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慧的人,煩惱習氣很重,貪愛五欲(財色名食睡)享受。爲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什麼沒有道德的事都敢做,得不到時又生瞋發怒。他們對于財色,尤其貪得無厭,不可理喻。
附記1:古德有曰:“個個戀色貪財,盡是失人身捷徑。日日飲酒食肉,無非種地獄深根。眼前圖快活一時,死後受苦辛萬劫。”所說千真萬確,無半句虛言。世人若不聽老人言,真的是吃虧就在眼前。
附記2:又古德有偈曰:“貪利求名滿世間,不如破衲道人閑;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富貴百年難保守,輪回六道易循環;勸君早覓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難。”
附記3:佛經上所說的“愚癡”,並不是一個人傻傻地什麼都不知道,而是他知道得很多,不過其之所知所見,都是邪知邪見,與佛教所說的正知正見相反,所以叫做“愚癡”。例如:人體本來是“四大皆空”的,是虛假的,但世人卻執著它爲實有;佛性明明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的、是真實的,世人卻又執著它爲虛無缥缈;許多世人堅不相信有“因果報應”,于是胡作非爲,到頭來自作自受,一失足成千古恨,遺憾無窮。還有,世人大多不知活著是爲了什麼?今天不知明天會變成什麼?不僅生不知從何處來?死亦不知往何處去?一生渾渾噩噩、迷迷糊糊。世人爲何如此顛倒是非、真僞不辨,對許多事物的真相認識不清呢?即因爲愚癡,有以致之。
◎注釋
①生死常道 常在六道之中輪回生死。
②轉相嗣立 指在六道之中輪回的衆生,改頭換面,相續不斷,前後嗣立。“嗣”是嗣續、繼續。
③顛倒上下 指在六道之中輪回,有時上生天上,有時下墜地獄。或父死爲孫,母死爲女這一類顛倒的事。
④教語開導 佛時常以教法來開導衆生。
⑤蒙冥抵突 “蒙”是不信經法,不明事實真相;“冥”是善惡不分,真僞不辨;“抵”是抵觸,如見善不喜,聞法不修是;“突”是沖突,如常作諸惡,無慚無愧是。
⑥各欲快意 各個只圖一時快樂如意,不怕因果報應。
⑦癡惑愛欲 “癡惑”指無明煩惱,“愛欲”即貪愛五欲享受。
⑧貪狼 比喻貪得無厭。
坐之不得道,當更惡趣苦,生死無窮已,哀哉甚可傷。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愛思慕,憂念結縛①,心意痛著,疊相顧戀②,窮日卒歲,無有解已。
(此後是各別說明愚癡之過)
因爲愚癡,造諸惡業,又不懂得念佛求生西方,來生難免墮落叁惡道,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那是一件很悲慘的事!
又人有生必有死,此乃自然之法則,但是世人不明白無常的道理,一遇到至親如父子、兄弟或夫婦,有一人去世,就悲恸欲絕,對之追思不已,猶如繩子打結一般,難以解開,這樣地讓哀傷綿綿無有盡期,也是愚不可及的事啊!
教語道德③,心不開明④,思想恩好⑤,不離情欲。昏蒙暗塞⑥,愚惑所覆,不能深思熟計,心自端正,專精行道,決斷世事,便旋至竟⑦,年壽終盡,不能得道,無可奈何。
(這是說因癡造業)
他們障深慧淺,未遇善友,縱使遇到善知識,爲之演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道理,教他與其終日沈浸于懷念往事,不如奮起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來得更加實際,他也不會開悟明了的,只知想念往昔恩愛情欲的事。他們之所以如此,那是被愚癡、煩惱所蓋覆的緣故
由于愚癡,不能深思因果之理,熟慮生死輪回之事,因此不能端正自心,放下萬緣,專精行道。轉眼無常到來,便走到了人生的盡頭,雖然年壽終盡,但糊塗一生,不聞經法,不能得道,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真是無可奈何啊!
附記:淨宗二祖善導大師有覺迷詩一首:“漸漸雞皮鶴發,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病死。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總猥愦擾⑧,皆貪愛欲。惑道者衆,悟之者少。世間匆匆,無可聊賴⑨。
(這是說因癡起貪)
愚癡的人,貪愛五欲享受,總是行爲猥瑣不堪,思想糊塗昏愦,心境擾攘不安。還有對宇宙人生的真相,迷惑的人至多,覺悟的人極少。他們在一生中造作了不少的罪惡,還嫌世人的壽命太短促了,無可聊賴呢。
◎注釋
①憂念結縛 不停憂愁思念,如繩結縛,很難解開。
②疊相顧戀 “疊”是輪流、屢次的意思。疊相顧戀就是彼此互相顧戀不舍。
③教語道德 對人講說如何修道講德的話。
④心不開明 這裏是說雖聽佛理,也不開悟明了。
⑤思想恩好 整天想著恩愛情欲的事。
⑥昏蒙暗塞 不識因果事理,不信生死輪回,叫做“昏蒙暗塞”,乃形容愚癡之詞。
⑦便旋至竟 是說惡貫滿盈的人,他的壽命旋即終盡了。
⑧總猥愦擾 是說愚癡的人,總是猥(猥瑣不堪)愦(糊塗昏愦)擾(擾攘不安)。
⑨無可聊賴 心感空虛,無可依賴。
尊卑上下,貧富貴賤,勤苦匆務①,各懷殺毒②,惡氣窈冥③,爲妄興事④,違逆天地⑤,不從人心⑥。自然非惡⑦,先隨與之⑧,恣聽所爲⑨,待其罪極,其壽未盡,便頓奪之⑩。
(這是說因癡起瞋)
世間的人,無論尊卑、上下、貧富、貴賤,都不守本份,勤苦匆忙的做爭名奪利的事,人人都懷著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爲了滿足虛妄的欲望,而昧著良心,唯利是圖,致使世間到處充滿了邪惡的氣氛。世人的所作所爲,既違反了天地的好善之德,也不順從做人應有的良知,自然就會招感許多的惡因、惡緣紛紛冒現,先投其所好以滿足之,又讓他肆無忌憚地造罪;待到壞事做盡,惡貫滿盈時,其壽命雖尚未盡,即遭遇橫禍,不得善終。
下入惡道,累世勤苦,展轉其中,數千億劫,無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哀愍。
(這是說苦報無窮)
既造惡業,必受惡報,一墜入叁惡道,那就多生累世,備受衆苦,輾轉出入于畜生餓鬼地獄之中,動辄數千億劫,無有出期,所受痛苦非言語所能形容,實在令人爲之悲傷和憐憫。
附記1:佛經就時常告誡世人:“勿輕小罪,以爲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墮無間,一失人身,萬劫不複。”它的意思是說:“世人千萬不要輕視一個小小的過失,以爲沒有什麼,但它積多了就會成爲大罪,猶如一滴之水雖然很微小,但滴多了就能盈滿容量很大的器物。又世人在刹那間所造的罪惡,它的果報卻能使人墮落于受苦無有間斷的地獄,人若今生不知修善斷惡,一失掉人身,那就萬劫不複,無有出頭之日了。”佛經裏面的話,字字金玉良言,句句千真萬確,世人宜應叁複斯言,緊記于心,否則後悔莫及。
附記2:時至今日,隨著科學的進步,科技日新月異,爲了獲得豐裕的物質生活,人人都向“錢”看,都以物質財富作爲衡量人生價值的標准,因此人心亦隨之而變得貪婪、瞋恨、愚昧,人性也愈來愈趨向自私、冷漠、變形。放眼社會,人人都身犯殺生、偷盜、邪淫;口犯妄語、绮語、惡口、兩舌;意犯貪欲、瞋恚、愚癡。人人都在不知不覺中造作了“十惡”,造作了又不自知,豈不是愚癡?此皆不信佛法,不聽佛法,有以致之。
附記3:一個造作十惡的人,真的如經文所說“下入惡道,累世勤苦,展轉其中,數千億劫,無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哀愍。”茲列造作十惡的人所墮的“八熱地獄”的情形如下,看了方知經文所說的真實不虛。“八熱地獄”又名八炎火地獄,即:一、等活,又名想地獄,獄中衆生手生鐵爪,互相瞋恨,懷毒害想,以爪相攫,或砍刺磨棒,作已死想,冷風吹之,皮肉還生,複蘇如故,等于前活,故名等活。以人間五十年爲四天王天一日一夜,其壽五百歲,以四天王天壽爲此獄一日一夜,其壽五百歲,這是殺生的人所墮的地獄;二、黑繩地獄,獄卒以黑熱鐵繩絞勒罪人。以人間一百歲爲忉利天一日夜,其壽一千歲,以忉利天壽爲一日夜,此地獄壽一千歲,凡殺生、偷盜者墮此獄;叁、衆合地獄,又名堆壓地獄。獄中有大石山,罪人進獄後,山自然合攏,堆壓罪人,骨肉糜碎。以人間二百歲爲夜摩天一日夜,其壽二千歲。以彼天壽爲此獄一日夜,其壽二千歲,凡殺生、偷盜、邪淫者墮此獄;四、叫喚地獄,獄卒將罪人擲入大鍋中,沸湯烹煮,受諸痛苦,號啕叫喚。以人間四百歲爲兜率天一日夜,其壽四千歲,以彼天壽爲此獄一日夜,此地獄壽四千歲,凡殺生、偷盜、邪淫、飲酒者墮此獄;五、大叫喚地獄,罪人被沸湯烹煮後,業風吹活,又被捉回熱鐵鍋中煎熬,痛苦更甚,大聲號叫。以人間八百歲爲化樂天一日夜,其壽八千歲,以彼天壽爲此獄一日夜,其壽八千歲,凡殺生、偷盜、邪淫、飲酒、妄語者,墮此獄;六、燒炙地獄,又名焦熱地獄、炎熱地獄,此獄以鐵爲城,烈火猛焰,內外燒炙,皮肉糜爛,痛苦萬端,以人間千六百歲爲他化天一日夜,其壽萬六千歲。以他化天壽爲一日夜,此獄壽萬六千歲,凡殺生,偷盜、邪淫、飲酒、妄語、邪見者墮此獄;七、大燒炙地獄,又名大焦熱地獄、大極熱地獄,把罪人放鐵城中,烈火燒炙,城內外皆赤,又有火坑,火焰熾盛,坑兩岸又有火山,捉罪人貫鐵叉上放火中燒。但前六地獄根本別處一切諸苦,十倍具受,不可具說,其壽半中劫,凡殺生、偷盜、邪淫、飲酒、妄語、邪見並汙淨戒尼者所墮地獄;八、阿鼻地獄,又名無間地獄,罪人在地獄受苦無間,包含趣果無間(招受果報不經他世,現世即報)、受苦無間(受苦無間斷)、時無間(于一劫中受苦不間斷)、命無間(受苦之壽命相續不間斷)、形無間(身形生死流轉中無間隙)等五種無間,爲極苦之地獄。此無間地獄壽一中劫,凡造五逆罪、撥無因果,誹謗大乘、犯四重、虛食信施者墮此地獄。
◎注釋
①勤苦匆務 勤苦匆忙的從事爭名奪利的事。
②各懷殺毒 人人心中各懷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
③惡氣窈冥 充滿邪惡的氣氛而昏暗不明。
④爲妄興事 爲了虛妄的欲念而肆無忌憚地造罪。
⑤違逆天地 違逆天地好善之德。
⑥不從人心 不順從做人應有之良心。
⑦自然非惡 自然招感惡因、惡緣的出現。
⑧先隨與之 先隨人之所好而滿足他。
⑨恣聽所爲 令人肆無忌憚的去造罪。
⑩便頓奪之 便立即奪取他的壽命。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我今語汝,世間之事,人用是故①,坐不得道②。當熟思計,遠離衆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
(佛勸世人務必離惡修善)
佛告訴彌勒菩薩及一切天上和人間的人:我現在要清楚地告訴你們,世間之所以有種種的罪惡,皆因世人常常被貪、瞋、癡叁毒所驅使、所利用之故,因此世人不能得證道果,也不能了生脫死。你們應當對一切事都要深思熟慮其善惡,然後擇其惡者而遠離之,擇其善者則努力奉行,這樣才有超凡入聖的希望。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這是佛勉勵世人厭離娑婆)
世間的一切恩愛、五欲六塵、榮華富貴等等,都是變幻無常的,誰也不能永遠保持它,當緣盡時,即離你而去,它不能讓人得到真正的快樂的。
附記:常言道:人間富貴花間露,世上功名水上漚。在憨山大師的“醒世歌”裏,亦有兩首偈子頗發人深省:(一)春日才逢楊柳緣,秋來又見菊花黃;榮華總是叁更夢,富貴猶如九月霜。(二)勸君切莫要爭強,百年混世戲文場;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遇佛在世,當勤精進,其有至願生安樂國者,可得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弗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③,在人後也。
(這是佛勉勵世人願生極樂)
遇佛住世,說法度生,那是莫大的因緣,你們應當努力地修行佛法。那一個人至心信樂念佛法門,發願求生極樂,決定可以往生,得不退轉,智慧明達,成就無比殊勝的功德。千萬不要隨著自己的習氣而爲所欲爲,那就辜負了佛在經典戒律中所說的教誡,也平白錯失了在此生中往生極樂的大好機會。就算來生再遇此法門,也已經落在別人之後了。
傥有疑意,不解經者,可具問佛,當爲說之。
(這是說有疑問應當請教)
凡見聞本經者,如有任何疑問,或對經中所說有任何不了解的地方,都可以提出來問佛,佛必當爲你解說清楚。
◎注釋
①人用是故 人被貪、瞋、癡所利用之故。
②坐不得道 因而不能得道。“坐”是因之義。
③虧負經戒 辜負了佛在經典戒律中的教誡。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卅九 勸進往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