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家人的八種過失(遠塵法師)

  出家人的八種過失

  遠塵法師

  佛陀在《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中,向大迦葉尊者講述了出家人易犯的八種過失,這些過失都是影響出家人修行和佛教發展的障礙,需要嚴格防範。佛陀將每種過失分爲兩個方面來加以論述,以使弟子更加明了,做好防微杜漸工作。茲將這八種過失簡論如下。

  一.佛陀首先講述了出家人的兩種不淨心。經雲:

  又大迦葉,出家之人有二不淨心。何謂爲--

  一者讀誦路伽耶等外道經書,二者多畜諸好衣缽。

  佛陀常教導弟子說,要保持清淨心,由此可以生發真實智慧;若心不清淨,就會有錯誤見解及貪嗔心滋生。在此,佛陀告訴大迦葉,出家人要首先禁止渎誦外道經典,以免被其說教所迷轉。 “路伽耶”爲佛陀時代的一種外道,倡導“順世”,即隨順世間凡情所說,執計之法是常是有等,被佛門評爲“惡論”、 “世淪”。佛陀認爲,出家人若讀誦外道經典,修學外道法門,就會受其影響,産生各種邪知邪見,誤入歧途,影響正信佛法修行。

  第二種影響清淨心的行爲是,出家人額外儲蓄上好的衣缽。原始佛教戒律規定,出家人應當少欲知足,物質生活務求簡約,除“叁衣一缽”外,不得別蓄他物及金銀。即使是衣服、飯缽等生活必需品,也只允許擁有3件僧衣,即安陀會(下衣)、郁多羅僧(上衣)、僧伽梨(大衣),甚至提倡穿糞掃衣(壞色衣);缽盂只許留一口,適用即可,不求上好奢華。衣服、缽盂超過規定數目者稱爲“長物”,必須施與他人,自留之則違犯戒律。以此保持僧人生活方面的最低標准,維持色身生命,戒除其貪心,少欲知足,安心辦道,同時可以減輕檀越信施的供養負擔。

  二.佛陀隨之講述了兩種束縛出家人修行的頑固枷鎖。經雲:

  又出家人有二堅縛。何謂爲二

  一者見縛,二者利養縛。

  枷鎖首先是見縛,即叁界主見惑;因非理之執見縛人而使不得自在,故雲縛。此見系錯誤的見解,又稱邪知邪見,多因邪師或邪教等誘導而生起,既有對世事看法上的偏差,也有對于經典理解和修行方式方面的錯誤認知。對佛法認識的偏差,會導致出家人信仰淡化或退失,甚至會誹謗佛法;若修行方法不當,就會與正道相背,有可能走火入魔。只有擺脫見惑的束縛,以正知正見來指導學修,才能有所成就。

  見縛主要體現在思想意識方面,利養縛則是物質方面的枷鎖。一個修行人如果貪圖名聞利養,就會不斷增長貪心,追求安逸,不願意清苦修行,與俗人一般,怎麼會有道果成就! 《大智度論》卷五日: “是利養法如賊,壞功德本。譬如天雹傷害五谷,利養、名聞亦複如是,壞功德苗,令不增長。如佛說譬喻:如毛繩縛人,斷膚截骨;貪利養人,斷功德本,亦複如是。”只有看淡物質利養,過簡樸生活,才會一心向道修行。

  叁.佛陀認爲,出家人還有兩種修行障礙。經雲:

  又出家人有二障法。何謂爲二

  一者親近白衣,二者憎惡善人。

  白衣指在家人,與出家人缁衣(染色衣、壞色衣)相對,故有此稱;此處主要指俗人、世俗之人、俗氣較重者。佛陀認爲,世俗之人的貪嗔癡心比較重,一個出家人如果經常與他們往來親近,難免沾染俗氣,影響解脫修行及高潔的出塵形象。此外,出家人多靠白衣供養維持生活,如果頻繁與白衣往來,會招致譏諷,認爲出家人有意攀緣,貪圖供養等。原則上應保持一定距離,適度爲妥,不宜像俗人交往那樣過度親密,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般即可。

  但保持距離不是走極端,不是疏遠世人,更不能對其中的善人憎惡、嫌棄,否則就是斷人善根, 自取滅亡。憎惡善人主要是促狹的嗔嫉心理作怪,是缺乏道心的表現。學佛者,尤其是靠信衆供養、專心修道的出家人,應該常懷感恩之心,對那些樂于奉獻、常行布施的善人,更應該感激、稱贊才是,而不能心懷憎惡。須知,不求回報的布施,即是大乘菩薩行的表現:樂于慈善利生的善人,即是菩薩的化身,怎麼可以輕視、憎惡

  !

  四.佛陀教導說,出家人還要防止兩種诟病。經雲:

  又出家人有二種垢。何謂爲二

  一者忍受煩惱,二者貪諸檀越。

  佛陀認爲,世間衆生都會有各種煩惱,面對煩惱,應當想法斷除,而不是一味忍受。修行的目的就是斷煩惱、證涅槃,如果煩惱不斷,雖經長劫修行也難有成就。修行人面對煩惱時,首先降伏之,不使其惱亂身心;隨後觀照其虛妄,用般若慧劍斷除之,轉煩惱爲菩提,而非消極忍受煩惱。

  出家人的第二種诟病是貪圖檀越信徒的供養。在家信徒是出家人的衣食父母,出家人的生活主要依靠檀越信徒的供養得以維持。佛陀教導出家人,接受信徒供養要知足,不能起貪心,否則容易招致譏諷和輕視。如有些出家人爲了多得供養,不惜巴結豪富,私交權貴,甚至與俗人認幹親,放任有錢信徒操縱寺院管理等,出世風範因此喪失殆盡,其根源都在貪圖供養,是絕對要禁止的。

  五.佛陀隨之講述了破壞善根的兩種因緣。經雲:

  又出家人有二雨雹壞諸善根。何謂爲二

  一者敗逆正法,二者破戒受人信施。

  佛陀經常教導四衆,要長養善根,勤加守護此道本,勿使損傷。對出家人而言,有兩種惡劣行爲能傷害善根,應堅決杜絕。其一爲存心邪僻,故意敗壞、違反正法,行徑與波句子孫無異。此爲獅子身中蟲,專吃獅子身上肉,自己邪知邪見,歪曲正法,又誤導他人入邪道、辱教門,誤人又誤己,最後相牽相隨墮叁途惡道,可惡又可悲。

  其二爲,不遵守戒律,破戒後又不知忏悔,還像清淨僧一般,坦然接受信衆的供養,屬于寡廉鮮恥之輩。僧者,清淨之意,持戒清淨的出家僧人是叁寶之一,爲信衆之福田,供養之可得無量福報,因此有福田僧之稱。若僧人破戒而不知仟悔,屬于白毀戒體, “福田”加持力已喪失,毫無功德可言,人天不喜,護法遠離,惡鬼隨身;若此時還假冒清淨比丘僧,領受信衆供養,毫無慚愧羞恥心,則既損傷了自己的福德、善根,又欠下了施主難以償還的債務,果報堪憂!古德雲: “施主一粒米,重如須彌山。若還不了道,披毛戴角還。”破戒的、不修行的出家人若接受了信徒的供養,將來必受惡報,變牛做馬以償債,可不慎哉!

  六.佛陀又告訴迦葉尊者,出家人還有兩種癰瘡,需要剜除。經雲:

  又出家人有二癰瘡。何謂爲二

  一者求見他過,二者自覆其罪。

  癰瘡如同毒瘤,侵蝕健康,若不根除,發展下去,會危及生命:佛陀所說的這兩種惡習,如同惡瘡毒瘤,如不戒除,必將危害出家人的法身慧命。第一種是求見他過。這是很多俗人的通病,修行佛法的正信四衆要不得,尤其是專修解脫道的出家人,更應該戒除。六祖惠能大師教導說: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真正的修道人,只見自己的毛病,不見他人的過錯,哪裏還會再去“求見”他人之過呢

  !求見他過者,心懷邪曲,喜聞、喜見他人之過錯,再加以評說、嘲諷,乃小人之心,于修道有大障礙。杜甫詩雲: “魑魅喜人過。”喜見他人之過者,與妖邪同流,當下心即在妖鬼道中,將來的果報可想而知。

  與此邪心對應者,是自覆其罪,即遮掩自己的罪行,不使他人知曉。俗語有雲: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 “紙裏是包不住火的”, “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個人的言行及心思,都會在八識田中留下印象種子,明眼的聖者一看便知,有心的信衆也能感覺到,妄想遮掩都是徒勞的。先求別人的過錯,再掩蓋自己的罪行,顯示他人不如自己,以此蒙蔽、欺騙信衆,攫取不相應的名聞利養,此種非法邪行,絕非出家學佛修道者所爲。學佛修道,就是要按照佛陀教導的標准,修正我們身心中不如法、與正道相違的部分,把那些損傷我們法身慧命的癰瘡清除掉,獲得健康安樂的身心與富有價值、意義的人生。對于癰瘡不願清除,甚至遮掩起來、防人知曉的行爲,無疑是愚癡、非理性的,最終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七.佛陀又告訴大迦葉尊者,出家人有兩種燒法之行。經雲:

  又出家人有二燒法。何謂爲二

  一者、垢心受著法衣,二者、受他持戒善人供養。

  燒法即焚燒法身,于個人則斷慧命,于大衆則壞法門。對出家人而言,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心不清淨,垢染嚴重,不追求出世解脫,卻廁身佛門僧伽之中,濫竽充數,穿著僧衣冒充比丘,即使受過叁壇大戒,心中垢穢不減分毫,只不過是一形相沙門而已。此類人不僅不會自己修行,還常懷著肮髒之心,影響具有正信正行的信衆及修行人,結果既耽誤自己,又拖累他人,還敗壞佛門形象,與清淨僧毫不相幹。

  其二,自己不持戒修行,卻憑借出家人的形相,坦然接受乃至騙取持戒善信的衣食供養,與寄生蟲無異。雖然按照佛製,出家人可以接受信徒供養,但必須建立在自己用功修道的基礎上,這樣既有功德于供養者,自己也能消受此供養物,否則, “叁心未了,滴水難消”啊!因此,佛門僧侶每當飯食時, “食存五觀”,爲施主感恩回向功德。末法時期,常見一些勤習六度、樂于慈善的在家弟子,護持教門不遺余力,對出家人供養沒有分別、平等對待,並努力追求出吐解脫:而不少出家僧衆卻在孜孜“入世”,整日圍繞名聞利養動心思,不僅坦然接受善信供養,甚至貪得無厭,主動巴結索取,令僧伽顔面盡失。這種末法亂象,佛陀在世時早就預見到了,于是經常對僧團進行告誡教導,乃至臨涅槃前還叮囑大家要以戒爲師,真是苦心迫切啊!

  八.佛陀最後告知大迦葉尊者,出家人還有兩種病障礙道業,一定要除愈。經雲:

  又出家人有二種病。何謂爲二

  一者懷增上慢而不伏心,二者壞他發大乘心。

  增上慢,即對于教理或修行境地尚未有所得、有所悟,卻起高傲自大之心,或將他人與自己比較而産生自負高傲之心,都是修行者的大忌。俗語有雲: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學世間法如此,學出世間法更是如此; “滿瓶水不響,半瓶水咣當”,越是驕傲自大之人,越是在德行和學識方面平庸無奇; “飽滿的谷穗總是低頭向地”,越是有修爲、有內涵的高僧大德,越是虛懷若谷、低調處下。如印光大師常告誡淨業行人: “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出家人應當戒除狂妄傲慢之心,對人謙恭禮敬,要像《法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那樣,從不輕視他人,還要對別人的優點加以贊歎。唯有如此,菩提法水才會流入、滋潤心田,道業才會不斷進步,最終有所成就。

  還有一類出家人,自己只是個自了漢,不精進用功、進趨大乘,反而對其他發大乘心的修行人心懷嫉妒,想方設法破壞其修行,使之障礙重重,難以進道。佛陀在世時,經常勸導已經證悟了小乘果的弟子,要回小向大,發大乘心,度化芸芸衆生都能究竟解脫,那才是真正的學佛修行:對于那些只求個人解脫、不顧他人的自了漢,佛陀斥之爲焦芽敗種, “非吾弟子”。依此推斷,如果只求個人解脫,而不許他人發大乘心幫助衆生,並加以幹擾破壞,那就是典型的小人行徑,非賢聖所爲;如果自己不求解脫,又破壞大乘菩薩作爲,阻止他人發心解脫及助人解脫,此種既害人又不利己的行爲,只有魔鬼才幹得出來,至少也是“魔入心竅者”所爲。正信的佛門弟子,尤其是披搭袈裟、住持聖教的出家僧伽,斷斷不可爲!

  以上所述的出家人的八種過失,既會影響個人的修道,也會導致佛法的壞滅。因此,作爲出家人,一定要從佛法前途和命運考慮,嚴格防範這八種過失,維護法門,讓正法久住世間。如此,佛法才能不斷興盛發展,佛教才會有光明的前景。

  

《出家人的八種過失(遠塵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