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限量,無窮無盡,此皆彌陀願力的加持,有以致之。隋代的南嶽慧思禅師,雖是禅師,但念佛求生淨土,夜夢阿彌陀佛與之說法,從此聰辯過人,講經說法,度人無數。宋代的永明大師,笃志西方,見觀音菩薩以甘露灌其口,由是智慧辯才無礙,下筆萬言。近代著名的太虛大師,一日閱藏,忽然間精通經律論叁藏,從此智慧辯才皆無礙,成爲一代高僧。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每天都得到阿彌陀佛的親自教導,又時常和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在一起談經論道,他們得到無礙的智慧和辯才,那是非常肯定的事,毋庸置疑。
附記2:《文殊般若經》告訴我們:“欲入一行叁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彼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叁世諸佛。若得此一行叁昧,諸經法門,皆悉了知,智慧辯才,終不斷絕。”所謂的“一行叁昧”,就是念佛叁昧。證得念佛叁昧者,不但能見十方諸佛,而且智慧辯才,無量無邊。因此普勸世人,放下萬緣,趕緊念佛,就算不得智慧辯才,起碼也能往生西方,“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注釋
①金剛那羅延身 “金剛”即金剛石,至堅至利,可破一切,一切不能破它。“那羅延”即天上之大力士那羅延神,其力大無窮。“金剛那羅延身”即指佛的金剛不壞之身。
②嚴淨光麗 “嚴”是莊嚴,“淨”是清淨,“光”是光明,“麗”是華麗。
③形色殊特 形狀和顔色都非常地殊勝奇特。
④窮微極妙 微妙到了極點。
⑤無能稱量 沒有人能用口去稱說,或用心去測量。
⑥逮得 逮住得到,也就是獲得的意思。
⑦辨其名數 辨別它的名字和知道它的數量。
⑧道場樹 即菩提樹。道場是指修行成道的地方。
⑨無量光色 具有無量的光明和顔色。
⑩經法 佛經上所說的法門。
(11)諷誦持說 “諷誦”是不看經本而念,“持說”是受持和演說。
(12)辯才智慧 辯才和智慧。“辯才”是解說佛法的能力,亦即語言的表達能力。佛講經說法,有四無礙辯:一、法無礙辯,即熟悉一切教相、經典,能夠充分掌握;二、義無礙辯,指熟知義理,能夠充分了解;叁、詞無礙辯,即說法時,能夠自由運用各種語言文字;四、辯無礙辯,指對各種根機、辯法法義,能夠圓融無礙。“智慧”這裏是指佛所具之十智。一、叁世智,于叁世諸法通達圓明之智;二、佛法智,通達一切佛法說法度生之智;叁、法界無礙智,知一切衆生本具法界之體,事理融通不相妨礙之智;四、法界無邊智,知衆生色心諸法充滿一切而無邊際之智;五、充滿一切世間智,如來從定起廣大妙用周遍充滿世間之智;六、普照一切世間智,如來有大智慧光明普照無量世界之智;七、住持一切世界智,如來有大神力,住持世界,攝化一切衆生之智;八、知一切衆生智,如來知一切衆生善惡因緣之智;九、知一切法智,如來既知所化衆生,複知能化諸法之智;十、知無邊諸佛智,如來出現于無邊諸佛世間而知說法教化一切衆生事之智。
31國土清淨願
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①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國土要清淨無垢,好比明鏡,可以照見十方無量諸佛世界,以及這些世界中的一切人、事和物,一一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好像在明亮的鏡子裏,看見自己的面像那麼清晰。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就不成佛。
附記:《華嚴經》說:“于彼鏡中,見無量刹。一切山川,一切衆生,地獄餓鬼,若好若醜,形類若幹,悉于中見。”《華嚴經》所說的鏡子,正與本願所說的明鏡相同。十方衆生,一生到極樂,就能夠親眼目睹淨國照見十方佛刹這種令人啧啧稱奇的事兒。目睹之後,你才得到證明,極樂世界的衆生和一切萬物,真的是“嚴淨光麗”,其他一切佛國都不能與之相比。也因此,你會對自己的得生極樂而感到慶幸,和贊歎佛德的不可思議。
32國土嚴飾願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虛空,宮殿樓觀②,池流華樹③,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④、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⑤,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⑥。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下從地起,上至虛空,除了衆生,其中所有的宮殿、樓觀、池流、華樹,以及一切萬物,都是無量寶、無量香所組合而成的。如此奇妙的莊嚴修飾,超過了天上人間一切之所有。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切萬物,都能散發出微妙的香氣,這種香氣無遠弗屆,能夠普熏十方無量世界,使到在這些世界中的菩薩,一聞到這種香氣身心自然清淨,全都修習佛所教導的淨土念佛法門。如果不是這樣,我就不成佛。
附記1:《維摩诘經》裏說,衆香國的香積如來,派衆香菩薩來見維摩诘,維摩诘問他:你們的香積如來是怎樣說法的?衆香菩薩回答:我國如來不用口說法,只令諸菩薩坐在香樹底下,聞其妙香,就可以得到一切德藏叁昧。極樂世界也是一樣,處處都彌漫著芬芳,衆生嗅了,自然身心清淨,修習佛所教導的種種勝行。由此可見,香雖然是六塵之一,但可以用來作佛事、功德的。
附記2:說到“其香普熏十方世界”,這確有其事,此土衆生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念佛念到心很清淨時,或在拜佛、經行、定中時,會聞到一股異香,嗅之令人感到甯靜安祥,神清氣爽!
附記3:經文所說的“皆修佛行”,即指念佛。《觀佛叁昧經》中說:“佛言:我與諸佛,皆以念佛故,皆因觀佛故,得一切種智。”此可證明,念佛就是諸佛之所行。
33觸光柔軟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之類⑦,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⑧,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十方無量世界的一切衆生,蒙受我的光明照觸其身,必然罪業消除,智慧增長,身心柔軟,安祥快樂,超過天上人間所有一切之樂受。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就不成佛。
附記:法藏比丘的第12願,是光明無量,那是講光的本體,盡虛空遍法界;現在是講光的大用,其大用約略有四:一、觸光安樂,衆生的身,有種種病苦,衆生的心,有種種的煩惱,若蒙彌陀光明觸照的人,身心都感到無比的安樂;二、慈心作善,蒙佛光明觸照的人,心生慈悲,喜歡行善,拔苦與樂;叁、身心清淨,蒙佛光明觸照的人,內心沒有汙染,行爲沒有罪惡,身心都很清淨安祥;四、智慧增長,蒙佛光明觸照的人,智慧大開,好像從大夢中醒來,頓見一切事物的事實真相。
34聞名得忍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⑨諸深總持⑩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十方無量世界的一切衆生,一聽到我的名號,如果有人沒有證得永離生死之無生法忍,和諸深總持(如實知道萬法之實相)的話,我就不成佛。
附記1:在我們的這個娑婆世界修行,菩薩從初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要經過二大阿僧衹劫滿,登上八地,名爲“不動地菩薩”,才算真正的證得無生法忍,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啊!又諸深總持,即人人本具之非空非有、亦空亦有、空有不二之真如、實相、自性清淨心,如果在娑婆世界修行,那是要修滿叁大阿僧祇劫,成了等覺菩薩,才算真正的證得,那就更加的不容易了。現在只要聽到阿彌陀佛名號,就可以得到無生法忍和諸深總持,那實在令人難以置信。須知:彌陀名號,是法界的本體,諸佛的德號,也就是我們佛性真如的名號。法界的本體和我們的佛性真如,本無生滅,即是“無生法忍”,具足萬德萬能,即是“諸深總持”。當你聽到彌陀名號,便反聞自性,這不就等于得到無生法忍和諸深總持嗎?但這要看你是不是直下承當了。
附記2:至于聞佛名號之後,要多久才能得無生法忍和諸深總持呢?願文雖然沒有清楚說明,但我們不難知其梗概,大約的情形是:利根的人,一聞即得,如禅宗有些大德,往往只聽一句話,便能觸動靈機而明心見性一樣。其次是等往生極樂之後,得到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馬上亦能得到。再其次即如古德所說“彌陀名號,一曆耳根,永爲道種,畢竟不退。”也就是說,鈍根的人,聽了這一句彌陀聖號之後,如食小金剛,永世所不化,要等千萬劫後,才能因斯而獲得。
附記3:一聞彌陀名號,即得無生法忍和諸深總持,這是就利根的行人說的,這種情形,正如禅宗的大德,往往一言相契,便能令人觸動靈機而開悟。例如:(一)二祖慧可問達摩祖師:“我的心很不安,請師父替我安心。”初祖說:“請把心拿來,我替你安。”心幻生幻滅,刹那不住,所以二祖過了半晌說:“我覓心了不可得。”初祖便說:“好!我已經替你安心了。”二祖即于言下大悟。(二)四祖道信到叁祖僧璨處求道,說:“請和尚大發慈悲,教我解脫的法門。”叁祖問:“誰縛你?”他說:“無人縛。”叁祖說:“那何必再求解脫呢?”他也于言下大悟。禅宗有根性銳利的人,淨宗也有,君不見,有人一聞彌陀名號,即持名念佛,發願生西,這就是一個利根的人,所不同的是,修禅的人,講究證悟,明心見性;修淨的人,不求開悟,只求往生,因爲:“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注釋
①不可思議 不可以心思之,亦不可以口議之,是形容它微妙至極。
②宮殿樓觀 “宮殿”是很堂皇的房屋,“樓觀”是有樓的屋子。
③池流華樹 “池流”是有流水的池,“華樹”是有花的樹。
④無量雜寶 指由無量的寶物合成。
⑤嚴飾奇妙 指所莊嚴的飾物非常奇特微妙。
⑥皆修佛行 都修佛之所行,即念佛。去來現在佛佛相念,沒有一佛不…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九 發大誓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