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lign=top width=272>
不化衆生戒
46
說法乖儀戒
47
非法立製戒
48
自壞內法戒
【菩薩行】 菩薩自利利他圓滿佛果的大行,也就是布施等六度。
【菩薩乘】 又名大乘,爲五乘之一,即修六度萬行圓滿自他二利以達到佛界的教法。見大乘條。
【菩薩道】 菩薩所修之道,亦即自利利他。
【菩薩藏】 大乘經的總稱,爲二藏之一。法華華嚴等一切大乘經中,含藏大乘菩薩修因證果的方法,故名菩薩藏。智度論說:佛滅後,文殊彌勒等諸大菩薩,請阿難于鐵圍山結集叁藏,謂之菩薩藏,這也是大乘佛法的結集。
【菩薩僧】 受持菩薩戒的出家人。
【菩薩十地】 一、歡喜地,菩薩既滿初阿僧祇劫之行,初窺心性,破見惑,證二空理,成就檀波羅蜜,生大歡喜。二、離垢地,菩薩斷思惑,除毀犯之非,使身清淨,成就戒波羅蜜,離一切垢。叁、發光地,菩薩滅無明闇,而得叁明,成就忍波羅蜜,心光開發。四、焰慧地,菩薩于叁十七道品,圓滿具足,進而修習力無畏,不共佛法,遠離懈怠,成就精進波羅蜜,使慧焰熾盛。五、極難勝地,菩薩爲利益衆生,外習諸技藝,內成就禅波羅蜜,極難製勝。六、現前地,菩薩住解脫法門,修空無相無願叁昧,成就般若波羅蜜,使現前差別盡泯。七、遠行地,菩薩斷諸業果細現行相,起殊勝行,廣化衆生,成就方便波羅蜜,備遠行資糧。八、不動地,菩薩住無生忍,斷諸功用,身心寂滅,猶如虛空,成就願波羅蜜,于涅槃心,湛然不動。九、善慧地,菩薩滅心相,證智自在,具大神通,善護諸佛法藏,成就力波羅蜜,善運慧解。十、法雲地,菩薩廣集無量道法,增長無邊福智,悉知一切衆生心行,依上中下根,爲說叁乘,成就智波羅蜜,有如大雲,雨大法雨。
【菩薩四無畏】 菩薩教化衆生之時有四種的無畏,即一、總持不忘,說法無畏;二、盡知法樂,和知道衆生根欲性心,說法無畏;叁、善能問答,說法無畏;四、能斷物疑,說法無畏。
【菩薩淨戒】 菩薩所受持的清淨戒法。
【華臺】 蓮華的臺座,亦即佛菩薩的臺座。
【華藏界】 蓮華藏世界的簡稱。見華藏世界條。
【華藏世界】 蓮華藏世界的簡稱,是釋迦如來真身毗盧舍那佛淨土之名。佛經說,在風輪之上的香水海中有大蓮華,此蓮華中含藏著微塵數的世界,所以叫做蓮華藏世界。此世界總共有二十層,我們所住的娑婆世界,就在華藏世界的第十叁層的中間。
【華嚴】 佛萬德譬如華,以如華之華德莊嚴法身,叫做華嚴。
【華嚴宗】 依華嚴經而立宗,故名華嚴宗。此宗以中國唐時杜順和尚爲始祖,後來因爲賢首國師所發揚,故又名賢首宗。此宗論一切萬法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一切互不相礙互相融入。修法界觀,以高度平等的眼光,體察萬事萬物,這種心情證入一真法界即得佛智。
【華嚴時】 佛說華嚴經的時期,即佛初成道叁七日間在菩提樹下說法的時期。
【華嚴叁聖】 毗盧舍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華嚴宗叁觀】 見叁觀條。
【庵摩羅識】 華譯爲清淨識、無垢識、真如識等,爲九識中之第九識,亦即佛的清淨識。
【虛無】 虛妄無實。
【虛空】 虛與空。虛與空都是無的別名。虛無形質,空無障礙,故名虛空。
【虛空界】 指眼睛所看到的天空。
【虛空藏】 菩薩名,因此菩薩含藏一切功德如虛空,故名虛空藏。
【虛妄】 虛假不實的意思,
【虛妄分別】 不確實的分別事理。
【補陀】 即普陀,又名普陀山,在浙江定海縣東海中。
【補陀落迦】 山名,華譯爲光明山、海島山、小花樹山等,在印度的南海岸,相傳爲觀音菩薩的道場。
【補處】 補到佛位的意思。
【補處彌勒】 一生補處的彌勒。彌勒菩薩將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成道,繼釋迦如來在此世界成佛,而補到佛位。
【超越證】 二證之一。見二證條。
【超越斷】 與超越證同。
【跏坐】 把腳放在腿上的坐法。有全跏和半跏兩種,全跏是兩足放在兩腿上,半跏是左足或右足放在另一方的腿上。經上所說的結跏趺坐,是指全跏坐。
【跏趺】 結跏趺坐。見結跏趺坐條。
【進具】 謂沙彌的年紀滿二十歲時,就可以進一步的受持比丘的具足戒。
【進如意足】 見四如意足條。
【都史天】 都史多天的簡稱。
【都史多】 兜率天。見兜率天條。
【都史宮】 都史多天(兜率天)的宮殿,亦即彌勒菩薩所住的地方。
【都率天】 兜率天。
【鈍使】 性質很遲鈍的煩惱。見五鈍使條。
【鈍根】 愚鈍的根機,指領悟性不高的人。
【開士】 1.開悟之士,菩薩的德名。2.以法開導衆生之士,爲和尚的尊稱。
【開光】 又叫做開眼,即佛像落成後,舉行儀式供奉之。
【開眼】 與開光同。
【開會】 開是開叁乘教的方便門,會是叁乘會歸一乘。與開顯同義。
【開葷】 又名開素。佛雖然製定酒肉五辛等不可食,但是遇到生病的人或是有利益的事時,卻可以飲食。
【開演】 說法。
【開悟】 開智明理。
【開遮】 開是允許的意思,遮是禁止的意思。
【開顯】 開權顯實的簡稱。權者方便,實者真實,開方便以顯真實,叫做開顯。法華經說:“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開經偈】 念經前所念誦的四句偈,其偈文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開權顯實】 見開顯條。
【開示悟入】 開是開佛知見,示是示佛知見,悟是悟佛知見,入是入佛知見,此開示悟入乃是佛出世的本懷。
【開山祖師】 開山立寺始創基業的人。
【開叁顯一】 開叁乘方便法門以顯真實一乘的教法。
【開甘露門】 布施餓鬼。
【開緣說法】 爲衆人廣開佛法因緣而說法要。
【間色】 中間色。縫製袈娑時要選用叁種的壞色,即青之間色,黑之間色,和木蘭之間色。
【間色服】 袈裟的別名。
【須彌諸山】 指須彌山及其外圍的八個山。器世界的最下層爲風輪(大氣層),其上爲水輪(大海洋),再上爲金輪(大地)。在金輪上有九個山八個海,互相間隔圍繞,以須彌山爲中心,其外圍的八個山就是持雙、持軸、檐木、善見、馬耳、象鼻、持邊、鐵圍。
【喘息】 禅定時,呼出吸進的氣很粗。
【順化】 又叫做順世,就是順世道而死化的意思,通常是指僧人去世。
【順世】 與順化同。
【順生受業】 此生造業再生才受報,爲叁業之一。
【順後受業】 此生造業于後數生才受報,爲叁業之一。
【順現受業】 此生造業此生即受報,爲叁業之一。
【須摩提】 簡稱須摩,華譯妙意、好意等,爲西方極樂世界的別名。
【須彌山】 華譯妙高山,因此山是由金、銀、琉璃、水晶四寶所成,所以稱妙,諸山不能與之相比,所以稱高。又高有八萬四千由旬,闊有八萬四千由旬,爲諸山之王,故得名妙高。此山爲一小世界的中心,山形上下皆大,中央獨小,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環繞之,在金山之外有堿海,堿海之外有大鐵圍山,四大部洲即在此堿海的四方。
【須陀洹】 舊譯爲入流,新譯爲預流,是聲聞乘四果中的初果名。入流是初入聖人之流的意思,預流是預入聖者之流的意思。
【須陀洹向】 四向之一。見四向條。
【須陀洹果】 聲聞乘四果中的初果名。
【奢摩他】 華譯爲止,即止息一切雜念的意思。
【黑沙地獄】 十六遊增地獄之一。
【黑繩地獄】 八熱地獄之第二。
【黃檗】 唐斷際禅師希運,福建人,于黃檗山出家,後參江西百丈山海禅師而得道,後居洪州大安寺,法席甚盛,師嗜愛舊山,因以黃檗名之,後人便稱師爲黃檗。
【黃面老子】 指釋迦如來,因釋迦如來的身相現金黃色。
【提婆達多】 人名,爲斛飯王之子,阿難之兄,佛的徒弟。出家學神通,身具叁十相,誦六萬法藏,其本地爲深位的菩薩,釋尊在法華會上,述往世爲棄位國王,提婆達多爲仙人,使他具足一切佛法,至于成佛。
《佛學常見辭彙 十畫~十二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