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菩提達摩之禅
第一節 達摩傳與達摩論
菩提達摩爲中國禅宗公認的東土初祖。達摩到中國來,對當時的中國佛教,並沒有立即引起大影響,然正像播下一顆種子一樣,一天天茁壯繁衍起來,終于蔭蔽了一切。我們不能用後代禅者的眼光去想象達摩,卻決不能輕視達摩。達摩禅所代表的真正意義,以及對中國佛教的深遠影響,應該是研究中國佛教,理解中國禅宗的重大課題!
達摩及其傳說
菩提達摩的傳記,隨禅法的發展而先後(及派別)的傳說不同。這是宗教界常見的現象,不足爲奇。有關菩提達摩的早期傳記,有楊衒之(西元五四七頃作)的『洛陽伽藍記』(簡稱『伽藍記』)卷一(大正五一‧一000中);昙林(約五八五卒)的『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大正八五‧一二八四下──一二八五中);道宣(六六七卒)『續高僧傳』(此下或簡稱『續僧傳』)卷一六「菩提達摩傳」(大正五0‧五五一中──下)。『續僧傳』的「達摩傳」,主要是根據前二書的,略增加一些其他的傳說而成。 [P2]
菩提達摩,簡稱達摩。在後代禅者的傳說中,也有不同的名字。神會(七六二卒)的『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此下簡稱『南宗定是非論』),也是稱爲菩提達摩的。神會引『禅經序』來證明菩提達摩的傳承,如『神會和尚遺集』(此下簡稱『神會集』,依民國五十七年新印本)(二九四──二九五)所說,神會是以『禅經序』的達摩多羅爲菩提達摩的。因爲這樣,在傳說中,或稱爲菩提達摩,或稱爲達摩多羅。七七四頃作的『曆代法寶記』,就綜合而稱爲菩提達摩多羅。這是傳說中的混亂糅合,並非到中國來傳禅的菩提達摩,有這些不同的名字。菩提達摩與達摩多羅,被傳說爲同一人。達摩多羅或譯爲達磨多羅,菩提達摩也就被寫爲菩提達磨了。Dharma ,古來音譯爲達摩(或昙摩)。譯爲達磨,是始于宋元嘉(四叁0前後)年間譯出的『雜阿毗昙心論』。『雜阿毗昙心論』是達磨(即昙摩)多羅──法救論師造的。昙磨多羅論師與達摩多羅禅師,也有被誤作同一人的。如梁僧佑(五一八卒)『出叁藏記集』卷一二「薩婆多部記目錄序」,所載(北方)長安齊公寺所傳,仍作昙摩多羅(禅師),而僧佑(南方)『舊記』所傳五十叁人中,就寫作達磨多羅了(大正五五‧八九上──九0上)。神會(在北方)還寫作達摩多羅與菩提達摩,而神會下別系,與東方有關的(七八一撰)『曹溪別傳』,就寫作達磨多羅。洪州(馬大師)門下(八0一)所撰,與江東有關的『雙峰山曹侯溪寶林傳』(此下簡稱『寶林傳』),就寫爲菩提達磨了。從此,菩提達摩被改寫爲菩提達磨,成爲後代禅門的定論。達摩而改寫爲達磨 [P3] ,可說是以新譯來改正舊譯。然從傳寫的變化來看,表示了南方禅的興盛,勝過了北方,南方傳說的成爲禅門定論。
達摩的故鄉,『伽藍記』作:「西域沙門菩提達摩者,波斯國胡人也」。昙林序作:「西域南天竺國人,是大婆羅門國王第叁子」。胡與婆羅門──梵,在隋唐的佛教內部,有嚴格的區別。但在一般人,每習慣的稱天竺爲胡。所以「西域胡人」,「西域天竺婆羅門種」,不一定是不同的。在中國史書中,地名相近而被譯爲波斯的,不止一處。波斯──古代安息國地方,這是一般最熟悉的。『伽藍記』卷五,!2嫢哒與賒彌間,有名爲波斯的小國(大正五一‧一0一九下)。在南海中,也有譯爲波斯的國家。費琅『南海中之波斯」,考定南海中而名爲波斯的,有二:一爲今緬甸的Pathin;一爲今蘇門答刺東北岸的Pase/(見馮承鈞譯『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續編』)。譯爲波斯的地方,是不止一處的,我們也不知南天竺有沒有與波斯音相當的。據常情而論,昙林爲達摩弟子,比楊衒之的傳聞得來,應該要正確些。『續僧傳』以來,都是以達摩爲南天竺人。從達摩所傳的禅法來說,南天竺也是更適合的。
達摩的生卒年代,傳記不明。『續僧傳』有不同的傳說,如「達摩傳」說:「遊化爲務,不測所終」。而「慧可傳」卻說;「達摩滅化洛濱」。「慧可傳」所說,應是道宣所得的新資料。『續僧傳』卷一六「慧可傳」(大正五0‧五五二上)說: [P4] 「達摩滅化洛濱,可亦埋形河涘。而昔懷嘉譽,傳檄邦畿,使其道俗來儀,請從師範。… …後以天平之初,北就新邺,盛開秘苑」。
慧可是達摩弟子,在達摩入滅後,曾在河涘(黃河邊)弘化,天平年間才到新邺去。當時遷都邺城(故城在今河南臨漳縣西),是天平元年(五叁四)。所以從達摩入滅到慧可去邺都,應有數年的距離。達摩入滅,大約在五叁0年頃。達摩曾贊歎永甯大寺,大寺是建于熙平元年(五一六),永熙叁年(五叁四)爲雷火所毀的。當時達摩「自雲一百五十歲」,如傳說屬實,那達摩可能達一百五十多歲的高壽。
達摩從海道來中國,由南而北,這是一致的傳說。昙林序泛說:「遠涉山海,遊化漢魏」。漢與魏,就是當時的南方與北魏。『續僧傳』卻說得更具體:「初達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隨其所止,誨以禅教」。最初到達中國,時代還是劉宋(四二0──四七八)。登陸的地方── 南越,爲今海南島的對岸地方。達摩在四七八年以前,早就到了中國,末了才過江到北魏。那在江南一帶,達摩應有一長期的逗留。
達摩在北魏,「遊化嵩洛」。嵩山少林寺,是魏文帝(四九六)爲佛陀禅師造的。傳說達摩也曾在少林寺住。達摩在北魏傳禅的情形,如昙林序說;「亡心(寂默)之士,莫不歸心;(取相)存見之流,乃生譏謗」。一開始,達摩禅就顯得不平凡!能深得達摩宗旨的,當時「唯有道 [P5] 育、慧可」二沙門。道育與慧可,親近達摩的時間,不會太久。如序說:「幸逢法師,事之數載。……法師感其精誠,誨以真道」。『續僧傳』作:「尋親事之,經四五載。……感其精誠,誨以真法」。然「慧可傳」說:「奉以爲師,畢命承旨。從學六載,精究一乘」。大抵經過了五、六年,才得達摩真法的傳授,這主要是達摩弟子昙林的傳說。北宗杜朏(七一叁頃作)『傳法寶紀』說:
「師事六年,志取通悟。……密以方便開發,頓令其心直入法界。然四五年間,研尋文照,以楞伽經授可曰:吾觀漢地化道者,唯與此經相應」。
杜朏依舊有的資料,而解說爲:慧可親近達摩六年,然後得法悟入。未悟以前,達摩就以『楞伽經』來化道。所以說:「四五年間研尋文照」;「四五年精究明徹」。杜朏是這樣的會通了四五載與六年的異說,也會通了傳授『楞伽』與離言頓入的傳說。早期的傳說,就是這樣;面壁九年之類,那是後起的傳說了!
菩提達摩的傳說,因達摩禅的發達而增多起來。有的是傳說,有的是附會,也有是任意的編造。這裏,只略述以說明傳說的意義。可看作源于黃梅(可能更早些)的傳說,有叁:1.『傳法寶紀』說:達摩六度被毒,最後是受毒而示現入滅的。2.『傳法寶紀』說:宋雲從西域回來,在蔥嶺見到了達摩。達摩的門人開棺一看,原來是空的。3.『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羅蜜經 [P6] 六祖慧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此下簡稱『壇經』)說梁武帝見達摩,問造寺度僧有無功德。這叁項傳說中,前後二項,可能有多少事實依據的。宋雲去西域,是神龜元年(五一八),正光元年(五二0)回來。那時達摩正在北魏傳禅,所以宋雲在蔥嶺見到達摩,是不符事實的。這只是『續僧傳』「遊化爲務,莫測所終」的新構想。達摩死了(其實是回去了),又在別處見到,這是中國道教化了的神話。
荷澤宗所傳的:1.六度被毒,指明是菩提留支與光統叁藏的陷害。2.宋雲見達摩手裏提一只鞋子。開棺只見一只鞋,于是有「只履西歸」的動聽故事。『曆代法寶記』(七七五頃作)等傳說(依神會門下所說),是依『傳法寶紀』而有進一步的傳說。3.見梁武帝,問答有沒有功德。 4.達摩示滅,葬在熊耳山,梁武帝造碑。5.『曆代法寶記』說:達摩在來中國之前,先派了二位弟子──佛陀、耶舍來秦地,但受到擯逐。佛陀等到廬山,見到遠公,譯了一部『禅門經』。這是影射佛陀跋陀羅的事。神會以爲:菩提達摩就是『禅經序』中的達摩多羅。達摩多羅與佛大先同門,佛陀跋陀羅是佛大先弟子,這才有達摩派佛陀來的傳說。然佛陀跋陀羅(四0九──四二九)來中國,在四一0年頃,約五十歲。那時達摩即使以一百五十歲高壽來計算,也不過叁十歲,佛陀跋陀羅怎麼會是達摩的弟子呢!這只是爲了證明禅法的傳承而附會的故事!
洪州宗的『寶林傳』(八0一作),對上來的傳說,除佛陀、耶舍來化外,一概都繼承下來 [P7] 。『寶林傳』以爲:達摩是梁大同二年(五叁六),也就是魏太和十九年示寂的。當時梁昭明太子作祭文,遙祭達摩。太和十九年(四九五),根本不是大同二年,而昭明太子早在中大通叁年(五叁一)四月去世了,祭文當然是僞造的。又說:過了叁年,梁武帝聽說宋雲回來,見到了達摩,這才爲達摩造碑。不知宋雲回國,早在正光元年(五二0)。這些,不是傳說,不是附會,而是任意的僞造。到了『祖堂集』(九五二),又增多了梁武帝與達摩──「廓然無聖」的問答。對當時(十世紀)的禅師來說,這是一則好公案。然將這則公案,作爲達摩與武帝的問答,那又不免是托古造新了!
達摩論
杜朏『傳法寶紀』說:
「今人間或有文字稱達摩論者,蓋是當時學人,隨自得語以爲真論,書而寶之,亦…
《中國禅宗史 第一章 菩提達摩之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