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那個時間出來就不是貪。如果你要二十分鍾,結果是一小時才出定,就是貪。明白嗎?也就是說你不自在。
出定自在就是坐禅的人想出定,一想出來就出來了。身心就恢複到入定之前的狀況。不要以爲一睜開眼睛出定,就能身心恢複常態。如果你出定後會覺得頭發漲,被氣鎖住,
很不舒服,這是出定還不夠自在。
所以,修定有所謂的出入定自在和在定自在。當你們熟悉了各種禅定之後,你每次入定之前,最好給自己預設一個時間。
7.禅定差別
近行定與安止定的差別
剛才說道,禅定有一、二、叁、四禅,我用登樓比喻,一、二、叁、四禅就是心集中的能量高低。猶如你上一幢樓,上一樓、二樓、叁樓、四樓,表示說一禅、二禅、叁禅、
四禅,那是不同的高低的集中力,也就是心的能量。當你的心念達到入禅定之前的集中力,稱爲未到地,或叫做近行定,有初禅的近行定、二禅近行定。
近行定是什麼意思呢?近行定好象你上樓梯到某一層,因爲還未進房間,你可以繼續往上爬,也可以爬下來。入根本定也叫安止定,進入根本定好像進了房間,你就不能上下
爬了。在近行定能上也能下,在安止定不能上也不能下。
初禅近行定是心念的集中力達到了初禅的水平,不等于你當時進入初禅,所以上到初禅近行定,不等于進入初禅安止定。當你進入初禅,會有進入的感覺,整個人沈入在裏面
。這時若要上下,就必須從初禅出來,你就會有從裏面出來的感覺。就是說進去和出來猶如進出房間,上去和下來猶如上下樓梯,是不一樣的。
禅定之間的覺受差別處
初禅與二禅最大的差別是:初禅的心態有覺有觀,很容易被聲音幹擾。初禅的人聽到聲音,心就亂了,所以佛說聲音是初禅的刺。二禅的心態無覺無觀,聲音的影響,你都如
如不動。
叁禅和二禅的差別是:在叁禅,你會覺得身體不存在了。但是,感覺頭還在,覺得全身很快樂,卻不知道身體在哪裏。到了叁禅呼吸很微弱,有些人會覺得呼吸困難,主要是
呼吸不正常及胸口有毛病而造成的障礙,一般是憂郁、易怒及緊張的煩惱造成氣結檀中穴。有些人到了叁禅心髒會跳快。爲什麼呢?因爲,叁禅的呼吸很微細。那些心沒有力的人
會覺得心髒負擔不了,會跳得快一點。這樣,他就應該在叁禅多呆,慢慢地適應,最好是吃補心氣的藥。
上四禅,呼吸就要停止了。有些人會呼吸停止不了。他就只能留在四禅近行定,無法進四禅。你如果深入四禅,外面的聲音是都聽不到的,那是最好的四禅。如果一個人在四
禅裏面,聽不到聲音以後,這個人就可以進一步修第五個定。如果你只修到四禅近行定,還會聽到聲音,就沒有能力進入第五個定。
禅定越高,定力越強,心念越細,呼吸越細,感受越快樂。但是,從叁禅進入四禅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那就是一旦你從叁禅進入四禅,快樂就會立即消失,完全沒有樂受--
舍受。如果你們有經驗過四禅,就會知道叫舍念,就是沒有造作的平等心,四禅的心不造作,而且非常清淨--念清淨。
8.製心一處無事不辦
如果從初禅到四禅,你都弄清楚了,以後不管你修密宗、禅宗,任何修法,你都可以用禅定來判斷自己的心。修禅定好象是磨刀一樣,切東西的效率,要看那刀磨得有多鋒利
,修行時,心的效率就是入定有多快。如果今天你坐下來,連初禅都上不了,然而卻要修大威德金剛,或者修大圓滿,或者修禅宗,這樣修任何法門都修不好的。你應該知道自己
是以散亂的心來修。明白嗎?
但是,如果今天你能進到四禅,那今天修任何法門都很有效,因爲你清楚今天的心力,是以清淨的心來修行。也就是說,不管你修佛教任何法門,用不同的粗細的心力來修行
,得到的功效是不一樣的。四禅的清淨心,是修道人要去爭取到的。所以,如果你的心無法平靜就去參禅,你只是在胡思亂想,如此參話頭打禅七,是胡打,變成煩惱糾纏不清的
“纏七”。
爲什麼呢?心都不能安定下來,煩惱一大堆,是煩惱在參纏,還以爲是參禅。修任何法門最終是要修慧要覺悟,而修慧之前要有定力。佛法說有慧沒有定叫狂慧,狂慧的人煩
惱很多,還說自己比他人有智慧。因此,把禅定掌握好的人,再去修煉任何法門,都是有所幫助的。如果一個人他不認識到定是慧的基礎,定力不足就去修行高深法門,那麼,他
根本不懂自己用什麼心去修。我在這裏再次強調:一定要修好禅定。
問 答
問:您剛才說,身體有障礙的話,要把它消除掉才能繼續坐下去?
答:如果靜坐時,身體上有一些障礙,應該驅除它再來坐。
問:不能堅持坐下去嗎?
答:你可以堅持忍疼,堅持下去只是自討苦吃。比方說,腳很疼,你可以堅持不管它,硬忍,忍忍忍,忍到下座。但是不如不要忍,你快點按摩將它放松了,然後就容易再入
定。
問:這樣入定之後就不知道疼了嗎?
答:對。入定就不知道疼痛,出定後又疼了。出現疼痛說明你已經不在定裏了,因爲在定裏不是樂受就是舍受。疼痛既然不能入定,何苦忍半小時!不如把疼痛處理掉,可能
五分鍾後就能入定。
第叁講
9.對禅定的錯誤見解
不知入什麼禅定
在修行的過程中,修定是爲了得到清淨的正念。不同的定有不同的微細心和集中力,越高的定,心力就越集中,而且心念越清淨、越微細。初禅心念比較粗,四禅比較細,修
禅定是爲了要爭取到微細的清淨心。所以,在修禅定的過程當中,我們要練習去分別什麼是初禅、二禅、叁禅和四禅。
在我自己還沒有認識這些禅定以前,因爲沒有得到老師的教導,曾經盲修瞎練。後來我認爲,我一天應該坐上十二小時。一座坐上四小時,然後,休息吃飯,再來坐。天天這
樣坐,坐來坐去,有時入了定也不知道是什麼定。這就是對禅定無知地盲修瞎練。我到處問人,沒有人給我講清楚。
直到有一天我碰到一位禅師,我問他:你在教導人修禅定嗎?他說:是。我又問他:你教人家修禅,你懂不懂你的學生入了什麼定?他說:當然懂了。不懂的話,不能教啊。
我聽了就非常歡喜地向他學了。因爲我到過好多修行道場,也找了很多人,問了很多人,他們就只教你打坐,但是分不清什麼是初禅。有的法師說:哎呀,不要修禅定了,會
著魔的,還是念佛吧。當我跟那位禅師學了之後才知道,原來禅定中的初禅到四禅是如此這般。
我才知道以前一天坐上十二小時是盲修瞎煉、浪費時間。爲什麼?原來一座坐四小時,可能你只在初禅,也可能你在二、叁、四禅,看你在那期間定力多高,當時你就每次回
到一樣的定。只知道入回同樣的定,卻不知道自己定到什麼程度,也不懂如何前進。這種情形猶如進入深山老林,迷失方向再也沒有作爲了。
根據那位禅師的說法,如果能夠入定,入初禅五分鍾也算初禅,入初禅四小時也算初禅,不在于入定時間長才算入了深的定。如果入四禅一分鍾也算入四禅。因爲我們被誤導
了,包括我自己曾經也是這樣子,以爲入定是要坐很久才算數。爲了說服大家,我舉一些例子。
經典裏的入定例子
第一個例子,就是優波離尊者的故事,他在給佛剃頭的時候入了定。因爲是佛的頭,他非常細心地剃,剃著剃著就不知不覺地入了定。佛就說:你現在是在初禅。過一陣,佛
又說現在是二禅。優波離尊者就這樣慢慢入定,他當時站著拿著剃刀,眼睛集中在佛的頭發,心裏細心地盤算著如何剃好它,耳朵還能聽到佛的開示,就這樣入著定。
在這個例子裏,我要大家認識幾點,優波離尊者當時並沒有盤腿,沒有閉眼,還有念想,還聽聲音。可是,他是一心一意地專注在佛的頭發,這就是入定的關鍵所在,他達到
了心一境性。所以,不要道聽途說,以爲入定時是什麼心念都沒有、聲音也聽不到。
第二個例子,是目連尊者的故事,入禅定是可以非常快的,快到怎麼樣呢?有一次,目連尊者去降伏一條龍,他用神通將自己變得很小,鑽進龍的鼻孔裏。這條龍想把尊者趕
出來,就呼氣,當那條龍一開始呼的時候,目連尊者就刹那間入了四禅。然後,龍呼也呼不動他,因爲尊者在裏面入四禅,它怎麼呼也呼不動。就是說,尊者在它呼的那一刹那就
入定了。所以出入禅定是可以非常快的。
在我跟那位禅師學時,他說:在吸一口氣間就能入四禅。多數人認爲要慢慢地,好久好久才能入四禅,這些人已經被誤導了。也就是說,你懂得修的話,入禅定的速度會非常
快,也能非常快地出來。你可以入四禅幾秒鍾後立刻就出來了,這也算入四禅。
但是不懂的人會說,這算什麼四禅?入幾秒鍾就算四禅了嗎?他們說禅定不可能是這樣啊!其實,你當時入了什麼定,就是什麼定,不在于時間長短。
另外,很多人會以爲入了禅定,不能想東西。這是很錯誤的。還以爲入了禅定後,外面的聲音也聽不到了,這也是極大的錯誤。其實,優波離尊者是一面聽佛指導一面集中心
力而入定的。
我再講一個戒律裏的故事。有一次,目連尊者入了無色界的定。根據佛法說,無色界是沒有物質的,沒有物質,你就不可能看到東西,不能聽到聲音。但是目連尊者向一些比
丘說,我入了無色界的定,當時聽見很遠很遠的恒河裏,有大象的耳朵拍水的聲音。那些比丘就說他打妄語。
爲什麼呢?因爲那些比丘精通佛法,知道無色界裏不可能聽到聲音。目連尊者堅持說,我進了無色界的定時聽到了大象拍恒河水的聲音。然後,比丘們就拉他去見佛,說他打
妄語。
佛就問目連說:你真的入了無色界的定了嗎?目連尊者回答是。佛又問他:你真的聽到那大象耳朵…
《定慧之路(致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