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十五章 初期大乘經之集出與持宏▪P5

  ..續本文上一頁『大寶積經』卷一一八『寶髻菩薩會』(大正一一‧六七0中──六七一上)。

  注【121-032】『寶網經』(大正一四‧八二中)。

  注【121-033】『文殊師利現寶藏經』卷下(大正一四‧四六四上──中)。

  注【121-034】『持世經』卷二(大正一四‧六五一下)。

  注【121-035】『持世經』卷四(大正一四‧六六叁下)。

  注【121-036】『持世經』卷四(大正一四‧六六四下)。

  注【121-037】『梵志女首意經』(大正一四‧九四0中)。

  注【121-038】『心明經』(大正一四‧九四二下──九四叁上)。

  注【121-039】『魔逆經』(大正一五‧一一叁下──一一四上)。

  注【121-040】『魔逆經』(大正一五‧一一六中)。

  注【121-041】『海龍王經』卷一(大正一五‧一叁二下)。

  注【121-042】『海龍王經』卷二(大正一五‧一四0下──一四一上)。

  注【121-043】『慧印叁昧經』(大正一五‧四六叁下──四六四中)。『大乘智印經』卷叁(大正一五‧四八一上──四八二上)。『如來智印經』(大正一五‧四七一上──中)。

  注【121-044】『諸法無行經』卷上(大正一五‧七五二下──七五叁上)。

  注【121-045】『諸法無行經』卷下(大正一五‧七五九上──中)。 [P1282]

  注【121-046】『華手經』卷二(大正一六‧一叁五中──下)。

  注【121-047】『華手經』卷叁(大正一六‧一四0中──一四一上)。

  注【121-048】『華手經』卷六(大正一六‧一七0上──一七一中)。

  注【121-049】『華手經』卷六(大正一六‧一七四上──一七五上)。

  注【121-050】『華手經』卷七(大正一六‧一七六中──一八0中)。

  注【121-051】『華手經』卷八(大正一六‧一八七中──下)。

  注【121-052】『華手經』卷九(大正一六‧一九四下──一九六上)。

  注【121-053】『華手經』卷九(大正一六‧一九七上──一九八中)。

  注【121-054】『華手經』卷七(大正一六‧一八一下、一八叁上──中、一八四下──一八六中)。又卷九(大正一六‧一九九上──二00上)。

  注【121-055】『佛升忉利天爲母說法經』卷中(大正一七‧七九四下)。

  注【121-056】『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二(大正一五‧叁七叁上)。

  注【121-057】『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二(大正一五‧叁七六中──下)。

  注【121-058】『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四(大正一五‧叁八五下)。

  注【121-059】『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叁(大正一五‧叁八叁中──下)。

  注【121-060】『維摩诘所說經』卷下(大正一四‧五五六下──五五七上)。 [P1283]

  注【121-061】『般舟叁昧經』卷中(大正一叁‧九一叁下)。

  注【121-062】『般舟叁昧經』卷下(大正一叁‧九一八上)。

  注【121-063】『般舟叁昧經』卷下(大正一叁‧九一八下)。

  注【121-064】『阿阇世王經』卷上(大正一五‧叁九四上──中)。

  注【121-065】『佛母出生叁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一六(大正八‧六四二下)。

  注【121-066】『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四分)卷五四九(大正七‧八二七下)。又(五分)卷五六二(大正七‧九0二上)。

  注【121-067】『法鏡經』(大正一二‧二二中)。『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大正一二‧叁0中──下)。『大寶積經』卷八二『郁伽長者會』(大正一一‧四七九下──四八0上)。

  注【121-068】『中阿含經』卷一二『鞞婆陵耆經』(大正一‧四九九中──五00上)。

  注【121-069】『出叁藏記集』卷二(大正五五‧六下)。

  注【121-070】『須賴經』(大正一二‧五二中──五六下)。『大寶積經』卷九五『善順菩薩會』,缺須賴出家一段,與古譯本不合。

  注【121-071】『長者子製經』(大正一四‧八00下──八0一下)。『須摩提長者經』(大正一四‧八0五中──八0八上)。『私呵昧經』(大正一四‧八0九下以下)。『菩薩生地經』(大正一四‧八一四上──下)。

  注【121-072】『梵志女首意經』(大正一四‧九叁九中以下)。『幻士仁賢經』(大正一二‧叁一上以下)。『阿阇贳王女 [P1284] 阿術達菩薩經』(大正一二‧八叁下──八九中)。『龍施女經』(大正一四‧九0九下──九一0上)。『須摩提菩薩經』(大正一二‧七六中──七八下)。

  注【121-073】『大淨法門經』(大正一七‧八一七上以下)。

  注【121-074】『順權方便經』卷下(大正一四‧九叁0上)。

  注【121-075】『維摩诘所說經』卷下(大正一四‧五五五中)。

  注【121-076】『離垢施女經』(大正一二‧八九中以下)。

  注【121-077】『無垢賢女經』(大正一四‧九一叁中──九一四中)。

  注【121-078】『般舟叁昧經』卷中(大正一叁‧九一二中)。

  注【121-079】『般舟叁昧經』卷下(大正一叁‧九一一上)。『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叁(大正一叁‧八八四中──下)。

  注【121-080】『賢劫叁昧經』卷一(大正一四‧一中)。『阿阇贳王女阿術達菩薩經』(大正一二‧八四上)。『八吉祥神咒經』(大正一四‧七叁上)。

  注【121-081】『八吉祥神咒經』(大正一四‧七叁上)。

  注【121-082】『持心梵天所問經』卷一(大正一五‧一上)。

  注【121-083】『般舟叁昧經』卷上(大正一叁‧九0叁上)。

  注【121-084】『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卷二七(大正八‧四一六上──四二一中)。 [P1285]

  注【121-085】『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九(大正八‧六七中)。

  注【121-086】『妙法蓮華經』中,類似的文句很多,引文出卷四(大正九‧叁0下)。

  注【121-087】『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一(大正八‧五叁七下──五叁八中)。

  注【121-088】『阿!B粊佛國經』卷上(大正一一‧七五二中)。又卷下(大正一一‧七六一中)。

  注【121-089】『阿彌陀叁耶叁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下(大正一二‧叁0九下)。

  注【121-090】『阿阇世王經』卷上(大正一五‧叁九四上)。『文殊支利普超叁昧經』卷上(大正一五‧四一二中)。

  注【121-091】『彌蘭王問經』(南傳五九下‧二0叁)。

  注【121-092】『四分律』卷叁五(大正二二‧八一七上)。

  注【121-093】『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一(大正八‧五四0中、下)。

  注【121-094】以音聲爲佛事的「轉讀」(也可以自己轉讀)、「唱導」,在中國晉、宋間,也是在六齋日進行的。如『高僧傳』卷一叁說:「若乃八關長夕,中宵之後,四衆低昂,睡蛇交至。(智)宗則升座一轉,梵響幹雲」。「慧遠道業貞華,風才秀發!每至齋集,辄自升高座,躬爲(唱)導(之)首」(大正五0‧四一四上、四一七下)。

  注【121-095】『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六(大正八‧五六五上)。『道行般若波羅蜜經』卷六(大正八‧四五五中)。

  注【121-096】『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七(大正八‧五七0中)。

  注【121-097】『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七(大正八‧五七0下──五七一上)。 [P1286]

  注【121-098】『阿!B粊佛國經』卷下(大正一一‧七六叁上──七六叁下)。

  注【121-099】『阿阇世王經』卷下(大正一五‧四0五中)。『文殊支利普超叁昧經』卷下(大正一五‧四二七上)。

  注【121-100】『伅真陀羅所問如來叁昧經』卷下(大正一五‧叁六六中)。『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四(大正一五…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十五章 初期大乘經之集出與持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