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表征如来藏自性清净心。金刚[杵]vajra,执持金刚的(夜叉)天菩萨,为「密乘」发展的重要基素;以金刚表征智慧,坚固不变而能摧坏一切障。莲花padma。,表征大悲胎藏生一切佛;而莲华八叶,象征心脏,所以月轮观,是于胸臆前现起的。月轮,金刚,莲华,「密乘」的表征是多样的,成为瑜伽行者的重要观行。
「无上瑜伽续」的特色,是「以欲离欲」为方便,而求「即身成佛」。即身成佛,「瑜伽续」的传译者不空Amoghavajra,已说到:「修此三昧者,现证佛菩提」;「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49)。「无上瑜伽续」后来居上,认为修「三摩地菩提心」,虽有即身成佛的名目,还 [P432] 不可能有即身成佛的事实。要修「滚打[军荼利]菩提心」,「赤白菩提心」,才真能即身成佛;或在中阴身成佛,或转生成佛(50)。总之,迅速成佛,现生成佛,是「秘密大乘」行者所希求的,也就因此而觉得胜过「大乘佛法」的。大乘菩萨发心修行,瑜伽行派Yoga^ca^ra随顺说一切有部,说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依龙树Na^ga^rjuna:「佛言无量阿僧祇劫作功德,欲度众生,何以故言三大阿僧祇劫?三阿僧劫有限有量」(51)!菩萨的发心作功德,利益众生,是要见于事实的。如释尊在过去生中,为了有利于人(众生),一直在牺牲(布施)自己的体力、财力,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大乘如:『维摩诘经』「方便品」,维摩诘Vimalaki^rti长者所作的利生事业。善财Sudhana童子参访的善知识,不只是出家的、苦行的,也是法官,医师,建筑师,语言学者,航海家,艺术家,慈善家……。菩萨是从利他事业中,弘扬佛法,净化自己。「未能自度先度他,菩萨于此初发心」。菩萨的心行,是何等的伟大!但对一般人来说,菩萨行到底是太难了!适应世间,「大乘佛法」有了「易行道」的方便,如「十住毗婆沙论」卷五(大正二六.四0下 ──四一中)说:
「至阿惟越致[不退转]地者,行诸难行,久乃可得。……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地方便者,愿为说之」! 「答曰:如汝所说,是儜弱怯劣,无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干之言也!……若汝必欲闻此方 [P433] 便,今当说之!……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
利益众生的菩萨道,是大行难行。以「信」为方便的易行道,是一般宗教化的,如念(观想)佛,称名,礼敬,忏悔,劝请,随喜,回向(这些方便,也是「秘密大乘」念诵的方便)。以信行方便,养成坚定成佛的大心,或进修菩萨的难行大行,或往生他方净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重信心,重加持,重念佛,虽然往生净土,不会再退失大心了,而成佛还是遥远的。一般的宗教信行,总是希望能立即达成理想的。成就佛果是最理想的,可是太难又太久了些!顺应世间心行,如来藏我的法门出现:如来的无边智慧,无边的色相庄严,众生是本来具足的。在深信与佛力加持下,唯心(观)念佛法门,渐渐的开展出依佛果德──佛身,佛土,佛财,佛业为方便而修显,这就是「果乘」、「易行乘」了!「易行」,本来是为了适应「心性怯劣」的根性,但发展起来,别出方便,反而以菩萨的悲济大行为钝根了!寂静的『四百五十论释』说:「若唯修诸天真实[佛胜义性]而非诸天[色身],是则须经多数劫乃得成佛,非速疾成」。这是说,不修天色身的「大乘」,是不能迅速成佛的。持祥的『扎拿释俱生光明论』引文为证说:「修习成佛因,谓修佛瑜伽,何不遍观察,果由似因生」?又「一切秘密经说:总之佛陀果,从定慧出生,除佛瑜伽行,行者不得佛」。这是说:不修佛瑜伽,也就是不修天色身的天瑜伽,是不能成佛的。宗喀巴Tson%-kha-pa.的『密宗道次第广论』,引上说明而加以说明:「故无凡[庸]身相好而可 [P434] 立为色身相好之因,须于彼生新修能感相好等流之因,此(则)除修天瑜伽,更无余事」;肯定说非此生修天瑜伽,是不可能成佛的(52)。这是「秘密大乘」者,别立成佛的理由,与「大乘佛法」所见不同了!宗咯巴随顺「果由似因生」的理由,以为佛色身的相好庄严,要从「新修能感相好等流之因」;修天色身的等流因nis!yanda-hetu,才能得佛身相好庄严的等流果nis!yanda-phala 。「大乘佛法」不修天色身,所以不能成佛,但这是「秘密大乘」者的见解。大乘法中,无着Asan%ga『摄大乘论』及『金光明经』等立三身:自性身svabha^va-ka^ya,也名为法身dharma-ka^ya;受用身sam!bhoga-ka^ya;化身nirma^^n!a-ka^ya。『楞伽经』最初发问(三译相同):「云何变化佛?云何为报佛?真如智慧佛,愿皆为我说」(53)!真如智慧佛 tathata^jn~a^na-buddha是如智不二的,与自性身即法身相当。报(生)佛vipa^kaja-buddha,约修异熟[报]因vipa^ka-hetu,得异熟生vipa^kaja果说。如约受用法乐说,名受用身(佛)。变化佛就是化身佛。续出的『楞伽经』「偈颂品」,二译都立四身:「自性及受用,化身复现化」(54)。依「梵本入楞伽偈颂品」,四身是:「自性及受用,变化并等流」(55)。『楞伽』的三身与四身,名义不同而没有实质的差别。三身说的化身,含义广。四身说的化身,如释尊;「复现化」是等流nis!yanda身,随类普应的种种身相。『楞伽经』在三身说法处,又立法佛,法性所 [等]流佛dharmata^-nis!yanda-b.,化佛(56)。法性等流佛,与报[异熟]佛,受用佛相当。法性等流 [P435] ,如佛依自证而出教,称为「法界等流」一样,不是说修等流因而得等流果,反而这是被称为报 ──异熟生身的。『广论』又说:「波罗蜜多乘[大乘]说:色身体性之因,谓诸最胜福德资粮。相好等之别因,谓迎送师长等」(57)。意思说,大乘也是要修等流因的。其实,菩萨的大行,是在般若的摄导下,以布施、持戒、忍辱等,广修利济众生行,成为人世间值得称扬赞叹的佛法。总之,「大乘佛法」所说的相好庄严身,是圆满报[异熟]身,不是依等流因而成的。「秘密大乘」别说修天色身为等流因,只能说「后来居上」,别创新说,不能以此来说修「波罗蜜多乘」不能成佛的。
「无上瑜伽续」「以欲离欲」的法门,「瑜伽续」早已说到了,如『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五(大正一八.三五五中)说:
「复次,宣说秘密成就:若男子,若女人,谓应遍入于婆擬中,彼遍入已,想彼诸身普遍展舒」(58)。
在一般的灌顶abhis!ecana后,教示四种成办悉地智印。然后说「秘密总持堪任法门」:先说誓;次「示秘密印智」;再说如上所引的「秘密成就」。婆擬,唐不空译作婆伽bhaga,是女根(女人生殖器)的梵语。「遍入婆擬中」,正是男女和合双修的法门。『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金刚顶经』的广本,宋施护译为三十卷。『经』上不断的说到:「 [P436] 金刚莲华两相合」;「莲华金刚杵入时」;「金刚莲华杵相合,相应妙乐遍一切」;「莲华金刚杵相合,此说即为最上乐」(59)。这一法门,唐不空(传『金刚顶经』)是知道的,他在『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理趣释』中说:「想十六大菩萨,以自金刚与彼莲华,二体相合,成为定慧。是故瑜伽广品中,密意说二根文会,五尘成大佛事」(60)。「瑜伽续」,一般以为只是观想金刚杵与莲华二体和合,不空解说为定与慧。唐代传来的「密乘」,大抵是以定慧双运来解说的。也许在重伦常道德的中国,这一成佛的秘密大法,还不能被容忍,不空才要方便的解说一番。
修天色身,以「欲贪为道」,是「秘密大乘」一致的,由于所化的根机不一,所以分为四部续。如『结合』说:「笑、视及执手,两相抱为四;如虫住、四续」。「如虫住」,以虫为譬喻,「如虫从树生,即食其树」,就是「依欲离欲」的意义。『后分别』也说:「由诸笑及视,抱与两相合,续亦有四种」。秘密的续部中,所修本尊,是有明妃vidya^-ra^jn~i的;实行男女二根(金刚、莲华)和合交会的,是「无上瑜伽续」。前三部也有以贪欲为道的表示,如相顾而笑的,相爱视的,执手或相抱的,这虽不及两两交会,而表征贪欲为道是一致的。因此,「续部之名,亦名笑续,视续,执手或抱持续,二相合续,共为四部」(61)。「秘密大乘」四续的分类,是依据欲界天、人等安立的。如『瑜伽师地论」说:欲界中,除地狱有情「皆无欲事」外,其他都是有淫事的。如人,鬼(夜叉等),傍生(龙等),四天王众caturmaha^ra^jaka^yika天 [P437] ,忉利Tra^^yastrim!s/a天(上二天是地居天)都是「二二交会」成淫事的。时分[夜摩]Ya^ma 天「唯互相抱」;知足[兜率]Tus!ita天「唯相执手」;乐化Nirma^n!a-rati天「相顾而笑」;他化自在天Paranirmita-vas/a-vartin「眼相顾视」而成淫事(62)。经、论中分五类,四续依此而立,大体上可说是一致的。「佛法」中,人、鬼、畜及地居二天,是交合成淫的;向上是相抱,执手,顾笑,爱视,越高级的欲事越轻微。再高一级的是梵天brahman,那就没有淫欲了,所以称出家法为「离欲梵行」。「秘密大乘」与夜叉Yaks!a等地居天有关…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十章 「秘密大乘佛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