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條件者,必萬修萬人去。
平時雖信願念佛,但臨終時爲病苦逼迫,念佛心提不起,或放不下世間情愛及關切子孫與財物,這就是“不具自力的因”。若臨終時沒有善友來開導,亦無人助念佛號,又遇無知家屬搬動、哭泣,破壞正念,痛苦加劇而口不能言,這是“不具他力的緣”。
若臨終時,雖有自力的因,而缺他力的緣,或功夫純熟,自有把握,不需助念,但爲家屬搬動、哭泣而使正念喪失。此是有因無緣,不能往生。
若臨終時,有家屬、淨友開導、助念,亦不搬動、哭泣,而亡者自己爲病苦所逼,或系情世間、愛財物等心放不下,提不起信願念佛的心。此是有緣無因,不能往生。
阿彌陀佛的宏願,猶如滿月,無所不照。衆生念佛,當如湛水,寂靜不動。水澄月現,心淨佛顯。念佛機熟,感通相應,承佛願力,悉皆往生。千念萬念,在臨終一念,助念即能助之往生,是人生最大的事!因爲臨終最後一念,是超升和墮落的關鍵,最後一念善,即生善道,最後一念惡,即生惡道,最後一念念佛求生淨土,即往生西方。一念念佛之心即是心力,佛的願力即是佛力,感應道交即是法力,叁種不可思議之力,融合于一句洪名“阿彌陀佛”,自然在念佛者的心巾顯現接引,故臨終最後一念念佛之心,即隨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家屬及親友的助念佛號,是希望病者最後念佛的一念心隨佛往生,所以臨終助念之妙用最爲殊勝。
助念前的准備
危重病人的病室,宜供阿彌陀佛接引像,無論畫像,塑像均可,佛像安放處所,以病危者能看到爲准。
像前宜放香爐,爐內燃上等檀香或沈香,若燃線香,則只需一炷即可,免使室內香煙過于濃烈。至于蠟燭,則不用亦可,電燈亦代表燈供養。此外,佛前能供些素雅的鮮花則更好,淨水,果品等亦不能少。
法器應備大磬、引磬、木魚叁種。如無法備齊,則只要有引磬一把也可以。
參加助念者在接到助念通知後,即須心系佛號,懇切至誠,身心肅穆,直至助念完畢返家時爲止,不得輕舉言笑,念誦時最好穿海青。
助念之規製與病家注意事項
助念活動只有如法地進行,才能體現出助念的殊勝作用,故助念者必先熟知助念的方法和步驟。助念是代佛行化,故應認真負責,切不可大意誤了他人的了生脫死大事;到病家後,應先召集家屬說明注意事項,做家屬的爲使自己豹親人能超升,就必須聽從助念者的指導;助念者的態度必須誠懇,說話更要和藹,使病人聽到後能心生歡喜。助念者要把自己當成病者的親人,雖今生不是,過去世定當做過眷屬,只有這樣,在助念時的心就會更切,責任心也更強了;除對病人講開示外,其余一切世事俗情之話,一律不許與病人談。如遇親屬朋友來看望,則要問明原因,如來參加助念,則應服從統一安排,如果僅僅是來看望慰問的,則請家屬帶至別室相談,以免妨礙病人的正念。
病人家屬不管是佛教徒還是非佛教徒,既請助念佛友來助念,就要一切聽助念者的安排,同時要勸告其家人,在助念時不要向病人噓寒問暖,或讓親友摸頭觸腳。總之,爲使病人能安詳往生,一切必須服從助念者的指導去做。
在醫院開出“病危通知”而無法醫治之後,病者與其家屬就應念佛以求往生,先可由家屬和親戚朋友一起念,至危急時(如脈搏微弱)請來的助念人員必須堅守崗位。此時如病者疼痛難忍,可打止痛針以緩解,爲使病者能正念分明,腦部最好不要麻醉。
助念如果在病人不十分危急時就開始,則先念《蓮池贊》一遍,《阿彌陀經》一卷,《往生咒》七遍或二十一遍,《贊佛偈》一遍,接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直到回向時再念“阿彌陀佛”四字洪名。
應念贊偈及經咒如下:
蓮池海會 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 接引上金階 大誓弘開 普願離塵埃
南無蓮池會菩薩摩诃薩 叁稱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叁稱,接誦《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阿彌陀經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彌利都婆毗,阿彌利哆,悉耽婆毗,阿彌利哆,毗迦蘭帝,阿彌俐哆,毗迦蘭多,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 接唱《贊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衆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衆生 九品成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如果開始時病勢就已極其嚴重,就從“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直念下去,法器單用引磬即可。
助念開始時如病者已亡故,則先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一句後,接念《往生咒》四十九遍或一。八遍再念佛,念時可用引磬木魚同敲。助念時的佛號,如病者平時習慣念四字洪名者,則助念同人也就念四字好了,于病者來說字少反而易念,故印光大師亦是提倡用四字名號助念的。
助念開始時,如病者神智清楚的,應先說法安慰,勸其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說的內容大致爲:
“□□居士,現在請你不要想其他方面的事,清楚地聽幾句佛法。佛說人生有生、老、病、死苦,這是必然的現象,是任何人都逃不脫的,有生必有死,但死並不可怕。阿彌陀佛發過大願,臨終十念、一念,他皆會接引行者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裏無有衆苦,但受諸樂,壽命無量,可一生成佛。因此,你應當發願,用你一生中所做許多好事的功德,求生佛國,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如你陽壽未滿還不該去的,因阿彌陀佛是大醫王,他會使你很快恢複健康的。現在大家爲你助念,你能念,就輕輕地跟我們念,不能念的話,就聽我們的聲音,心裏默念,專心地聽著,其他什麼也不要想了,一心祈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蓮池中去!千萬要注意,要阿彌陀佛或西方叁聖來接你,你才跟著去,其他親戚朋友與任何人來接,你都別去,阿彌陀佛一定會來的!”
念佛開始後,助念者每個人都要專一其心,聲音要整齊清越,不要太快或過于緩慢,聲調也要適中,更不要悲戚或急躁,應以一種莊嚴、肅穆、而又和諧、安甯的聲音,輕輕地念。使病人能于安詳、恬靜、怡悅、自在的情況下往生。
病人將要斷氣的時候,眷屬應在佛像前跪念或拜念,所有參加助念的人都要在心中觀想,作阿彌陀佛放大光明接引亡人,亡人在佛光中間合掌往生西方。此時高聲念佛,直至斷氣後叁小時。在這階段中,主持助念的人必須特別注意,絕對製止撫摸亡人的身體,所有眷屬親人不應哭泣。大家如此助念,一直到亡人身體全部冷透才停止。
往生者將斷氣之前,即可于其胸部置金光明沙,次放“無上密部拔度六趣陀羅尼”、“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及“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等叁張咒輪,再蓋上陀羅尼經被(往生被)。此叁項工作最遲在斷氣時即應放置妥當。
在行人將舍報時,如條件許可,應加鳴“無常磬”(即大磬)。《資持記》引智者大師語雲:“人命將終,得聞鍾磬,增其正念。唯長唯久,氣盡爲期”。
隨後代亡人在佛前回向: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爲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
“助念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刹。”
願以此功德,回向□□□(亡者名。)
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注:後二偈爲助念者功德回向,必不可缺,因助念功德必須回向于亡者,亡人才可得助念之益。)
唱畢《回向偈》,如亡者生前未舨依叁寶,有法師同去,則由法師爲授叁皈依。如無法師,則念皈依時,觀想代亡者在佛前自誓求受。若有法師授叁皈依,當請亡人家屬或代表代爲接受。皈依詞是:
1、我□□□(亡者名),皈依法、皈依僧。(念叁遍,每遍結束各一拜)
2、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念叁遍,每遍結束各二拜)
3、我□□□(亡者名),皈依佛競、皈依法競、皈依僧竟。(念叁遍,每遍結束各。一拜)
叁皈依畢接念回向偈: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爲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
說叁皈依和回向後,助念就結束了,一般參加助念的人可以離開。但亡者遺體未火化前,最好靈前仍應佛號不斷。
助念雖是辛苦的事,但這是幫助他人念佛往生西方,是代佛荷擔度脫衆生的責任,是一種最大的功德,是我們成佛的因,將來我們必可仗此功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用成佛的因感成佛的果,是助念者最殊勝的因果。
終後處理
病人終後十二小時之內(夏天至少亦須在八小時之後),切勿移動、哭泣、沐浴、更衣。因初死之時雖呼吸停止,心髒不跳,但心識尚未出離。故印光大師說:“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一發千鈞,要緊之極。只可以佛號開導彼之神識,斷斷不要洗澡換衣,或移寢處。任被如何坐臥,只可順彼之勢,不可稍有移動,亦不可對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以此時身不自主,一動則手足身體均受拗折扭裂之痛,痛則嗔心生而佛念息,隨嗔心去,多墮毒類,可怖之至。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又說:“所最贻害者,莫過于妄動哭泣,若或妄動哭泣,致生嗔恨及情愛心,則欲生西方無有一矣。又人之將死,熱氣自下而上者,爲超升相;自上而下者,爲墮落相。故有“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之說。然果大家至誠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屢屢探之,以致神識未離,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煩痛,致還得往生”。即使時隔很久而想探其冷熱,亦應遵興慈大師所說:“人如欲察其冷暖,務須輕輕探摸,不可粗重。”
十二小時後沐浴更衣前,先將陀羅尼經被及叁張咒輪拿去,待事畢再如前所說次第放…
《生活中的佛教 淨土宗與終極關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