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慧的人,烦恼习气很重,贪爱五欲(财色名食睡)享受。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什么没有道德的事都敢做,得不到时又生瞋发怒。他们对于财色,尤其贪得无厌,不可理喻。
附记1:古德有曰:“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所说千真万确,无半句虚言。世人若不听老人言,真的是吃亏就在眼前。
附记2:又古德有偈曰:“贪利求名满世间,不如破衲道人闲;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富贵百年难保守,轮回六道易循环;劝君早觅修行路,一失人身万劫难。”
附记3:佛经上所说的“愚痴”,并不是一个人傻傻地什么都不知道,而是他知道得很多,不过其之所知所见,都是邪知邪见,与佛教所说的正知正见相反,所以叫做“愚痴”。例如:人体本来是“四大皆空”的,是虚假的,但世人却执著它为实有;佛性明明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是真实的,世人却又执著它为虚无缥缈;许多世人坚不相信有“因果报应”,于是胡作非为,到头来自作自受,一失足成千古恨,遗憾无穷。还有,世人大多不知活着是为了什么?今天不知明天会变成什么?不仅生不知从何处来?死亦不知往何处去?一生浑浑噩噩、迷迷糊糊。世人为何如此颠倒是非、真伪不辨,对许多事物的真相认识不清呢?即因为愚痴,有以致之。
◎注释
①生死常道 常在六道之中轮回生死。
②转相嗣立 指在六道之中轮回的众生,改头换面,相续不断,前后嗣立。“嗣”是嗣续、继续。
③颠倒上下 指在六道之中轮回,有时上生天上,有时下坠地狱。或父死为孙,母死为女这一类颠倒的事。
④教语开导 佛时常以教法来开导众生。
⑤蒙冥抵突 “蒙”是不信经法,不明事实真相;“冥”是善恶不分,真伪不辨;“抵”是抵触,如见善不喜,闻法不修是;“突”是冲突,如常作诸恶,无惭无愧是。
⑥各欲快意 各个只图一时快乐如意,不怕因果报应。
⑦痴惑爱欲 “痴惑”指无明烦恼,“爱欲”即贪爱五欲享受。
⑧贪狼 比喻贪得无厌。
坐之不得道,当更恶趣苦,生死无穷已,哀哉甚可伤。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①,心意痛着,迭相顾恋②,穷日卒岁,无有解已。
(此后是各别说明愚痴之过)
因为愚痴,造诸恶业,又不懂得念佛求生西方,来生难免堕落三恶道,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那是一件很悲惨的事!
又人有生必有死,此乃自然之法则,但是世人不明白无常的道理,一遇到至亲如父子、兄弟或夫妇,有一人去世,就悲恸欲绝,对之追思不已,犹如绳子打结一般,难以解开,这样地让哀伤绵绵无有尽期,也是愚不可及的事啊!
教语道德③,心不开明④,思想恩好⑤,不离情欲。昏蒙暗塞⑥,愚惑所覆,不能深思熟计,心自端正,专精行道,决断世事,便旋至竟⑦,年寿终尽,不能得道,无可奈何。
(这是说因痴造业)
他们障深慧浅,未遇善友,纵使遇到善知识,为之演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道理,教他与其终日沉浸于怀念往事,不如奋起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来得更加实际,他也不会开悟明了的,只知想念往昔恩爱情欲的事。他们之所以如此,那是被愚痴、烦恼所盖覆的缘故
由于愚痴,不能深思因果之理,熟虑生死轮回之事,因此不能端正自心,放下万缘,专精行道。转眼无常到来,便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虽然年寿终尽,但糊塗一生,不闻经法,不能得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真是无可奈何啊!
附记:净宗二祖善导大师有觉迷诗一首:“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病死。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总猥愦扰⑧,皆贪爱欲。惑道者众,悟之者少。世间匆匆,无可聊赖⑨。
(这是说因痴起贪)
愚痴的人,贪爱五欲享受,总是行为猥琐不堪,思想糊塗昏愦,心境扰攘不安。还有对宇宙人生的真相,迷惑的人至多,觉悟的人极少。他们在一生中造作了不少的罪恶,还嫌世人的寿命太短促了,无可聊赖呢。
◎注释
①忧念结缚 不停忧愁思念,如绳结缚,很难解开。
②迭相顾恋 “迭”是轮流、屡次的意思。迭相顾恋就是彼此互相顾恋不舍。
③教语道德 对人讲说如何修道讲德的话。
④心不开明 这里是说虽听佛理,也不开悟明了。
⑤思想恩好 整天想着恩爱情欲的事。
⑥昏蒙暗塞 不识因果事理,不信生死轮回,叫做“昏蒙暗塞”,乃形容愚痴之词。
⑦便旋至竟 是说恶贯满盈的人,他的寿命旋即终尽了。
⑧总猥愦扰 是说愚痴的人,总是猥(猥琐不堪)愦(糊塗昏愦)扰(扰攘不安)。
⑨无可聊赖 心感空虚,无可依赖。
尊卑上下,贫富贵贱,勤苦匆务①,各怀杀毒②,恶气窈冥③,为妄兴事④,违逆天地⑤,不从人心⑥。自然非恶⑦,先随与之⑧,恣听所为⑨,待其罪极,其寿未尽,便顿夺之⑩。
(这是说因痴起瞋)
世间的人,无论尊卑、上下、贫富、贵贱,都不守本份,勤苦匆忙的做争名夺利的事,人人都怀着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为了满足虚妄的欲望,而昧着良心,唯利是图,致使世间到处充满了邪恶的气氛。世人的所作所为,既违反了天地的好善之德,也不顺从做人应有的良知,自然就会招感许多的恶因、恶缘纷纷冒现,先投其所好以满足之,又让他肆无忌惮地造罪;待到坏事做尽,恶贯满盈时,其寿命虽尚未尽,即遭遇横祸,不得善终。
下入恶道,累世勤苦,展转其中,数千亿劫,无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哀愍。
(这是说苦报无穷)
既造恶业,必受恶报,一坠入三恶道,那就多生累世,备受众苦,辗转出入于畜生饿鬼地狱之中,动辄数千亿劫,无有出期,所受痛苦非言语所能形容,实在令人为之悲伤和怜悯。
附记1:佛经就时常告诫世人:“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它的意思是说:“世人千万不要轻视一个小小的过失,以为没有什么,但它积多了就会成为大罪,犹如一滴之水虽然很微小,但滴多了就能盈满容量很大的器物。又世人在刹那间所造的罪恶,它的果报却能使人堕落于受苦无有间断的地狱,人若今生不知修善断恶,一失掉人身,那就万劫不复,无有出头之日了。”佛经里面的话,字字金玉良言,句句千真万确,世人宜应三复斯言,紧记于心,否则后悔莫及。
附记2:时至今日,随着科学的进步,科技日新月异,为了获得丰裕的物质生活,人人都向“钱”看,都以物质财富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因此人心亦随之而变得贪婪、瞋恨、愚昧,人性也愈来愈趋向自私、冷漠、变形。放眼社会,人人都身犯杀生、偷盗、邪淫;口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意犯贪欲、瞋恚、愚痴。人人都在不知不觉中造作了“十恶”,造作了又不自知,岂不是愚痴?此皆不信佛法,不听佛法,有以致之。
附记3:一个造作十恶的人,真的如经文所说“下入恶道,累世勤苦,展转其中,数千亿劫,无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哀愍。”兹列造作十恶的人所堕的“八热地狱”的情形如下,看了方知经文所说的真实不虚。“八热地狱”又名八炎火地狱,即:一、等活,又名想地狱,狱中众生手生铁爪,互相瞋恨,怀毒害想,以爪相攫,或砍刺磨棒,作已死想,冷风吹之,皮肉还生,复苏如故,等于前活,故名等活。以人间五十年为四天王天一日一夜,其寿五百岁,以四天王天寿为此狱一日一夜,其寿五百岁,这是杀生的人所堕的地狱;二、黑绳地狱,狱卒以黑热铁绳绞勒罪人。以人间一百岁为忉利天一日夜,其寿一千岁,以忉利天寿为一日夜,此地狱寿一千岁,凡杀生、偷盗者堕此狱;三、众合地狱,又名堆压地狱。狱中有大石山,罪人进狱后,山自然合拢,堆压罪人,骨肉糜碎。以人间二百岁为夜摩天一日夜,其寿二千岁。以彼天寿为此狱一日夜,其寿二千岁,凡杀生、偷盗、邪淫者堕此狱;四、叫唤地狱,狱卒将罪人掷入大锅中,沸汤烹煮,受诸痛苦,号啕叫唤。以人间四百岁为兜率天一日夜,其寿四千岁,以彼天寿为此狱一日夜,此地狱寿四千岁,凡杀生、偷盗、邪淫、饮酒者堕此狱;五、大叫唤地狱,罪人被沸汤烹煮后,业风吹活,又被捉回热铁锅中煎熬,痛苦更甚,大声号叫。以人间八百岁为化乐天一日夜,其寿八千岁,以彼天寿为此狱一日夜,其寿八千岁,凡杀生、偷盗、邪淫、饮酒、妄语者,堕此狱;六、烧炙地狱,又名焦热地狱、炎热地狱,此狱以铁为城,烈火猛焰,内外烧炙,皮肉糜烂,痛苦万端,以人间千六百岁为他化天一日夜,其寿万六千岁。以他化天寿为一日夜,此狱寿万六千岁,凡杀生,偷盗、邪淫、饮酒、妄语、邪见者堕此狱;七、大烧炙地狱,又名大焦热地狱、大极热地狱,把罪人放铁城中,烈火烧炙,城内外皆赤,又有火坑,火焰炽盛,坑两岸又有火山,捉罪人贯铁叉上放火中烧。但前六地狱根本别处一切诸苦,十倍具受,不可具说,其寿半中劫,凡杀生、偷盗、邪淫、饮酒、妄语、邪见并污净戒尼者所堕地狱;八、阿鼻地狱,又名无间地狱,罪人在地狱受苦无间,包含趣果无间(招受果报不经他世,现世即报)、受苦无间(受苦无间断)、时无间(于一劫中受苦不间断)、命无间(受苦之寿命相续不间断)、形无间(身形生死流转中无间隙)等五种无间,为极苦之地狱。此无间地狱寿一中劫,凡造五逆罪、拨无因果,诽谤大乘、犯四重、虚食信施者堕此地狱。
◎注释
①勤苦匆务 勤苦匆忙的从事争名夺利的事。
②各怀杀毒 人人心中各怀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
③恶气窈冥 充满邪恶的气氛而昏暗不明。
④为妄兴事 为了虚妄的欲念而肆无忌惮地造罪。
⑤违逆天地 违逆天地好善之德。
⑥不从人心 不顺从做人应有之良心。
⑦自然非恶 自然招感恶因、恶缘的出现。
⑧先随与之 先随人之所好而满足他。
⑨恣听所为 令人肆无忌惮的去造罪。
⑩便顿夺之 便立即夺取他的寿命。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我今语汝,世间之事,人用是故①,坐不得道②。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
(佛劝世人务必离恶修善)
佛告诉弥勒菩萨及一切天上和人间的人:我现在要清楚地告诉你们,世间之所以有种种的罪恶,皆因世人常常被贪、瞋、痴三毒所驱使、所利用之故,因此世人不能得证道果,也不能了生脱死。你们应当对一切事都要深思熟虑其善恶,然后择其恶者而远离之,择其善者则努力奉行,这样才有超凡入圣的希望。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这是佛勉励世人厌离娑婆)
世间的一切恩爱、五欲六尘、荣华富贵等等,都是变幻无常的,谁也不能永远保持它,当缘尽时,即离你而去,它不能让人得到真正的快乐的。
附记:常言道: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在憨山大师的“醒世歌”里,亦有两首偈子颇发人深省:(一)春日才逢杨柳缘,秋来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犹如九月霜。(二)劝君切莫要争强,百年混世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遇佛在世,当勤精进,其有至愿生安乐国者,可得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弗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③,在人后也。
(这是佛勉励世人愿生极乐)
遇佛住世,说法度生,那是莫大的因缘,你们应当努力地修行佛法。那一个人至心信乐念佛法门,发愿求生极乐,决定可以往生,得不退转,智慧明达,成就无比殊胜的功德。千万不要随着自己的习气而为所欲为,那就辜负了佛在经典戒律中所说的教诫,也平白错失了在此生中往生极乐的大好机会。就算来生再遇此法门,也已经落在别人之后了。
傥有疑意,不解经者,可具问佛,当为说之。
(这是说有疑问应当请教)
凡见闻本经者,如有任何疑问,或对经中所说有任何不了解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问佛,佛必当为你解说清楚。
◎注释
①人用是故 人被贪、瞋、痴所利用之故。
②坐不得道 因而不能得道。“坐”是因之义。
③亏负经戒 辜负了佛在经典戒律中的教诫。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卅九 劝进往生》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