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十章 「秘密大乘佛法」▪P10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顛倒過來:顧笑是淺的「事續」,愛視是「行續」,執手或抱持是「瑜伽續」,二二交會是最殊勝的「無上瑜伽續」。理解與行爲,與「佛法」恰好相反。而且,人間──人與傍生的淫事,是二根交合而出精的;地居二天的夜叉等,二根交合,卻是出氣而不出精的。「無上瑜伽續」,也是修到和合不出精而引發大樂的。「秘密大乘」進展到「無上瑜伽」,對印度神教的天神行,存有一定程度的關系。

  

  重信心,重加持,重修行「貪欲爲道」的「秘密大乘佛法」中,「無上瑜伽續」分「父續」,「母續」,有『密集』,『時輪』,『勝樂』,『喜金剛』等多部,因傳承修驗不同,修行的名目與次第,也不能一致。在勝義觀中,有依「中觀見」的,有依(如來)「藏心見」的,(我以爲「藏心見」是主流)然不同中有一共同傾向,就是怎樣轉化現生的業報身爲如來智身。重在 [P438] 「修天色身」(「生起次第」是勝解觀,「圓滿次第」是真實觀),所以在色身上痛下功夫,這就是「無上瑜伽」「貪欲爲道」的特色。轉業報身爲佛[天]身的修持,扼要的說,如『教授穗論』 (63)說:

  

   「修金剛念誦者,遮止左右風動,令入中脈。爾時猛利本性熾然,溶化諸界,證大樂輪」。

  

  試略爲敘說。 一、脈dhamani:脈是風[氣]所行,識所依的,全身共有七萬二千脈,重要的如『教授穗論』說:「脈謂阿!2瞀都底,從頂髻至摩尼[杵頭]及足心際。 然于頂髻,頂,喉,心,臍,密輪(俗稱「海底」),摩尼中央,如其次第,有四,叁十二,十六,八, 六十四,叁十二,八支于蓮華及薄[婆]伽中,作脈結形」;「拉拉那與惹薩那等諸脈,上自頭輪及乃至密輪,結如鐵鎖,纏繞阿!2瞀都底而住」(64)。在無數脈中,有叁脈是最重要的。 左脈名拉拉那lalana^,右脈名惹薩那rasana^,中脈名阿!2瞀都底avadhu^ti。中脈本來是從頂髻直貫密輪以及足心(湧泉穴)的,但頂髻輪有四脈,頂輪有叁十二脈,喉輪有十六脈,心輪有八脈,臍輪有六十四脈,密輪有叁十二脈,蓮華[摩尼]或婆伽有八脈,都與中脈──阿!2瞀都底形成脈結。而左脈與右脈,也是頭頂直到密輪,與中脈糾纏不清,而中脈不能暢通。所以修風直通中脈,是「貪欲爲道」的要目。二、風va^yu:釋尊所教示的念出入息──安那般那念a^na$pa^na-smr!ti,也是修風的。如「 [P439] 息念已成,觀身毛孔猶如藕根,息風周遍于中入出」(65), 也有生理上的修驗,但目的不在色身,只是以修息爲方便,依止觀而得心解脫。風,「佛法」說是色法(「無上瑜伽」說心息不二),「輕動爲性」,是不限于出入息的。如血液循環等,內身的一切動態,都是風的作用,所以『瑜伽論』說:「謂內身中有上行風,有下行風,……有入出息風,有隨支節風」(66)。「無上瑜伽」說五風與十風,如『密意授記經』說:「(持)命,下遣,上行,周遍,平等住;龍,龜及蜥蜴,天授與勝弓」。依『攝行』說:「心間,密相,喉內,臍中,一切身節,即爲持命,下遣,上行,平等,周遍(風所行)之處」,這是五根本風。龍、龜等五風,依『金剛門經』,名爲行,偏行,正行,善行,決定行──五支分風;這是心息相依,「依止眼(等)根,引生色(等)識」等緣慮境界的作用。 兩類五風,合爲十風。五根本風依左右鼻孔而出入:入從鼻孔入,經喉、心、臍中(與「丹田」相通)而遍及全身,又上行而從鼻孔出。修風也還是念出入息,只是方便不同。叁、明點或譯春點tilaka:明點是人身的精液,但不限于(男)精子、(女)卵子,而是與身體的生長、壯盛、衰老有關的一切精液。依現代名詞說,如男女兩性荷爾蒙等。人在成年以後,會逐漸衰退,或不平衡(病態),或因體力,心力的消耗過分而早衰。在人來說,這是「生」的根源;約佛說,也是成就佛色身的根源。所以明點也稱爲菩提心bodhi-citta。在五種(願菩提心,行,勝義,叁摩地,明點……赤白二)菩提心中,明點菩提心是最殊勝的。修「無 [P440] 上瑜伽」的,依金剛念誦,修風瑜伽,使風不經左、右而進入中脈。「由業風行動,于臍輪熾然,由得春(點)知足,由安住等至」。這是說,由心修習堅固,策動風力,進入中脈,使下臍風生長廣大,織然如火。臍輪下,是軍荼利kun!d!ali^處。軍荼利風生火熾,就是修得「瓶氣」,與「拙火」相引發。修軍荼利氣與火熱,能溶化一切精力爲明點,成爲轉業報身爲天色身的前提,所以赤白菩提心,也名爲軍荼利(或譯爲「滾打」)菩提心。如修到提、降、收、放自在,明點降到摩尼端不會漏失,就應該與實體明妃,進行「蓮華、金剛杵相合」,而引發不變的大樂maha^sukha。相合sam!pu^rt!i,與等至──叁摩缽底sama^^patti的梵音相近,也有兩相和合而到達「欲仙欲死」的意義,也就稱男女交合爲入定。所以說:「由得春(而喜樂)知足,由安住(相和合)等至」。這樣的修行,如勝義光明與如虹霓的幻身,無二雙運,達到究竟,就能即身成佛了。即身成佛,非修天色身不可,非與明妃實行和合大定不可,所以這一修行,名爲「具貪行」。西藏所傳,也有說不修實體明印,修「智印」觀想杵蓮和合,達樂空不二),也可以成佛。然以「貪欲爲道」,「以欲離欲」爲方便,是一致的定論(67)。

  

  作者沒有修學密法,沒有如上所說的修持經驗,只是從印度佛教的解行演變,略爲論列。如上所說的種種修持經驗,應該確認爲是有相當事實的。如古代中國的方士,修吐納(也是修風的一類)等法,也就發見了任、沖、督(脊骨內的)、帶等奇經八脈;漢代就有(男女和合的)『 [P441] 素女經』。又如印度神教的「哈劄瑜伽」,也說到叁脈,五輪;「軍荼利瑜伽」立六輪;性力 S/a^kti派也是從男女和合中求解脫。人類的身體,是有共同性的。在修行者以修風而引生的定力中,會發現身體內一些平常不知道的事。修持的淺深,能不能成仙、生天,姑且不談。中國的方士、道流,與印度神教的瑜伽派、性力派,與「無上瑜伽」的某些共同性,是不妨作比較研究的。從前讀過的某一道書說:「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千生難入聖」。性、命雙修的主張,不是與「無上瑜伽續」所說,不修天色身,不可能成佛,是同樣的意趣嗎?

  

  「秘密大乘佛法」,是晚期印度佛教的主流(「大乘佛法」附屬而行)。創發,宏傳,盛行于印度東方,達八百年(西元五00──一二00)。傳說中得大成就的,得大神通的,真不知有多少!但在回軍的摧殘,印度神教的攻讦下,竟于西元十二世紀,迅速的衰滅了!

  

  

  注【30-001】『阿!B粊佛國經』卷上(大正一一‧七五二上──中)。

  注【30-002】『賢劫經』卷一(大正一四‧七中)。

  注【30-003】『望月佛教大辭典』(一九八七下──一九八八上)。

  注【30-004】『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卷一(大正一八‧五上)。卷五(大正一八‧叁六下)。

  注【30-005】『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一(大正二七‧二下)。 [P442]

  注【30-006】『大智度論』卷五四(大正二五‧四四八上)。

  注【30-007】『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分)卷四四九(大正七‧二六五下)。『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卷一七(大正八‧叁四二上)。

  注【30-008】參考拙作『佛教史地考論』(『妙雲集』「下編」九‧二叁叁──二四叁)。

  注【30-009】『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六七(大正一0‧叁六四上──中)。

  注【30-010】『十誦律』卷二四(大正二叁‧一七四中)。

  注【30-011】淨海『南傳佛教史』(四二)。

  注【30-012】『島史』(南傳六0‧五──一七)。

  注【30-013】『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九(大正二四‧四0上──四一下)。

  注【30-014】『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毗奈耶』卷二叁(大正二叁‧七五叁下)。

  注【30-015】『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一──四(大正一0‧二上──二一中)。

  注【30-016】『望月佛教大辭典』(二叁二下──二叁叁上)。

  注【30-017】『大使咒法經』(大正二一‧二九九下)。

  注【30-018】如『長部』(叁)『阿摩晝經』(南傳六‧一叁二)。

  注【30-019】參閱拙作『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八章(五0叁──五一五)。

  注【30-020】『長阿含經』(一九)『大會經』(大正一‧八0上──八一中)。 [P443]

  注【30-021】『叁論玄義』(大正四五‧九下)。

  注【30-022】『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五分)卷五六二(大正七‧九0二上)。『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六(大正八 ‧五六五上)。

  注【30-023】『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二(大正八‧五四一下──五四四下)。

  注【30-024】『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二(大正八‧五四叁中)。

  注【30-025】『佛說八吉祥神咒經』(大正一四&#…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十章 「秘密大乘佛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