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九 发大誓愿▪P5

  ..续本文上一页起,则是说这些菩萨因本愿故,游诸佛国,自由自在地度化众生的情形,以示乘愿再来的菩萨与一般的菩萨不同。

  附记2:一生补处菩萨就是等觉菩萨,所谓“等觉”,就是他之觉悟与佛差不多相等。等觉之与佛,好像十四和十五的月亮,相差只是那么一点点。其实,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五眼、六通、四无碍智、八大自在我、十大自在、十力、十八不共法等等,等觉菩萨都已具足,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随心所欲地到十方任何世界去补已灭度的佛而成佛。但有些菩萨誓愿宏深,他们要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著名的地藏王菩萨便是其中之一。这一类的菩萨,德周沙界,位及极圣,补不补佛,什么时候补佛,根本都不是问题。

  23供养诸佛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12),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若我成佛,国中的一切菩萨,得到我所成就的佛的神通力加持,在食一顿饭那么短的时间内,如果不能一一到达十方无量无数的诸佛国土去,普遍地供养一切诸佛的话,我就不成佛。

  附记:极乐众生,个个都有神足通,他们在一想念间,可以同时到达十方无量国土,所以在一食之顷,徧至十方无量诸佛国土去供养一切诸佛,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此亦显示,极乐众生,人人超越时空,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他们到十方佛国去供养诸佛,或度众生,是化身去,自己还在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修行办道。

  24供具如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13),诸所求欲(14)供养之具(15),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若我成佛,国中的一切菩萨,到十方无量佛国去,在诸佛之前至心供养,供养时都能现出他们的福德善根,一切如意自在,要什么有什么,用以供佛,培养福德。如果不能这样供具如意的话,我就不成佛。

  附记1:23、24两愿,就是《弥陀经》里所说的:“其土众生,常于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于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附记2:这里所说的“供具如意”,一方面是由于这些菩萨平时修习六度中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所感得的福德果报,所以愿文说“现其德本”;另一方面自然是阿弥陀佛之本愿所成就和加持,才会如此。

  附记3:供佛功德最大,所以世人皆应供佛,佛门通常都以清水、烧香、鲜花、水果、食物、点灯等来供佛。须知,这六种供物都是表法的:“水”代表洁净平静,乃提醒自己的心要像水一样的洁净平静;“香”代表戒定真香,提醒自己要以戒定真香来美化自己的身心和环境;“花”代表因和六度万行,提醒自己要修成佛之因的六度万行,以庄严无上之佛果;“果”代表果报,提醒自己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报;“食物”代表布施,提醒自己要常行布施,以利益一切众生;“点灯”代表智慧和光明,提醒自己要追求智慧和光明,以去除愚痴和烦恼暗,明白了这些供物各有所指和其意义之后,实行供佛,才有意思。

  25演一切智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16),不取正觉

   我若成佛,国中的菩萨,如果有人不能演说一切智的话,我就不成佛。

  附记:愿文所说的“一切智”是“一切智智”的简称,又名一切种智,梵语叫做“萨婆若”(Sarvajna),就是了达世出世间一切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之中道实相的智。法藏比丘要一切已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得到这种与佛一样的殊胜微妙的智慧,以便都能演说一切智以利他。

  ◎注释

  ①成满 成就圆满。

  ②三十二大人相 简称三十二相,即: 1足安平,2足千辐轮,3手指纤长,4手足柔软,5手足缦网,6足跟圆满,7足趺高好,8腨如鹿王,9手长过膝,10马阴藏,11身纵广,12毛孔青色,13身毛上靡,14身金光,15常光一丈,16皮肤细滑,17七处平满,18两腋满,19身如师子,20身端正,21肩圆满,22四十齿,23齿白齐密,24四牙白净,25颊车如师子,26咽中津液得上昧,27广长舌,28梵音清远,29眼色绀青,30睫如牛王,31眉间白毫,32顶成肉髻。

  ③一生补处 就是一转生就能补到佛位的意思,是最后身菩萨的别号,如现在居于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就是一生补处菩萨。一生补处菩萨也就是等觉菩萨。

  ④除其本愿,自在所化 除去那些以救度众生而随意化现的菩萨。

  ⑤被弘誓铠 披起弘大誓愿的铠甲(铁衣)。“被”与“披”同,穿带的意思。

  ⑥积累德本 是积功累德的意思。

  ⑦修菩萨行 修菩萨之行,即修六度万行。

  ⑧正真之道 真正的成佛之道。

  ⑨超出常伦 已超出常理。“伦”是道理的意思。

  ⑩诸地之行现前 现出地上菩萨之行持。菩萨修行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共52个阶位,“诸地”即指第5个阶段初地至十地的阶位,也叫做“地上菩萨”。

  (11)普贤之德 指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他所实践的德行,是一切菩萨的榜样。

  (12)一食之顷 吃一顿饭的短时间。

  (13)现其德本 现出他的福德善根。

  (14)诸所求欲 所求的一切。

  (15)供养之具 指供养佛时所用之物。世人通常是以清水、香、花、水果、食物、灯明等等作供养。

  (16)一切智 三智之一。佛有三智,即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知一切法总相的智,总相就是空相;道种智是菩萨了知各种修行法门的智;一切种智是佛通达诸法总相别相,化道断惑的智。易言之,一切智是观空之智,道种智是观有之智,一切种智即双观空有,一方面知空,一方面知有,即前二智之统一。本愿所说的正是了达空有不二、具有全知能力的智慧。

  26那罗延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①,不取正觉

   若我成佛,国中的菩萨,如果有人没有证得金刚不坏之身,和好像那罗延般强大的体力的话,我就不成佛。

   附记:金刚那罗延身,唯佛才有,那是由无量之福德所生的。法藏比丘,要一切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有与佛一样的永远不衰不坏的金刚那罗延身,他对众生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实在令人铭感五衷,莫可言宣。

  27庄严无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②,形色殊特③,穷微极妙④,无能称量⑤。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不取正觉。

   若我成佛,国中的一切众生,以及一切万物,都非常地庄严、清净、光明和华丽,其形状和颜色,也都非常地殊胜和奇特,微妙至极,那是无法称说和衡量的!我国的众生,虽然人人都具有天眼,但是如果有人能够清楚地辨别其名称和数量的话,我就不成佛。

  附记1:就连具有天眼的人都不能尽说极乐世界之美妙,我们不难想见,像这样一个美妙的世界,宇宙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毕竟它是法藏比丘集十方佛国之美好于一身的净土,自然样样皆奇特稀有,与众不同,处处都给人一个惊奇了!

  附记2:若问极乐世界为何要如此之美妙?答案是:佛愿如此。佛要未往生者,生稀有想,栖神净域,一心念佛,求生其国;若已生者,一切具足,不作他想,一心求道,直至成佛。

  附记3:有人或还会问,佛经都说,极乐世界,超尘脱俗,美妙绝伦,到底世上有谁见过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呢?于此,我们要举几个实例,来证明见过的人很多:(一)释迦佛讲本经时,与会大从,全都见到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又佛讲完《观无量寿佛经》时,韦提希夫人及其500侍女全都见到佛和极乐世界种种美不胜收的胜景;(二)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一生曾3次见过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跟佛经所说的完全一样;(三)古今中外,许多念佛有成就的人,都能见到佛和极乐世界,有的在定中见,有的在梦中见,更多的是在临终时见佛来接引,而且极乐世界的胜境分明在目前。

  28见道场树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⑨,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若我成佛,国中的菩萨,包括久修的地上菩萨和那些发心不久积集很少功德的菩萨,如果有人不能亲知亲见我成佛时的道场树,及其无量的光明、色彩和树高400万里的话,我就不成佛。

  附记:极乐世界的树高400万里,若以地球上人类的身量来看其树,简直比云还高,我们连树叶的影子都看不到;但是,极乐众生的身量是无边身,以无边身来看高400万里的树,不过尔尔,不觉其高也。

  29辩才无碍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⑩,讽诵持说(11),而不得辩才智慧(12)不取正觉

   若我成佛,国中的菩萨,如果有人受持读诵经法,深入经藏,又如法修行,并为人演说开示,却不能证得如佛一般之微妙辩才和智慧的话,我就不成佛。

  附记: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比比皆是,此无他,皆因障深慧浅之故。法藏比丘誓要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个个辩才无碍,皆得佛之四无碍辩,和人人智慧广大,皆得佛之十智。

  30智辩无穷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若我成佛,国中的菩萨,他们的智慧和辩才,如果是可以限量的话,我就不成佛。

  附记1:这一愿是说,极乐世界的菩萨,智慧和辩才都没…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九 发大誓愿》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