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常見辭彙 七畫~九畫▪P10

  ..續本文上一頁著】 對一切境界生起分別執著的心。

  【染汙】 即煩惱,因煩惱能染汙人們的真性。

  【染汙意】 第七識的別名,因第七識是迷染的根本。

  【染汙無知】 一切煩惱,以無明爲體,執著一切事理,其性不淨,故名染汙,其體昏闇,不知四谛的真理,故名無知,臺學叫做見思惑,小乘阿羅漢,辟支佛,都能斷除。

  【染法】 染汙之法,即叁界內所有的一切事物。

  【染界】 娑婆世界。

  【染緣】 招感生死之苦果的因緣。

  【柔軟】 謂心柔順于道。

  【柔軟語】 柔和而能適合他人胃口的言語。

  【柔順忍】 四忍之一。見四忍條。

  【毗盧】 毗盧舍那的簡稱,也是法身佛的通稱。

  【毗盧舍那】 又作毗盧遮那,是佛真身的通稱。佛有叁身,就有叁個名號,毗盧舍那是釋迦牟尼佛法身的名號,盧舍那是釋迦牟尼佛報身的名號,釋迦牟尼是應身的名號。毗盧舍那華譯爲遍一切處,是光明遍照一切的意思。盧舍那華譯爲淨滿,是清淨圓滿的意思。

  【毗盧性海】 梵語毗盧遮那華譯爲遍一切處,法性遍一切處,好像無涯的大海。

  【毗舍浮】 又作毗舍婆,華譯爲遍勝,是七佛中的第叁尊佛名。

  【毗奈耶】 即律藏。叁藏之一。

  【毗沙門】 四天王天中北方天王的名字,華譯爲多聞,即多聞天王。

  【毗婆屍】 華譯爲勝觀,是七佛中的第一尊佛名。

  【毗梨耶】 華譯精進,爲六度之一。

  【毗缽舍那】 華譯爲觀,即觀察或觀見事理的意思。

  【流轉】 流落輾轉于生死。

  【流轉門】 流轉于生死之門。在四聖谛中,苦集二谛是流轉門,滅道二谛是還滅門。

  【流轉還滅】 流轉門與還滅門。流轉門屬于迷,還滅門屬于悟。

  【界】 1.差別的意思,亦即事物彼此差別而無混雜。2.性的意思,亦即事物固有的本體。

  【界分】 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之叁界。

  【界如】 十界與十如。天臺宗觀一念之心中即具有叁千諸法,此叁千諸法,是由十界與十如及叁世間所組成的,所以叫做界如叁千。

  【界地】 叁界九地的簡稱。見叁界九地條。

  【界趣】 謂叁界六趣是衆生生死輪回的地方。

  【界內】 叁界之內。

  【界內教】 對叁界中的衆生說如何才能斷除見思惑以便將來出離叁界的教法,如天臺宗所立的藏教與通教是。

  【界內感】 指見思二惑,因見思二惑能招感叁界內之生死果報。

  【界內事教】 天臺宗說叁藏教雖然精究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事相之法門,但其理只屬偏真之空理,究竟的道理還很淺薄,故貶之爲界內事教。

  【界內理教】 指天臺宗所說的通教。通教談論事相雖然遜于藏教,但窮理較深,達于生即無生,空即不空,故褒之爲界內理教。

  【界外】 叁界之外。

  【界外教】 天臺立四教,藏通二教是界內教,別圓二教是界外教。

  【界外事教】 指天臺宗所說的別教。別教的菩薩,迷中道之理重,故要分別一切事物以方便悟理,謂之界外事教。

  【界外理教】 指天臺宗所說的圓教。圓教的菩薩迷理較輕,故不假借分別事物的方便,而直談一切萬法爲中道實相的妙理,謂之界外理教。

  【相】 表現于外而能想像于心的各種事物的相狀。

  【相大】 叁大之一。見叁大條。

  【相分】 心法四分之一。見四分條。

  【相好】 極好的相貌。一切菩薩修滿了叁大阿僧祇劫之後,就要再修各種的相好,修了一百種福,才能成就一種相好,這是在佛前修的,要種得相好滿足了,才可以成佛。

  【相宗】 法相宗的簡稱,在佛教的宗派中,以萬法之生起,歸于阿賴耶識,因而就其所生之法,廣爲分別名相者,名爲相宗。華嚴五教中的大乘始教,天臺四教中的通教,八宗中的唯識宗皆是。

  【相即】 謂事理相融,一入一切,一切入一,相即無礙。

  【相縛】 心爲假相所縛而感到不自在。

  【相空】 一切法都有性和相的兩方面,性方面的空無叫做性空,相方面的空無即叫做相空。

  【相空教】 南山所立叁教之一。

  【相空觀】 南山所立叁觀之一。

  【相待】 相對的意思,如有低就有高,有左就有右是。

  【相待有】 叁種有之一。見叁種有條。

  【相待假】 相待是相對的意思,如長對短而有長,短對長而有短是,這些相對而有之法,如長和短的本體,只有假相而無實體,叫做相待假。

  【相應】 互相呼應。依瑜伽論之意,有叁種相應,一者,一切所緣之境,與心相應,名境相應;二者,行與理相應,名行相應;叁者,叁乘聖者,所修諸功德法,因果相符,名果相應,此叁種相應,攝盡一切法。

  【相應心】 妄心與煩惱契合在一起。

  【相應宗】 真言宗的別名,因真言宗是以叁密相應爲旨趣。

  【相應法】 心心所的別名。俱舍論說:“心心所五義平等,故說相應。所依、所緣、行相、時、事皆平等故。”

  【相續心】 連續不斷的念頭。

  【眉間光】 從眉間白毫相發出來的光。

  【眉間白毫相】 佛叁十二相之一,佛眉間有白毛,內外映徹如白琉璃,宛轉右旋。

  【祇園】 祇樹給孤獨園的簡稱。

  【祇園精舍】 只陀園林須達精舍的簡稱,是佛教史上的第二座佛寺,在舍衛城,乃須達多長者建築以供佛說法的道場。

  【祇洹精舍】 祇園精舍。

  【祇樹】 只陀太子的樹林。

  【祇樹給孤獨園】 只陀太子的樹林,給孤獨長者的園地,此園在古印度舍衛國,佛陀常在那裏講經說法。

  【耶輸陀羅】 悉達多太子的夫人,羅侯羅的母親,她後來跟隨摩诃波阇波提出家。

  【耶輸多羅】 即耶輸陀羅。

  【背念】 厭背生死而安住于涅槃的心念。

  【背舍】 即八背舍。見八背舍條。

  【胎生】 四生之一,即由母胎而生,如人類在母胎之內完成身體之後才出生是。劫初的人類,男女未分,所以都是化生,後來因爲發生淫情,生出男女二根,才變爲胎生。

  【胎金】 胎藏界與金剛界。

  【胎藏界】 衆生本有的性德,攝持含藏一切如來的功德,如母胎攝藏嬰兒,故稱胎藏界。

  【紅蓮花】 紅色的蓮花。

  【紅蓮地獄】 八寒地獄之第七,因其處寒冷皮肉分裂如紅蓮花,故名。

  【紅蓮大紅蓮】 八寒地獄之第八。

  【苦本】 痛苦的根本,即貪欲。

  【苦因】 痛苦的原因。

  【苦果】 痛苦的果報。

  【苦性】 痛苦的本性,俱舍論說有叁種,即苦苦性、行苦性、壞苦性。

  【苦苦】 叁苦之一。見叁苦條。

  【苦行】 很艱苦的修行方法。

  【苦輪】 (喻)生死的苦果好像車輪一樣旋轉。

  【苦余】 叁余之一。見叁余條。

  【苦谛】 四谛之一。見四谛條。

  【苦智】 明白苦谛的道理的智慧。

  【苦海】 (喻)衆生在六道之中生死輪回,備受種種的痛苦,好像沈溺于無邊無際的大海之中一樣。

  【苦際】 苦報的終點,亦即最後一次受生死的身體。

  【苦空】 苦與空。見苦空無常無我條。

  【苦空無常】 苦、空、無我。見苦空無常無我條。

  【苦空無常無我】 苦是說短暫的人生,有叁苦八苦和無量諸苦;空即緣起性空,緣起是說世間諸法衆緣和合而生起,性空是說衆緣和合的諸法,其性本空,沒有真實的自體;無常即諸行無常,是說世間諸法都是變化不停,生滅不斷的,沒有常住不變的個體;無我即諸法無我,是明五蘊假合的人身,沒有真實不變的我體可得。

  【苦聖谛】 簡稱苦谛。見四聖谛條。

  【苦法智】 八智之一。見八智條。

  【苦法智忍】 八忍之一。見八忍條。

  【苦類智】 八智之一。見八智條。

  【苦類智忍】 八忍之一。見八忍條。

  【苦集滅道】 即四聖谛。見四聖谛條。

  【苾刍】 華譯比丘,義爲乞士,即出家受具足戒的人。苾刍原是一種香草,表明比丘之戒德芬芳。

  【苾刍尼】 比丘尼。

  【苾刍律儀】 比丘所應受持的戒律,即二百五十條之具足戒。

  【表诠】 二诠之一。見二诠條。

  【表業】 身口意之叁表業。

  【表戒】 受戒者登上戒壇,發表其身口意之叁業,而真正受得戒法,謂之表戒。此時受戒者體內,發得而不表顯于叁業之戒體,謂之無表戒。

  【表相】 借一個有相的東西來表顯一個沒有形相的真理。

  【表無表戒】 表戒與無表戒。見表戒條。

  【衲】 比丘的糞掃衣,亦即頭陀比丘的法衣。

  【衲子】 又叫做衲僧,是禅僧的別稱,因禅僧多穿一衲衣而遊方各處。

  【段食】 四食之一,即以香味觸叁塵爲體,用鼻舌分分段段而食,我們的食,即屬此種。

  【計度】 以意識的作用去思量分別種種的事物。

  【軌持】 即法的意義。軌者軌範,使人生起領解心,持者維持,維持其體而不混亂其他的個體。

  【迦迦】 又叫做迦迦羅,華嘩爲鳥。

  【迦陵】 迦陵頻伽的簡稱。

  【迦陵頻迦】 鳥名,華譯好聲,或和雅。

  【迦樓羅】 又作迦留羅,華譯爲金翅鳥,它取龍爲食,爲八部衆之一。

  【迦旃延】 佛十大弟子之一,以論議第一著稱。

  【迦葉】 亦稱摩诃迦葉,爲佛十大弟子之一,以頭陀第一著稱。身有金光,映蔽余光使不現,故亦名飲光。在靈山會上,受佛正法眼藏,傳佛心印,爲禅宗初祖。生平修頭陀行,遵佛囑于雞足山入滅盡定,待彌勒佛出世時,傳佛僧伽梨衣。

  【迦葉佛】 華譯爲飲光,是七佛中的第六尊佛。

  【迦葉尊者】 見迦葉條。

  【迦毗羅衛】 國名,即釋迦佛所出生的國家,現在尼泊爾的西部。

  【迦膩色加王】 原爲大月氏人,征服印度北部,自立爲王。他初不信佛教,到晚年信奉佛教,召集舉行第四次結集,造寺造塔,保藏叁藏經典,或刻于赤銅鍱中,其功績與阿育王並稱。

  【重山】 (喻)煩惱厚重如山。

  【重如】 即如如。至高無上的智叫做智智,至高無上的理叫做如如。見如如條。

  【重頌】 十二分教之一。

  【重障】 很厚重的障礙。衆生有叁種很厚重的障礙以致不能成佛,那就是惑障、業障、報障。惑障即一切之無明煩惱,業障指五逆十惡等,報障指叁途八難等。

  【重誓】 又叫做重願,即很深重的誓願。

  【重關】 悟道的難關。

  【重空觀】 重空是空之又空,重空觀就是空之又空的觀法。

  【重複衣】 僧伽梨的別名。

  【重緣心】 我們的心若是忽然的生起而攀緣善惡的境界,叫做獨頭心,若是相續而且攀緣前有之念,即叫做重緣心。

  【降誕】 佛降生于世。

  【降伏】 以威力降伏他人。

  【降伏法】 以威力降伏怨敵或是惡魔之法,如修五大明王之法是。

  【降伏坐】 又名降魔坐,即先以右足置于左股上,再以左足置于右股上的種坐法,反之者則叫做吉祥坐。

  【降魔】 降伏惡魔。

  【降魔相】 八相成道之一。

  【降魔坐】 見降伏坐條。

  【音教】 以聲音宣說的教法。

  【聲音念誦】 出聲念佛或是誦經。

  【風刀】 (喻)人臨命終時,體中的風大動搖支解其體,好像刀割一樣的痛苦。

  【風大】 四大之一。見四大條。

  【風色】 (喻)物之空無猶如風之無色。

  【風災】 大叁災之一。見大叁災條。

  【風輪】 四輪之一。見四輪條。

  【飛行皇帝】 轉輪聖王的別名,因轉輪聖王能在空中飛行自在。

  【飛花落葉】 獨覺乘的行人,獨處山林,見飛花落葉,便能悟知世法無常,因而開悟獲證涅槃。

  【食時】 正食的時候,也就是日出至午前之一段時間。

  【食四分】 凡有飯食,即以四分分之,一供養本尊,二行者自分,叁同學共食,四以濟饑貧。

  【首陀】 又叫做首陀羅,是古印度四大姓之一,也是農人奴隸階級。

  【首陀羅】 見首陀條。

  【首楞嚴】 定名,華譯爲一切事究竟堅固。

  【香入】 十二入之一。見十二入條。

  【香刹】 佛寺。

  【香水海】 圍繞著須彌山的內海,海水具有八功德,因其味芳香,故名香水海。

  

《佛學常見辭彙 七畫~九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