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P2

  ..续本文上一页即涅槃。

  【灭智】 彻底明了灭谛的道理的智慧。

  【灭道】 灭谛与道谛。见四谛条。

  【灭谛】 四谛之一。见四谛条。

  【灭法】 寂灭一切相的道法,是无为法的别名。

  【灭法忍】 灭法智忍的简称。见八忍条。

  【灭法智】 八智之一。见八智条。

  【灭法智忍】 又名灭法忍。见八忍条。

  【灭尽定】 又名灭受想定,或灭定,在此定中,以灭受想二心所为主,最后并六识心所亦灭,是九次第定的最后一定。

  【灭尽三昧】 又名灭尽定。见灭尽定条。

  【灭尽妙离】 灭是灭一切烦恼,尽是尽生死之业,妙是妙应真常,离是脱离三界诸苦。此灭尽妙离,是小乘涅槃的究竟境界。

  【灭类忍】 灭类智忍的简称。见八忍条。

  【灭类智】 八智之一。见八智条。

  【灭类智忍】 八忍之一。见八忍条。

  【灭受想定】 灭尽定的别名。见灭尽定条。

  【暖位】 指小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已,进而专修四谛观之位,为四善根之一。

  【暖法】 行者修至此位,工夫已渐得力,如钻木取火,虽未得火,已有暖气上升,快要发火了。

  【烦恼】 烦是扰义,恼是乱义,能扰乱众生身心,令使心烦意乱的见思惑,叫做烦恼。

  【烦恼习】 烦恼的习气。

  【烦恼障】 二障之一。见二障条。

  【烦恼浊】 五浊之一。见五浊条。

  【烦恼魔】 四魔之一。见四魔条。

  【烦恼业苦】 又名惑业苦,谓吾人由于贪嗔痴等烦恼而造业,又因造业而受苦。

  【烦恼即菩提】 见生死即涅槃条。

  【犍度】 华译为聚、蕴、结等,即律中篇章之名,一犍度即一篇或一章,或一品一节之义。

  【狮子吼】 (喻)佛陀说法,毫无怖畏,声震十方,群魔摄伏,好像狮子一叫,百兽都降伏一样。

  【狮子座】 佛是人中狮子,故不论其所坐者是床是地,都叫做狮子座。

  【瑜伽】 相应的意思。相应有五义,即与境相应、与行相应、与理相应、与果相应、与机相应。

  【瑜伽宗】 1.密教的总称。2.中国的法相宗在印度叫做瑜伽宗。

  【瑜伽教】 密教的总称,因密教是以三密的瑜伽为宗。

  【瑜伽三密】 三密相应。

  【当来】 来世。

  【当来导师】 指弥勒菩萨。

  【当机】 契当众生的根机。

  【当机益物】 随著众生的根机而使之获益。

  【当体即空】 谓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合成,其本体本来就是空无。

  【当相即道】 谓于世间浅近的事相上,都有深妙的道理在。

  【痴】 又名无明,不明白事理的意思,为三毒之一。

  【痴取】 愚痴的烦恼。取就是烦恼的别名。

  【痴使】 愚痴的烦恼。使就是烦恼的别名。

  【痴定】 没有智慧的禅定。

  【痴毒】 三毒之一。见三毒条。

  【痴爱】 愚痴和贪爱。愚痴为父,贪爱为母,和合而生出一切的烦恼恶业。

  【痴慢】 愚痴和我慢。

  【痴禅】 与痴定同。

  【痴闇】 无明的闇味。

  【睡】 十缠之一。

  【睡眠】 一种使心灵闇昧的精神作用。

  【睡眠欲】 五欲之一。见五欲条。

  【睡眠盖】 五盖之一。见五盖条。

  【禁戒】 禁非戒恶。佛所制的禁戒有五戒八戒沙弥戒和具足戒等的分别。

  【瑞应】 有祥瑞来应验。

  【禀具】 受持具足戒。

  【禀教】 禀承佛的教法。

  【经】 梵语修多罗,华译为契经,即上契十方诸佛所说之理,下契一切听经众生的根机,又是线义,即贯串佛所说的法和道理,以免散失,为三藏之一。

  【经行】 在一定的地方兜圈子,其目的在于避免坐禅时发生昏沉或睡眠。

  【经宗】 依经而立的宗派叫做经宗,若依论而立的宗派则叫做论宗,如华严天台是属于经宗,如成实三论则属于论宗。

  【经论】 经藏与论藏。经是如来所说,论是菩萨所著。

  【经藏】 1.指佛所说的一切大小乘经典。2.藏放经典的府库。3.国家所宝藏的佛学书。

  【经体】 经之体。大乘经以诸法实相为体,小乘经以三法印为体。

  【经部】 经量部的简称。

  【经量部】 又名说度部,或说转部,小乘十八部之一,是佛灭后四百年间,由说一切有部分出来的一个流派。在三藏之中,唯以经为正量,故名经量部。

  【经律论】 见三藏条。

  【经供养】 书写经文以做佛事。经属于三宝中之法宝,故经供养是供养法宝。

  【罪性】 罪业的本性。罪业的本性空而不可得。

  【罪根】 罪恶的根本,即无明。

  【罪报】 罪恶的报应,即苦果。

  【罪福】 罪与福。五逆十恶等是罪,五戒十善等是福。罪有苦报,福有乐果。

  【罪障】 罪恶是获得乐果的障碍。

  【群生】 许多的众生。

  【群有】 许多的有。众生的果报叫做有,有有三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的分别。

  【群迷】 许多迷惑的众生。

  【圣】 正的意思,证正道,名为圣。

  【圣人】 指大小乘见道以上断惑证理的人,亦即智慧最卓越,人格最完善,能力最高强的人。

  【圣印】 圣道的法印,如三法印与实相印等是。

  【圣行】 进入圣位的行为,即戒定慧。

  【圣言】 正直的言语。圣言有四种,即言不见为不见、言不闻为不闻、言不觉为不觉、言不知为不知。

  【圣典】 佛经。

  【圣果】 依圣道而得之果,即菩提涅槃。

  【圣财】 圣人的财产。大宝积经说:“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法,是谓圣财。彼诸众生,不获此故,名极贫穷。”

  【圣胎】 指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之三贤位。

  【圣僧】 得道的高僧。

  【圣谛】 圣人所见的真理,即苦集灭道。

  【圣应】 佛陀的感应。

  【圣众】 指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种得道的大众。

  【圣教】 圣人的言教。

  【圣教量】 圣是圣人,教是教法,是因有圣人的文教才知道的意思,为三量之一。

  【万】 卍字的读音,是吉祥的意思。

  【万行】 一切的行为或修行。

  【万字】 佛胸前有一卍字,此卍字乃是吉祥的标志。

  【万劫】 指极长久的时间。

  【万境】 一切的境界。

  【万法】 一切的事物。

  【万法一如】 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其性皆空,没有差别。

  【万法无滞】 一切诸法都以空无自性为性,空性是一如不变的,由此不变的缘故,所以万法即真如而毕竟无滞了。

  【万法唯识】 一切事物都是由识而显现,在它们的生起上,心识的影响力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万德洪名】 谓在一佛的名字上最具有万种之德。

  【著】 缠爱不舍的意思,如爱著,执著,贪著。

  【著我】 在五蕴假合的身上,执著有一个实我。

  【著法】 在因缘生的事物上,执著有事物的实体存在。

  【荤辛】 荤是有臭味的蔬菜,辛是带有辣性的蔬菜。

  【解】 1.解释文义。2.知解之义。

  【解执】 见解的执著。

  【解惑】 解与惑。解是智;惑是烦恼。

  【解空】 了解诸法的空相。佛弟子中以须菩提为解空第一。

  【解行】 知解与修行。

  【解行地】 由知解而修行的地位,也就是还未证得真如之地前三贤菩萨的阶位。

  【解行相应】 知解与修行相应。

  【解脱】 脱离束缚而得自在的意思,亦即涅槃的别名。

  【解脱衣】 解脱幢相衣的简称,即袈裟的别名。

  【解脱身】 已经解脱烦恼障碍的佛身,为二佛身之一。

  【解脱味】 涅槃的妙味。

  【解脱门】 通向涅槃的门户,指空、无相、无愿之三种禅定,因此三种禅定乃是通向涅槃的门户。

  【解脱服】 又名解脱衣、解脱幢衣、解脱幢相衣等,是袈裟的别名,因袈裟是志求解脱的人所穿的衣服。

  【解脱相】 三相之一。见三相条。

  【解脱道】 1.四道之一。见四道条。2.佛道的总称,因佛道乃是出离痛苦而得解脱的正道。

  【解脱坚固】 大集经所说五坚固之一,即佛灭后的第一个五百年间,正法兴盛,证道者多,是解脱坚固的时期。

  【解脱深坑】 谓只求自己解脱的人,不能圆满自利利他的德行,犹如坠落在深坑之中。

  【解脱知见】 自己知道已经获得解脱的智慧,也就是观照常明通达无碍的后得智。

  【解脱幢相衣】 袈裟的别名,因袈裟是志求解脱的人所穿的衣服,而且其条相与佛塔之幢相似。

  【解境十佛】 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辟支佛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

  【解满成佛】 四满成佛之一。见四满成佛条。

  【资粮】 资是资助,粮是粮食,修道亦如远行,要有善根福德正法等粮食资助其身,才能到达。

  【资粮位】 唯识五位之一。见五位条。

  【路迦祇夜】 华译重颂,是十二分教之一。

  【路迦那他】 华译为世尊,是佛的别号。

  【辟支】 辟支迦佛陀的简称。

  【辟支地】 通教十地之一,即辟支佛的地位。

  【辟支佛】 辟支迦佛陀的简称。

  【辟支迦佛陀】 简称辟支、辟支迦佛、辟支佛等,华话为缘觉,或独觉,因观飞花落叶或十二因缘而开悟证道,故名缘觉,又因无师友之教导,全靠自己之觉悟而成道,故又名独觉。

  【游化】 到处游行和教化世人。

  【游心法界】 使心游于法界,观察照见千差万别的诸法。

  【游增地狱】 在八热地狱之中,每一根本地狱各有四门,每一门出去,都各有塘煨、尸粪、锋刃、烈河等四类地狱,所以每一根本地狱,有十六游增地狱。因这十六地狱是根本地狱的增属,而且有罪业的众生游此,倍增苦恼,所以叫做游增…

《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