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常見辭彙
陳義孝居士編
竺摩法師鑒定
十畫
十一畫
十二畫
十畫
【乘】 運載之義,是譬喻佛法如渡船,能把衆生從生死的此岸運載到涅槃的彼岸。乘有一乘、二乘、叁乘、四乘、五乘之別。
【兼利】 自他兩利。
【冤親】 冤仇和親愛的人。
【息慈】 梵語沙彌,華譯息慈,即止息世情以實行慈濟。
【悔過】 向叁寶忏悔罪過。
【悟入】 開悟實相的道理而入于實相的道理。
【旁生】 即畜生,因畜生不是人天正道。
【桓因】 釋提桓因的簡稱,即帝釋天。
【退轉】 修持不堅,工夫退步。
【馬鳴】 菩薩名,中天竺人,是佛滅後六百年間出世的大乘論師,有馬鳴比丘、馬鳴大士、馬鳴菩薩等尊稱。
【骨塔】 舍利塔。
【能所】 自動之法叫做能,被動之法叫做所。譬如六根對六塵,六根是能緣,六塵爲所緣。
【特尊】 特別尊貴的意思,是佛的尊號,因佛獨超九界,與衆不同。
【荼毗】 華譯焚燒。
【修生】 由修行而生,與修證同義。
【修因】 修成佛的因,修了成佛的因,才能結成佛的果。
【修行】 依佛法的路線去行持實踐。
【修惑】 又名思惑,即貪嗔癡慢疑等思想上的迷惑錯誤。
【修善】 1.斷惡行善。2.本有之善叫做性善,由修而成之善叫做修善。
【修慧】 叁慧之一。見叁慧條。
【修齋】 執行齋會。
【修德】 用功修來的德,爲二德之一。
【修證】 修行證理。
【修忏】 修行忏悔的方法。
【修得】 由修而得。
【修道】 1.修行正道。2.菩薩于見道之後,再進一步,登入初地,漸進至十地,此時稱爲修道。
【修道所斷】 叁斷之一。見叁斷條。
【修羅】 阿修羅的簡稱,是一種常與帝釋天戰鬥的鬼神。
【修羅酒】 梵語修羅,華譯無酒,相傳阿修羅能飲如海量之酒,飲至沒有酒飲,故名無酒。
【修羅道】 六道之一。
【修羅趣】 六趣之一。
【修羅妄執】 修羅性驕慢,很固執己見,雖然被教化,但其心不動,所以聽了至理名言,也不能開悟。
【修多羅】 華譯契經,契是上契諸佛妙理,下契衆生根機,經是線的意思,貫穿法義,使不散失。
【修因感果】 修怎麼樣的因就會招感怎麼樣的果。
【俱空】 我與法皆空,爲叁空之一。
【俱起】 同時生起。
【俱生】 與生俱來的,即先天性的。
【俱生法】 簡稱俱生,即與生俱來之法。
【俱生起】 與俱生同義。
【俱生惑】 與生俱來之惑,如俱生之我執,俱生之法執,俱生之煩惱障,俱生之所知障等是。
【俱生我執】 與生俱來的我執,這種我執是先天性的,不是後天學習來的,後天學習來的,叫做分別我執。
【俱生法執】 與生俱來的法執,這樣法執不是由于分別而起,而是先天性的。
【俱舍】 華譯爲藏,是包含攝持的意思。
【俱舍宗】 又名有宗,爲八宗之一,因此宗乃依世親菩薩所造之俱舍論而立宗,故名。
【俱盧洲】 佛教分世界爲四大部洲,在北方的叫做俱盧洲,又叫做郁單越,是勝處的意思,因爲此洲在四大洲中是最勝處,洲形正方,人壽千歲,毫無夭折。
【倒見】 顛倒的見解,有四種,即無常爲常、以苦爲樂、無我爲我、不淨爲淨。
【倒我】 四顛倒之一。見四顛倒條。
【倒懸】 梵語盂蘭盆,華譯爲倒懸,意思是人生前若作惡多端,死後魂魄便沈淪于闇道,有倒懸之苦。
【冥】 1.幽隱或幽暗之義。2.無知的別名。
【冥加】 佛菩薩暗中加被的意思。
【冥性】 諸法的實性。
【冥府】 閻魔王的廳堂。
【冥使】 冥官的使者,即閻魔卒。
【冥途】 幽冥的道途,即地獄餓鬼等地方。
【冥通】 冥者離諸妄相而冥寂,通者融通一切而無礙,是贊歎真理的話。
【冥界】 閻魔王所住的世界。
【冥熏】 又名內熏,即在本覺之真如內,熏習妄心以使生菩提心。
【唐捐】 虛棄。
【唐叁藏】 唐朝的玄奘叁藏。見玄奘條。
【夏中】 在結夏安居的九十日中。
【夏末】 結夏安居的末期。
【夏坐】 又名坐夏,即結夏安居。
【夏竟】 結夏安居的日期完畢了。
【夏臘】 比丘的年歲。
【夏安居】 一夏九旬之安居。
【娑界】 娑婆世界。
【娑婆】 娑婆世界的簡稱,娑婆華譯爲堪忍,因此世界的衆生堪能忍受十惡叁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
【娑婆世界】 見娑婆條。
【娑羅雙樹】 佛在拘屍那拉城阿利羅跋提河邊的婆羅雙樹間入滅。
【害想】 害人的思想,爲叁想之一。
【害覺】 想加害于人的心。
【宴坐】 默然靜坐。
【宴寂】 安然入寂。
【克果】 得果。
【克證】 必能證果的意思。
【差別】 同類相殊叫做差,異類相殊叫做別。
【師姑】 尼姑。
【師子】 又作獅子,爲獸中之王,經中常以之譬喻佛的勇猛。
【師子座】 師子就是獅子,佛是人中師子,所以佛所坐的地方,或床或地,都叫做師子座。
【師子吼】 (喻)佛在大衆中演說佛法,心中毫無怖畏,好像師子作吼。
【師子身中蟲】 師子身中蟲,自食師子肉,譬喻出家比丘自壞佛法。
【恚怒】 嗔恚忿怒。
【恚結】 九結之一。見九結條。
【恩田】 叁福田之一。見叁福田條。
【恩愛】 極親切的愛情。
【恩愛河】 (喻)恩愛得像河一樣深。
【恭敬修】 四修之一。見四修條。
【峨眉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四川省峨眉縣西,兩山相對如峨眉,故名,相傳爲普賢菩薩的道場。
【根】 1.能生的意思。2.增上的意思。
【根門】 眼等六根是漏出種種煩惱和入種種妄塵的門戶。
【根塵】 六根與六塵。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
【根性】 根爲能生之義,人性具有生善業或惡業之力,故稱爲根性。
【根力】 五根與五力。
【根力覺分】 與根力覺道同。
【根力覺道】 五根與五力,七覺支與八正道。
【根身】 六根組合而成之身。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
【根身器界】 根身即六根身體,爲衆生的正報;器界又名器世間,即國土器物等,爲衆生的依報。
【根本印】 諸佛各有其根本之印與明。
【根本惑】 與根本煩惱同。見根本煩惱條。
【根本智】 又名如理智、無分別智、正智、真智等,即符合真理無分別之真智,因它乃生一切法樂,出一切功德大悲之根本,所以叫做根本智。
【根本識】 阿賴耶識。
【根本煩惱】 即貪、嗔、癡、慢、疑、惡見等六大煩惱。
【根本無明】 無始無明的別名。見無始無明條。
【根本法錀】 叁論宗所立叁法錀之一,指佛初成道華嚴經之說法。
【根境識】 又叫做根塵識,即六根六境六識,合之爲十八界。
【海衆】 (喻)衆僧和合,好像海水一味。
【海會】 (喻)聖衆會合一處,其德之深,與數之多,猶如大海。
【海潮音】 佛講經說法或僧衆誦經的聲音,好像海潮之聲,響亮無盡。
【涅槃】 華譯滅度、寂滅、圓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時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滅的意思。
【涅槃那】 簡稱涅槃。見涅槃條。
【涅槃印】 涅槃寂靜印的簡稱。見叁法印條。
【涅槃門】 進入涅槃城的門戶。
【涅槃相】 化身佛八相之一,亦即世尊入滅的相狀。世尊住世八十年,其中說法四十五年,到處隨緣教化衆生,化緣盡了,便在中印度的拘屍那拉城跋提河岸沙羅雙樹間,說完大般涅槃經後,便頭北面西,右厍而臥,最後入滅。
【涅槃佛】 佛的應身度生機緣盡了,便示現滅度,叫做涅槃佛,爲華嚴經所說十佛之一。
【涅槃界】 不生不滅的境界。
【涅槃會】 追悼佛入滅的法會。
【涅槃相】 佛于娑羅雙樹間頭北面西右厍而臥進入涅槃的相狀。
【涅槃城】 (喻)涅槃乃是聖者所居的都城。智度論說:“諸法實相是涅槃城。城有叁門:空、無相、無作。”
【涅槃樂】 五樂之一。見五樂條。
【涅槃縛】 謂樂著涅槃而不想利益衆生,這是小乘的境界。
【涅槃八味】 涅槃所具有的八種法味,即常住、寂滅、不老、不死、清靜、虛通、不動、快樂。
【涅槃寂靜】 涅槃的境界,滅一切生死之苦,無爲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
【涅槃寂靜印】 叁法印之一。見叁法印條。
【畜生】 受人馴養的禽獸。
【畜生因】 投生于畜生道的原因,即犯戒私竊、負債不還、殺生、不喜聽受經法、常以因緣艱難齋會等。
【畜生有】 七有之一。見七有條。
【畜生界】 十界之一。見十界條。
【畜生道】 六道之一。見六道條。
【畜生趣】 六趣之一。見六趣條。
【畜生食時】 四食時之一。見四食時條。
【病苦】 四苦之一。見四苦條。
【病魔】 四魔或十魔之一。
【病起六緣】 生病的六種因緣,即四大不順、飲食不節、坐禅不調、鬼神得便、魔神作祟、業愆所起。
【回向】 把自己所修的種種功德,全部貢獻出來,普遍到法界中去。
【回向門】 五念門之一。
【真人】 已證得真理的人,指阿羅漢與佛。
…
《佛學常見辭彙 十畫~十二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