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慧之路(致光法师)▪P5

  ..续本文上一页那个时间出来就不是贪。如果你要二十分钟,结果是一小时才出定,就是贪。明白吗?也就是说你不自在。

  

  出定自在就是坐禅的人想出定,一想出来就出来了。身心就恢复到入定之前的状况。不要以为一睁开眼睛出定,就能身心恢复常态。如果你出定后会觉得头发涨,被气锁住,

  很不舒服,这是出定还不够自在。

  

  所以,修定有所谓的出入定自在和在定自在。当你们熟悉了各种禅定之后,你每次入定之前,最好给自己预设一个时间。

  7.禅定差别

  

  近行定与安止定的差别

  

  刚才说道,禅定有一、二、三、四禅,我用登楼比喻,一、二、三、四禅就是心集中的能量高低。犹如你上一幢楼,上一楼、二楼、三楼、四楼,表示说一禅、二禅、三禅、

  四禅,那是不同的高低的集中力,也就是心的能量。当你的心念达到入禅定之前的集中力,称为未到地,或叫做近行定,有初禅的近行定、二禅近行定。

  

  近行定是什么意思呢?近行定好象你上楼梯到某一层,因为还未进房间,你可以继续往上爬,也可以爬下来。入根本定也叫安止定,进入根本定好像进了房间,你就不能上下

  爬了。在近行定能上也能下,在安止定不能上也不能下。

  

  初禅近行定是心念的集中力达到了初禅的水平,不等于你当时进入初禅,所以上到初禅近行定,不等于进入初禅安止定。当你进入初禅,会有进入的感觉,整个人沉入在里面

  。这时若要上下,就必须从初禅出来,你就会有从里面出来的感觉。就是说进去和出来犹如进出房间,上去和下来犹如上下楼梯,是不一样的。

  

  禅定之间的觉受差别处

  

  初禅与二禅最大的差别是:初禅的心态有觉有观,很容易被声音干扰。初禅的人听到声音,心就乱了,所以佛说声音是初禅的刺。二禅的心态无觉无观,声音的影响,你都如

  如不动。

  

  三禅和二禅的差别是:在三禅,你会觉得身体不存在了。但是,感觉头还在,觉得全身很快乐,却不知道身体在哪里。到了三禅呼吸很微弱,有些人会觉得呼吸困难,主要是

  呼吸不正常及胸口有毛病而造成的障碍,一般是忧郁、易怒及紧张的烦恼造成气结檀中穴。有些人到了三禅心脏会跳快。为什么呢?因为,三禅的呼吸很微细。那些心没有力的人

  会觉得心脏负担不了,会跳得快一点。这样,他就应该在三禅多呆,慢慢地适应,最好是吃补心气的药。

  

  上四禅,呼吸就要停止了。有些人会呼吸停止不了。他就只能留在四禅近行定,无法进四禅。你如果深入四禅,外面的声音是都听不到的,那是最好的四禅。如果一个人在四

  禅里面,听不到声音以后,这个人就可以进一步修第五个定。如果你只修到四禅近行定,还会听到声音,就没有能力进入第五个定。

  

  禅定越高,定力越强,心念越细,呼吸越细,感受越快乐。但是,从三禅进入四禅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一旦你从三禅进入四禅,快乐就会立即消失,完全没有乐受--

  舍受。如果你们有经验过四禅,就会知道叫舍念,就是没有造作的平等心,四禅的心不造作,而且非常清净--念清净。

  8.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如果从初禅到四禅,你都弄清楚了,以后不管你修密宗、禅宗,任何修法,你都可以用禅定来判断自己的心。修禅定好象是磨刀一样,切东西的效率,要看那刀磨得有多锋利

  ,修行时,心的效率就是入定有多快。如果今天你坐下来,连初禅都上不了,然而却要修大威德金刚,或者修大圆满,或者修禅宗,这样修任何法门都修不好的。你应该知道自己

  是以散乱的心来修。明白吗?

  

  但是,如果今天你能进到四禅,那今天修任何法门都很有效,因为你清楚今天的心力,是以清净的心来修行。也就是说,不管你修佛教任何法门,用不同的粗细的心力来修行

  ,得到的功效是不一样的。四禅的清净心,是修道人要去争取到的。所以,如果你的心无法平静就去参禅,你只是在胡思乱想,如此参话头打禅七,是胡打,变成烦恼纠缠不清的

  “缠七”。

  

  为什么呢?心都不能安定下来,烦恼一大堆,是烦恼在参缠,还以为是参禅。修任何法门最终是要修慧要觉悟,而修慧之前要有定力。佛法说有慧没有定叫狂慧,狂慧的人烦

  恼很多,还说自己比他人有智慧。因此,把禅定掌握好的人,再去修炼任何法门,都是有所帮助的。如果一个人他不认识到定是慧的基础,定力不足就去修行高深法门,那么,他

  根本不懂自己用什么心去修。我在这里再次强调:一定要修好禅定。

  

  问 答

  

  问:您刚才说,身体有障碍的话,要把它消除掉才能继续坐下去?

  答:如果静坐时,身体上有一些障碍,应该驱除它再来坐。

  

  问:不能坚持坐下去吗?

  答:你可以坚持忍疼,坚持下去只是自讨苦吃。比方说,脚很疼,你可以坚持不管它,硬忍,忍忍忍,忍到下座。但是不如不要忍,你快点按摩将它放松了,然后就容易再入

  定。

  

  问:这样入定之后就不知道疼了吗?

  答:对。入定就不知道疼痛,出定后又疼了。出现疼痛说明你已经不在定里了,因为在定里不是乐受就是舍受。疼痛既然不能入定,何苦忍半小时!不如把疼痛处理掉,可能

  五分钟后就能入定。

  第三讲

  

  9.对禅定的错误见解

  

  不知入什么禅定

  

  在修行的过程中,修定是为了得到清净的正念。不同的定有不同的微细心和集中力,越高的定,心力就越集中,而且心念越清净、越微细。初禅心念比较粗,四禅比较细,修

  禅定是为了要争取到微细的清净心。所以,在修禅定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练习去分别什么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

  

  在我自己还没有认识这些禅定以前,因为没有得到老师的教导,曾经盲修瞎练。后来我认为,我一天应该坐上十二小时。一座坐上四小时,然后,休息吃饭,再来坐。天天这

  样坐,坐来坐去,有时入了定也不知道是什么定。这就是对禅定无知地盲修瞎练。我到处问人,没有人给我讲清楚。

  

  直到有一天我碰到一位禅师,我问他:你在教导人修禅定吗?他说:是。我又问他:你教人家修禅,你懂不懂你的学生入了什么定?他说:当然懂了。不懂的话,不能教啊。

  

  我听了就非常欢喜地向他学了。因为我到过好多修行道场,也找了很多人,问了很多人,他们就只教你打坐,但是分不清什么是初禅。有的法师说:哎呀,不要修禅定了,会

  着魔的,还是念佛吧。当我跟那位禅师学了之后才知道,原来禅定中的初禅到四禅是如此这般。

  

  我才知道以前一天坐上十二小时是盲修瞎炼、浪费时间。为什么?原来一座坐四小时,可能你只在初禅,也可能你在二、三、四禅,看你在那期间定力多高,当时你就每次回

  到一样的定。只知道入回同样的定,却不知道自己定到什么程度,也不懂如何前进。这种情形犹如进入深山老林,迷失方向再也没有作为了。

  

  根据那位禅师的说法,如果能够入定,入初禅五分钟也算初禅,入初禅四小时也算初禅,不在于入定时间长才算入了深的定。如果入四禅一分钟也算入四禅。因为我们被误导

  了,包括我自己曾经也是这样子,以为入定是要坐很久才算数。为了说服大家,我举一些例子。

  

  经典里的入定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是优波离尊者的故事,他在给佛剃头的时候入了定。因为是佛的头,他非常细心地剃,剃着剃着就不知不觉地入了定。佛就说:你现在是在初禅。过一阵,佛

  又说现在是二禅。优波离尊者就这样慢慢入定,他当时站着拿着剃刀,眼睛集中在佛的头发,心里细心地盘算着如何剃好它,耳朵还能听到佛的开示,就这样入着定。

  

  在这个例子里,我要大家认识几点,优波离尊者当时并没有盘腿,没有闭眼,还有念想,还听声音。可是,他是一心一意地专注在佛的头发,这就是入定的关键所在,他达到

  了心一境性。所以,不要道听途说,以为入定时是什么心念都没有、声音也听不到。

  

  第二个例子,是目连尊者的故事,入禅定是可以非常快的,快到怎么样呢?有一次,目连尊者去降伏一条龙,他用神通将自己变得很小,钻进龙的鼻孔里。这条龙想把尊者赶

  出来,就呼气,当那条龙一开始呼的时候,目连尊者就刹那间入了四禅。然后,龙呼也呼不动他,因为尊者在里面入四禅,它怎么呼也呼不动。就是说,尊者在它呼的那一刹那就

  入定了。所以出入禅定是可以非常快的。

  

  在我跟那位禅师学时,他说:在吸一口气间就能入四禅。多数人认为要慢慢地,好久好久才能入四禅,这些人已经被误导了。也就是说,你懂得修的话,入禅定的速度会非常

  快,也能非常快地出来。你可以入四禅几秒钟后立刻就出来了,这也算入四禅。

  

  但是不懂的人会说,这算什么四禅?入几秒钟就算四禅了吗?他们说禅定不可能是这样啊!其实,你当时入了什么定,就是什么定,不在于时间长短。

  

  另外,很多人会以为入了禅定,不能想东西。这是很错误的。还以为入了禅定后,外面的声音也听不到了,这也是极大的错误。其实,优波离尊者是一面听佛指导一面集中心

  力而入定的。

  

  我再讲一个戒律里的故事。有一次,目连尊者入了无色界的定。根据佛法说,无色界是没有物质的,没有物质,你就不可能看到东西,不能听到声音。但是目连尊者向一些比

  丘说,我入了无色界的定,当时听见很远很远的恒河里,有大象的耳朵拍水的声音。那些比丘就说他打妄语。

  

  为什么呢?因为那些比丘精通佛法,知道无色界里不可能听到声音。目连尊者坚持说,我进了无色界的定时听到了大象拍恒河水的声音。然后,比丘们就拉他去见佛,说他打

  妄语。

  

  佛就问目连说:你真的入了无色界的定了吗?目连尊者回答是。佛又问他:你真的听到那大象耳朵…

《定慧之路(致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做个座位来打坐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