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嘉慶十七年十月十九日,閉關于杭州古梅庵,日課彌陀十萬聲的起信大師盥沐易衣,念佛坐逝。師生前曾作《念佛歌》勸修淨土。
1817年嘉慶二十二年,曾作《淨土詩》百余首,重刻《彌陀疏鈔》弘揚淨土的周光居士卒。
1819年嘉慶二十四年八月,曾作《淨土詩百首》,日課佛號十萬,脅不著席數十年的覺源法師端坐念佛而寂。
1830年道光十年九月二十日,悟開大師坐化。師之一生,以淨土指歸,有《念佛百問》、《淨業知津》、《淨業初學須知》、《念佛警策》、《十六觀古道情》等著作問世。
1857年鹹豐七年,魏承貫居士卒。居士晚年受菩薩戒,專修淨業,曾會集《無量壽經》期成善本,結果亦未全盡人所願。
1861年鹹豐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辰時,淨土宗十叁祖印光聖量大師,誕生于陝西合陽(今合陽)。
1878年光緒四年,楊仁山居士創辦並主持的金陵刻經處刊印“西方極樂世界圖”。
1885年光緒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浙東授心法師趺坐念佛,泊然而寂。
1890年光緒十六年,臺灣淨土宗道場靈山寺,創設于霧峰北郊青桐岩。1946年毀于地震,遂重建于臺中市之中心今址。寺設念佛會、靈山學苑、學經班等,斌宗、道源、忏雲諸大師及李炳南、周邦道等居士,都曾先後至寺講經,弘揚淨土念佛法門。
1892年光緒十八年七月初七日,清代專修專弘淨土法門的古昆玉峰大師圓寂。
1893年光緒十九年,印光大師晤化聞和尚于京,應化老之邀,南下至普陀山法雨寺,安單藏經樓。自此兩度掩關影不出山者二十余年。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廬山海會寺至善法師馳書諸方,與相識者別,因晚年以院事付高弟清虛,清虛和尚自南昌得書疾歸廬山,和尚抵寺,法師即座而化。
1907年光緒叁十叁年四月初叁日,普陀山憶蓮沙門通智法師,合掌念佛而寂。
1910年宣統二年,真達法師接蘇州靈岩山寺丈席,後來與妙真和尚大舉複興堂舍,印光大師爲製訂各種規約,寺遂成專修念佛之淨土道場。
1911年宣統叁年八月十七日,近代佛教複興先軀、金陵刻經處創建者、對淨土法門有獨特見解的楊仁山居士卒于南京。
·近代·
1916年臺灣臺中專修淨土道場創建。
1918年徐蔚如居士集印光大師文20余篇印于北京,題爲《印光法師文鈔》,爲印光大師文集名《文鈔》之始;農曆七月十叁日,弘一大師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22年上海佛教淨業社成立,爲專修淨業的念佛道場,社址設愛文義路64號,關綱之居士任社長。
1923年在印光大師倡導下,南京魏梅荪居士創建法雲寺放生池、念佛道場及慈幼院,此後念佛、放生活動廣泛開展,各地紛紛成立蓮社,建放生池。
1924年正月初二,普陀山了余法師寂于上海錫麟堂下院;興慈大師于上海吉安路創建淨土道場法藏寺。
1926年5月,上海佛教淨業社出版發行《淨業月刊》;
1930年印光大師創辦的弘化社,在上海覺園淨業社內成立。
1932年教宗天臺、行歸淨土的天臺宗高僧谛閑法師圓寂于甯波。大師有關淨土之著作甚豐,主要有《觀經疏鈔演義》、《念佛叁昧寶王論義疏》、《省庵發菩提心文講義錄要》及講解《佛說阿彌陀經》,有寶靜法師筆錄名《阿彌陀經親聞記》;
9月26日,省元法師于北京拈花寺含笑念佛而卒,寂後奇香馥郁,舍利多至千數。
1933年曾璧山、李公達、周佛慧等居士爲提倡念佛法門,組織香海蓮社,爲香港首家居士道場。
1935年4月15日,香港何張蓮覺居士獨資興建的“東蓮覺苑”落成。
1936年日軍于東北挑起事端,滬上佛教同人于上海覺園佛教淨業社內啓建“護國息災法會”,請印光大師破關前往說法,皈依者千余人。時綏遠災情嚴重,大師即以所得香敬2900余元盡數捐去,並再自撥原存印書款千元爲倡,籌資再助。
1937年徐蔚如居士卒。居士生前曾集印光大師書信文稿出版《印光法師文鈔》及創立“北京刻經處”、“天津刻經處”流通經籍。
1938年五月,印光大師親訂靈岩山寺規製五條,明確該寺爲十方專修淨土道場;11月3日,近代佛教居士、畫家王一亭卒于上海覺園。
1940年十月二十八日,經印光大師提議及在山職事、護法居士會談,一致同意妙真法師任靈岩山寺方丈,並于十一月初一舉行升座典禮;十一月初四日卯時,淨土宗十叁祖印光大師在大衆念佛聲中安詳西逝。翌年二月荼毗後得五色舍利百余顆,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千余粒。
1941年印光大師永久紀念會會刊《弘化月刊》創刊,雜志以弘揚淨土法門爲主旨。編輯鍾慧成,發行人德森法師;離欲和尚于成都任家灣(今人民北路)建“離欲念佛堂”,創辦離欲念佛會。
1942年九月初四日,在大衆念佛聲中,一代高僧弘一大師安詳西逝。荼毗後獲舍利1800粒,舍利塊600顆。
1945年施省之居士卒。居士生前曾任上海佛教淨業社董事長、上海居士林林長,並曾創辦北京中央醫院等社會公益事業。
1946年定西法師于沈陽般若寺創念佛堂,率缁素弟子共修淨業。
1946年十月,覺光法師于香港跑馬地正式成立“香海正覺蓮社”。現有四衆蓮友人數近2500人。
1947年10月,近代高僧,靈岩山寺重興真達老和尚寂于上海;張一留居士卒。居士生前笃修淨業,著有《淨土宏綱論》、《西方認識論》、《馱沙淨土文》及編纂《蘇州靈岩山志》。
1948年專修淨業的戒空法師卒于昆明筇竹寺。法師留世著作有《蓮社明訓》、《淨宗要語》等;日本學者望月信亨卒。望月氏主要著作有《望月佛教大辭典》及《中國淨土教理史》等。·現代·
1950年3月,李炳南居士于臺灣臺中市創辦臺中佛教蓮社。居士大力弘揚淨土法門,在其影響之下臺島南北蓮社競起,弘化規模日廣;四月十七日,教宗天臺、行歸淨土的大德法師,上海法藏寺之創建者興慈大師寂于上海江灣;羅鴻濤居士經七年搜集之後,將所收集到的印光大師文稿結集成冊,即今《印光大師文鈔叁編》底本,並將此書稿交靈岩山寺妙真和尚校勘定稿;十月十二日,袁希濂大德卒于蘇州;曾著《佛法導論》、《饬終津梁》及編《印光大師嘉言錄》弘揚淨土的李圓淨居士卒于上海。
1951年近代佛教大德,上海佛學書局編輯範古農居士卒。
1952年定西法師創建香港東林念佛堂于荃灣芙蓉山,爲專修淨土道場;鳳山佛學研究社創立于臺灣高雄,翌年請煮雲法師住持,改名爲鳳山佛教蓮社,專修淨業,弘揚淨土。
1953年8月,先後任中國佛教會會長及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圓瑛大師,圓寂于甯波天童寺。師主張宗教兼通,禅淨雙修而歸于淨土,故自號叁求堂主人。
1954年靜修淨土法門的“臺灣高雄佛教蓮社”,創立于高雄前金區,常有數百僧俗來社念佛,並出版流通佛教典籍;靈源法師創建十方大覺寺于臺灣基隆,創寺主旨爲辦一所禅淨雙修而歸于淨土之道場。
1957年律航法師任臺灣臺中專修淨土道場慈善寺住持。自此即整肅寺規、樹立道風、日念佛萬聲,李炳南居士亦常來講經和主持念佛,淨土宗風大扇。
1958年闡揚戒律、自律甚嚴,行在淨土的慈舟法師寂于北京安養精舍;1月,曾著《法源論》、《淨土決疑礙行答問》並助臨海兜率寺通文法師創辦“兜率寺蓮社”的林慧光義行居士卒于臨海。
1959年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禅宗巨匠虛雲老和尚圓寂于江西雲居山。大師雖主禅宗,但亦應機教人念佛。
1960年六月十一日,律航法師一心不亂念佛而寂,荼毗後獲五色舍利數百顆,頂骨現蓮華色半露舍利,若绛璧之嵌珍珠,師生前專弘淨土,曾著《念佛入門白話解釋》、《百日念佛自知錄》等書弘揚淨土法門;12月20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天臺山國清寺首座,教宗天臺、行在淨土的高僧靜權大師,在大衆念佛聲中正念分明含笑而寂。
1961年聖懷法師于香港跑馬地成和道創“弘化蓮社”。蓮社至今一直保持每周叁天的念佛及講經活動。還在荃灣東林念佛堂組織“生西助念團”,作爲在香港念佛、誦經之共修淨業場所;致力于淨土法門,創作白話通俗著述弘法,曾任上海佛教淨業社社長的黃涵之慶瀾居士卒于上海。
1962年五月十叁日,定西法師在香港東林念佛堂佛七期中,逐日拈香禮佛,終七後與衆執手話別,容色殊暢,在大衆念佛聲中端坐而寂。
1963年1月6日,現代淨土宗大德,精修念佛法門並常駐弘化社襄助印光大師校刊淨土諸書的德森法師,寂于蘇州靈岩山寺。
1965年主張以淨土一門融攝世間、出世間法,爲禅、教、律、密之精華與歸宿的夏蓮居居士卒。居士有《佛說大乘無量壽清淨莊嚴平等覺經》會集本,廣爲流傳,並有《淨語》、《淨修捷要》等著作傳世;曾任《弘化月刊》主編之窦存我居士卒于江蘇。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在“文革”中寺院、佛像、經書、法器被毀,許多僧尼被驅逐,被批鬥,佛教活動被禁止。
1967年1月,現代淨土宗大德,蘇州靈岩山寺方丈妙真老和尚卒。
1969年冬,曾與蘇慧純居士辦大*輪書局流通經籍書刊,編發《覺有情》月刊弘揚佛法的陳無我居士卒于上海。
1970年永慈法師創建玉佛寺于臺灣南投觀音山,爲專修淨土道場。
1971年臺北佛教蓮社創立,爲專修淨土道場。
1972年4月,毛惕園居士編收典籍近300種,集淨土宗經文之大全的《淨土叢書》初版,于“臺灣印經處”印成並發行。
1973年永惺法師于香港創建西方寺,是淨土專宗寺院,叢林格局一應俱全,內設菩提學會,法化深遠,度衆萬千。
1976年8月,林克智居士于臨海普賢寺爲男女居士多人講《佛說阿彌陀經》,後複以彌陀聖誕爲中日,于該寺打專修念佛“淨七”一堂。其後數年中,抄寫《淨土十要》全文五部,《佛法要領》五冊及《二時課誦》、《金剛經》、《大悲忏》等經籍,又畫多幅“西方叁聖”像,以應熟谂居士學佛之急需。
1977年7月9日,曾著《禅淨雙勖》、《入香光室》、《般若淨土中道實相菩提論》以弘揚淨土的了然法師寂于蘇州。
1981年果一法師任廬山東林寺方丈;12月明學法師任蘇州靈岩山寺方丈。
1983年二月二十日,曾創辦大雄書局流通佛書,並編著《在家學佛要典》、《建設佛化家庭》、《可許則許》等多種普及書籍的陳海量居士卒于上海。
1984年香港青山慈淨寺妙蓮和尚,于臺灣南投購地150畝,興建靈岩山寺,遵印光大師遺風,專就念佛一門深入,爲解行相應的專修淨土道場。
1986年叁月初五日,現代淨土宗大居士李炳南卒于臺灣。居士創臺中佛教蓮社,創辦《菩提樹》月刊弘揚淨土法門。所著《淨土問答》、《當生成佛之道》,爲接引初機入門之要書,主持編集《淨土叢書》,是爲震旦第一創舉;八月初九日,鳳山佛教蓮社住持、清涼寺專修淨土道場住持煮雲法師寂。法師多次主持臺灣各地精進專修佛七,提倡念佛修行。留世著作有《弘法散記》、《精進佛七日記》、《大專精進佛七專輯》、《精進佛七感應錄》等多種。
1988年四月十六日,嚴持戒律,力弘淨土之道源法師寂,荼毗後獲舍利千余顆。留世著作有法師講、廣化法師記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及法師之佛七開示錄《佛堂講話》五集;7月17日,曾創辦專修淨土道場“十方大覺寺”于臺灣,並著有《淨業綱要》、《山居雜語》、《心經集注》及畫作《佛菩薩聖像畫集》的靈源法師寂于臺灣。
1990年曾任《弘化月刊》主編、上海佛教居士林林長的遊有維居士卒于上海。
1992年曾任北京居士林林長,中國佛學院淨土宗教授的黃念祖居士卒于北京。居士主張禅、淨、密叁宗一體不二,強調習禅修密者,須發願往生淨土。居士的主要弘揚淨土著作有《大乘無量壽佛經解》、《淨土資糧》、《華嚴念佛叁昧論講記》、《谷響集》、《心聲錄》等;6月,廬山“東林寺蓮社”重建;“東林寺淨土宗文化研究學會”在東林寺成立,果一法師任會長。
1993年由妙善大和尚主持修複的普陀山專修淨土道場,“西方淨苑”重建落成;4月13日,以研究、弘揚淨土法門爲主的“臨海市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在浙江成立,林克智居士任主任。
1994年我國淨土宗祖庭,廬山東林寺方丈果一法師寂于山;9月11日傳印法師繼承東林寺方丈。
1996年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魏磊教授輯著的《淨宗法語大觀》;
2000年8月26日,現代佛教大德鄭頌英居士卒于上海。
*本年表下限爲2000年。
**表中日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者爲公曆;用漢字表示者爲農曆。
《通向極樂之路 中國淨宗 中國淨土宗大事年表》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