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九 發大誓願▪P7

  ..續本文上一頁念佛,所以念佛名爲“佛行”。

  ⑦衆生之類 指九法界之一切衆生。佛教把一切有情分爲十法界,即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其中除了佛法界,其他九法界都屬于衆生。

  ⑧身心柔軟 身柔心軟,這是形容以慈悲的心來行善。

  ⑨無生法忍 “無生法”即不生不滅、永恒常在之理法。“忍”是指對此理法能忍可、決定,亦即能體證,不再退墮的意思。合而言之,就是真實智慧安住在本無生滅的真如實相理體而不動,叫做“無生法忍”。《大智度論》說:“無生忍法者,于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無礙不退,是名無生忍。”

  ⑩總持 一般是指憶念所聞之法而不忘失的能力。若進一步分析,則有四種的總持:一、法總持,又名聞總持,即不忘失佛的教法;二、義總持,即能執持佛法的義理;叁、咒總持,即菩薩依定而起咒,解除衆生的苦厄;四、忍總持,即能如實地把握萬法之實相。這裏所說的“諸深總持”,當指第四種而言。

  35女人往生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①,發菩提心厭惡女身②。壽終之後複爲女像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十方無量諸佛世界中,有無量的女人,聽到我的名字,就很歡喜、深信和樂意往生我的世界,進而發菩提心,厭惡憂患重重的女身,此人命終之後,如果還是作女人的話,我就不成佛。

  附記1:自有人類曆史以來,女人的痛苦總比男人多,不管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是如此,真是無可奈何!所以法藏比丘發願,世間的女人,如果她們厭惡多苦的女身,那麼只要她們發心念阿彌陀佛,發願求生極樂國,當因緣成熟時,就會由女身轉化成端正莊嚴的大丈夫身,往生極樂淨土,從此就永離痛苦,得到永恒的安樂。

  附記2:由于女身有種種的障礙,故佛說女身不得作佛,但佛也說,一切衆生,不分男女,皆有佛性,都有平等的成佛機會,那麼佛爲什麼又說女身不得作佛呢?因爲成佛的人,必具叁十二大丈夫相,必須先轉女身爲大丈夫身,才可以成佛。例如《法華經》說龍女成佛,當時也是先化成男子,然後才成佛的。其實不僅是女身不得成佛,就連男身亦不得成佛,而是大家一律要具足叁十二種大丈夫相,才可以成佛的。所以佛教絕對平等,如果有人說佛教重男輕女,那是天大的冤枉。

  附記3:《智度論》說女人有六欲,叫做“女六欲”,即色欲、形貌欲、威儀欲、姿態欲、言語欲、細滑欲。這六欲是女人憂患重重的根源,也是修道的大障礙。所以如果有人覺得自己這個女身可厭、可惡,希望舍棄女身,只要如法修持,一心念佛,發願求生淨土,臨命終時,便可由女轉男。之所以如此,善導大師說:“乃由彌陀本願力故,女人稱佛名號,正命終時,即轉女身,得成男子,彌陀接手,菩薩投身,坐寶蓮上,隨佛往生。”

  附記4:釋迦佛因地修菩薩道時,積一大阿僧衹劫的勤修,始能漸離女身而得男身,可見女轉男身,實非易事。如今只須執持彌陀名號,便能蒙佛本願加持,轉女成男,往生極樂,如此殊勝的機緣,豈可錯過?

  36常修梵行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衆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③,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十方無量世界的一切菩薩衆,聽到我的名字,至心念佛,求生極樂,壽終之後,必定往生,在極樂世界,常修梵行,一直到成佛。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就不成佛。

  附記1:“梵行”即是清淨無欲之行。易言之,斷除淫欲,叫做“梵行”,叁界之中,欲界的衆生,有淫食二欲;色界的衆生,雖然尚有形色,但已經不是血肉之軀,已無淫食二欲,所以色界天又叫做“梵天”。

  附記2:在上面的“附記”裏,我們曾經談過魔王,他本來是一個修禅修善的人,故能生天,只因不斷淫欲,故落魔道。他的事,可以作爲一切修道者之殷鑒。

  附記3:念佛之人,放下萬緣,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至心念佛,就是“常行梵行”。

  37人天致敬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④,聞我名字五體投地⑤,稽首作禮⑥,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⑦,莫不致敬⑧。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十方無量世界的衆生,一聽到我的名號,就很虔誠的五體投地的禮拜,並很歡喜地信佛念佛,求生西方,他們于現在生中,就能獲得天上與人間的人,致予無上的敬意。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就不成佛。

  附記1:《觀無量壽經》也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觀音勢至,爲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芬陀利華就是白蓮花,微妙香潔,人人愛戴。以之比喻念佛的人,就像白蓮花一樣,到處受人愛戴歡迎。而且觀音、勢至二大菩薩成爲他的良師益友,遲早必定成佛作祖的。

   附記2:本願很清楚地告訴世人,一個專修念佛的人,不須等到將來往生之後才能享受到念佛的利益,而是現在生中就能獲得其利益。這種利益太廣泛了,不勝枚舉,古德將之歸納爲十種的利益,叫做“現生十種益”:一、冥衆護持益,即梵天、帝釋、四天王、龍神八部等護持行者;二、至德具足益,凡信仰彌陀而念佛的人,于現在世就已具足了無量的功德;叁、轉惡成善益,既然具足了至德,則必轉叁世之重惡,都成爲菩提之善了;四、諸佛護念益,即十方恒河沙數之諸佛都護念行者;五、諸佛稱贊益,即諸佛都稱贊行者;六、心光照護益,佛由大慈悲心發出心光來照觸念佛的人;七、心多歡喜益,念佛的人如歡喜地的菩薩一樣,對未來成佛充滿信心而心常歡喜;八、知具報得益,念佛的人,既具足至德,獲大利益,便常懷報謝佛恩之意;九、常行大悲益,念佛的人輾轉相勸他人跟自己一樣的念佛,勸人念佛即叫做行大悲;十、入正定聚益,一定成佛之位叫做正定聚,又叫做不退位,念佛的人將來必定成佛,叫做入正定聚。

  ◎注釋

  ①歡喜信樂 心中充滿歡喜、深信和樂意念佛求生極樂。

  ②厭惡女身 厭惡憂患重重的女身。

  ③常修梵行 常修清淨無欲之行。“梵行”是指斷除淫欲。

  ④諸天人民 指叁界二十八天中之一切天上和人間的人。

  ⑤五體投地 跪拜時,頭額和兩膝、兩肘都著地,這是佛教最恭敬的禮拜。

  ⑥稽首作禮 叩頭至地的敬禮。

  ⑦諸天世人 包括天上人間一切的人。

  ⑧莫不致敬 無不向他致予敬意。

  38衣服隨念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①,如佛所贊應法妙服③,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國中的衆生,想要什麼樣的衣服,隨其意念立刻就有,像諸佛所贊歎的與了脫生死相應的妙服(袈裟),只要一想立刻就披在身上,而且好像量身訂製的一樣,不長不短,不寬不緊。如果還要用人工去剪裁縫紉,和染色洗濯的話,我就不成佛。

   附記:世人爲衣食勞碌終生,爲了求取生活所需,挺而走險喪失生命者有之,不擇手段造作罪業者亦有之。法藏比丘,因此發願,要給往生他的佛國的大衆,人人都有衣食自然的快樂,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安心地用功辦道,早日成佛。我們今生有幸聽到佛號,如還不好好念佛,求生西方,簡直對不起自己,也辜負了阿彌陀佛之深恩啊!

  39受樂無染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國中的一切衆生,他們所享受的快樂,倘若不如漏盡比丘之阿羅漢的話,我就不成佛。

  附記1:“漏盡比丘”是指小乘的阿羅漢,因阿羅漢已斷盡叁界中之見思惑。凡夫因有見思惑,所以煩惱重重,猶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見思惑”即見惑和思惑,“見惑”者,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是屬于見解方面的迷惑,所以叫做“見惑”,它有88品,斷之即證小乘四果中之初果須陀洹;“思惑”者:貪、瞋、癡、慢、疑,是屬于思想上的迷惑錯誤,有81品,若連思惑也斷了,即證得小乘四果中之極果阿羅漢。見惑加思惑,就是所謂的“六根本煩惱”。煩惱與漏,同體異名,因爲阿羅漢已斷六根本煩惱之見思惑,所以別名叫做“漏盡比丘”。

  附記2:娑婆世界的衆生,人人都有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天天都入色 、聲、香、味、觸、法之六塵,這叫做“六入”。六入之後,其心即不清淨,真性即受汙染,由是起惑造業,因業受苦,永劫輪回六道,無有出期。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得到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已經六根不入六塵,雖然極樂世界樣樣都美好,六根所對之境無一不是樂受,但是由于六根已不入六塵,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故極樂衆生,雖受諸樂,而無樂想,常在寂靜之中,所以說猶如“漏盡比丘”

  40見諸佛土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⑥,應時如願⑦,于寶樹中⑧,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國中的一切菩薩,都能夠隨意地在七寶所成的寶樹之間,見到十方莊嚴清淨的諸佛國土,好像從明亮的鏡子裏看到自己的面相一樣清楚。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就不成佛。

  附記:在極樂世界的樹與樹之間,就能清楚地看到十方無量諸佛國土,這是《華嚴經》所說的“芥子納須彌”和“于一毫端現寶王刹”的境界,這也就是小能容大、一即是多的事事無礙境界。

  41諸根具足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至于得佛⑨,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若…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九 發大誓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