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雨集第四册 四、淫欲为道▪P2

  ..续本文上一页。依佛法的传说:不同类的众生,有不同类的「淫事」,如「二二交会」的,「相抱」的,「执手」的,「相顾而笑」的,「眼相顾视」的,都能满足「淫事」而「热恼便息」(『瑜伽师地论』卷五)。一般众生满足了淫欲──「热恼便息」,但不久又有淫欲热恼的需求。婆须蜜多可不同了,从顾视,执手,抱持,唼吻等的行动中,能使众生永离贪欲。这显然是「以欲离欲」的法门;与后起「秘密大乘」的无上瑜伽anuttara-yoga ,虽还没有完全一致,但到底传达了从淫欲中离欲的消息。特别值得一提的,婆须蜜多是「险难」地方人,险难的梵语为Durga──突伽,正是印度教中自在天──湿婆S/i^va天后,乌摩Uma^的别名。突伽,早已存在于印度 [P211] 神教中,后来从湿婆派中分出的性力派,就是以突伽为主神的。还有,婆须蜜多的婆须,或译作婆薮,是印度一部分天神的通称。婆薮天,婆薮天女,婆薮大仙,都见于「秘密大乘」的教典。婆薮是天[神],蜜多译为「友」,所以婆须蜜多,可解说为天神的女友。突伽与婆须蜜多,出现于『入法界品』以欲离欲的法门中,决不是偶然的,与后起的性力派及无上瑜伽,有一脉相通的一定关系。圆融无碍的『入法界品』,融摄了这一秘密法门,然在一般学佛人的心目中,多少有是非不分,邪正莫辨的感觉。

  「一论」:『阿毗达磨集论』,西元四世纪中,无着Asan%ga菩萨所造的。在『集论』(卷七)「抉择分中论议品」,论到「秘密抉择」,引「经」说:

  「又契经言:菩萨摩诃萨成就五法,名梵行者成就第一清净梵行。何等为五?一者、常求以欲离欲;二者、舍断欲法;三者、欲贪生已,即便坚持;四者、怖治欲法;五者、二二数会」。

  「二二数会」,原文误作「数食」,依『杂集论』(卷十六)改正。经上所说 [P212] 的「五法」,如依文解说,那是一、求从淫欲中离欲的法门;二、不取一般的断欲法门;三、如欲贪生起了,要一直坚持下去;四、厌恶对治贪欲的法门;五、男女一再的交合。「佛法」本是修「离欲梵行」的,而所引经说恰好相反,不用断欲,反而称为「第一清净梵行」。这类不合佛法正道的语言,如「逆害于父母,王及二多闻,诛国及随行,是人说清净」等(『集论』卷七),应怎样去解说?无着在『集论』(卷六)中,又称之为转变秘密rarin!a^mana$bhisam!dhi。意思说:语句隐密,不能依通常的文义去解说,要转变为反面的别解,才不致于误会。如「二二数会」,『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六)解说为:「于染净因果差别四真谛中,以世出世二道,奢摩他[止]毗钵舍那[观]二道,数数证会故」。无着、世亲 Vasubandhu的时代,「以欲离欲」的法门已开始流行,这就是无上瑜伽男女和合的密法。这一秘密法门,早期的偶然流露,在正常的佛法中,还不能被容忍,所以无著作了这样的抉择──秘密的不了义说。唐不空Amoghavajra在西元七四六年来华,译出『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广本」中一再说 [P213] 到:「莲华、金刚杵相合,此说即为最上乐」等。不空是知道的,所以在『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理趣释』(卷下)中说:「想十六大菩萨,以自金刚[男根] 与彼莲华[女根],二体和合,成为定慧;是故瑜伽广品中,密意说二根交会,五尘成大佛事」。不空不说男女的实体和合,而说观想男女和合,修成定慧相应。说「二根交会」是「密意说」,与无着说部分相同。其实,不空的时代,印度的无上瑜伽,男女和合的即身成佛法门,已相当兴盛了。不空这样的解说,也许是觉得不合中国的伦理观念,怕引起障碍而故意这样说的吧!

  「一事实」:中国佛教史上,昙无谶Dharmaraks!a是一位卓越的大译师。他所译的『大般涅槃经』(卷七、卷二)说:「佛法有我,即是佛性」;「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后期「大乘佛法」的重要论题,是如来藏tatha^gata-garbha,我a^tman,佛性buddha-dha^tu, buddha-garbha ,在昙无谶的译典中,有了充分的说明。他译出『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外,还译了『大方等大集经』,『大方等大云经』,『金光明经』,『菩萨地持经』( [P214]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的古译),『优婆塞戒经』等,「后期大乘」在中国的开展,昙无谶是有贡献的。昙无谶的译经,是在姑臧,得到北凉沮渠蒙逊的护持而译出的。译经的年代,依可见的记载,从北凉玄始三年(西元四一四)起,十五年(四二六)止。永和一年(四三三),昙无谶四十九岁就死了。

  昙无谶是中天竺,或说是罽宾人。在佛教的记录中,昙无谶是一位「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咒师」(『出三藏记集』卷十四、『高僧传』卷二)。『出三藏记集』说到:昙无谶随国王入山,国王口渴,昙无谶持咒,使枯石流出水来;故意说:这是「大王惠泽所感」,国王当然非常欢喜,也就尊宠昙无谶。但时间久了,国王对他的待遇也薄了。于是昙无谶打算「咒龙入瓮,令天下大旱」,然后放龙下雨,以便再得国王的优待。事情被泄露了,国王要杀他,才逃到西域来(『高僧传』部分相同)。昙无谶为了取得国王的优待──丰厚的供养,不惜天下大旱,害苦无数的人民。从佛法在人间的立场来说,昙无谶的心态与行为,是多么卑鄙与邪恶!「大咒师」的无比神验,与纯正的佛法是不相干的!其实,昙无谶 [P215] 的邪僻行为,还多着呢,如『魏书』(卷九十九)「列传」(八十七)「沮渠蒙逊」传说:

   「始罽宾沙门曰昙无谶,东入鄯善,自云能使鬼、治病,使妇人多子。与鄯善王妹曼头陀林私通,发觉,亡奔凉州。蒙逊宠之,号曰圣人。昙无谶以男女交接之术,教授妇人。蒙逊诸女、子妇,皆从受法」。

  『北史』卷九十七,所说相同。昙无谶的使鬼(即「役使鬼神」)、治病,是一般咒师的行为,他的专长是「男女交接之术」,能使妇女生子的。「男女交接之术」,就是「二二交会」,无上瑜伽的男女和合。不过昙无谶修到怎样程度,是不得而知的。希奇的是,沮渠蒙逊的女儿,儿媳妇,都跟他学习。『北史』(卷九十七)「列传」(八十一)「僭伪附庸」中说:「蒙逊性淫忌,忍于杀戮;闺庭之中,略无风纪」。淫乱,猜忌,残酷,是蒙逊的性格。「沮渠氏本胡人,其先为凶奴官,号沮渠,因氏焉」(『通志』「氏族略」)。淫乱,残酷,闺庭中没有礼法,确是文化低而粗犷的胡人模样。「闺庭之中略无风纪」,正是女儿、媳妇都 [P216] 从昙无谶学习「男女交接之术」的情形。蒙逊「性淫忌」,虽没有文证,怕也是从昙无谶学习的。学而有效,这才「蒙逊宠之,号曰圣人」了。没有来凉州以前,也就因为这样,昙无谶与王妹曼头陀林私通了。鄯善王不信这一套,大概要处分他,这才逃到凉州来。「私通」这一名词,多少出于社会伦理观念,如在文化低落,习惯于神秘信仰的地区,那王妹的行为,正是供养上师修行呢!昙无谶是被杀死的,被杀的原因,依佛教『高僧传』等说:魏太武帝知道昙无谶的神术,一再派人来,要求沮渠蒙逊让昙无谶去北魏。蒙逊怕昙无谶的咒术帮助了北魏,而魏的势力,又不敢得罪太武帝。昙无谶自知处境困难,以去西域求经名义而去,蒙逊派人把他杀了。然『北史』却这么说:「太武帝闻诸行人,言昙无谶术,乃召之。蒙逊不遣,遂发露其事,拷讯杀之」。蒙逊的确是淫乱、猜忌、忍于杀戮的。不愿昙无谶去,又不敢留他,来个彼此都得不到:揭发昙无谶的秽乱宫庭,拷打审问,把他杀了。昙无谶的使鬼、治病术,男女交接术,正是「秘密大乘」的风范。 [P217]

  「一传说」:罽宾──迦湿弥罗灭法的传说,传说不一,但这应是有事实的。魏延兴二年(西元四七二),吉迦夜(Kin%kara编译的『付法藏因缘传』(卷六)说:

   「有比丘名曰师子,于罽宾大作佛事。时彼国王名弥罗崛,邪见炽盛,心无敬信,于罽宾国毁坏塔寺,杀害众僧。即以利剑,用斩师子头,头中无血,唯乳流出。相付法人,于是便绝」。

  师子sim!ha比丘的被杀,依『佛祖统纪』(卷五), 还别有原因,原因是:「师子尊者在罽宾弘化,声闻遐迩。外道摩目多,部(或作「都」)落遮二人,素学幻术,乃盗为僧形,潜入王宫,淫犯妃后。且曰:不成,则归罪释子。既而事败,王大怒,……即毁寺害僧,……遂斩师(子)首」。『佛祖历代通载』(卷五),也有相同的记载。这样,师子比丘的被杀,罽宾佛教的大破坏,是由于外道的假冒释子,入宫淫乱而引起的。然迦尔诃那钵提多Kalhan!a Pan!d!ita纂辑的『罽宾诸王史』说:那拉Nara一世,曾兴建一所伽蓝。住在这所伽蓝的 [P218] 一位佛教行者,以魔力诱拐王后,引起那拉一世的愤怒,将这所伽蓝及所属的数千伽蓝,一律焚毁。所说的王名不同,而由于淫犯妃后,却是一致的。『佛祖统纪』的外道伪作释子,怕是佛教徒在传说中的文饰吧!入宫淫乱,不是一般的「私通」,而是「幻术」,「以魔力诱拐」。幻术,魔力,是宗教的,是神秘的「男女交接之术」;在印度教中是性力派,佛教是秘密大乘的无上瑜伽。依玄奘所传,迦湿弥罗的佛教,受到二次破坏:一、『大唐西域记』(卷二)说:迦腻色迦王Kanis!ka没后, 土著讫利多Kri^ta人取得政权,破坏佛法。后来得呬摩呾罗Hemata^la国王力量的帮助,佛法才复兴起来。二、(西元五世纪后期) !2嫢哒的大族王──摩酰逻矩罗(或译作寐吱曷罗俱,弥罗崛,婆!7亩罗拘婆),侵入印度,印度北部的佛教,受到了最严重的摧残,如『付法藏因缘传』(卷六),『大唐西域记』(卷三),『莲华面经』(卷下)等说。传说的「入宫淫乱妃后」,「魔力诱拐王后」,因神秘淫乱而引起的罽宾法灭,是在摩酰逻矩罗王大破坏以前的,如隋阇那崛多Jn~a^nagupta所译『大威德陀罗尼经』(卷十七)说: [P219] 「彼等比丘所至家处,摄前语言,后以方便令作己事。于彼舍中共语言已,即便停住,示现身疮。于俗人所种种诳惑,种种教示:彼应与我,如来付嘱汝,病者所须。彼即报言:汝明日来,如己家无异。……我住于此十年勤求,犹尚不能得是诸法,如汝今者,于一夜中已得是法」。 「常至俗家,摄受白衣,道(遂?)相染爱,舍离戒行。……如是因缘,灭此法教。……时城中王既闻此事,即大瞋忿,捉彼三千比丘,一时断命」。

  「如是因缘灭此法教」的事实,不只是一佛教行者、二外道,而是多数比丘。经文没有明说罽宾,但经上接着说:部分比丘,渡河到多剎尸罗Taks!as/i^la^ 城,这可见是罽宾了。经中再说到边地的婆!7亩罗舒婆王来,比丘们多逃走了,北方的寺院,都被放火烧毁。在大族王破坏以前,罽宾的佛教堕落不堪,遭受国王的杀害破坏,经文隐约,实际是与男女有关的。但不是私通,而是公开的说:「彼应与我,如来付嘱汝」。要女人奉献身体,因为这是佛说的。在信仰佛教的热 [P220] 情下,既然是佛说的,是无边功德的大供养,就与他好合了。这就是「以方便令作己[私]事」;「如己家无异」,就是俨同夫妻。还说这是我勤求十年后得来的佛法,「如汝今者于一夜中已得是法」。一夜就学会的佛法,就是无上瑜伽的双身法,欢喜法。后来元顺帝的太子也说:「西番僧教我佛经,我一夕便晓」(元权衡『庚申外史』卷下)。一夜就学会的秘法,在初期流行时,会受到正统佛法的抗拒,也是社会所不能容忍的,罽宾佛法所以受到严重的破坏。罽宾本是说一切有部 Sarva^stiva^din的重镇;受到破坏而又恢复起来,僧徒的品格低落。他们受持『根本说一切有部律』,竟然说:没有全部毁犯四根本戒而忏悔的,还算是苾刍(依常规,犯一种根本戒,就不是比丘而要逐出僧团的)。所以受到世亲 Vasubandhu的严厉呵责:「此言凶勃」!「若如是人犹有苾刍性,应自归礼如是类苾刍」(『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十五)!近代秘密行者陈健民,在所著『禅海灯塔』(十章)中说:

   「此时宜离乡别井,远走生疏地带,佯为疯子,向礼教不重之边地,如西 [P221] 康、西藏一带,可得许多机会。既不会遭官家之刑罚,亦不受士大夫阶级之批评。此时已早有神通,康、藏一带妇女,自知前来以身供养,工夫因此必大长进」。

  依陈氏的意思,参禅到家了,还要进一层,就是在男女和合上下工夫。他不愿受礼教──社会文明的约束,赞同不重礼教的边地。其实,康、藏地区,受千百年来秘密欲乐宗教信仰的熏习,加上政教合一,女人才会自动来奉献身体。否则,文化落后的边地,不一定能让秘密行者称心如意!一切不必说,罽宾佛教受到「幻术」,「魔力」,「一夜已得是法」的影响,遭到破坏,是佛教史上的惨痛事件,纯正的佛弟子应多多为佛教着想!(下缺) [P223]

  

《华雨集第四册 四、淫欲为道》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