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常見辭彙 十叁畫~十五畫

  

佛學常見辭彙

  

陳義孝居士編

  竺摩法師鑒定

  

十叁畫

  十四畫

  十五畫

  十叁畫

  【亂心】 散亂的心。

  【亂善】 亂心所做的善事。

  【傳心】 見以心傳心條。

  【傳戒】 傳授戒法。

  【傳燈】 傳法于他人,如燈燈相傳,心心相印。

  【勢速】 謂有爲法刻刻生滅,其勢甚速。

  【勢至】 大勢至菩薩的簡稱,因此菩薩的大智至一切處,故名大勢至。

  【勢至觀】 觀無量壽經所說十六觀之第十一,即觀想大勢至菩薩身相的觀法。

  【勤】 精進的意思。

  【勤行】 勤行善法,亦即六波羅蜜中的精進波羅蜜。

  【勤息】 梵語沙門,華譯勤息,即勤修衆善和止息諸惡之義。

  【勤策】 即沙彌,因沙彌懷著要做比丘的希望,于是辛勤策勵自己。

  【圓心】 求取涅槃圓果的心。

  【圓行】 圓融的行持,也就是稱性而修,于事毫無執著,如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修一法,即是修無量法門,生極樂淨土,即是生諸佛淨土是。

  【圓光】 佛菩薩頭上所發出來的圓形光圈。

  【圓佛】 圓教的法身佛,即毗盧舍那佛。

  【圓戒】 圓頓戒,即天臺宗所傳的大乘戒。

  【圓妙】 謂空假中叁谛圓融而不可思議。

  【圓解】 圓通的見解,即利根行人,知見超脫,稱性而談,于理無所執著。

  【圓具】 具足戒的別名,因受持具足戒的人近于涅槃的圓果。

  【圓空】 執著于空叫做偏空,連空亦空,更無所執著,叫做圓空,亦名第一義空。

  【圓果】 圓滿的果德,即涅槃。

  【圓宗】 天臺宗的別稱,因天臺宗以圓頓一實爲宗旨。

  【圓音】 圓妙的聲音,即佛的聲音。

  【圓修】 1.在天臺圓教是指同時兼修空假中叁觀。2.圓滿的修習萬行。

  【圓覺】 1.圓滿的覺性。具足衆德叫做圓,照破無明叫做覺。此圓覺,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2.對世間一切事理無不澈底了知其真相。

  【圓悟】 圓滿覺悟真理。

  【圓乘】 圓滿無缺的教法,即佛乘。

  【圓寂】 梵語涅槃,華譯圓寂,即圓滿一切智德,寂滅一切惑業。

  【圓實】 圓頓一實,是天臺圓教的教理。一行圓融一切行,一位圓具一切位,而成佛頓速,叫做圓頓;這種道理只有一而無二叁,是真實而非虛妄,叫做一實。

  【圓成】 圓滿成就。

  【圓成實性】 叁性之一。見叁性條。

  【圓通】 道理圓融而無礙。

  【圓通大士】 觀音的別名。

  【圓通忏法】 觀音忏法的別名,因觀音的別名就是圓通大士。

  【圓教】 大乘究竟圓滿的教法,爲天臺所立四教之第四,或華嚴宗所立五教之第五。

  【圓教四門】 天臺宗說圓教有四門,即有門、空門、亦有亦空門、非有非空門。

  【圓頓】 圓融諸法頓速成佛的意思。諸法本圓融,一法圓滿一切法,若一念開悟,便能頓入佛位,頓足佛法,這是天臺宗的宗旨。

  【圓頓戒】 指天臺宗的戒法,天臺宗以圓融諸法頓速成佛爲宗旨,故其所依之戒便叫做圓頓戒。

  【圓頓宗】 天臺宗。

  【圓頓教】 簡稱圓教,是大乘窮極的實教,若悟圓教之理,能頓入佛位,頓足佛法,故名圓頓。

  【圓融】 圓通融合的意思,如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衆生即本覺,娑婆即寂光等都是圓融的道理。

  【圓融叁谛】 叁谛是空假中,空假中圓融無礙,即空即假即中,叫做圓融叁谛。

  【圓明常寂照】 六祖惠能所說。謂心性本來是圓滿光明與真常不變的,雖然是寂靜不動,卻能夠遍照一切法界,雖然是遍照一切法界,卻仍舊還是寂靜無動,此乃是無上涅槃之相。

  【塔】 一種形高而尖的建築物,由五級到十幾級不等,藏佛遺骨的叫做塔,不藏遺骨的則叫做支提。

  【塔寺堅固】 五堅固之一。佛滅度後的第四個五百年,即是堅固造立塔寺的時期。

  【冢間坐】 比丘在冢間坐臥,爲十二頭陀行之一。

  【微塵】 細微的灰塵。

  【微塵數】 (喻)數量很多。

  【微微心】 入滅盡定前刹那極微的心念。

  【微細生死】 變易生死的別名。

  【想蘊】 五蘊之一。見五蘊條。

  【想顛倒】 叁顛倒之一。見叁顛倒條。

  【想受滅無爲】 生于無色界非想天,入滅盡定,想受俱滅,名想受滅無爲

  【意】 唯識學的第七末那識,華譯爲意,思量之義,恒審思量第八阿賴耶識爲我,有思考、辨別、判斷、分析、綜合等的作用。

  【意叁】 十惡中屬于心意的叁惡,即貪欲、嗔恚、愚癡。

  【意定】 攝心正念,清淨無染。

  【意密】 叁密之一。見叁密條。

  【意業】 叁業之一。見叁業條。

  【意樂】 心意獲得滿足而生快樂。

  【意輪】 叁輪之一。見叁輪條。

  【意學】 禅宗的學問。禅學相當于身口意中之意業,故名意學。

  【意識】 六識之一。見六識條。

  【意根】 六根之一。見六根條。

  【意馬】 (喻)心意外馳,好像奔馬。

  【意馬心猿】 (喻)心神馳逐不定。

  【意成】 又叫做意生,即由意之力而成身。

  【意成身】 又叫做意生身,即由意之力而成身。

  【意生身】 又叫做意成身,初地以上的菩薩,爲了濟度衆生而如意受生之身。

  【意生化身】 菩薩任意而生之變化身。

  【愚癡】 叁毒之一。見叁毒條。

  【愚法】 二種小乘之一。聲聞緣覺二小乘,有的人迷執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名爲愚法小乘,一旦了解大乘之理,回心向大,便名爲不愚法小乘。

  【愚法二乘】 見愚法條。

  【愛行】 二行之一,即愛欲之情多的人,若推理多的人,則叫做見行。行是心行,也就是心理活動。

  【愛取】 愛與取。愛是喜歡的意思;取是要的意思。

  【愛欲】 貪愛五欲。

  【愛道】 又名大愛道,是佛的姨母。

  【愛執】 愛惜執著。

  【愛結】 九結之一。見九結條。

  【愛著】 貪愛不舍的意思。

  【愛語】 四攝法之一。見四攝法條。

  【愛論】 貪愛的戲論,也就是被愛迷惑了心竅之後所生的種種不正確言論。

  【愛縛】 恩愛的系縛。

  【愛系】 恩愛的系縛。

  【愛見】 1.貪愛的見解。2.愛與見的二種煩惱,愛是指思惑,見是指見惑。智度論說:“煩惱有二種,一屬愛,二屬見”。

  【愛見大悲】 自己雖未斷煩惱卻運用大悲以救濟衆生。愛是指思惑,見是指見惑。

  【敬田】 叁福田之一。見叁福田條。

  【敬禮】 恭敬禮拜。

  【感果】 由所作的業因招感應得的果報。

  【感應】 感是感召,應是應現,謂我對佛菩薩有什麼要求,如果心意至誠,便可以感召佛菩薩來應現,以滿我之所願。

  【感應道交】 衆生之感與如來之應互相交流。

  【會二歸一】 會二乘以歸一乘。

  【會叁歸一】 佛最初以聲聞緣覺菩薩等叁乘法,教化衆生,到最後皆教令成佛,會叁乘于一佛乘,是名會叁歸一。

  【極覺】 妙覺。

  【極果】 至極的果位,即佛果。

  【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的國土名,因其國只有快樂而無痛苦,故名。

  【極熱地獄】 八大地獄之第七。

  【極難勝地】 簡稱難勝地,是菩薩十地中之第五地名。

  【楞伽】 在師子國(即今錫蘭島)的山名。楞伽是寶石名,因此山有楞伽寶石,故以寶名山。

  【楞伽島】 錫蘭島的本名,也是佛說楞伽經的地方。

  【楞伽懸記】 釋尊在楞伽山,懸記如來滅後,南天竺(印度)有大德比丘,名龍樹,宣說大乘無上妙法,初證歡喜她,應往生安樂國。

  【楞嚴咒】 又叫做佛頂咒,是楞嚴經所說的神咒,有四百二十七句,其中最後的八句是心咒。

  【業】 我們的一切善惡思想行爲,都叫做業,如好的思想好的行爲叫做善業,壞的思想壞的行爲卻叫做惡業。

  【業力】 業的力量。善業有生樂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力量。

  【業風】 1.惡業所感之猛風,指劫末所起的大風災及地獄所吹的風。2.(喻)業力如風,吹諸衆生輪回叁界。

  【業有】 七有之一。見七有條。

  【業因】 善惡果報的原因。善業是樂果的因,惡業是苦果的因。

  【業果】 善惡業因所招感的苦樂果報。

  【業感】 善惡業因能招感苦樂的果報。

  【業海】 像大海一樣的種種惡因。

  【業識】 有業凡夫的識。凡夫有業,所以智就變成了識,聖人沒有業,所以識就轉成了智。

  【業通】 又名報通,即依宿業自然而得的神通。

  【業障】 由前生所作的種種罪惡而生今生的種種障礙,如所作所爲皆不如意,就是業障的緣故。

  【業輪】 (喻)善惡業能使人輪轉于六趣。

  【業緣】 善惡果報的因緣。善業是招感樂果的因緣,惡業是招感苦果的因緣。一切衆生,都是由業緣而生的。維摩經說:“是身如影,從業緣生。”

  【業系】 (喻)業好像繩子能將衆生系縛在叁界之牢獄中。

  【業余】 叁余之一。見叁余條。

  【業報】 1.善惡業因所招感的苦樂果報。2.業因與果報。

  【業報身】 十身之一。見十身條。

  【滅】 1.梵語涅槃,華譯爲滅,因涅槃之體,無爲寂滅,故名。2.指四谛中的滅谛。3.即戒行,因戒行能滅除諸惡。

  【滅定】 滅盡定的簡稱。

  【滅度】 即涅槃。滅是滅見思塵沙,無明叁種惑,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

  【滅後】 涅槃之後。

  【滅理】 寂滅的真理,亦…

《佛學常見辭彙 十叁畫~十五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