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以颠倒过来:顾笑是浅的「事续」,爱视是「行续」,执手或抱持是「瑜伽续」,二二交会是最殊胜的「无上瑜伽续」。理解与行为,与「佛法」恰好相反。而且,人间──人与傍生的淫事,是二根交合而出精的;地居二天的夜叉等,二根交合,却是出气而不出精的。「无上瑜伽续」,也是修到和合不出精而引发大乐的。「秘密大乘」进展到「无上瑜伽」,对印度神教的天神行,存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重信心,重加持,重修行「贪欲为道」的「秘密大乘佛法」中,「无上瑜伽续」分「父续」,「母续」,有『密集』,『时轮』,『胜乐』,『喜金刚』等多部,因传承修验不同,修行的名目与次第,也不能一致。在胜义观中,有依「中观见」的,有依(如来)「藏心见」的,(我以为「藏心见」是主流)然不同中有一共同倾向,就是怎样转化现生的业报身为如来智身。重在 [P438] 「修天色身」(「生起次第」是胜解观,「圆满次第」是真实观),所以在色身上痛下功夫,这就是「无上瑜伽」「贪欲为道」的特色。转业报身为佛[天]身的修持,扼要的说,如『教授穗论』 (63)说:
「修金刚念诵者,遮止左右风动,令入中脉。尔时猛利本性炽然,溶化诸界,证大乐轮」。
试略为叙说。 一、脉dhamani:脉是风[气]所行,识所依的,全身共有七万二千脉,重要的如『教授穗论』说:「脉谓阿!2瞀都底,从顶髻至摩尼[杵头]及足心际。 然于顶髻,顶,喉,心,脐,密轮(俗称「海底」),摩尼中央,如其次第,有四,三十二,十六,八, 六十四,三十二,八支于莲华及薄[婆]伽中,作脉结形」;「拉拉那与惹萨那等诸脉,上自头轮及乃至密轮,结如铁锁,缠绕阿!2瞀都底而住」(64)。在无数脉中,有三脉是最重要的。 左脉名拉拉那lalana^,右脉名惹萨那rasana^,中脉名阿!2瞀都底avadhu^ti。中脉本来是从顶髻直贯密轮以及足心(涌泉穴)的,但顶髻轮有四脉,顶轮有三十二脉,喉轮有十六脉,心轮有八脉,脐轮有六十四脉,密轮有三十二脉,莲华[摩尼]或婆伽有八脉,都与中脉──阿!2瞀都底形成脉结。而左脉与右脉,也是头顶直到密轮,与中脉纠缠不清,而中脉不能畅通。所以修风直通中脉,是「贪欲为道」的要目。二、风va^yu:释尊所教示的念出入息──安那般那念a^na$pa^na-smr!ti,也是修风的。如「 [P439] 息念已成,观身毛孔犹如藕根,息风周遍于中入出」(65), 也有生理上的修验,但目的不在色身,只是以修息为方便,依止观而得心解脱。风,「佛法」说是色法(「无上瑜伽」说心息不二),「轻动为性」,是不限于出入息的。如血液循环等,内身的一切动态,都是风的作用,所以『瑜伽论』说:「谓内身中有上行风,有下行风,……有入出息风,有随支节风」(66)。「无上瑜伽」说五风与十风,如『密意授记经』说:「(持)命,下遣,上行,周遍,平等住;龙,龟及蜥蜴,天授与胜弓」。依『摄行』说:「心间,密相,喉内,脐中,一切身节,即为持命,下遣,上行,平等,周遍(风所行)之处」,这是五根本风。龙、龟等五风,依『金刚门经』,名为行,偏行,正行,善行,决定行──五支分风;这是心息相依,「依止眼(等)根,引生色(等)识」等缘虑境界的作用。 两类五风,合为十风。五根本风依左右鼻孔而出入:入从鼻孔入,经喉、心、脐中(与「丹田」相通)而遍及全身,又上行而从鼻孔出。修风也还是念出入息,只是方便不同。三、明点或译春点tilaka:明点是人身的精液,但不限于(男)精子、(女)卵子,而是与身体的生长、壮盛、衰老有关的一切精液。依现代名词说,如男女两性荷尔蒙等。人在成年以后,会逐渐衰退,或不平衡(病态),或因体力,心力的消耗过分而早衰。在人来说,这是「生」的根源;约佛说,也是成就佛色身的根源。所以明点也称为菩提心bodhi-citta。在五种(愿菩提心,行,胜义,三摩地,明点……赤白二)菩提心中,明点菩提心是最殊胜的。修「无 [P440] 上瑜伽」的,依金刚念诵,修风瑜伽,使风不经左、右而进入中脉。「由业风行动,于脐轮炽然,由得春(点)知足,由安住等至」。这是说,由心修习坚固,策动风力,进入中脉,使下脐风生长广大,织然如火。脐轮下,是军荼利kun!d!ali^处。军荼利风生火炽,就是修得「瓶气」,与「拙火」相引发。修军荼利气与火热,能溶化一切精力为明点,成为转业报身为天色身的前提,所以赤白菩提心,也名为军荼利(或译为「滚打」)菩提心。如修到提、降、收、放自在,明点降到摩尼端不会漏失,就应该与实体明妃,进行「莲华、金刚杵相合」,而引发不变的大乐maha^sukha。相合sam!pu^rt!i,与等至──三摩钵底sama^^patti的梵音相近,也有两相和合而到达「欲仙欲死」的意义,也就称男女交合为入定。所以说:「由得春(而喜乐)知足,由安住(相和合)等至」。这样的修行,如胜义光明与如虹霓的幻身,无二双运,达到究竟,就能即身成佛了。即身成佛,非修天色身不可,非与明妃实行和合大定不可,所以这一修行,名为「具贪行」。西藏所传,也有说不修实体明印,修「智印」观想杵莲和合,达乐空不二),也可以成佛。然以「贪欲为道」,「以欲离欲」为方便,是一致的定论(67)。
作者没有修学密法,没有如上所说的修持经验,只是从印度佛教的解行演变,略为论列。如上所说的种种修持经验,应该确认为是有相当事实的。如古代中国的方士,修吐纳(也是修风的一类)等法,也就发见了任、冲、督(脊骨内的)、带等奇经八脉;汉代就有(男女和合的)『 [P441] 素女经』。又如印度神教的「哈札瑜伽」,也说到三脉,五轮;「军荼利瑜伽」立六轮;性力 S/a^kti派也是从男女和合中求解脱。人类的身体,是有共同性的。在修行者以修风而引生的定力中,会发现身体内一些平常不知道的事。修持的浅深,能不能成仙、生天,姑且不谈。中国的方士、道流,与印度神教的瑜伽派、性力派,与「无上瑜伽」的某些共同性,是不妨作比较研究的。从前读过的某一道书说:「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千生难入圣」。性、命双修的主张,不是与「无上瑜伽续」所说,不修天色身,不可能成佛,是同样的意趣吗?
「秘密大乘佛法」,是晚期印度佛教的主流(「大乘佛法」附属而行)。创发,宏传,盛行于印度东方,达八百年(西元五00──一二00)。传说中得大成就的,得大神通的,真不知有多少!但在回军的摧残,印度神教的攻讦下,竟于西元十二世纪,迅速的衰灭了!
注【30-001】『阿!B粊佛国经』卷上(大正一一‧七五二上──中)。
注【30-002】『贤劫经』卷一(大正一四‧七中)。
注【30-003】『望月佛教大辞典』(一九八七下──一九八八上)。
注【30-004】『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一(大正一八‧五上)。卷五(大正一八‧三六下)。
注【30-005】『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大正二七‧二下)。 [P442]
注【30-006】『大智度论』卷五四(大正二五‧四四八上)。
注【30-007】『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分)卷四四九(大正七‧二六五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七(大正八‧三四二上)。
注【30-008】参考拙作『佛教史地考论』(『妙云集』「下编」九‧二三三──二四三)。
注【30-009】『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七(大正一0‧三六四上──中)。
注【30-010】『十诵律』卷二四(大正二三‧一七四中)。
注【30-011】净海『南传佛教史』(四二)。
注【30-012】『岛史』(南传六0‧五──一七)。
注【30-013】『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九(大正二四‧四0上──四一下)。
注【30-014】『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毗奈耶』卷二三(大正二三‧七五三下)。
注【30-015】『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四(大正一0‧二上──二一中)。
注【30-016】『望月佛教大辞典』(二三二下──二三三上)。
注【30-017】『大使咒法经』(大正二一‧二九九下)。
注【30-018】如『长部』(三)『阿摩昼经』(南传六‧一三二)。
注【30-019】参阅拙作『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八章(五0三──五一五)。
注【30-020】『长阿含经』(一九)『大会经』(大正一‧八0上──八一中)。 [P443]
注【30-021】『三论玄义』(大正四五‧九下)。
注【30-022】『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分)卷五六二(大正七‧九0二上)。『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六(大正八 ‧五六五上)。
注【30-023】『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大正八‧五四一下──五四四下)。
注【30-024】『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大正八‧五四三中)。
注【30-025】『佛说八吉祥神咒经』(大正一四…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十章 「秘密大乘佛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