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賢愚經波婆離品

  

賢愚經波婆離品

  

元魏慧覺 等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鹫頭山中,與尊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波羅奈王名波羅摩達。王有輔相,生一男兒,叁十二相,衆好備滿,身色紫金,姿容挺特,輔相見子。倍增怡悅,即召相師,令占相之,相師披看,歎言奇哉,相好畢滿功德殊備,智辯通達出逾人表。輔相益喜,因爲立字。

  相師複問:「自從生來,有何異事。」

  輔相答言:「甚怪異常,其母素性不能群善,懷妊已來悲矜苦厄,慈潤黎元等心護養。」

  相師喜言:「此是兒志。」因爲立字,號曰彌勒,父母喜慶,心無對量,其兒殊稱,合土宣聞。

  國王聞之,懷懼言曰:「念此小兒,名相顯美,傥有高德,必奪我位,曼其未長,當豫除滅,久必爲患。」作是計已,即敕輔相:「聞汝有子,容相有異,汝可將來,吾欲得見。」時宮內人聞兒晖問,知王欲圖甚懷湯火。

  其兒有舅名波婆梨,在波梨弗多羅國,爲彼國師。聰明高博,智達殊才,五百弟子,恒逐谘禀。于時輔相憐愛其子,懼被其害,複作密計,遣人乘象送之與舅。舅見彌勒,睹其色好,加意愛養,敬視在懷。其年漸大,教使學問,一日谘受,勝余終年,學未經歲普通經書,時波婆梨見其外甥兒,學既不久通達諸書,欲爲作會顯揚其美,遣一弟子至波羅奈,語于輔相,說兒所學,索于珍寶,欲爲設會。其弟子往至于中道,聞人說佛無量德行,思慕欲見,即往趣佛,未到中間,爲虎所啖。乘其善心,生第一四天,波婆梨自竭所有合集財●,爲設大會,請婆羅門一切都集,供辦肴膳種種甘美,設會已訖,大施哒嚫,一人各得五百金錢,布施訖竟,財物罄盡。

  有一婆羅門名勞度差,最于後至,見波婆梨:「我從後來,雖不得食,當如此例,與我五百金錢。」波婆梨答言:「我物已盡,實不從汝有所愛也。」勞度差言:「聞汝設施,有望相投,雲何空見不垂施惠,若必拒逆不見給者,汝更七日頭破七段。」

  時波婆梨阗是語巳,自思惟言:「世有惡咒及余●道,事不可輕,傥能有是,財物悉盡,卒無方計。」念是愁憂,深以爲懼。

  前使弟子終生天者,遙見其師愁悴無賴,即從天下來到其前,問其師言:「何故憂愁。」師具以事廣說因緣。天聞其語,尋白師言:「勞度差者,未識頂法,愚癡迷網惡邪之人,竟何所能,而乃憂此。今唯有佛,最解頂法無極法王,特可歸依。

  時波婆梨,聞天說佛,即重問之:「佛是何人?」天即說:「佛生迦毗羅衛淨飯王家,右脅而生,尋行七步,稱天人尊,叁十二相,八十妙好,光照天地,梵釋侍禦。叁十二瑞,振動顯發,相師觀見,記其兩處:在家當作轉輪聖王;出家成佛。睹老病死,不樂國位,逾宮出國,六年苦行,菩提樹下,破十八億魔,于後夜中,普具佛法,叁明、六通、十力無畏、十八不共,悉皆滿備。至波羅奈,初轉*輪,阿若憍陳如五人漏盡;八萬諸天,得法眼淨;無數天人,發大道意,複到摩竭,度郁毗羅並舍利弗目犍連等,出千二百五十比丘,以爲徒類,號曰:衆僧。功德智慧,不可稱計。總而言之,名爲佛也。今在王舍鹫頭山中。」

  時波婆梨聞歎佛德,自思惟言:「必當有佛,我書所記佛星下現,天地大動,當生聖人。今悉有此,似當是也。」即敕彌勒等十六人,往見瞿昙:「看其相好衆相若備,心念難之,我師波婆梨,爲有幾相?如我今者,身有兩相:一發绀青、二廣長舌。若其識之,複更心難:我師波婆梨,年今幾許?如我年者,今百二十。若其知之,複更心念:我師波婆梨,是何種姓?欲知我種,是婆羅門。若其答識,複更心難:我師波婆梨,有幾弟子?如我今者,有五百弟子。若答知數,斯必是佛,汝等必當爲其弟子,令遣一人語我消息。

  時彌勒等,進趣王舍,近到鹫頭山,見佛足迹,千輻輪相昺然如畫,即問人言:「此是誰迹。」有人答言:「斯是佛迹。」時彌勒等,遂懷慕仰,徘徊迹側,豫欽渴仰。時有比丘尼剎種,持一死蟲著佛迹處,示彌勒等,各共看此:「汝等欽羨歎慕斯迹,蹑殺衆生有何奇哉。」彌勒之等,各共前看,谛觀形相是自死蟲。即問比丘尼:「汝誰弟子。」比丘尼答言:「是佛弟子。」時彌勒等,各自說言:「佛弟子中,乃有是人。」

  漸進佛所遙見世尊,光明顯照,衆相赫然,即數其相不見其二,佛即爲其出舌覆面,複以神力令見陰藏,見相數滿,益以歡喜。

  即奉師敕,遙以心難:「我師波婆梨,爲有幾相?」

  佛即遙答:「汝師波婆梨,唯有二相:一發绀青、二廣長舌。」

  聞是語已。複更心難:「我師波婆梨,年今幾許?」

  佛遙答言:「汝師波婆梨,年百二十。」

  既聞是已,複心念難:「我師波婆梨,是何種姓?」

  佛即遙答:「汝師波婆梨是婆羅門種。」

  得聞是已,複更心難:「我師波婆梨,有幾弟子?」

  佛即遙答:汝師波婆梨,有五百弟子。」

  于時會者,聞佛所說,甚怪如來獨說此語,時諸弟子,長跪問佛:「世尊何故,而說是言。」

  佛告比丘:「有波婆梨在波婆梨弗多羅國,遣十六弟子來至我所,試觀我相,因心念難,是以一一還以答之。」

  時彌勒等,聞佛答難,事事如實,一無差違深生敬仰,往至佛所,頭面禮訖,卻坐一面。佛爲說法,其十六人,得法眼淨,各從座起,求索出家。佛言善來,須發自墮,法衣在身。尋成沙門,重以方便,爲其說法。其十五人,成阿羅漢。

  時彌勒等,自共議言:「波婆梨師,在遠悒遲,宜時遣人,還白消息。」十六人中,時有一人,字賓祈奇,是波婆梨姊子,衆人即遣往白消息。還到本國波婆梨所,具以聞見廣爲說之。

  波婆梨聞已。喜發于心即從坐起,長跪合掌,向王舍城,自說誠言:「生遭聖世,甚難值遇,思睹尊容,禀受清化,年已老邁,足力不強,雖有誠●,靡由自達,世尊大慈,豫知人心,唯願屈神,來見接濟。」

  于時如來,遙如其意,屈伸臂頃,來到其前,禮已舉頭,尋見世尊,驚喜踴躍,禮拜問訊,請令就坐,恭肅侍佛。佛爲說法,逮阿那含。于時世尊,尋還鹫頭山。

  時淨飯王,聞佛道成遊行教化多有所度,信懷渴仰,思得睹觐,告優陀耶:「汝往佛所,騰我志意,白于悉達:汝本有要得道當還。願遵往言,時來相見。」優陀耶到,具宣王意,佛尋可之,七日當往。優陀耶喜,還白消息。淨飯王聞,告語諸臣:「優陀耶來,雲佛當還。莊嚴城內,極令清潔,塗汙街陌,遍豎幢幡,饒儲華香,皆俟供養。」嚴辦已訖,與諸群臣,四十裏外,奉迎世尊。于時如來,與大衆俱;八金剛力士,住在八面;時四天王,各在前導;時天帝釋,與欲界諸天,侍衛其左;時梵天王,與色界天,侍衛其右。諸比丘僧,列在其後佛在衆中,放大光明,晖曜天地,威逾日月普與大衆,乘虛而往,漸欲近王,下齊人頭王與臣民夫人婇女,觀見大衆,晃朗俱顯,佛在中央,如星中月,王大歡喜,不覺下禮禮畢聞訊,與共還國,住尼拘盧陀僧伽藍。

  是時國法,男女有別,王與臣民日日聽法聞法開悟,得度者衆。諸女人輩,各懷怨恨:「佛與大衆雖複還國,男子有幸獨得見聞,我曹女人,不蒙恩佑。」佛知其意,即語王言:「自今已後,令國男女,番休聽法一日一更。」從是已後,蒙度甚多。

  時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佛已出家,手自紡織,預作一端金色之氈,積心系想,唯俟于佛。既得見佛,喜發心髓,即持此氈奉上如來。

  佛告憍昙彌:「汝持此氈往奉衆僧。」

  時波阇波提重白佛言:「自佛出家,心每思念,故手紡織,規心俟佛。唯願垂愍,爲我受之。」

  佛告之曰:「知母專心欲用施我,然恩愛之心,福不弘廣,若施衆僧獲報彌多,我知此事是以相勸。」

  佛又言曰:「若有檀越于十六種具足別請,雖獲福報,亦未爲多。何謂十六?比丘比丘尼,各有八輩,不如僧中漫請四人,所得功德,福多于彼,十六分中,未及其一。將來末世,法垂欲盡,正使此丘,畜妻俠子,四人以上,名字衆僧,應當敬視如舍利弗目犍連等。」

  時波阇波提心乃開解,即以其衣,奉施衆僧,僧中次行,無欲取者,到彌勒前尋爲受之,于後世尊,與比丘僧遊波羅奈轉行化導,爾時彌勒。著金色氈衣,身既端正,色紫金容,表裏相稱,威儀詳序,入波羅奈城,欲行乞食。到大陌上,擎缽住立,人民之類,睹其色相,圍繞觀看,無有厭足,雖皆欽敬,無能讓食。

  有一穿珠師偶到道宕,見于彌勒甚懷敬慕,即問大德,爲得食未。答言未得,尋請將歸。辦設飲食,食已澡漱,爲說妙法,言辭高美,聽之無厭。時有大長者,值欲嫁女,先與一珠雇令穿之,若其穿訖,當與錢十萬。于時長者,遣人來索,珠師聞法,五情甘樂,語言且去,比後當穿。其人複語,今急須之。念時著手,囑已還去,具語長者。斯須之頃重遣往索,猶故聽法,未爲穿之。還語長者,長者恨言:「既重相雇,不唐倩托今乃前卻。不稱我要。」更重遣人,因赍錢往,若其未穿,還擔珠來。使人到問,猶故聽法,知未穿珠,急從還索,事不得已,即取還他。穿珠之師,在彌勒前次第聽法,心無厭退。其妻瞋恚,嫌責夫言:「須臾之勞,當得錢十萬,以供家中衣食乏短。但聽沙門浮美之談,亡失爾許錢財之利。」夫聞其言,情懷悔恨。彌勒知意,而語之言:「汝今能共至精舍不?」答言可爾。

  實時共到精舍,將到僧中,問衆僧言:「若有檀越,請一持戒清淨沙門就舍供養,所得盈利何如有人得十萬錢。」

  時憍陳如,尋即說言:「假使有人,得百車珍寶,計其福利,不如請一淨戒沙門就舍供養得利弘多。」

  舍利弗言:「設令有人,得一閻浮提滿中珍寶,…

《賢愚經波婆離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