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切字根本,而第一「阿」a 字,是一切字根本。「阿」是最初喉音,经颊、舌、齿、唇,而有种种语音,所以阿是最初的、根本的。「阿」──喉音,什么意义都不是,所以被看作超越的──「不」,「无」。依「阿」而发展出四十二字,一切语文(所表示的),也就一切本质都是超越的,可从一切文字而通达实相。「阿提,秦言初;阿耨波陀,秦言不生」,所以「入阿字门,(能通达)一切法初不生故 [P426] 」。如罗ra是尘垢的意义,所以「入罗字门,一切法离尘垢故」。这样的一一文字,能通达实相,是菩萨修行法门。(唱)诵字母而能通达深义,如『华严经』说:「唱如是字母时, ……入无量无数般若波罗蜜门」(29)。吴支谦所译『无量门微密持[陀罗尼]经』,说到四十二字中的八字;其它大乘经,说到的不少(不限于四十二字),也与「密语」有关(30)。部分「后期大乘」与「秘密大乘」教典,改用五十字母(31),那与一般梵文相同,不过意义还是一样的。一切不离四十二字,不离阿字本不生,那世间语文,即使是外道咒术,不一样的可以即事入理(「当相即真」)吗!这样的唱念字阿陀罗尼,与一般诵持咒术的,形式上是没有太多差别的。终于字门陀罗尼,演化为佛菩萨等明咒,「秘密大乘」的教典,也被称为「陀罗尼藏」了(32)。声本不生而显出一切,一切是本来如此,在「秘密大乘」中,不但一切本来如是,也表征了佛(菩萨、金刚)德的本来如是。印度神教有「声显论」,以为声性常住不变,随缘显发为无量音声,而音声当体常住。音声的神秘力,神教的「声显论」,与佛教的「字门陀罗尼」,原理是相当接近的!
「佛法」说「三法印」,「大乘佛法」说「一实相印」。印mudra^或译「印契」,是标相、标帜的意义。如说三法印,证明这是「佛法」,与佛说相符合,是可信可行的,所以名为「印」。大乘经中,有由此而契入「门句」;不可破坏,不可动转的「金刚句」;与实相相符的「印句」。『大集经』「陀罗尼自在王品」,说「大海陀罗尼」,内容是「无所有印」到「颇印 [P427] 」(四十二字中的二十六字)(33)『大宝积经』「被甲庄严会」,说「虚空印」到「涅槃印」─ ─十六印(34)。『等集众德三昧经』,说「八种法句」,内容是「空印句」到「灭尽印句」(35)。「大乘佛法」的印,是印定甚深义的。在世俗中,印是「符信」:物品,书写,雕刻,凡用作证明的,都是印;我国所用的印,玺,关防(近带有签字、指印),都是。在译传的教典中,传出的明咒,起初是没有「印」的。(传为东晋所译的)『灌顶神咒经』,初说「文头娄」mudra^ ──印:以圆木写(应该是镂写)五方神王的名字,以印印身,可以治病;随印所向处,可以止风、火,退盗贼等(36)。梁代失译的『阿咤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才见到以手指结成的种种印(有的伴有身体的动作)(37),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手印」,──身密ka^ya-guhya了。两手、五指不同结合所成的不同手印,都是有所表征的,如定印、智印,转*轮印,施无畏印等。一切咒语,与不同手印相结合。修持时,手结印契,口诵真言,心存观想;佛、菩萨、金刚所说,有加持力,如修得「三密相应」,就能深达如来内证功德,通达『大日经』所说:「乃至身分举动住止,应知皆是密印;舌相所转众多言音,应知皆是真言」(38)。这是适应世俗(印度神教也有手印)所开展的秘密法,手印变化繁多,与语密的明咒一样。西藏传有「大印」,依「俱生智见」而进修成佛,一般称之为「大手印」, 可见「手印」在「秘密大乘」中的影响了!
三密中的意密mano-guhya,以观自身是佛为主,是从(观想)念佛发展而来的。在三 [P428] 摩地sama^dhi中,见佛现在前,而理解到「三界唯心」,「自心作佛」,「自心是佛」。念佛观与众生有如来智慧,本有如来庄严色相的如来藏我相会通,所以观佛的,特重于色相庄严。如『金刚幕续』说:由「佛慢瑜伽,成佛非遥远。佛具三十二,八十随好相,以彼方便修,方便谓佛形」(39)。修天[佛]色身为方便而即身成佛,可说是「秘密大乘佛法」的特色所在。「秘密大乘」,一般分为四部续。「事续」kriya^-tantra的传出,是杂乱的;分为三部,每部又分部尊,部主,部母等,那是密乘发展以后所组成的。为了治病,消灾,求财富等;护持佛法,如法修行等现生利益,佛教界有了结坛,请神,供养,诵咒等事行,有些说不上是大乘的。由于陀罗尼而明咒流行起来。有些天神,已经是菩萨了:求天神的,也当然求菩萨,更进而求佛了──所求的主尊,称为本尊。执持金刚的夜叉(天),有重要的地位,而密咒又与夜叉的语音隐密有关,所以金刚手Vajrapa^n!i、金刚藏Vajragarbha等,每成为密法的请问者、宣说者。天与佛的名义,在观念上、使用上,也日渐融和。如『金刚幕续』所说的「佛慢瑜伽」,佛慢或作天慢,佛瑜伽也就是天瑜伽,修佛色身也称为修天色身。本来,天神等是佛异名,『楞伽经』已这样说了。在印度神教复兴中,天与佛的差距,越来越小了!念佛观,般舟三昧是观阿弥陀佛Amita^bha 等,于自心中现起。起初求天、求佛的密法,也是这样。等到与如来藏我思想相结合,那就不但观本尊现在前,也要观想自身是本尊,进而如『大日经』所说:「本尊即我,我即本尊」(40)。「 [P429] 事续」是否也自修为天[佛,本尊]?是否修本尊入自身?「事续」所说是不一致的。『密宗道次第论』分为三类:「不自修为天,唯于对方修本尊而取悉地」的,是旁机;也「自修本尊」的,是「事续」所化的正机;修「入智尊」,也就是修本尊入自身中的,是正机而修行支分圆满的(41)。旁机与正机,只是后人的综合会通,实际上,这是「事续」在发展中的先后历程。「事续」与「行续」,在正修念诵时,不外乎修六天:真实天,声天,字天,色天,印天,相天。观自我与本尊 [天]的真实性,名真实天。缘本尊的真言音相,名声天。想心如月轮,([梵文])咒字于空中显现,次第安布(即「字轮观」),名字天。于自心轮,修成本尊与自我不二的天慢(慢,是不自卑而观自身是佛的自尊),名色天。以本尊的三昧耶印,印心、额等身分,名印天。修已生起本尊相,坚固明了,名相天(42)。六天的修习,不外乎观自身与本尊(意密),以咒声、咒字(语密),以印印身(身密),三密行的修持。「行续」的『大日经』,说到有相与无相。依经说,应有二类意义:一、如『经』说:「凡愚所不知,邪妄执境界,时、方相貌等,乐欲无明覆。度脱彼等故,随顺方便说。而实无时、方,……唯住于实相」(43)。这是密乘行者,在布置坛场──漫荼罗 man!d!ala时,要选择地点,时间,说善说恶,所以引起问题:佛法是无相无为,「何故大精进 [佛],……而说此有相」?依上文所引的经意:人类是愚痴爱着,迷信时间与地理的吉凶,为了适应世间,引导众生,也说应机的方便了。所以经末说:「甚深无相法,劣慧所不堪,为(适)应 [P430] 彼等故,兼存有相说」(44)。二、『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六(大正一八.四四上)说:
「诸尊有三种身,所谓字、印、形像。彼字有二种,谓声及菩提心。印有二种,所谓有形、无形。本尊之身亦有二种,所谓清净、非清净。……有想故成就有想悉地,无想故随生无相悉地」(45)。
字、印、形像,也就是观心中的语、身、意──三密。于有相事上修持,成就也只是有相的成就──悉地siddhi;如不着相,那三密的修持,能成无相悉地。「无相」,不只是离相,如约华严宗意,这是即事而理,理事无碍的无相。『无畏三藏禅要』(大正一八.九四五中)说:
「三摩地者,更无别法,直是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名为大圆镜智。上自诸佛,下至蠢动,悉皆同等。……假想一圆明,犹如净月。……其色明朗,内外光洁。……此自性清净心,以三义故,犹如于月:一者,自性清净义;……二者,清凉义;……三者,光明义。… …观习成就,不须延促,唯见明朗,更无一物。……性常清净,依此修习,乃至成佛,唯是一道,更无别理」。
善无畏S/ubhakara-sim!ha是『大日经』的传译者。弟子们记下来的禅要,是比「胜义菩提心」深一层的,修「三摩地菩提心」的禅要,内容是修表征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的「月轮观」。「事续」与「行续」,都有月轮观,可说是「密乘」修行的基石。「瑜伽续」的『金刚顶经』 [P431] ,修五相而成佛身,也还是这样。『经』上说:一、「我见自心净月轮相」;二、「如来如其所有净月轮相,我亦得见自心净月轮相」;三、「见净月轮中妙金刚[杵]相」;四、「见一切如来身即是己身」;五、「现成正觉」(46)。这五相,「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刚心。四是金刚身。五是证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47)。又如『金刚顶经瑜伽观自在如来修行法』说:「见心圆明如净月」;「于心中想一莲华,能令心月轮圆满益明显住」;「于净月轮观五智金刚,… …自身即为金刚界」;「想莲华中出无量光明,……有观自在王如来,与诸圣众前后围繞,…… 当知自身还为彼佛,众相具足」;「具萨婆若智,成等正觉」(48)。这也是「五相成身」,不过以莲华部的观自在王Avalokites/vara-ra^ja如来为本尊,所以于月轮中先现起莲华。月轮 candracakra…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十章 「秘密大乘佛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