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拍水的声音了吗?他又说:是!结果,佛还是同意目连尊者入了无色界定。
佛解释说:目连尊者是入了无色界的定,但是他能很快出来又立刻进去,出来的时候,他就能听到那个大象拍水的声音。所以,在那短短的时间里面,他出了定就入回去,但
他没有弄清楚他已经出来了一下。
明白吗?这个例子就是说:我们在修禅定的过程里面,会有这样的现象,你从定里面出来一下立刻又进去。就在你出来那一瞬间,可能你会感到脚疼,能够听到声音,但回到
四禅又没有声音了。这是可能发生的。
所以,千万不要听那些论师的说法,认为一听到声音就不曾入无色界定,然后依理论否定自己。不是!确实是听到。但是,你是暂时出来听到,然后又迅速进去。那样你还是
听到了。明白吗?
不可按图索骥、盲目相信权威
由于对禅定的种种误解,造成很多人没有办法分辨到底有没有入定。为什么呢?比方说,依《解脱道论》的说法,是逐渐听不到声音,到四禅的根本定就完全听不到。有人误
解《俱舍论》,说到了二禅,就听不到声音了。其实《俱舍论》是说初禅天以上的天人没有吃东西,没有鼻舌的知觉。但是一个四禅天的天人想要看东西,他不但可以看,而且还
可以看整个大千世界呢!乃至四禅天人要听声音也可以听。
那是怎么回事呢?在《俱舍论释》里有这样的解释:四禅天天人可以用天眼、天耳,但是必须从四禅的心降到初禅的耳识、眼识,来听、来看四禅天,换句话说,四禅天天人
可以在初禅到四禅之间动心念。如果你不明白同一禅天天人有不同的定心,那不重要,总之,《俱舍论》说四禅天的天人是可以看东西、听声音的。
也就是说,四禅天天人可以生各种的心,并且出进不同的定。可能你不知不觉地从初禅出来一刹那,觉得腿疼又立刻入回初禅,于是觉得腿不疼,有这样经验过吗?不要因此
怀疑没有入定,要以依据经典的说法,要相信出进禅定会快得你分辨不清楚。
还有,在中国佛教有一个很糟糕的说法: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灭尽。三禅连脉都停下来,四禅已经是灭尽定了,这是极大的错误,其实,息住是四禅,虽然
有脉停这回事,但是佛经里没有说这点,灭尽定是第九个定,已经超过四禅八定了。误导好多出家人,入了定还认为没有入定。
那么,经典对禅定的说法是如何呢?
10.禅定的正确见解
初禅离五盖,离昏沉、掉举、嗔心、淫欲心、疑心。有觉有观、有喜、有乐、一心在定。
二禅离觉观,离初禅的觉观,无觉无观,有四支:内净、喜、乐、定。
三禅离喜,离二禅的喜。有四支:行舍、正念、正慧、乐、定。
四禅离乐,离三禅乐,出入息断。有四支:舍、念清净、不苦不乐、定。
根据经典的说法是这样的,就是说,从禅定里面一步一步暂时降伏一些烦恼。当一个人进入初禅的时候,在定里不会有昏沉、掉举、嗔心,若有嗔心就入不了禅定,当时也不
会生起淫欲心。所以说初禅离五盖。其中的疑盖是疑些什么?疑就是对自己怀疑,对老师怀疑,对修法怀疑。那样,你也进不了初禅。一般修禅定的人不懂什么是初禅,因为没有
经验过初禅的觉受,所以便无从知道。
用什么方法可以认识初禅呢?可以如此观察,就是任何修禅定的人,坐到一定程度后会觉得心定下来了、没有杂念了、全身很舒服快乐。其实,这就是入了定,但是不知道入
什么定,要如何知道?根据佛法说,初禅有定、有喜乐的感受,当时身体不可能会有痛苦的感受。所以,如果修定时一直觉得身体疼痛,这证明当时你没有在定里。
如果你静坐时,觉得心定了好长时间,身体也不觉得疼痛,突然觉得身体疼痛。这疼痛表示你出某个定了,而出来之前是入定的。为什么呢?原来是静坐者气脉未完全打通,
入定久了身体就会疲劳,于是腰酸、腿痛,但是在入定时不知道。因为在定中只有喜乐的感受,从定中出来后,才觉得腿很痛。
四、如何修到四禅
1.初禅
初禅是很粗的定,粗到什么样呢?佛曾经形容--声音是初禅的刺。一个人在初禅里如果听到外界的声音,心里难受到好象耳朵被针刺而出定了。初禅经不起声音的嘈杂,可见
是很浅的定。初禅虽然很浅,还是禅定,这个定有声音干扰就退出来了。因此,好多人不信这也是定。未修好初禅的人,无法到嘈杂处坐禅,声音一干扰,他的心就不安了,所以
修初禅的场所不可以有声音干扰。但是,修到二禅的人听到任何声音就如同没听到。因为他非常专注,知道有声音却不知道其内容。
如果你们坐着坐着,觉得全身舒服了,你可能不知道这是初禅,你就先暂时假设这是初禅嘛!为什么我这样说呢?总之,当时你有定、有喜、有乐嘛!既然如此,就是一种定
了,就假设它是最低的初禅。
入定之后怎么办呢?前一讲,我说过了,初入定的人千万不要在定里呆太久。凡是不懂修禅定的人,他初入了定就想要呆太久,这是绝对错误的。初入定的人,一旦进去,要
快点出来。要在出来的那一小段时间注意一切变化,很多修禅定的人,没有注意如何入定出定,以后就不记得如何入原来的定。
所以,初入定时要快点出来,要注意出来之时,心会变粗,呼吸变粗,快乐的感受退掉了,你一定要观察这三件事。当你再度集中心力入定,你可以动个念头,心想我现在要
进入初禅,然后再专注在原来的修法--观呼吸。并注意三件事情:呼吸变细,心念变细,乐受出来了,于是又入定了。如果不懂入什么定,先当它是初禅来修,不理会别人的看法
。
一定要先训练如何出入定
这样出出进进初禅,越训练越熟悉,以后,你可以心想入初禅就入了,那些修过的同学都有这些经验。总而言之,懂得修禅定的人,不要立刻想我要定得长久,我要加强定力
,一定要先训练怎么进和出。对于不懂入了什么定的人,千万不要想定得长久,这是绝对错误的。当你出定入定分辨很清楚以后,才在定里留久一点以加强定力。
当你加强到定力稳定了,就有信心说:我的确进入了定。而且知道只要心念如此集中,我要入那个定就能入。只要我放松集中,我就出了那个定。如果你还是分辨得不清楚,
可以依靠经验过的人在你入定当时告诉你。有时我也会在你修定的当时告诉你:现在你在哪个定。
初学的人多数只入初禅,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个方法上的奥妙,就是开始能入定时不要入太久,五分钟就出来。因为任何初入禅定的人,五分钟内绝对上不了二禅,只能到初
禅。就在五分钟内出出进进,那样是没办法进入二禅的,所以不必问他入什么定,他最多只到初禅。就是说,如果我们把时间限制在五分钟,入定五分钟后一定要下来,保证他只
在初禅。
但是如果那个人原本就修过一些定,他可能已经能入初禅以上的定,这就另当别论了。就要问他每次静坐的时候,坐多久才觉得定下来?如果他十分钟就能入定,那时就要告
诉他练习初禅时,入定一分钟就退出来。明白吗?让他不够时间进入更高的定,于是他就入定不深,最多到初禅。
当他在这一分钟内认识初禅清楚后,才叫他加长时间留在初禅,此时注意,避免心念太细而入更深的定。就是说,通过时间的限制,不会进入太深的定而超过初禅。当在初禅
五分钟出入熟练了,就叫他修十五分钟的初禅。这十五分钟是加强初禅的定力,初禅心粗,心不想久留,于是心就会想快点入二禅。
不可以一上座就想入初禅
初学的人不可以一上座就想我要集中上初禅,上不了的。为什么?因为平时的心是散乱的,每次坐下来,你需要花一段时间,让心念平静下来以及调好呼吸。所以初学的人练
习初禅的时候,他必须坐下调心调息,不可以一坐下来就想上初禅。如果他急着入定,他就错了,他上不了的。他必须坐下来让心平静,慢慢地进入定,然后退出禅定,这时才可
以想我要上初禅,而且一定可以上初禅。
因为,一个人刚刚从初禅出来,他一定有本事回去。就是因为他能再度进入,他就有信心:要进就进、要出就出。初学的人,今天坐到了初禅,以为明天一坐下来立刻就能上
初禅,是进不了的!他就会怀疑所修的一切了。所以,以后如果你很久没有静坐,定力退了,不可以一坐下来就想要进初禅。进不了的。你必须坐到心念平静了,觉得入定了,退
出去再上去,你才能做得到。这是因为你必须让你的心从散乱状态平静下来,因定力不足而需要一段时间。
如何加强定力
如果一个人在一个钟头里面,可以入初禅四次,每次十五分钟,那就是说这个人的初禅很稳了。因为这四次加起来是一个小时。如果他以后要坐更长时间,他可以加长时间坐
一小时也可以。就是说他要入初禅一小时,两小时都可以。但是,当入初禅很久很久以后,大多数人会自动地到二禅去,从初禅自动入二禅的初学者这时会分不清初禅和二禅。
所以,在开始训练的时候,我不会鼓励你们花一个小时或两小时去体验初禅。为什么?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你的心念就会慢慢地从初禅进入二禅。因为是慢慢进,看不出变化
,由于入定时是初禅,而出定之前已经是二禅,你却还以为是在初禅。以后你总搞不清入了初禅还是二禅。初学者入初禅太久会有这种现象。
2.如何修二禅、三禅
先要有足够的火候
如果你上了初禅,什么时候才可以上二禅呢?如果有老师指导,老师知道你的初禅定力够了,就叫你继续前进。如果没有老师指导你,怎么办?根据佛法说,如果一个人的初
禅定力不够,然后又想上二禅。那么,他不但进不了二禅,连初禅也会失去,这…
《定慧之路(致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