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在人間 六、從人到成佛之路▪P2

  ..續本文上一頁淨的。如布施功德,固然是善的,如心目中覺得我能行善;或我比其他人布施更多;或者爲了使人服從,故施小惠。有自我的成份,有爲未來得到善果報的意念,這便不清淨──不純潔。所以,學佛的要相信有清淨因果──就是離煩惱,離自我見的無漏因果。純潔的因行,能得到清淨的成果。必須以佛爲理想,對清淨因果,生起堅定的信解。

  

  四、能得菩提──信解了以上叁點,還不一定能學佛成佛。有人說我太愚笨了,或太忙碌了,自己不信任自己,那裏能發心修學?所以要加強信心,一切人有佛性,我也決定能得大菩提。有一分力量,就盡一分力量。今天不成,還有明天;今生不成,還有來世。堅定信仰,一定能得菩提,只要肯發心修學下去。

  

  五、得道方便──一切衆生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可是佛是從修學得來的 [P137] ,依方法去學,人人都能得到;這修學方法,叫得道方便。如相信地下有水還不夠,必須知道怎樣去開掘,用怎樣方法取水上來。如不這樣,即使地下有水,我們還是沒有水喝。要以方法去得到,所以說:沒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

  

  六、如來聖教──我們都不是佛,怎能知道成佛的道路呢?釋尊成佛後,大慈大悲地把成佛的方法說了出來,記載在經典裏面。相信經律論所說的,依之求了解,有了信心,才會增加學佛的力量。會看的看,不會看的聽,裏面開示我們種種成佛的方法。

  

  

  

  四 從十善菩薩學起

  對佛有了充分的信解,就得從十善菩薩學起。很多人對菩薩的名義不了解,多有誤會。菩薩是印度話,菩是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是薩埵,就是衆生的意思。所以,菩薩是求大菩提的衆生。菩薩的程度不一,高的高,低的低。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聽見菩薩,就想到文殊、普賢、觀音、地藏頂高的大菩薩,其實凡 [P138] 發心成佛的,就是菩薩。佛與菩薩的分別是:佛是至高至上究竟圓滿,如讀書畢業了;菩薩是向上修學的學生。開始學的,如幼稚園生是學生;在小學、中學、大學以至研究院,也還是學生,差別只在學問的高低,而在修學的過程中是一樣的。菩薩也是一樣,有初發心菩薩,初學的與我們凡夫相同,只是能發菩提心,立成佛的大志願。慢慢修學,到頂高的地位,如文殊、觀音等。不要只記著大菩薩,覺到我們不能學。在學校裏,由幼稚園一直學到研究院;菩薩也是由初發心菩薩學到大菩薩。現在講最初修學的初心菩薩,與我們凡夫心境相近,切實易學。

  

  一、大悲爲菩薩發心──菩薩發心,當然包含了信願、智慧,而重心在大悲心。有大悲心而後想成佛度衆生的,就是菩薩。上面講過,成佛,如沒有慈悲心是不能達到的。就是能參究絕對真理,如沒有大悲心,也還是落于小乘。所以菩薩的最要處,便是大悲心,見衆生苦,好像是自己的苦痛,想方法去救度他們,才是菩薩心、佛種子。發心,是立志,時時起慈悲心,立下大志願,不會忘失。 [P139] 此心發起,堅決不退,便登菩薩位。修發大悲心,方法很多,佛法裏有「自他相易」法,把自己想作別人,把別人想作自己,這麼一下,大悲心自然會發生起來。試問大家:心裏頂愛的是什麼?你們一定回答是父母、夫妻、朋友、國家、民族。其實,佛說「愛莫過于己」。父母等,凡是沒有損到自己利益的,當然能愛,否則就什麼都不愛了。大家都以私心爲愛自己而愛一切,假使能想到別人的苦痛,等于自己的苦;不但愛人如己,而且以自己爲他人,不專從自己著想,那才是真愛、真慈悲。自身有苦,誰也巴不得馬上去掉他。別人的苦等于自己,怎能不動悲心,設法解除衆生苦痛呢!能有這種觀念,大悲心自然生起來。大悲心發生,立願成佛度衆生,就是菩薩了。所以初學菩薩,並不一定有神通,或者身相莊嚴。但是單單立志發心,還不夠,必須以正行去充實他。

  

  二、十善爲菩薩正行:菩薩與凡人的分別,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以菩提心去行十善行,是初學的菩薩,叫十善菩薩。十善,就是對治十惡的十種善行。不殺生就是愛護生命。不偷盜是不要非法得財,進而能施舍。不邪淫是不要非禮 [P140] 。不妄語是不說謊。不兩舌是不挑撥是非,破壞他人的和合。不惡口是不說粗話罵人譏諷人,說不對也得好好說,不可說尖酸刻薄話。绮語是說得好聽,而能引起殺、盜、淫、妄種種罪惡,就是誨盜、誨殺、誨淫的邪說,或者毫無意義,浪費時間。不绮語,是要說那些對世道人心有好處的話。不貪是應得多少就得多少,知足、少欲,不是自己的,不要妄想據爲己有。不瞋恨是有慈心,不鬥爭。不邪見是學佛的要有正見,要相信善惡因果,前生後世,生死輪回,聖人境界── 阿羅漢、菩薩、佛能了生死。不要起邪知邪見,以爲人死了就完了。十善菩薩,是初心菩薩,發大悲爲主的大菩提心,要成佛度衆生,依這十種善行去修學,可說人人能學。如說不會做,那一定是自己看輕自己。佛法說:人,要有健全的人格,就得從五戒、十善做起,十善便是人生的正行。如有崇高道德,能行十善,缺少大悲心,還只是世間的聖人,人中的君子。佛法就不同了,十善正行,是以發大悲心爲主的菩提心爲引導的,所以即成爲從人到成佛的第一步。

  

  大家以佛爲理想,發菩提心,修十善行。此外,如忏悔、發願、禮佛、念佛 [P141] 以外,還要熱心注重護法,把佛法當作自己的生命,不要以爲我學佛就好了。如佛法受到損害,受到摧殘,應爲了自己的信仰,衆生的慧命來護持。菩薩應行的甚多,現在不能廣說。最後我希望大家,開始學這大乘的第一步,作一菩薩幼稚生,從發大悲心,修十善行學起。(明道記) [P143]

  

《佛在人間 六、從人到成佛之路》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