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三画
【乱心】 散乱的心。
【乱善】 乱心所做的善事。
【传心】 见以心传心条。
【传戒】 传授戒法。
【传灯】 传法于他人,如灯灯相传,心心相印。
【势速】 谓有为法刻刻生灭,其势甚速。
【势至】 大势至菩萨的简称,因此菩萨的大智至一切处,故名大势至。
【势至观】 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之第十一,即观想大势至菩萨身相的观法。
【勤】 精进的意思。
【勤行】 勤行善法,亦即六波罗蜜中的精进波罗蜜。
【勤息】 梵语沙门,华译勤息,即勤修众善和止息诸恶之义。
【勤策】 即沙弥,因沙弥怀著要做比丘的希望,于是辛勤策励自己。
【圆心】 求取涅槃圆果的心。
【圆行】 圆融的行持,也就是称性而修,于事毫无执著,如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修一法,即是修无量法门,生极乐净土,即是生诸佛净土是。
【圆光】 佛菩萨头上所发出来的圆形光圈。
【圆佛】 圆教的法身佛,即毗卢舍那佛。
【圆戒】 圆顿戒,即天台宗所传的大乘戒。
【圆妙】 谓空假中三谛圆融而不可思议。
【圆解】 圆通的见解,即利根行人,知见超脱,称性而谈,于理无所执著。
【圆具】 具足戒的别名,因受持具足戒的人近于涅槃的圆果。
【圆空】 执著于空叫做偏空,连空亦空,更无所执著,叫做圆空,亦名第一义空。
【圆果】 圆满的果德,即涅槃。
【圆宗】 天台宗的别称,因天台宗以圆顿一实为宗旨。
【圆音】 圆妙的声音,即佛的声音。
【圆修】 1.在天台圆教是指同时兼修空假中三观。2.圆满的修习万行。
【圆觉】 1.圆满的觉性。具足众德叫做圆,照破无明叫做觉。此圆觉,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2.对世间一切事理无不澈底了知其真相。
【圆悟】 圆满觉悟真理。
【圆乘】 圆满无缺的教法,即佛乘。
【圆寂】 梵语涅槃,华译圆寂,即圆满一切智德,寂灭一切惑业。
【圆实】 圆顿一实,是天台圆教的教理。一行圆融一切行,一位圆具一切位,而成佛顿速,叫做圆顿;这种道理只有一而无二三,是真实而非虚妄,叫做一实。
【圆成】 圆满成就。
【圆成实性】 三性之一。见三性条。
【圆通】 道理圆融而无碍。
【圆通大士】 观音的别名。
【圆通忏法】 观音忏法的别名,因观音的别名就是圆通大士。
【圆教】 大乘究竟圆满的教法,为天台所立四教之第四,或华严宗所立五教之第五。
【圆教四门】 天台宗说圆教有四门,即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
【圆顿】 圆融诸法顿速成佛的意思。诸法本圆融,一法圆满一切法,若一念开悟,便能顿入佛位,顿足佛法,这是天台宗的宗旨。
【圆顿戒】 指天台宗的戒法,天台宗以圆融诸法顿速成佛为宗旨,故其所依之戒便叫做圆顿戒。
【圆顿宗】 天台宗。
【圆顿教】 简称圆教,是大乘穷极的实教,若悟圆教之理,能顿入佛位,顿足佛法,故名圆顿。
【圆融】 圆通融合的意思,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众生即本觉,娑婆即寂光等都是圆融的道理。
【圆融三谛】 三谛是空假中,空假中圆融无碍,即空即假即中,叫做圆融三谛。
【圆明常寂照】 六祖惠能所说。谓心性本来是圆满光明与真常不变的,虽然是寂静不动,却能够遍照一切法界,虽然是遍照一切法界,却仍旧还是寂静无动,此乃是无上涅槃之相。
【塔】 一种形高而尖的建筑物,由五级到十几级不等,藏佛遗骨的叫做塔,不藏遗骨的则叫做支提。
【塔寺坚固】 五坚固之一。佛灭度后的第四个五百年,即是坚固造立塔寺的时期。
【冢间坐】 比丘在冢间坐卧,为十二头陀行之一。
【微尘】 细微的灰尘。
【微尘数】 (喻)数量很多。
【微微心】 入灭尽定前刹那极微的心念。
【微细生死】 变易生死的别名。
【想蕴】 五蕴之一。见五蕴条。
【想颠倒】 三颠倒之一。见三颠倒条。
【想受灭无为】 生于无色界非想天,入灭尽定,想受俱灭,名想受灭无为
【意】 唯识学的第七末那识,华译为意,思量之义,恒审思量第八阿赖耶识为我,有思考、辨别、判断、分析、综合等的作用。
【意三】 十恶中属于心意的三恶,即贪欲、嗔恚、愚痴。
【意定】 摄心正念,清净无染。
【意密】 三密之一。见三密条。
【意业】 三业之一。见三业条。
【意乐】 心意获得满足而生快乐。
【意轮】 三轮之一。见三轮条。
【意学】 禅宗的学问。禅学相当于身口意中之意业,故名意学。
【意识】 六识之一。见六识条。
【意根】 六根之一。见六根条。
【意马】 (喻)心意外驰,好像奔马。
【意马心猿】 (喻)心神驰逐不定。
【意成】 又叫做意生,即由意之力而成身。
【意成身】 又叫做意生身,即由意之力而成身。
【意生身】 又叫做意成身,初地以上的菩萨,为了济度众生而如意受生之身。
【意生化身】 菩萨任意而生之变化身。
【愚痴】 三毒之一。见三毒条。
【愚法】 二种小乘之一。声闻缘觉二小乘,有的人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名为愚法小乘,一旦了解大乘之理,回心向大,便名为不愚法小乘。
【愚法二乘】 见愚法条。
【爱行】 二行之一,即爱欲之情多的人,若推理多的人,则叫做见行。行是心行,也就是心理活动。
【爱取】 爱与取。爱是喜欢的意思;取是要的意思。
【爱欲】 贪爱五欲。
【爱道】 又名大爱道,是佛的姨母。
【爱执】 爱惜执著。
【爱结】 九结之一。见九结条。
【爱著】 贪爱不舍的意思。
【爱语】 四摄法之一。见四摄法条。
【爱论】 贪爱的戏论,也就是被爱迷惑了心窍之后所生的种种不正确言论。
【爱缚】 恩爱的系缚。
【爱系】 恩爱的系缚。
【爱见】 1.贪爱的见解。2.爱与见的二种烦恼,爱是指思惑,见是指见惑。智度论说:“烦恼有二种,一属爱,二属见”。
【爱见大悲】 自己虽未断烦恼却运用大悲以救济众生。爱是指思惑,见是指见惑。
【敬田】 三福田之一。见三福田条。
【敬礼】 恭敬礼拜。
【感果】 由所作的业因招感应得的果报。
【感应】 感是感召,应是应现,谓我对佛菩萨有什么要求,如果心意至诚,便可以感召佛菩萨来应现,以满我之所愿。
【感应道交】 众生之感与如来之应互相交流。
【会二归一】 会二乘以归一乘。
【会三归一】 佛最初以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法,教化众生,到最后皆教令成佛,会三乘于一佛乘,是名会三归一。
【极觉】 妙觉。
【极果】 至极的果位,即佛果。
【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的国土名,因其国只有快乐而无痛苦,故名。
【极热地狱】 八大地狱之第七。
【极难胜地】 简称难胜地,是菩萨十地中之第五地名。
【楞伽】 在师子国(即今锡兰岛)的山名。楞伽是宝石名,因此山有楞伽宝石,故以宝名山。
【楞伽岛】 锡兰岛的本名,也是佛说楞伽经的地方。
【楞伽悬记】 释尊在楞伽山,悬记如来灭后,南天竺(印度)有大德比丘,名龙树,宣说大乘无上妙法,初证欢喜她,应往生安乐国。
【楞严咒】 又叫做佛顶咒,是楞严经所说的神咒,有四百二十七句,其中最后的八句是心咒。
【业】 我们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如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却叫做恶业。
【业力】 业的力量。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
【业风】 1.恶业所感之猛风,指劫末所起的大风灾及地狱所吹的风。2.(喻)业力如风,吹诸众生轮回三界。
【业有】 七有之一。见七有条。
【业因】 善恶果报的原因。善业是乐果的因,恶业是苦果的因。
【业果】 善恶业因所招感的苦乐果报。
【业感】 善恶业因能招感苦乐的果报。
【业海】 像大海一样的种种恶因。
【业识】 有业凡夫的识。凡夫有业,所以智就变成了识,圣人没有业,所以识就转成了智。
【业通】 又名报通,即依宿业自然而得的神通。
【业障】 由前生所作的种种罪恶而生今生的种种障碍,如所作所为皆不如意,就是业障的缘故。
【业轮】 (喻)善恶业能使人轮转于六趣。
【业缘】 善恶果报的因缘。善业是招感乐果的因缘,恶业是招感苦果的因缘。一切众生,都是由业缘而生的。维摩经说:“是身如影,从业缘生。”
【业系】 (喻)业好像绳子能将众生系缚在三界之牢狱中。
【业余】 三余之一。见三余条。
【业报】 1.善恶业因所招感的苦乐果报。2.业因与果报。
【业报身】 十身之一。见十身条。
【灭】 1.梵语涅槃,华译为灭,因涅槃之体,无为寂灭,故名。2.指四谛中的灭谛。3.即戒行,因戒行能灭除诸恶。
【灭定】 灭尽定的简称。
【灭度】 即涅槃。灭是灭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度是度分段变易两种生死。
【灭后】 涅槃之后。
【灭理】 寂灭的真理,亦…
《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