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雨集第四冊 四、淫欲爲道▪P2

  ..續本文上一頁。依佛法的傳說:不同類的衆生,有不同類的「淫事」,如「二二交會」的,「相抱」的,「執手」的,「相顧而笑」的,「眼相顧視」的,都能滿足「淫事」而「熱惱便息」(『瑜伽師地論』卷五)。一般衆生滿足了淫欲──「熱惱便息」,但不久又有淫欲熱惱的需求。婆須蜜多可不同了,從顧視,執手,抱持,唼吻等的行動中,能使衆生永離貪欲。這顯然是「以欲離欲」的法門;與後起「秘密大乘」的無上瑜伽anuttara-yoga ,雖還沒有完全一致,但到底傳達了從淫欲中離欲的消息。特別值得一提的,婆須蜜多是「險難」地方人,險難的梵語爲Durga──突伽,正是印度教中自在天──濕婆S/i^va天後,烏摩Uma^的別名。突伽,早已存在于印度 [P211] 神教中,後來從濕婆派中分出的性力派,就是以突伽爲主神的。還有,婆須蜜多的婆須,或譯作婆薮,是印度一部分天神的通稱。婆薮天,婆薮天女,婆薮大仙,都見于「秘密大乘」的教典。婆薮是天[神],蜜多譯爲「友」,所以婆須蜜多,可解說爲天神的女友。突伽與婆須蜜多,出現于『入法界品』以欲離欲的法門中,決不是偶然的,與後起的性力派及無上瑜伽,有一脈相通的一定關系。圓融無礙的『入法界品』,融攝了這一秘密法門,然在一般學佛人的心目中,多少有是非不分,邪正莫辨的感覺。

  「一論」:『阿毗達磨集論』,西元四世紀中,無著Asan%ga菩薩所造的。在『集論』(卷七)「抉擇分中論議品」,論到「秘密抉擇」,引「經」說:

  「又契經言:菩薩摩诃薩成就五法,名梵行者成就第一清淨梵行。何等爲五?一者、常求以欲離欲;二者、舍斷欲法;叁者、欲貪生已,即便堅持;四者、怖治欲法;五者、二二數會」。

  「二二數會」,原文誤作「數食」,依『雜集論』(卷十六)改正。經上所說 [P212] 的「五法」,如依文解說,那是一、求從淫欲中離欲的法門;二、不取一般的斷欲法門;叁、如欲貪生起了,要一直堅持下去;四、厭惡對治貪欲的法門;五、男女一再的交合。「佛法」本是修「離欲梵行」的,而所引經說恰好相反,不用斷欲,反而稱爲「第一清淨梵行」。這類不合佛法正道的語言,如「逆害于父母,王及二多聞,誅國及隨行,是人說清淨」等(『集論』卷七),應怎樣去解說?無著在『集論』(卷六)中,又稱之爲轉變秘密rarin!a^mana$bhisam!dhi。意思說:語句隱密,不能依通常的文義去解說,要轉變爲反面的別解,才不致于誤會。如「二二數會」,『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十六)解說爲:「于染淨因果差別四真谛中,以世出世二道,奢摩他[止]毗缽舍那[觀]二道,數數證會故」。無著、世親 Vasubandhu的時代,「以欲離欲」的法門已開始流行,這就是無上瑜伽男女和合的密法。這一秘密法門,早期的偶然流露,在正常的佛法中,還不能被容忍,所以無著作了這樣的抉擇──秘密的不了義說。唐不空Amoghavajra在西元七四六年來華,譯出『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廣本」中一再說 [P213] 到:「蓮華、金剛杵相合,此說即爲最上樂」等。不空是知道的,所以在『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昧耶經般若理趣釋』(卷下)中說:「想十六大菩薩,以自金剛[男根] 與彼蓮華[女根],二體和合,成爲定慧;是故瑜伽廣品中,密意說二根交會,五塵成大佛事」。不空不說男女的實體和合,而說觀想男女和合,修成定慧相應。說「二根交會」是「密意說」,與無著說部分相同。其實,不空的時代,印度的無上瑜伽,男女和合的即身成佛法門,已相當興盛了。不空這樣的解說,也許是覺得不合中國的倫理觀念,怕引起障礙而故意這樣說的吧!

  「一事實」:中國佛教史上,昙無谶Dharmaraks!a是一位卓越的大譯師。他所譯的『大般涅槃經』(卷七、卷二)說:「佛法有我,即是佛性」;「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即是我義」。後期「大乘佛法」的重要論題,是如來藏tatha^gata-garbha,我a^tman,佛性buddha-dha^tu, buddha-garbha ,在昙無谶的譯典中,有了充分的說明。他譯出『大般涅槃經』四十卷外,還譯了『大方等大集經』,『大方等大雲經』,『金光明經』,『菩薩地持經』( [P214]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的古譯),『優婆塞戒經』等,「後期大乘」在中國的開展,昙無谶是有貢獻的。昙無谶的譯經,是在姑臧,得到北涼沮渠蒙遜的護持而譯出的。譯經的年代,依可見的記載,從北涼玄始叁年(西元四一四)起,十五年(四二六)止。永和一年(四叁叁),昙無谶四十九歲就死了。

  昙無谶是中天竺,或說是罽賓人。在佛教的記錄中,昙無谶是一位「明解咒術,所向皆驗,西域號爲大咒師」(『出叁藏記集』卷十四、『高僧傳』卷二)。『出叁藏記集』說到:昙無谶隨國王入山,國王口渴,昙無谶持咒,使枯石流出水來;故意說:這是「大王惠澤所感」,國王當然非常歡喜,也就尊寵昙無谶。但時間久了,國王對他的待遇也薄了。于是昙無谶打算「咒龍入甕,令天下大旱」,然後放龍下雨,以便再得國王的優待。事情被泄露了,國王要殺他,才逃到西域來(『高僧傳』部分相同)。昙無谶爲了取得國王的優待──豐厚的供養,不惜天下大旱,害苦無數的人民。從佛法在人間的立場來說,昙無谶的心態與行爲,是多麼卑鄙與邪惡!「大咒師」的無比神驗,與純正的佛法是不相幹的!其實,昙無谶 [P215] 的邪僻行爲,還多著呢,如『魏書』(卷九十九)「列傳」(八十七)「沮渠蒙遜」傳說:

   「始罽賓沙門曰昙無谶,東入鄯善,自雲能使鬼、治病,使婦人多子。與鄯善王妹曼頭陀林私通,發覺,亡奔涼州。蒙遜寵之,號曰聖人。昙無谶以男女交接之術,教授婦人。蒙遜諸女、子婦,皆從受法」。

  『北史』卷九十七,所說相同。昙無谶的使鬼(即「役使鬼神」)、治病,是一般咒師的行爲,他的專長是「男女交接之術」,能使婦女生子的。「男女交接之術」,就是「二二交會」,無上瑜伽的男女和合。不過昙無谶修到怎樣程度,是不得而知的。希奇的是,沮渠蒙遜的女兒,兒媳婦,都跟他學習。『北史』(卷九十七)「列傳」(八十一)「僭僞附庸」中說:「蒙遜性淫忌,忍于殺戮;閨庭之中,略無風紀」。淫亂,猜忌,殘酷,是蒙遜的性格。「沮渠氏本胡人,其先爲凶奴官,號沮渠,因氏焉」(『通志』「氏族略」)。淫亂,殘酷,閨庭中沒有禮法,確是文化低而粗犷的胡人模樣。「閨庭之中略無風紀」,正是女兒、媳婦都 [P216] 從昙無谶學習「男女交接之術」的情形。蒙遜「性淫忌」,雖沒有文證,怕也是從昙無谶學習的。學而有效,這才「蒙遜寵之,號曰聖人」了。沒有來涼州以前,也就因爲這樣,昙無谶與王妹曼頭陀林私通了。鄯善王不信這一套,大概要處分他,這才逃到涼州來。「私通」這一名詞,多少出于社會倫理觀念,如在文化低落,習慣于神秘信仰的地區,那王妹的行爲,正是供養上師修行呢!昙無谶是被殺死的,被殺的原因,依佛教『高僧傳』等說:魏太武帝知道昙無谶的神術,一再派人來,要求沮渠蒙遜讓昙無谶去北魏。蒙遜怕昙無谶的咒術幫助了北魏,而魏的勢力,又不敢得罪太武帝。昙無谶自知處境困難,以去西域求經名義而去,蒙遜派人把他殺了。然『北史』卻這麼說:「太武帝聞諸行人,言昙無谶術,乃召之。蒙遜不遣,遂發露其事,拷訊殺之」。蒙遜的確是淫亂、猜忌、忍于殺戮的。不願昙無谶去,又不敢留他,來個彼此都得不到:揭發昙無谶的穢亂宮庭,拷打審問,把他殺了。昙無谶的使鬼、治病術,男女交接術,正是「秘密大乘」的風範。 [P217]

  「一傳說」:罽賓──迦濕彌羅滅法的傳說,傳說不一,但這應是有事實的。魏延興二年(西元四七二),吉迦夜(Kin%kara編譯的『付法藏因緣傳』(卷六)說:

   「有比丘名曰師子,于罽賓大作佛事。時彼國王名彌羅崛,邪見熾盛,心無敬信,于罽賓國毀壞塔寺,殺害衆僧。即以利劍,用斬師子頭,頭中無血,唯乳流出。相付法人,于是便絕」。

  師子sim!ha比丘的被殺,依『佛祖統紀』(卷五), 還別有原因,原因是:「師子尊者在罽賓弘化,聲聞遐迩。外道摩目多,部(或作「都」)落遮二人,素學幻術,乃盜爲僧形,潛入王宮,淫犯妃後。且曰:不成,則歸罪釋子。既而事敗,王大怒,……即毀寺害僧,……遂斬師(子)首」。『佛祖曆代通載』(卷五),也有相同的記載。這樣,師子比丘的被殺,罽賓佛教的大破壞,是由于外道的假冒釋子,入宮淫亂而引起的。然迦爾诃那缽提多Kalhan!a Pan!d!ita纂輯的『罽賓諸王史』說:那拉Nara一世,曾興建一所伽藍。住在這所伽藍的 [P218] 一位佛教行者,以魔力誘拐王後,引起那拉一世的憤怒,將這所伽藍及所屬的數千伽藍,一律焚毀。所說的王名不同,而由于淫犯妃後,卻是一致的。『佛祖統紀』的外道僞作釋子,怕是佛教徒在傳說中的文飾吧!入宮淫亂,不是一般的「私通」,而是「幻術」,「以魔力誘拐」。幻術,魔力,是宗教的,是神秘的「男女交接之術」;在印度教中是性力派,佛教是秘密大乘的無上瑜伽。依玄奘所傳,迦濕彌羅的佛教,受到二次破壞:一、『大唐西域記』(卷二)說:迦膩色迦王Kanis!ka沒後, 土著訖利多Kri^ta人取得政權,破壞佛法。後來得呬摩呾羅Hemata^la國王力量的幫助,佛法才複興起來。二、(西元五世紀後期) !2嫢哒的大族王──摩酰邏矩羅(或譯作寐吱曷羅俱,彌羅崛,婆!7畝羅拘婆),侵入印度,印度北部的佛教,受到了最嚴重的摧殘,如『付法藏因緣傳』(卷六),『大唐西域記』(卷叁),『蓮華面經』(卷下)等說。傳說的「入宮淫亂妃後」,「魔力誘拐王後」,因神秘淫亂而引起的罽賓法滅,是在摩酰邏矩羅王大破壞以前的,如隋阇那崛多Jn~a^nagupta所譯『大威德陀羅尼經』(卷十七)說: [P219] 「彼等比丘所至家處,攝前語言,後以方便令作己事。于彼舍中共語言已,即便停住,示現身瘡。于俗人所種種诳惑,種種教示:彼應與我,如來付囑汝,病者所須。彼即報言:汝明日來,如己家無異。……我住于此十年勤求,猶尚不能得是諸法,如汝今者,于一夜中已得是法」。 「常至俗家,攝受白衣,道(遂?)相染愛,舍離戒行。……如是因緣,滅此法教。……時城中王既聞此事,即大瞋忿,捉彼叁千比丘,一時斷命」。

  「如是因緣滅此法教」的事實,不只是一佛教行者、二外道,而是多數比丘。經文沒有明說罽賓,但經上接著說:部分比丘,渡河到多剎屍羅Taks!as/i^la^ 城,這可見是罽賓了。經中再說到邊地的婆!7畝羅舒婆王來,比丘們多逃走了,北方的寺院,都被放火燒毀。在大族王破壞以前,罽賓的佛教墮落不堪,遭受國王的殺害破壞,經文隱約,實際是與男女有關的。但不是私通,而是公開的說:「彼應與我,如來付囑汝」。要女人奉獻身體,因爲這是佛說的。在信仰佛教的熱 [P220] 情下,既然是佛說的,是無邊功德的大供養,就與他好合了。這就是「以方便令作己[私]事」;「如己家無異」,就是俨同夫妻。還說這是我勤求十年後得來的佛法,「如汝今者于一夜中已得是法」。一夜就學會的佛法,就是無上瑜伽的雙身法,歡喜法。後來元順帝的太子也說:「西番僧教我佛經,我一夕便曉」(元權衡『庚申外史』卷下)。一夜就學會的秘法,在初期流行時,會受到正統佛法的抗拒,也是社會所不能容忍的,罽賓佛法所以受到嚴重的破壞。罽賓本是說一切有部 Sarva^stiva^din的重鎮;受到破壞而又恢複起來,僧徒的品格低落。他們受持『根本說一切有部律』,竟然說:沒有全部毀犯四根本戒而忏悔的,還算是苾刍(依常規,犯一種根本戒,就不是比丘而要逐出僧團的)。所以受到世親 Vasubandhu的嚴厲呵責:「此言凶勃」!「若如是人猶有苾刍性,應自歸禮如是類苾刍」(『阿毗達磨俱舍論』卷十五)!近代秘密行者陳健民,在所著『禅海燈塔』(十章)中說:

   「此時宜離鄉別井,遠走生疏地帶,佯爲瘋子,向禮教不重之邊地,如西 [P221] 康、西藏一帶,可得許多機會。既不會遭官家之刑罰,亦不受士大夫階級之批評。此時已早有神通,康、藏一帶婦女,自知前來以身供養,工夫因此必大長進」。

  依陳氏的意思,參禅到家了,還要進一層,就是在男女和合上下工夫。他不願受禮教──社會文明的約束,贊同不重禮教的邊地。其實,康、藏地區,受千百年來秘密欲樂宗教信仰的熏習,加上政教合一,女人才會自動來奉獻身體。否則,文化落後的邊地,不一定能讓秘密行者稱心如意!一切不必說,罽賓佛教受到「幻術」,「魔力」,「一夜已得是法」的影響,遭到破壞,是佛教史上的慘痛事件,純正的佛弟子應多多爲佛教著想!(下缺) [P223]

  

《華雨集第四冊 四、淫欲爲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