現大變而不失定力,所以叫做龍定。
【旛】 一種窄長垂直挂著的旗子。
十八畫
【瞿昙】 釋尊俗家的古代族姓,華譯爲日,或甘蔗。
【叢林】 大寺院。
【雙流】 化道與觀心二事並行。
【雙圓】 圓之又圓,是圓滿之極的意思。
【雙運】 解行並重或福慧雙修的意思。
【斷肉】 斷除肉食。
【斷見】 堅持人死之後身心斷滅不複再生的偏見,是五惡見之一。
【斷結】 斷煩惱。結就是煩惱的別名。
【斷智】 斷煩惱之智。
【斷滅】 指人死之後不複再生的邪見。
【斷德】 諸佛叁德之一。見叁德條。
【斷惑】 斷除一切貪嗔癡等煩惱。
【斷惑證真】 謂斷除一切貪嗔癡等的煩惱,才能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
【斷常二見】 斷見和常見。斷見是堅持人死之後身心斷滅不複再生的邪見;常見是堅持身心常住永恒不滅的邪見。
【斷善闡提】 極惡斷善根永不能成佛的人。
【歸元】 又名歸真、歸寂、歸化、歸本等,是圓寂的意思。
【歸戒】 叁歸戒,即歸依佛法僧叁寶的戒法。
【歸命】 梵語南無,華譯爲歸命,即把身命奉獻給佛教。
【歸依】 歸投依靠的意思。
【歸依佛】 歸投依靠佛陀的指示而追求真理的意思。
【歸依法】 歸投依靠教義而求得真理的意思。
【歸依僧】 歸投依靠僧伽的引導而正信佛教的意思。
【禮忏】 禮拜叁寶以忏悔過去所作的罪業。
【禮拜門】 淨土論所說五念門之一。見五念門條。
【穢土】 汙穢的國土,即凡夫所住的娑婆世界。
【穢身】 汙穢的身體,即凡夫的身體,因凡夫的身體汙穢不淨。
【穢刹】 與穢土同義。
【薰修】 薰是薰習,修是修行,即以德薰身而修行的意思。
【薰習】 吾人身口所作的善惡業,或是意所作的善惡思想,其氣分都留在真如或阿賴耶識裏,叫做種子或習氣,這種種子或習氣在真如或阿賴耶識中存留其作用,即叫做薰習。起信論說:“薰習義者,如世間衣服實無于香,若人以香而薰習故,則有香氣。”
【醫王】 醫中之王,即佛。
【醫王善逝】 藥師如來的別名。
【醫方明】 五明之一。見五明條。
【藏】 蘊積的意思,經典能蘊積教義,所以叫做藏。
【藏經】 搜集佛教所有的經律論叁藏,及曆代後賢的著作,聚集在一處,好像佛經的庫藏一樣,所以叫做藏經。
【藏識】 含藏一切善惡種子的識,即阿賴耶識。
【轉語】 參禅參到進退維谷處,請人代下一語,以爲撥轉,而得轉身自在,乃至于轉迷開悟。
【轉法錀】 指佛說法。佛的教法,如車輪旋轉,能轉凡成聖,能碾摧一切的煩惱,叫做法錀,佛說法,度衆生即叫做轉法錀。
【轉輪王】 見轉輪聖王條。
【轉輪聖王】 簡稱轉輪王,或輪王,爲世間第一有福之人,于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出現,統轄四天下。有四種福報:一、大富,珍寶、財物、田宅等衆多,爲天下第一;二、形貌莊嚴端正,具叁十二相;叁、身體健康無病,安穩快樂;四、壽命長遠,爲天下第一。轉輪王出現時,天下太平,人民安樂,沒有天災人禍。此乃由過去生中,多修福業,可惜不修出世慧業,所以僅成統治世界有福報之大王,卻不能修行悟道證果。參考輪王條。
【轉識】 1.唯識論說八識中的第八阿賴耶識爲本識,其余七識都叫做轉識,因由第八識轉生。2.轉有漏的八識而成爲無漏的四智。見轉識成智條。
【轉識成智】 轉凡夫有漏的八識成爲佛的四智,即轉第八識爲大圓鏡智,轉第七識爲平等性智,轉第六識爲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爲成所作智。
【轉四谛法錀】 佛說四聖谛,教小乘人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使之證聲聞四果。
十九畫
【勸門】 勸誡二門之一。見勸誡條。
【勸誡】 教人行善叫做勸,製止爲惡叫做誡。如來的教法不離此二門,經藏屬勸門,律藏屬誡門,諸惡莫作是誡門,衆善奉行是勸門。
【壞劫】 四劫之一,即叁千大千世界進入破壞的時期。壞劫共有二十小劫,其初十九小劫壞有情世間,最後之一個小劫壞器世間。
【壞相】 六相之一。見六相條。
【壞苦】 叁苦之一。見叁苦條。
【壞色】 即袈裟,因袈裟避青黃赤白黑之五正色,而以不正色染壞之,故名壞色。有叁種之壞色,即青壞色、黑壞色、木蘭壞色,這叁種壞色是最合法的袈裟色。
【壞色衣】 袈裟。
【壞道沙門】 破戒和破壞佛道的沙門,是四沙門之一。
【懷海】 唐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師,名懷海,參馬祖得法,後居百丈山,作禅門的儀式,稱爲百丈清規。
【懷靈】 有情的別名,與含識、含情、含靈同義。
【攀緣】 心隨外境而轉的意思。
【系縛】 煩惱的別名,因煩惱如繩子能系縛身心,使人不得自在。
【曠劫】 對很久遠的過去叫做曠劫,若對很久遠未來則叫做永劫。
【犢子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犢子原是一位外道,後來歸佛出家,叫做犢子比丘,他主張衆生有實我,其後門徒相傳不絕,名犢子部。
【羅刹】 惡鬼的總名,男的叫羅刹娑,女的叫羅刹私,或飛空,或地行,喜歡食人的血肉。
【羅刹國】 食人惡鬼的住處,在大海之中。
【羅刹鬼】 叁十六鬼之一。
【羅漢】 阿羅漢的簡稱。見阿羅漢條。
【羅侯羅】 佛的兒子,也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第一著稱。他雖然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但後來在法華會上回小向大。
【藥叉】 夜叉。
【藥師】 葉師琉璃光如來的簡稱。見藥師琉璃光佛條。
【藥師叁尊】 中尊藥師如來,左脅侍日光遍照菩薩,右脅侍月光遍照菩薩。
【藥師十二誓願】 一、自他身光明熾盛之願;二、威德巍巍開曉衆生之願;叁、使衆…
《佛學常見辭彙 十六畫~卅叁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