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從人到成佛之路
──在馬尼拉大乘信願寺講──
一 學佛即向佛學習
關于從人到成佛的路,先得認識自己是人。由人來學佛,應該學些什麼?要怎樣學?現在只能講一些重要的,淺顯的初步,使大家知道從人到成佛的關要。
佛法應從兩方面去了解:一方面是究竟理想,最高目的──成佛。另方面,因人的程度參差不齊,所以有種種方便法門,不同的修行方法,但最後終歸是成佛。這好像我們所走的路,有的平坦,有的高低不平,有的迂曲,有的直截了當。但如認清最後目標,還是「條條大路通長安」。今天所要講的,是從人到佛的路,直捷平坦的路;依此行去,不但穩當,又容易到達。 [P128] 學佛,就是向佛學習,以佛爲我們的模範而學。佛是怎樣修學而成的,我們也這樣照著學。所以真正的學佛,是:
一、不但爲後世的福樂而學:修行布施等功德,希望來生能比現在更好。這在佛法中,名爲以「增進心」而學,目的在求來生的福樂果報,如生天國等。這只是佛法的方便法門,不是以佛爲理想而學。這並不是說,學佛的不求來生的增進;在沒有成佛以前,當然希望能生于人天中,但這不是學佛的目的。大家要以成佛爲目的,如真能依法做去,一定能得到的,只要我們有高超遠大的理想。與切實地遵行。
爲什麼生人生天不夠呢?因爲不徹底、不究竟。生人間,財富、金錢、壽命、地位、人事,都在變化無常中,不徹底、不圓滿。說生天吧,就是帝釋天(近于玉皇大帝)、大梵天(近于希伯來的耶和華),也還是不圓滿,還是在變化中,還是會墮落的。相信耶和華上帝的,一定不同意這個見解,其實耶和華是不徹底的。以大梵天王爲例吧,他說:萬物與人類,是他創造,從他而生的。我們要 [P129] 問:天地未創造以前是否有天地?人類未生以前是否有人類?假使是沒有,那爲什麼要創出天地與人類呢?婆羅門教就有一種解說:「爲了戲樂」。這是說,爲了表示自我的自在(自由)、自我的滿足,所以從此而引生一切。這像一所新房子空洞而沒有什麼,覺得空虛而不滿意,就得買家具花瓶等等來裝飾一下。所以,如說神能創生人類萬物,這只是表示他的「不甘寂寞」,顯示他內心的空虛,內心還有問題,不能無事。如人在繁忙的時侯,會感覺到麻煩,希望能獨自地安安靜靜休息。可是真的給他幽靜的安息,又會感到空虛,又要出來眺望,靜極思動。爲了自我的自由與滿足,要天地男女萬物,弄到無邊苦痛,真是自找麻煩。所以,凡是內心有不足而有所要求的,就表示內心有問題,不徹底。學佛的說到修行了生死,不但要在萬人喧囂處安住而無所不足,還要能于無人處自靜其心,做到名符其實的「無事道人」。神教所想象的神,還有要求,不能心安,便是要墮落的主要理由,所以我們不能以此爲正確的路子。
二、不但爲自身解脫而學:人間、天上,一切都不是徹底的,所以要了生死 [P130] ,超出人天叁界。但這還只是爲自己解脫而學佛,是狹小的路,是迂曲的路。佛法當然要了生死,但應注意到自利利他。小乘的了脫生死,好像吃酒的,一時沈醉而以爲完成了。又如行路的,跑了一段,急急在路旁休息一下。這種急于達到目的,而實際上更慢。好像龜兔賽跑,兔子跑得快,而急于睡覺休息,結果兔子不免落後。學佛如急于了生死,離苦得樂,只爲自己而學,還是歪曲迂回的路子。
叁、爲佛之大菩提而學:所以真正的學佛,應爲佛之大菩提而學,這才是達到正等正覺的正確的路,直捷的路。說起大菩提內容,可說是信願、智慧、慈悲的一切完滿。但在初學者,可能有所偏重。A、重信願,求菩提。 衆生根機不同,多少有差別。如初學而著重在信願,相信佛有無上功德,最究竟圓滿;有最上智慧,最大慈悲。 對佛發生信仰心,以佛爲理想而立願上求菩提。B、重智慧,向法界。另有一類人,以佛的圓滿菩提爲對象而重在智慧。參究宇宙萬有真理,宇宙究竟是什麼?人生真理是什麼?只有佛才是最圓滿究竟,最洞明一切。所以 [P131] 學佛的大智慧,從智慧的增長中,到達佛的地步。C、重慈悲,救衆生。 也有贊仰佛的大慈悲,想到人類衆生的苦痛,沒有徹底救濟的方法。普通所說的提倡道德文化,增加經濟等等來救濟,其實都不徹底,只有佛的大慈大悲,才是圓滿究竟,所以就學習慈悲心行,向佛菩提。
學佛的路很多,如念阿彌陀佛的是重信願,爲了解佛理而誦習研究的是重智慧,著重在救濟慈善事業的是重慈悲。這幾種功德都要學,無論從那方面入手都可以。不過真正學佛的,必然叁類都漸漸學習,以大菩提爲目標而學。
二 唯人爲能學佛
一、人類的特勝:一般來說,人雖自尊心極強,卻都看輕自己,覺得自己太渺小,不肯擔當大事,爲最高理想而努力。這是頂錯誤的,其實人是頂有意義的。佛法說,在六道衆生中,地獄太苦,餓鬼饑餓不堪,那裏會發心學佛?畜生也大多是愚昧,不能了解學佛。阿修羅猜疑心大,不能堅信佛所說的話,又加上瞋 [P132] 恨心強,喜歡鬥爭。天國,享福都來不及,更沒有心學佛。所以「叁苦八難」中,長壽天便是八難之一。因此,佛經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只有人最爲難得,才能學佛。
有人問:神教與佛教有什麼不同?我說:神教說人間不如天上,佛教說人間更好。既得人身,不要錯過他,應該尊重人身,發揮人的特性而努力向上,這是佛教的一大特色。
人有什麼好呢?經說人有叁特勝,天上也不及我們。大梵天、上帝,雖然高貴,但都不及人的偉大。因人有叁種特勝,所以佛特地在人世成佛,教化人類,向佛學習。 叁種特勝是:A、憶念──「人」,在印度話中,是「憶念」的意思。人的憶念,比什麼都強,小時的事情都記得,幾千年來的曆史,千百年來的經驗,都能保存而傳下來。這在牛羊豬狗,甚至天神,都不及我們。人的智慧最強,一切文化,科學發明,都是依著過去經驗的憶念、累積,而後能日漸進步,日漸發明。 由于憶念而來的智力,是一切所不及的。B、梵行──克製情欲的沖動 [P133] ,爲了他人的利益,能營爲道德的行爲,甯可犧牲自己,利益他人。這種由于梵(清淨)行而來的道德,是人類的一大特色。 C、勇猛──人生存在這娑婆世界,什麼苦都可以忍受,無論怎樣困難都可以克服。這種一定達到的決心與毅力,也是人的特勝,在天上是沒有的。這叁種特勝,如用以努力作惡,濫用聰明,也會造成大壞事,使人類的苦痛加深。不過種種好事,也是從這裏面發展出來。用以向善,就等于中國所說的大智、大仁、大勇。
大家都知道,一切衆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經說佛性有四種功德,就是智慧、慈悲、信樂、叁昧。德行通于慈悲,信樂必有精進,所以人的叁特勝,也就是佛性四德中的叁德,在人身中特別發達。也就因此,人身容易修學成就,人類容易學佛。唐朝宰相裴休說過:一切衆生都可成佛,但六道中真能發菩提心而修菩薩行的,唯有人。佛性功德。人身最爲發達,所以人才能學佛成佛。
二、從人道直趣佛道:在學佛的方便中,如生天,得小乘果,多是彎曲而迂回的。如修天法而生長壽天,爲八難之一,障礙了學佛。有以爲,學小乘法,證 [P134] 阿羅漢,了生死後再說。小乘如中途醉眠,不徹底也不迅速。所以我們應該走直截了當的路,就是從人的地位,求生人間,一直到佛的地步。不求生天,不求證小乘果。依人身,求人身,不離人身而向佛道,都得從不離人事做起。有的人自以爲修學佛乘,而信修天帝的神秘法門;或不重慧而專重禅,實是天法。有的沒有大悲心,雖究大乘理,而等于走著小乘之路。天法與小乘法,終究也可轉成佛道,但到底是迂曲了。特別是在這個時代,應該先修人法──不離家國的人間正行,從人直向佛道,以免世人的誤會。現代衆生的根性不同,尤其是中國人,重人倫,所以中國佛教徒,更應該從人倫道德做起。人間正行修集增長,佛道因行的功德,也一天天增長,會漸近成佛的境界。我們不要糟蹋自己,應該利用這人生短短的時間,向這個目標而努力行去。
叁 學佛所不可少的信解
要學佛道,有不可缺少的信仰與了解,這在聖典中,說有八事,現在簡要的 [P135] 略爲六類。
一、叁寶威德──叁寶就是佛法僧。以佛僧來說吧!大乘法中佛菩薩(大乘僧)有高上的智慧慈悲,值得崇仰;更有難思的神力,能爲一般所不能爲的事。不但信佛菩薩的威德神通,還要信法,即成佛的法門,也確是有功德、有力量,依法修行,能使我們到達究竟成就。
二、諸法真實──諸法即所有一切事物,我們所知的世間一切,都不是真實的。爲什麼呢?可用兩點來說明:一、一切都在變化,人以至地球都不是永恒的,都是不徹底的。二、世間的一切,都是相對的,有善就有惡,有生就有死,有興就有衰;有這個就有那個,有這家就有那家,有這國就有那國;同一個國家也有派別,黨外有黨,黨內有派。世間就是這樣相對差別,充滿矛盾,所以都不是究竟的真相。世間的一切,是相對的變化的世間;所以存在這世間的人類,也不徹底。真正學佛的,要信解在變化無常、種種差別之中,有永恒的不變,平等無差別的真理。如以正當方法去理解,依著去修行,就能得到真理的體驗。苦痛從 [P136] 此解消,佛菩薩也因此而成就。
叁、清淨因果──一般人都懂得佛法,重視因果,但因果不一定清淨的。不單是殺、盜、淫、妄──惡因惡果不清淨,就是一般的布施、禮佛、念經,也不一定是清…
《佛在人間 六、從人到成佛之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