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舟三昧】 又名佛立三昧,意谓修此三昧而得成就的人,能见十方诸佛,立于其前。修的时候,不坐不卧,从早到晚,又由晚到天亮,不是走,就是立,以九十日为一期,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衰相】 天人将要死时所出现的五种小衰相或五种大衰相。见五衰条。
【记别】 又作记冚,即佛预记弟子成佛的事。
【财施】 三施之一,即以财物救济他人,其中有内财与外财的分别,外财是金银、财宝、衣服、饮食、田地、房屋、妻妾、儿女、奴婢、牲畜等身外之物;内财是头目、皮骨、牙发、唇舌、手足、脑髓等我们身体上的东西。
【财供养】 三供养之一,即以世间的财宝去供养诸佛菩萨。
【贡高】 自以为高人一等。
【贡高我慢】 自以为高人一等,踞傲自矜,侮慢他人。
【起单】 僧人犯了规,职事命令他拿去衣单,离开寺庙。
【起业相】 六粗相之一,即依惑而造作种种的业。
【迷妄】 迷与妄。不明事理叫做迷,虚而无实叫做妄。
【迷律】 迷的道路,亦即走向三界六道的道路。
【迷情】 迷惑颠倒的有情。
【迷执】 迷惑和固执。
【迷界】 迷的境界,亦即为烦恼所系缚而海转于三界六道之中的众生界。
【迷悟一如】 1.迷与悟都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空,大家空的体性一样,故谓一如,这是空宗所显的意义。2.迷如冰,悟如水,迷悟同属一体,叫做一如,这是性宗所显的意义。
【迷悟因果】 迷与悟的因果。以四谛来说,迷妄的因是集谛,共果是苦谛;证悟的因是道谛,果是灭谛。
【追福】 为死人做功德,追荐祈福。
【追荐】 与追福同义。
【鬼】 六道众生之一,有种种的分别,福报差的叫无财鬼,时常没有得吃,所以也叫饿鬼;有些虽有饮食,但是不够,叫少财鬼;有些福报大,常得饮食,叫多财鬼。
【鬼界】 鬼类的世界,为十界之一。
【鬼道】 六道之一,又名鬼趣,即夜叉罗刹饿鬼等的境土。
【鬼趣】 又名鬼道,即鬼神所趣向的境土。
【鬼神】 1.鬼是六道众生之一,神是天龙八部的通称。2.有威的叫做鬼,有能的叫做神。
【鬼神食时】 鬼神的食时,即昏夜,为四食时之一。
【展转食】 吃了一次正餐,移位再吃,叫做展转食,佛制不许。
【浮尘根】 在五根中有浮尘根和净色根之别,五根之外形,眼睛可以看到的,叫做浮尘根,因为它是虚浮之法。
十一画
【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幻生幻灭,虚妄而无实体。
【假色】 无表色的别名。在色法之中,有些东西虽属色法,但是没有形质,叫做假色。
【假有】 虚假的有,指因缘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因这些由因缘假合而有的一切事物,虽然如镜中之花和水中之月一样的无有实体,但是不能说它是无,而是属于假有。
【假我】 指五蕴假合而有之我。凡夫把这种假我误认为实我,只有悟了道的圣者才能彻底的明白这个我乃是因缘所生的假我。
【假法】 指因缘假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假谛】 天台三谛之一。见三谛条。
【假观】 天台三观之一。见三观条。
【假名】 1.虚假的名字。诸法本来无名,是人给它假设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既虚假不实,而且不合实体,好像一个贫贱的人取了一个富贵的名字一样。2.假名而有的意思。见假名有条。
【假名有】 三有之一,即假立了名字之后才有的意思,如色受想行识五蕴因缘和合假名为我,这个我其实是色受想行识,没有我的自体,而是假立了名字之后才有我。
【假名世间】 三世间之一,又名众生世间,或有情世间,因有情这名称是在五蕴法上假立的名字,没有有情的实体。
【假合】 众缘假和合。因为因缘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有合的时候,就有散的时候,所以说它是假和合。
【假合之身】 众缘假和合而有之身。
【假和合】 因缘假和合。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都非实有,只是因缘假和合而已。
【偈】 偈他的简称,华译为颂,即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偈他】 见偈条。
【偏小】 佛成道之后的十二年间所说的阿含经,大乘贬之为偏小,因为所说的道理偏向于空,法门比较狭小。
【偏空】 偏重于空,指小乘所说的空理。
【偏真】 又名单空,即小乘偏向于空的真理。
【偏执】 偏重于一边的执著。
【偏圆】 偏与圆。偏是偏向于一边;圆是圆融而无碍。
【偏袒】 1.袒露一臂。2.出家人穿袈裟,通常偏露一边,如金刚经所说的偏袒右肩是。
【停心】 即五停心观。
【偷盗】 十恶业之一,即不与而取。
【兜率】 华译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谓于五欲境,知止满足,为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名,分内外二院,内院为弥勒菩萨的净土,外院为天人享乐的地方。
【兜率天】 欲界第四层天之名,此天一昼夜,人间四百年,天寿四千岁,合人间五亿七千六百万年。有内外二院,外院为天人所居,内院为补处菩萨的住处,补处菩萨常由此天下生而成佛,今为弥勒菩萨的净土。
【参禅】 参话头,如参念佛是谁是。
【唯神】 外教称上帝为神,谓一切皆由神所主宰。
【唯物】 唯物论为哲学上本体论的一派,与唯心论相反,认自然的本质,属于物质及其运用,精神现象不外物质的作用。
【唯心】 又名唯识,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
【唯心净土】 一切净土都是由清净的心识变现出来的。
【唯心法界】 谓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由自己的心造成的。
【唯识】 又名唯心,谓世间诸法,唯心识所现,因一切法皆不离心识,故名唯识。
【唯识宗】 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因此宗乃究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又名法相宗。
【唯识观】 唯识三性观的简称,三性者,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唯识所变】 宇宙一切万有都是由阿赖耶识所变现。
【唯识无境】 谓唯有心识,心识之外无一切物质现象,即今所谓之唯心论。
【唯境无识】 谓唯有一切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之外无心识的作用,即今所谓之唯物论。
【唯愿无行】 只有大愿而没有实行。有愿有行,才能修得道果,若是只有愿而无行,是不能证得道果的。
【国土】 一切有情的住处,有净土和秽土的分别。
【国土身】 华严经所说十身之一。毗卢舍那如来应众生之机缘而现草木国土,故草木国土即舍那之身。
【国土世间】 三世间之一。国土是众生所依所住的境界,既然有能依的身,当然就有所依的国土,而十界之所依,各各差别,是名国土世间。
【国王恩】 四恩之一。见四恩条。
【执】 执著而不舍的意思。
【执持】 坚持不变。
【执见】 坚持自己荒谬的见解。
【执著】 坚持或固执的意思。
【婆罗门】 婆罗贺摩拏的简称,为印度四姓之一,华译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
【婆罗门教】 古印度婆罗门种人专奉的教法,以大梵天神为主,以四围陀论为经。
【婆罗提木叉】 华译别解脱戒。
【淫】 十恶之一,即男女的交合。在五戒里有正淫和邪淫的分别,正淫是指夫妇之淫,邪淫是指夫妇以外之淫,但在八戒里就无正邪的分别,一切淫事,都在严禁之列。
【淫欲】 色欲。
【淫戒】 十重戒之一。见十重戒条。
【宿世】 过去世。
【宿因】 过去世所种下的善恶业因。
【宿作】 过去世的作业。
【宿习】 过去世的善恶习气。
【宿善】 过去世所种下的善根。
【宿植】 过去世所植下的善根。
【宿报】 依过去世的业因而感得的果报。
【宿债】 过去世所负下的债。
【宿福】 过去世所种下的福德善根。
【宿缘】 过去世的因缘。
【宿愿】 过去世的誓愿。
【宿愿力】 宿愿的力量作用。
【宿命】 宿世的生命。佛说世人在过去世都有生命,或为天,或为人,或为饿鬼与畜生,辗转轮回,能知宿命者,谓之宿命通。
【宿命力】 如来十力之一。
【宿命明】 三明之一。见三明条。
【宿命通】 能知过去世生命与做过什么事情的神通,为六神通之一。
【宿命智通】 即六通中之宿命通。能知宿世的事为智,智力自在无碍为通。
【寂】 又叫做灭,涅槃的别名。
【寂念】 寂静的念虑,即禅定。
【寂常】 无烦恼叫做寂,无生灭叫做常,寂常就是涅槃的道理。
【寂种】 欢喜涅槃寂灭的种性,如声闻缘觉乘之行人是。
【寂静】 脱离一切之烦恼叫做寂,杜绝一切之苦患叫做静,寂静即涅槃的道理。
【寂然】 寂静无事的状态。
【寂然界】 二乘人所证得的涅槃境界。
【寂灭】 涅槃。
【寂灭相】 涅槃的境界不著一切之相,故云寂灭相。智度论说:“涅槃即是寂灭相。”
【寂灭无二】 涅槃离一切差别之相,故谓之寂灭无二。
【寂灭为乐】 生死是苦,寂灭即是乐。
【寂灭道场】 化身佛证有余涅槃的道场,如释尊在摩竭陀国伽耶山附近菩提迦耶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
【密印】 秘密的印契。印者,诸佛菩萨各有他们的本愿和弘誓,为了标志他们的本誓,故以两手十指作出种种的形相,作为他们本誓的印契;密者,其理趣非常秘密深奥之义。
【密行】 外现罗汉相,内密菩萨行。在…
《佛学常见辞汇 十画~十二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