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常見辭彙 十畫~十二畫▪P3

  ..續本文上一頁

  【般舟叁昧】 又名佛立叁昧,意謂修此叁昧而得成就的人,能見十方諸佛,立于其前。修的時候,不坐不臥,從早到晚,又由晚到天亮,不是走,就是立,以九十日爲一期,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衰相】 天人將要死時所出現的五種小衰相或五種大衰相。見五衰條。

  【記別】 又作記冚,即佛預記弟子成佛的事。

  【財施】 叁施之一,即以財物救濟他人,其中有內財與外財的分別,外財是金銀、財寶、衣服、飲食、田地、房屋、妻妾、兒女、奴婢、牲畜等身外之物;內財是頭目、皮骨、牙發、唇舌、手足、腦髓等我們身體上的東西。

  【財供養】 叁供養之一,即以世間的財寶去供養諸佛菩薩。

  【貢高】 自以爲高人一等。

  【貢高我慢】 自以爲高人一等,踞傲自矜,侮慢他人。

  【起單】 僧人犯了規,職事命令他拿去衣單,離開寺廟。

  【起業相】 六粗相之一,即依惑而造作種種的業。

  【迷妄】 迷與妄。不明事理叫做迷,虛而無實叫做妄。

  【迷律】 迷的道路,亦即走向叁界六道的道路。

  【迷情】 迷惑顛倒的有情。

  【迷執】 迷惑和固執。

  【迷界】 迷的境界,亦即爲煩惱所系縛而海轉于叁界六道之中的衆生界。

  【迷悟一如】 1.迷與悟都無自性,無自性即是空,大家空的體性一樣,故謂一如,這是空宗所顯的意義。2.迷如冰,悟如水,迷悟同屬一體,叫做一如,這是性宗所顯的意義。

  【迷悟因果】 迷與悟的因果。以四谛來說,迷妄的因是集谛,共果是苦谛;證悟的因是道谛,果是滅谛。

  【追福】 爲死人做功德,追薦祈福。

  【追薦】 與追福同義。

  【鬼】 六道衆生之一,有種種的分別,福報差的叫無財鬼,時常沒有得吃,所以也叫餓鬼;有些雖有飲食,但是不夠,叫少財鬼;有些福報大,常得飲食,叫多財鬼。

  【鬼界】 鬼類的世界,爲十界之一。

  【鬼道】 六道之一,又名鬼趣,即夜叉羅刹餓鬼等的境土。

  【鬼趣】 又名鬼道,即鬼神所趣向的境土。

  【鬼神】 1.鬼是六道衆生之一,神是天龍八部的通稱。2.有威的叫做鬼,有能的叫做神。

  【鬼神食時】 鬼神的食時,即昏夜,爲四食時之一。

  【展轉食】 吃了一次正餐,移位再吃,叫做展轉食,佛製不許。

  【浮塵根】 在五根中有浮塵根和淨色根之別,五根之外形,眼睛可以看到的,叫做浮塵根,因爲它是虛浮之法。

  十一畫

  【假】 1.借的意思,諸法無實體,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蘊而有衆生是。2.虛妄不實之義,諸法因緣和合而有,幻生幻滅,虛妄而無實體。

  【假色】 無表色的別名。在色法之中,有些東西雖屬色法,但是沒有形質,叫做假色。

  【假有】 虛假的有,指因緣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因這些由因緣假合而有的一切事物,雖然如鏡中之花和水中之月一樣的無有實體,但是不能說它是無,而是屬于假有。

  【假我】 指五蘊假合而有之我。凡夫把這種假我誤認爲實我,只有悟了道的聖者才能徹底的明白這個我乃是因緣所生的假我。

  【假法】 指因緣假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假谛】 天臺叁谛之一。見叁谛條。

  【假觀】 天臺叁觀之一。見叁觀條。

  【假名】 1.虛假的名字。諸法本來無名,是人給它假設了一個名字,這個名字既虛假不實,而且不合實體,好像一個貧賤的人取了一個富貴的名字一樣。2.假名而有的意思。見假名有條。

  【假名有】 叁有之一,即假立了名字之後才有的意思,如色受想行識五蘊因緣和合假名爲我,這個我其實是色受想行識,沒有我的自體,而是假立了名字之後才有我。

  【假名世間】 叁世間之一,又名衆生世間,或有情世間,因有情這名稱是在五蘊法上假立的名字,沒有有情的實體。

  【假合】 衆緣假和合。因爲因緣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有合的時候,就有散的時候,所以說它是假和合。

  【假合之身】 衆緣假和合而有之身。

  【假和合】 因緣假和合。世間一切事物的存在,都非實有,只是因緣假和合而已。

  【偈】 偈他的簡稱,華譯爲頌,即一種略似于詩的有韻文辭,通常以四句爲一偈。

  【偈他】 見偈條。

  【偏小】 佛成道之後的十二年間所說的阿含經,大乘貶之爲偏小,因爲所說的道理偏向于空,法門比較狹小。

  【偏空】 偏重于空,指小乘所說的空理。

  【偏真】 又名單空,即小乘偏向于空的真理。

  【偏執】 偏重于一邊的執著。

  【偏圓】 偏與圓。偏是偏向于一邊;圓是圓融而無礙。

  【偏袒】 1.袒露一臂。2.出家人穿袈裟,通常偏露一邊,如金剛經所說的偏袒右肩是。

  【停心】 即五停心觀。

  【偷盜】 十惡業之一,即不與而取。

  【兜率】 華譯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謂于五欲境,知止滿足,爲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名,分內外二院,內院爲彌勒菩薩的淨土,外院爲天人享樂的地方。

  【兜率天】 欲界第四層天之名,此天一晝夜,人間四百年,天壽四千歲,合人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有內外二院,外院爲天人所居,內院爲補處菩薩的住處,補處菩薩常由此天下生而成佛,今爲彌勒菩薩的淨土。

  【參禅】 參話頭,如參念佛是誰是。

  【唯神】 外教稱上帝爲神,謂一切皆由神所主宰。

  【唯物】 唯物論爲哲學上本體論的一派,與唯心論相反,認自然的本質,屬于物質及其運用,精神現象不外物質的作用。

  【唯心】 又名唯識,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識變現出來的。

  【唯心淨土】 一切淨土都是由清淨的心識變現出來的。

  【唯心法界】 謂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由自己的心造成的。

  【唯識】 又名唯心,謂世間諸法,唯心識所現,因一切法皆不離心識,故名唯識。

  【唯識宗】 依唯識論,明萬法唯識之理,故名唯識宗,因此宗乃究明萬法性相之宗,故又名法相宗。

  【唯識觀】 唯識叁性觀的簡稱,叁性者,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唯識所變】 宇宙一切萬有都是由阿賴耶識所變現。

  【唯識無境】 謂唯有心識,心識之外無一切物質現象,即今所謂之唯心論。

  【唯境無識】 謂唯有一切物質現象,物質現象之外無心識的作用,即今所謂之唯物論。

  【唯願無行】 只有大願而沒有實行。有願有行,才能修得道果,若是只有願而無行,是不能證得道果的。

  【國土】 一切有情的住處,有淨土和穢土的分別。

  【國土身】 華嚴經所說十身之一。毗盧舍那如來應衆生之機緣而現草木國土,故草木國土即舍那之身。

  【國土世間】 叁世間之一。國土是衆生所依所住的境界,既然有能依的身,當然就有所依的國土,而十界之所依,各各差別,是名國土世間。

  【國王恩】 四恩之一。見四恩條。

  【執】 執著而不舍的意思。

  【執持】 堅持不變。

  【執見】 堅持自己荒謬的見解。

  【執著】 堅持或固執的意思。

  【婆羅門】 婆羅賀摩拏的簡稱,爲印度四姓之一,華譯外意、淨行、淨志、靜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淨行的種族。

  【婆羅門教】 古印度婆羅門種人專奉的教法,以大梵天神爲主,以四圍陀論爲經。

  【婆羅提木叉】 華譯別解脫戒。

  【淫】 十惡之一,即男女的交合。在五戒裏有正淫和邪淫的分別,正淫是指夫婦之淫,邪淫是指夫婦以外之淫,但在八戒裏就無正邪的分別,一切淫事,都在嚴禁之列。

  【淫欲】 色欲。

  【淫戒】 十重戒之一。見十重戒條。

  【宿世】 過去世。

  【宿因】 過去世所種下的善惡業因。

  【宿作】 過去世的作業。

  【宿習】 過去世的善惡習氣。

  【宿善】 過去世所種下的善根。

  【宿植】 過去世所植下的善根。

  【宿報】 依過去世的業因而感得的果報。

  【宿債】 過去世所負下的債。

  【宿福】 過去世所種下的福德善根。

  【宿緣】 過去世的因緣。

  【宿願】 過去世的誓願。

  【宿願力】 宿願的力量作用。

  【宿命】 宿世的生命。佛說世人在過去世都有生命,或爲天,或爲人,或爲餓鬼與畜生,輾轉輪回,能知宿命者,謂之宿命通。

  【宿命力】 如來十力之一。

  【宿命明】 叁明之一。見叁明條。

  【宿命通】 能知過去世生命與做過什麼事情的神通,爲六神通之一。

  【宿命智通】 即六通中之宿命通。能知宿世的事爲智,智力自在無礙爲通。

  【寂】 又叫做滅,涅槃的別名。

  【寂念】 寂靜的念慮,即禅定。

  【寂常】 無煩惱叫做寂,無生滅叫做常,寂常就是涅槃的道理。

  【寂種】 歡喜涅槃寂滅的種性,如聲聞緣覺乘之行人是。

  【寂靜】 脫離一切之煩惱叫做寂,杜絕一切之苦患叫做靜,寂靜即涅槃的道理。

  【寂然】 寂靜無事的狀態。

  【寂然界】 二乘人所證得的涅槃境界。

  【寂滅】 涅槃。

  【寂滅相】 涅槃的境界不著一切之相,故雲寂滅相。智度論說:“涅槃即是寂滅相。”

  【寂滅無二】 涅槃離一切差別之相,故謂之寂滅無二。

  【寂滅爲樂】 生死是苦,寂滅即是樂。

  【寂滅道場】 化身佛證有余涅槃的道場,如釋尊在摩竭陀國伽耶山附近菩提迦耶菩提樹下之金剛座是。

  【密印】 秘密的印契。印者,諸佛菩薩各有他們的本願和弘誓,爲了標志他們的本誓,故以兩手十指作出種種的形相,作爲他們本誓的印契;密者,其理趣非常秘密深奧之義。

  【密行】 外現羅漢相,內密菩薩行。在…

《佛學常見辭彙 十畫~十二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