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日天,月天等;也有梵天brahman 来会,护持三宝,魔ma^ra不能娆乱。『长部』(三二)『阿咤曩胝经』,『十诵律』作「阿 [P420] 咤那剑」,附注说:『晋言鬼神成经』(10)。唐代译出,但已失去了。这部经是:毗沙门以(统摄的)夜叉众都能信佛,所以说「护经」以护持四众弟子。护经的内容,是赞叹七佛的佛法清净,所以领导四天王的部族,守护四众得安乐。这两部经中,夜叉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元七世纪,锡兰王最胜菩提第四Aggabodhi Ⅳ时,锡兰开始念诵「护经」,以求消!6蛲而降吉祥(11)。『长部』是「吉祥悦意」,「世间悉檀」,有适应世俗的特性。鬼神来会,也只是归信赞叹,自动的愿意护持。「佛法」容忍印度民间信仰的鬼神,也就默认鬼神的限度能力, 但三宝弟子是不归依天(鬼)神,也无求于鬼神的(对在家众,似乎没有严格的禁止)。鬼神有善的,也有恶的,善的归依护持,恶的会娆乱伤害,所以「部派佛教」中,有降伏暴恶夜叉、毒龙的传说。如佛法南传,赤铜鍱部Ta^mras/a^t!i^ya说释尊三次到锡兰,降服夜叉与恶龙(12)。传到北方,说一切有部 Sarva^stiva^din有佛与金刚手菩萨,到北天竺,降伏夜叉、龙王等的传说(13)。依汉译的『一切有部律』,显然已有供养天神,乞求护助的事缘(14),暗示了佛教适应世俗,采取了神教式的祈求。
「大乘」的神教化倾向,越来越显著。一、由于释尊的「本生」,也有天神(鬼)的,所以「大乘佛法」,不但梵天与帝释,转化为文殊Man~jus/ri^与普贤,龙,夜叉,犍闼婆,紧那罗kim!nara等,有的也是大菩萨了。如参加『华严』法会的,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十)佛世界微尘数的执金刚神,身众神,足行神,道场神,主城神,主地神,主山神,主林神,主 [P421] 药神,主稼神,主河神,主海神,主水神,主火神,主风神,主空神,主方神,主夜神,主昼神,(八部众的)阿修罗王,……干闼婆王,月天,日天,三十三天王──以上是地居天的;须夜摩王天,……广果天王,大自在天王(与色究竟天相当)(15)。这样,民间传说的鬼天与畜生天,都是大菩萨了。『华严经』所说的华藏庄严kusuma-tala-garbha-vyu^ha$lam!ka^ra世界,藏是胎藏garbha,莲华胎藏,表是莲实是本有的。「十地品」是金刚藏vajragarbha在佛前说的。来会的菩萨,是金刚藏,宝藏,……如来藏,佛德藏,也都以胎藏为名(仅问者名解脱月)。『 华严经』的泛神与胎藏思想,都是从印度神教中来的。二、通俗化、神秘化的信仰,祈求鬼神以消灾,降吉祥、护法,在大乘佛教界流行。西元三‧四世纪,已片段的译传我国。如『孔雀王神咒经』,说众多的夜叉,罗剎女ra^ks!asasi^,女鬼pis/a^ca,龙,河神,山神,大仙等,虽漫无组织,而神教式的信行,正深深的渗入佛教。三世纪译出的『摩登伽经』,说二十八宿,七曜的吉凶。『大集经』的一部分,都有这一倾向,如『月藏经』。『大集经』的一部分菩萨(成立经典),取法于地居天:如中央是须弥(山)藏;须弥山以上的,是虚空藏;须弥山外四洲,是地藏;旋绕于须弥山腰的,是日藏与月藏。这几位菩萨,也都以胎藏为名。印度神教的胎藏思想,这样的与(地居)天神(鬼畜)相关联,不断的融摄在佛法中。三、西元四世纪,印度梵文学复兴,旧有的婆罗门教,演化为印度教。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 [P422] 多』,传说极早,而完成现有的形态,约在西元二──四世纪。十八种『往世书』,传出更迟一些,但民间的神话传说,早已存在,而在发展演变中完成。这些神的传说,形成自在天──湿缚 S/i^va,毗纽Vis!n!u,梵天,「三天一体」的神学(信行者各有所重)。梵天妃是辩才天 Sarasvati^;毗纽又名那罗延Na^ra^yan!a,妃名吉祥天S/ri^-maha^devi^,都出现在大乘经中,尤其是湿缚天,天后乌摩Uma^,又名突伽Durga;别名非常多,如多罗Ta^ra^,不空 Amogha^,千手Sahasrabhuja^,千眼Sahasranetra^,青颈Ni^lakan!t!hi,马头Hayagri^va^ ,后来都成为观自在Avalokites/vara菩萨的化身(16)。湿缚天,似乎着重于女性,如湿缚与乌摩所生的长子,毗那夜迦Vina^yaka又名欢喜自在天Nandikes/vara,双身相抱的欢喜天,唐代已传来我国了(17)。佛法是含容印度群神的,在这印度神教复兴的气运中,为了适应,「大乘佛法」本着深义的修验──法法平等,事事无碍而进一步的融摄,也就成为「纯密」 ── 「秘密大乘佛法」。依佛天的德性,组成各安其位的大集会(曼荼罗),是『大日经』。如『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二0(大正三七.七八七下、七八八上、中)说:
「此八业及中胎,五佛四菩萨,岂异身乎!即一毗卢遮那耳」。 「(为方便化度)渐次流出入第一院,次至第二院,次至第三院。虽作如此流出,亦不离普门之身。其(外院)八部之众,皆是普现色身之境界也」。 [P423] 「当知一切大会漫荼罗,皆是一身,无别身也;即是普门身,即是法界身,即是金刚界身也」。
『大日经』的「大悲胎藏生漫荼罗」, 中央是莲花胎藏与八叶,大日如来(等)所安住。由中向外,有三重院,安立如来、菩萨,天神等。这表示佛所显示,由深而浅,可以摄化一切众生。修学者应机而入,终归佛道。然从佛的立场来说,这一切无非是佛的显现。『大日经』的思想,与『华严』相近,而根柢是「胎藏」的本具说。如无着Asan%ga的四智说,『宝性论』的四法说,受瑜伽及接近瑜伽派Yoga^ca^ra思想的影想,「秘密大乘」组成五佛五部说的, 是『金刚顶经』,一切金刚化了,可说名符其实的「金刚乘」。
「秘密大乘」的修持,随部类不同而不同,然以念佛buddha$nusmr!ti观自心(自身)是佛为本,结合身、语而成三密tri^n!i-guhya^ni行。三密中,口(语)密va^g-guhya是极重要的!语密,是真言mantra,明vidya^,陀罗尼dha^ran!i^,泛称为咒语。真言与明,从神教中来,婆罗门是「读诵真言,执持明咒」(18)的。真言是「三吠陀经」,明是一句、二句到多句,祈求持诵的;有些久远传来,不知道意义(秘密)的语句。在「佛法」中,认可明咒的某种力量,但(考虑到对社会人心的副作用)佛弟子是绝对禁止的。不过在部派流行中,治病、护身的咒语,显然已有条件的容许了(19)。法藏部Dharmaguptaka是使用咒语的,如南传的『大 [P424] 会经』,只说诸天鬼神来集会,赞叹,归依,而法藏部所传,『长阿含经』的『大会经』,将部分鬼神的名字,作为世尊的「结咒」(20)。『三论玄义』说:法藏部立五藏,在三藏以外,别立「咒藏」与「菩萨藏」(21)。流传到北方的乌仗那Udya^na,民间盛行禁咒,法藏部与说一切有部 Sarva^stiva^din,都多少融摄了印度古传与当地民间咒语。明咒的称为语密,是与夜叉有关的,『大智度论』卷五四(大正二五.四四八上)说:
「诸夜叉语,虽隐覆不正而事则鄙近。……天帝[帝释]九百九十九门,门皆以十六青衣夜叉守之。此诸夜叉语言浮伪,情趣妖谄,诸天贱之,不以在意,是故不解其言」。
夜叉语音隐密难解,不是与金刚语密的意趣相通吗!「大乘佛法」兴起,下本的『般若经』说:不退菩萨是「不行幻术,占相吉凶,咒禁鬼神」的(22),与「佛法」的精神一致。然为了普及流通,极力赞扬读诵『般若经』的功德。诸天拥护般若法门,所以读诵『般若经』的:鬼神不得其便,不会横死;在空闲处与旅途中,没有恐怖;魔王外道不能毁乱佛法;说话能为人所信;烦恼减少;在军阵中不会死伤;毒不能伤,火不能烧;不遭官事;诸天增益精力;为父母亲属所爱护(23)。这类现世利益,印度神教是以祈神诵咒来求得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分)卷五五七(大正七.八七三上)说:
「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无上咒」(24)! [P425]
『般若经』的适应世俗,可说是以读诵『般若经』来代替民间的咒语。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咒王」,有一切咒术的作用,而胜过一切咒术。其他大乘经,也大都是这样的。同时,重信愿的大乘经,称念佛、菩萨的名号,也有这样的功德。如吴支谦所译的『佛说八吉祥神咒经』,受持讽持八方国土如来名号,也有这类现生功德,称念佛名也就称为「神咒」了(25)。诵大乘经,称念佛、菩萨名号,作用与持咒相同,大大流行;佛说、菩萨等说的咒语,也自然会流行。佛菩萨说,那也可称为「真(实语)言」了。
与「语密」有深切关系的,应该是菩萨行的字门陀罗尼。字aks!ara,是一般所说(拼音文字)的字母,为一切语文的根本。『般若经』与『华严经』「入法界品」,都说到四十二字母 (26)。四十二字,是南印度古传的字母,法藏部也曾学习(27)。陀罗尼是「持」,忆持不忘的能力,也就能通达法义。如『大智度论』说:「四十二字是一切字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菩萨若闻字(音),因字乃至能了其义」(28)。四十二字是…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十章 「秘密大乘佛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