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門高僧南泉普願禅師(遠塵法師)

  禅門高僧南泉普願禅師

  遠塵法師

  南泉普願禅師(748—834)是馬祖道一的弟子,他與百丈懷海、西堂智藏被稱爲馬祖門下叁大士。禅師是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人,俗姓王,自幼仰慕佛法。他是中國禅宗史上一位有著廣泛影響的人物。

  普願于唐至德二年(757)依大隗山大慧禅師出家,後到嵩嶽善會寺受具足戒。禅師最初精研相部律典。不久遊曆名山古刹,虔誠聽高僧講授《楞嚴經》、《華嚴經》、《入中百門觀》等,普願禅師聽名師講經之後,常自己深味其真意。後來普願又參學于大寂禅師門下,深得大寂禅師之妙旨,頗有頓然忘筌,得遊戲叁昧之境界。

  普願在跟隨馬祖道一學道時,一天行堂爲衆僧盛粥,馬祖問:“桶裏是什麼?”普願說:“這老漢怎麼說這樣的話。”馬祖便不再言語。從那之後,與他一起修道的同參沒人再敢向他提問題。禅師于貞元十一年住錫于池陽,他自建禅齋,叁十余年不下南泉山。元和初年,宣城廉使陸公亘向往禅師之道風,遂與監軍同請下山,伸弟子之禮,大興佛法。自此普願門下學徒不下數百,言滿諸方,被時人稱爲郢匠。

  普願禅師上堂說:“然燈佛道了也。若心相所思,出生諸法,虛假不實,何以故?心尚無有,雲何出生諸法?猶如形影,分別虛空。如人取聲,安置箧中。亦如吹網,欲令氣滿。故老宿雲: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且教你兄弟行履。據說十地菩薩住首楞嚴叁昧,得諸佛秘密法藏,自然得一切禅定解脫神通妙用。至一切世界,普現色身,或示現成等正覺,轉******,入涅槃,使無量入毛孔。演一句經無量劫,其義不盡,教化無量億千衆生得無生法忍。尚喚作所知愚、極微細所知愚,與道全乖。大難,大難!珍重!”普願禅師告訴弟子,不要認爲自己心相所思的一切是真實的存在,即不要認假爲真。他認爲對一個修道者來說,自心尚且沒有真實的存在,更何況由心生起諸法。

  普願禅師一次上堂說:“王老師(普願自稱)自小養一頭水牯牛。擬向溪東牧,不免食他國王水草。擬向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國王水草。不如隨分納些,不見得。”普願一次問僧說:“夜來好風?”僧說:“夜來好風!”禅師說:“吹折門前一枝松?”僧說:“吹折門前一枝松。”次問一僧說:“夜來好風?”說:“是甚麼風?”普願說:“吹折門前一枝松。”僧問:“是甚麼松?”師說:“一得一失。”

  普願曾有書信與茱萸說:“理隨事變,寬廓非外。事得理融,寂寥非內。”僧人將書送與茱萸便問:“如何是寬闊非外?”茱萸回答說:“問一答百也無妨。”僧問:“如何是寂寥非內?”萸說:“睹對聲色,不是好手。”僧又問長沙,沙瞪目視之。僧又向他講述後面的言語,沙乃閉目示之。僧又問趙州,州作吃飯勢。僧又進後語,州以手作拭口勢。後來僧將自己的遭遇講給普願聽,普願說:“此叁人,真正是我的弟子。”

  當時在南泉山下有一個庵主,有人告訴說:“近日南泉和尚出世,何不去禮見?”庵主說:“非但南泉出世,就是千佛出世,我也不去。”普願聽說後,就派弟子趙州前去勘驗其境界。趙州去後便向庵主拜,庵主不顧。趙州從西過東,又從東過西,庵主也不理睬。趙州說:“草賊大敗。”于是就拽下簾子,將此事告訴了普願。普願說:“我一直都懷疑這個漢子。”第二天,普願與沙彌攜茶一瓶、盞叁只,到庵堂擲向地上。說道:“昨日底!昨日底!”庵主說:“昨日底是甚麼?”普願于沙彌背上拍一下說:“賺我來,賺我來!”說罷拂袖便回。

  普願上堂說:“文殊、普賢昨夜叁更相打,每人與二十棒,趁出院去也!”趙州說:“和尚棒教誰吃?”普願說:“且道王老師過在甚處?”趙州禮拜而出。普願因事到莊所,莊主預備迎奉。師說:“老僧居常出入,不與人知,何得排辦如此?”莊主說:“昨夜土地報道,和尚今日來。”普願說:“王老師修行無力,被鬼神觑見。”侍者便問:“和尚既是善知識,爲甚麼被鬼神觑見?”師說:“土地前更下一分飯。”

  普願有時說:“江西馬祖說“即心即佛”,王老師不恁麼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恁麼道還有過麼?”趙州禮拜而出。時有一僧隨問趙州說:“上座禮拜便出,不知是何意?”州說:“你去向和尚問。”僧乃問:“適來谂上座是什麼意思?”師說:“他卻領得老僧意旨。”師見僧砍木頭,師乃擊木叁下,僧放下斧子,歸僧堂。師歸法堂,良久卻入僧堂,見僧在衣缽下坐。師說:“賺殺人!”僧問:“師歸丈室,將何指南?”師說:“昨夜叁更失卻牛,天明起來失卻火。”

  南泉一次見東西兩堂爭奪一只貓,南泉奪過貓對衆人說:“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衆僧不明其話語的含義,回答不出來。師便將貓子斬首。趙州從外面回來,南泉以前語告訴他。趙州脫下鞋子安放在頭上出去了。南泉說:“你當時若在,即救得貓兒了。”

  有一個僧人一次洗缽,南泉奪下僧人的缽盂。那個僧人便空手站立。南泉說:“缽在我手裏,你口中喃喃而語作什麼?”僧人回答不出來。南泉到菜園中去,見到一個僧人,師就拿起一瓦塊打他。那個僧人回頭看他,師就向他翹足示意。僧人無語,南泉回到方丈,僧人隨後跟了進去,向南泉問訊說:“和尚剛才擲瓦塊打我,豈不是警覺我?”師說:“翹足是什麼意思?”僧人啞口無言。

  一次,南泉在山上勞作,僧問:“南泉路向甚麼處去?”師拈起鐮子說:“我這茆鐮子,叁十錢買得。”僧說:“不問茆鐮子,南泉路向甚麼處去?”師說:“我使得正快!”有一座主辭師,師問:“甚麼處去?”對說:“山下去。”師說:“第一不得謗王老師。”對說:“爭敢謗和尚!”師乃噴嚏說:“多少!”主便出去。南泉一日掩方丈門,將灰圍在門外。說:“若有人道得,即開。”當時有人回答,多不合南泉之意。趙州說:“蒼天!”南泉便開了門。

  陸亘大夫問:“弟子從六合來,彼中還更有身否?”南泉說:“分明記取,舉似作家。”僧說:“和尚不可思議,到處世界成就。”師說:“適來總是大夫分上事。”陸異日對師說:“弟子亦薄會佛法。”師便問:“大夫十二時中做什麼事?”說:“寸絲不挂。”師說:“猶是階下漢。”師又說:“不見道,有道君王不納有智之臣。”

  上堂次,陸大夫說:“請和尚爲衆說法。”師說:“教老僧作麼生說?”說:“和尚豈無方便?”師說:“道他欠少甚麼?”說:“爲甚麼有六道四生?”師說:“老僧不教他。”陸大夫與師見人雙陸,指骰子說:“恁麼、不恁麼、正恁麼,信彩去時如何?”師拈起骰子說:“臭骨頭十八。”又問:“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或時坐,或時臥,如今擬作佛,還得否?”師說:“得。”陸說:“莫不得否?”師說:“不得。”

  一日,有大德問師說:“即心是佛又不得,非心非佛又不得。師意如何?”師說:“大德且信即心是佛便了,更說甚麼得與不得。秖如大德吃飯了,從東廊上西廊下,不可總問人得與不得也。”師住庵時,有一僧到庵。師向伊道:“我上山去作務,待齋時作飯自吃了,送一分上來。”少時,其僧自作飯吃了,卻一時打破家事就床臥。師待不見來,便歸庵,見僧臥,師亦就伊邊臥。僧便起去。師住後說:“我往前住庵時,有個靈利道者,直至如今不見。”師拈起球子問僧:“那個何似這個?”對說:“不似。”師說:“甚麼處見那個,便道不似。”說:“若問某甲見處,和尚放下手中物。”師說:“許你具一只眼。”

  陸大夫向師道:“肇法師也甚奇怪,解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師指庭前牡丹花說:“大夫!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陸大夫不知其意。又問:“天王居何地位?”師說:“若是天王,即非地位。”說:“弟子聞說天王是居初地。”師說:“應以天王身得度者,即現天王身,而爲說法。”陸辭歸宣城治所。師問:“大夫去彼,將何治民?”說:“以智慧治民。”師說:“恁麼則彼處生靈盡遭塗炭去也。”師入宣州,陸大夫出迎接。指城門說:“人人盡喚作雍門,未審和尚喚作甚麼門?”師說:“老僧若道,恐辱大夫風化。”說:“忽然賊來時作麼生?”師說:“王老師罪過。”

  南泉問座主:“你與我講經得麼?”說:“我與和尚講經,和尚須與我說禅始得。”師說:“不可將金彈子博銀彈子去。”說:“我不會。”師說:“你說空中一片雲,爲複釘釘住?爲複藤纜著?”問:“空中有一珠,如何取得?”師說:“斫竹布梯空中取。”說:“空中如何布梯?”師說:“汝擬作麼生取?”有僧人告辭南泉時問道:“弟子到其他地方參學,如有人問:和尚近日作什麼事業,不知如何回答。”師說:“但向道近日解相撲。”說:“作什麼?”師說:“一拍雙泯。”僧問:“父母未生時,鼻孔在甚麼處?”師說:“父母已生了,鼻孔在甚麼處?”師將順世,第一座問:“和尚百年後向甚麼處去?”師說:“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去。”上座說:“某甲隨和尚去還得也無?”師說:“汝若隨我,即須銜取一莖草來。”南泉一天示現疾病,對門人說:“星翳燈幻亦久矣,勿謂吾有去來也。”說過之後就圓寂了。

  南泉普願禅師在住錫南泉山以來,常常以禅機之語截斷學徒的執著妄念,使他們心不外求,不在語言文字上鑽牛角尖,如此方可反觀內照,觸緣開悟。因爲禅是通過自證自悟才能體會出其中的奧妙,是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說明的。所以南泉一看到弟子以經教文字發問之時,就當下以風馬牛不相及的回答斬斷其妄念。使他們回到正念上來。正是由于南泉普願禅師以正確的教化方法教導學人,因此,在南泉門下學道開悟者不可勝數,他們在南泉圓寂後各自弘化一方,對禅宗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