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表征如來藏自性清淨心。金剛[杵]vajra,執持金剛的(夜叉)天菩薩,爲「密乘」發展的重要基素;以金剛表征智慧,堅固不變而能摧壞一切障。蓮花padma。,表征大悲胎藏生一切佛;而蓮華八葉,象征心髒,所以月輪觀,是于胸臆前現起的。月輪,金剛,蓮華,「密乘」的表征是多樣的,成爲瑜伽行者的重要觀行。
「無上瑜伽續」的特色,是「以欲離欲」爲方便,而求「即身成佛」。即身成佛,「瑜伽續」的傳譯者不空Amoghavajra,已說到:「修此叁昧者,現證佛菩提」;「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49)。「無上瑜伽續」後來居上,認爲修「叁摩地菩提心」,雖有即身成佛的名目,還 [P432] 不可能有即身成佛的事實。要修「滾打[軍荼利]菩提心」,「赤白菩提心」,才真能即身成佛;或在中陰身成佛,或轉生成佛(50)。總之,迅速成佛,現生成佛,是「秘密大乘」行者所希求的,也就因此而覺得勝過「大乘佛法」的。大乘菩薩發心修行,瑜伽行派Yoga^ca^ra隨順說一切有部,說叁大阿僧祇劫成佛;依龍樹Na^ga^rjuna:「佛言無量阿僧祇劫作功德,欲度衆生,何以故言叁大阿僧祇劫?叁阿僧劫有限有量」(51)!菩薩的發心作功德,利益衆生,是要見于事實的。如釋尊在過去生中,爲了有利于人(衆生),一直在犧牲(布施)自己的體力、財力,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大乘如:『維摩诘經』「方便品」,維摩诘Vimalaki^rti長者所作的利生事業。善財Sudhana童子參訪的善知識,不只是出家的、苦行的,也是法官,醫師,建築師,語言學者,航海家,藝術家,慈善家……。菩薩是從利他事業中,弘揚佛法,淨化自己。「未能自度先度他,菩薩于此初發心」。菩薩的心行,是何等的偉大!但對一般人來說,菩薩行到底是太難了!適應世間,「大乘佛法」有了「易行道」的方便,如「十住毗婆沙論」卷五(大正二六.四0下 ──四一中)說:
「至阿惟越致[不退轉]地者,行諸難行,久乃可得。……若諸佛所說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地方便者,願爲說之」! 「答曰:如汝所說,是儜弱怯劣,無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幹之言也!……若汝必欲聞此方 [P433] 便,今當說之!……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
利益衆生的菩薩道,是大行難行。以「信」爲方便的易行道,是一般宗教化的,如念(觀想)佛,稱名,禮敬,忏悔,勸請,隨喜,回向(這些方便,也是「秘密大乘」念誦的方便)。以信行方便,養成堅定成佛的大心,或進修菩薩的難行大行,或往生他方淨土,不退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重信心,重加持,重念佛,雖然往生淨土,不會再退失大心了,而成佛還是遙遠的。一般的宗教信行,總是希望能立即達成理想的。成就佛果是最理想的,可是太難又太久了些!順應世間心行,如來藏我的法門出現:如來的無邊智慧,無邊的色相莊嚴,衆生是本來具足的。在深信與佛力加持下,唯心(觀)念佛法門,漸漸的開展出依佛果德──佛身,佛土,佛財,佛業爲方便而修顯,這就是「果乘」、「易行乘」了!「易行」,本來是爲了適應「心性怯劣」的根性,但發展起來,別出方便,反而以菩薩的悲濟大行爲鈍根了!寂靜的『四百五十論釋』說:「若唯修諸天真實[佛勝義性]而非諸天[色身],是則須經多數劫乃得成佛,非速疾成」。這是說,不修天色身的「大乘」,是不能迅速成佛的。持祥的『紮拿釋俱生光明論』引文爲證說:「修習成佛因,謂修佛瑜伽,何不遍觀察,果由似因生」?又「一切秘密經說:總之佛陀果,從定慧出生,除佛瑜伽行,行者不得佛」。這是說:不修佛瑜伽,也就是不修天色身的天瑜伽,是不能成佛的。宗喀巴Tson%-kha-pa.的『密宗道次第廣論』,引上說明而加以說明:「故無凡[庸]身相好而可 [P434] 立爲色身相好之因,須于彼生新修能感相好等流之因,此(則)除修天瑜伽,更無余事」;肯定說非此生修天瑜伽,是不可能成佛的(52)。這是「秘密大乘」者,別立成佛的理由,與「大乘佛法」所見不同了!宗咯巴隨順「果由似因生」的理由,以爲佛色身的相好莊嚴,要從「新修能感相好等流之因」;修天色身的等流因nis!yanda-hetu,才能得佛身相好莊嚴的等流果nis!yanda-phala 。「大乘佛法」不修天色身,所以不能成佛,但這是「秘密大乘」者的見解。大乘法中,無著Asan%ga『攝大乘論』及『金光明經』等立叁身:自性身svabha^va-ka^ya,也名爲法身dharma-ka^ya;受用身sam!bhoga-ka^ya;化身nirma^^n!a-ka^ya。『楞伽經』最初發問(叁譯相同):「雲何變化佛?雲何爲報佛?真如智慧佛,願皆爲我說」(53)!真如智慧佛 tathata^jn~a^na-buddha是如智不二的,與自性身即法身相當。報(生)佛vipa^kaja-buddha,約修異熟[報]因vipa^ka-hetu,得異熟生vipa^kaja果說。如約受用法樂說,名受用身(佛)。變化佛就是化身佛。續出的『楞伽經』「偈頌品」,二譯都立四身:「自性及受用,化身複現化」(54)。依「梵本入楞伽偈頌品」,四身是:「自性及受用,變化並等流」(55)。『楞伽』的叁身與四身,名義不同而沒有實質的差別。叁身說的化身,含義廣。四身說的化身,如釋尊;「複現化」是等流nis!yanda身,隨類普應的種種身相。『楞伽經』在叁身說法處,又立法佛,法性所 [等]流佛dharmata^-nis!yanda-b.,化佛(56)。法性等流佛,與報[異熟]佛,受用佛相當。法性等流 [P435] ,如佛依自證而出教,稱爲「法界等流」一樣,不是說修等流因而得等流果,反而這是被稱爲報 ──異熟生身的。『廣論』又說:「波羅蜜多乘[大乘]說:色身體性之因,謂諸最勝福德資糧。相好等之別因,謂迎送師長等」(57)。意思說,大乘也是要修等流因的。其實,菩薩的大行,是在般若的攝導下,以布施、持戒、忍辱等,廣修利濟衆生行,成爲人世間值得稱揚贊歎的佛法。總之,「大乘佛法」所說的相好莊嚴身,是圓滿報[異熟]身,不是依等流因而成的。「秘密大乘」別說修天色身爲等流因,只能說「後來居上」,別創新說,不能以此來說修「波羅蜜多乘」不能成佛的。
「無上瑜伽續」「以欲離欲」的法門,「瑜伽續」早已說到了,如『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叁昧大教王經』卷五(大正一八.叁五五中)說:
「複次,宣說秘密成就:若男子,若女人,謂應遍入于婆擬中,彼遍入已,想彼諸身普遍展舒」(58)。
在一般的灌頂abhis!ecana後,教示四種成辦悉地智印。然後說「秘密總持堪任法門」:先說誓;次「示秘密印智」;再說如上所引的「秘密成就」。婆擬,唐不空譯作婆伽bhaga,是女根(女人生殖器)的梵語。「遍入婆擬中」,正是男女和合雙修的法門。『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金剛頂經』的廣本,宋施護譯爲叁十卷。『經』上不斷的說到:「 [P436] 金剛蓮華兩相合」;「蓮華金剛杵入時」;「金剛蓮華杵相合,相應妙樂遍一切」;「蓮華金剛杵相合,此說即爲最上樂」(59)。這一法門,唐不空(傳『金剛頂經』)是知道的,他在『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昧耶經般若理趣釋』中說:「想十六大菩薩,以自金剛與彼蓮華,二體相合,成爲定慧。是故瑜伽廣品中,密意說二根文會,五塵成大佛事」(60)。「瑜伽續」,一般以爲只是觀想金剛杵與蓮華二體和合,不空解說爲定與慧。唐代傳來的「密乘」,大抵是以定慧雙運來解說的。也許在重倫常道德的中國,這一成佛的秘密大法,還不能被容忍,不空才要方便的解說一番。
修天色身,以「欲貪爲道」,是「秘密大乘」一致的,由于所化的根機不一,所以分爲四部續。如『結合』說:「笑、視及執手,兩相抱爲四;如蟲住、四續」。「如蟲住」,以蟲爲譬喻,「如蟲從樹生,即食其樹」,就是「依欲離欲」的意義。『後分別』也說:「由諸笑及視,抱與兩相合,續亦有四種」。秘密的續部中,所修本尊,是有明妃vidya^-ra^jn~i的;實行男女二根(金剛、蓮華)和合交會的,是「無上瑜伽續」。前叁部也有以貪欲爲道的表示,如相顧而笑的,相愛視的,執手或相抱的,這雖不及兩兩交會,而表征貪欲爲道是一致的。因此,「續部之名,亦名笑續,視續,執手或抱持續,二相合續,共爲四部」(61)。「秘密大乘」四續的分類,是依據欲界天、人等安立的。如『瑜伽師地論」說:欲界中,除地獄有情「皆無欲事」外,其他都是有淫事的。如人,鬼(夜叉等),傍生(龍等),四天王衆caturmaha^ra^jaka^yika天 [P437] ,忉利Tra^^yastrim!s/a天(上二天是地居天)都是「二二交會」成淫事的。時分[夜摩]Ya^ma 天「唯互相抱」;知足[兜率]Tus!ita天「唯相執手」;樂化Nirma^n!a-rati天「相顧而笑」;他化自在天Paranirmita-vas/a-vartin「眼相顧視」而成淫事(62)。經、論中分五類,四續依此而立,大體上可說是一致的。「佛法」中,人、鬼、畜及地居二天,是交合成淫的;向上是相抱,執手,顧笑,愛視,越高級的欲事越輕微。再高一級的是梵天brahman,那就沒有淫欲了,所以稱出家法爲「離欲梵行」。「秘密大乘」與夜叉Yaks!a等地居天有關…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十章 「秘密大乘佛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